季立;吴敬东;陆文敏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72例,随机平分两组.研究组利用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单用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X线片变化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67%,高于单用组的83.7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2%,低于单用组的29.06%;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杀灭患儿体内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但对患儿的咳嗽症状改善效果不佳,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加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能够缩短患儿咳嗽时间,改善患儿炎性细胞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
作者:胡跃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燎灸法,将针与灸巧妙结合,对多种疾病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环保.
作者:张西翠;王新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总结护理对策.方法:收治进入复苏室的全麻复苏患者78例,对恶心、呕吐情况进行总结并给予护理.结果:妇科手术发生恶心、呕吐率高,为70.00%;恶心、呕吐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18.36±3.55)min,给予苏醒期患者有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恶心、呕吐是全麻患者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冯剑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骨科康复对患者及临床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纵观骨科康复研究进展,骨折的发生通常由暴力创伤所致,在治疗过程中对骨折本身的恢复及预防相关并发症较难,如治疗过程中不能进行恰当处理,易引发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骨折愈合.研究表明,对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多系统干预,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积极进行术后干预,实现术后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有利于骨伤的康复.本文主要探讨骨科康复研究的进展,分析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与康复.
作者:刘强;莫冰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普通外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普通外科教学中实施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前后的学生,各53名,分别为传统组和CBL-PBL组.观察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53名学生实施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后,普通外科理论知识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可提高普通外科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南;孙红兰;姜国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收治门诊行无痛人流孕妇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结果:观察组异丙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MAR、HR、RR、SpO2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清醒后30 min和6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国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的变化情况.方法:收治脊髓损伤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治疗与常规脊髓损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AMS、FIM评分提升程度更大;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在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功能独立性的同时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祖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铋剂四联及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小儿胃炎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胃炎患者84例,分别采用传统三联法(三联组)及铋剂四联治疗法(四联组)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联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Hp清除成功率88.10%,均显著高于三联组(P<0.05).结论:采用铋剂四联治疗Hp阳性小儿胃炎患者,与常规方案相比,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安全、可行.
作者:胡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妇产科急诊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进行临床的病理分析检查,后对其进行腹部及阴道的超声诊断检查,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中,经腹壁超声诊断的符合率85.00%;经腹壁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符合率92.00%;经腹壁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过程中,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高,为94.83%.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符合率低,为83.33%.其中,流产的诊断符合率90.91%,黄体破裂的诊断符合率86.67%,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符合率90.00%.结论: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符合率较高,并且操作更简单,患者的痛苦程度更小,可作为妇产科急诊首要检查方法.
作者:陈清芬;马晓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单侧组进行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双侧组进行单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曝光情况比双侧组少(P<0.05).结论: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更适合高龄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和X线曝光.
作者:朱春勇;曹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收治感染后咳嗽患儿6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63%,低于试验组的88.24%(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替芬联合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效果显著.
作者:安正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46例(A组),无糖尿病肾病74例(B组),同时收集60例健康者资料进行对照研究(C组).结果:A、B组中尿微量清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C组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A、B组的GLU和HbA1c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
作者:杨才;蔡艳;白云霞;郭燕;廖红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对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相比较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有助于极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显著提高.
作者:段小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收治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150 mg治疗,参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治疗.结果: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心绞痛,将使用剂量定为150 mg,能够有效提高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熊念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疾病知识相关评分的影响.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全程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总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缓解疼痛感及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杏杰;谢东峰;施峰;褚凤叶;梅灵萍;周丽君;庄敬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铁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的临床关系进行探究.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病情分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A1组(糖尿病肾病Ⅲ期)、A2组(糖尿病肾病Ⅳ期).对不同组微量元素铁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从A组到A1组到A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铁逐渐上升,3组SBP与血清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A1组到A2组,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和年龄、BUN、UA、血清铁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微量元素铁水平、年龄、BUN、UA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发生风险的因素,需要在早期对这些因素进行监控.
作者:仇晓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对肝细胞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收治肝细胞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肝脏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实施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当MRDWI值不相同时,进行病灶质量指数、信噪、信号强度检测,两组均不一致(P<0.05);b=800 s/mm2时,两组ADC值、肝细胞癌坏死区和实质区的平均AD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DWI技术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不仅影像学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性,并且对肝脏病变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
作者:朱先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对处于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后患者在自尊、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变化.方法:收治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ANSS、SES、PSP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
作者:李文秀;房金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寰枢椎联合骨折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和神经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寰椎骨折或枢椎骨折.损伤原因多为高能量创伤,患者致瘫致死可能性大,造成不可恢复的后果.目前,寰枢椎联合骨折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和指南.本文综述目前国外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进展,以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贾聘武;窦家伟;赵忠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GMFM88、B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功能.
作者:周满相;黄任秀;张靖;杨孝霞;李俊;韦新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