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胡跃华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咳嗽消失时间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72例,随机平分两组.研究组利用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单用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X线片变化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67%,高于单用组的83.7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2%,低于单用组的29.06%;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杀灭患儿体内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但对患儿的咳嗽症状改善效果不佳,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加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能够缩短患儿咳嗽时间,改善患儿炎性细胞水平,减少用药不良反应.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冰刺激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中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使用康复疗法联合冰刺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129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康复疗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冰刺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程<10 d患者占比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症采用康复疗法+冰刺激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永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将H型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两组.A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B组口服厄贝沙坦、叶酸.对比两组12个月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浆Hcy及血压数据.结果:A组血浆Hcy在治疗8周(13.64±8.16 vs 16.61±7.03)、12周(11.35±5.11 vs 14.57±6.07)、6个月(10.55±4.19 vs 14.26±5.11)、9个月(9.07±5.42 vs 14.31±4.08)、12个月(7.88±6.13 vs 14.02±5.76)均显著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数值(均P<0.05).A组降低血浆Hcy与降压同时有效率在治疗12个月为87.23%,显著低于B组的71.19%(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明显降低血浆Hcy含量,且血压、Hcy同降率较高.

    作者:淮粉燕;杨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脑损伤儿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损伤儿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损伤患儿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GCS、GDD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清醒及昏迷变浅人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小儿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儿大脑发育,使患儿早日清醒、昏迷变浅,康复快,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韦元芳;潘芳华;罗春利;危华;黄素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何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两组均接受血糖控制治疗,常规组加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加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彭卫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科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新儿科21名医护人员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结果:培训前后21名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的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结论:用PDCA循环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培训,效果更好.

    作者:钟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收治瘢痕子宫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中自然分娩78例(60.00%)、产钳助产12例(9.23%)、再次剖宫产40例(30.77%).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分娩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成功率较高.

    作者:邓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作者:冯皓轩;张东方;郑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12月沿用以往护理模式实施晨间护理床单位相关服务.2016年1-12月引入品管圈活动并应用于晨间护理床单位相关服务中.结果:2016年度患者对科室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著优于2015年度(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可显著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对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园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发生恶心、呕吐的观察与复苏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总结护理对策.方法:收治进入复苏室的全麻复苏患者78例,对恶心、呕吐情况进行总结并给予护理.结果:妇科手术发生恶心、呕吐率高,为70.00%;恶心、呕吐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18.36±3.55)min,给予苏醒期患者有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恶心、呕吐是全麻患者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冯剑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联合阿奇霉素与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联合应用阿奇霉素与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随机平分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与沐舒坦联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参照组总有效率77.5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沐舒坦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独用阿奇霉素治疗其疗效理想,用药安全性良好.

    作者:郭瑜;黄东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高龄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应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复合麻醉效果.方法:收治≥70岁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78例,分两组.R组实施瑞芬太尼静脉麻醉,S组实施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苏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等,记录不同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结果:R组苏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等短于S组,术后24 h疼痛较R组重(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瑞芬太尼起效快、恢复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加安全、有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好.

    作者:闭厚辉;张兴;黄小青;龚道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腹泻患儿84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记录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价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大便次数及性质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能提高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永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激素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明显,对激素水平的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237例,分析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237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 54例,发生率2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处坠落伤、多发骨折、合并血管损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高危因素患者应采取严格预防措施,警惕下肢DVT发生.

    作者:孙马玲;温超轮;郭纪涛;何玉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两种术式矫正舌系带过短术中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钳夹法和V-Y形成术矫正Ⅲ度舌系带过短时术中失血情况.方法:收治Ⅲ度舌系带过短且年龄为3~5岁患儿157例,分别在局麻下采用钳夹法87例和采用V-Y形成术70例,统计患儿术中失血情况.结果:钳夹法术中失血≥4 mL 28例,失血<4 mL 59例;V-Y形成术中失血>4 mL 12例,失血4 mL 58例(P<0.05).结论:V-Y形成术较钳夹法矫正Ⅲ度舌系带过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作者:肖鸣;李彪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脾切除患者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术后门静脉血栓(PVST)的效果.方法:收治脾切除术后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预防PVST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和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能有效预防PVST,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安全可靠.

    作者:罗永香;劳景茂;郑达武;首志雄;石朝绩;麻元亮;吴培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目的:分析和研究人乳头状瘤(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宫颈疾病患者20例,对其进行标本采集,并实施HPV-DNA的定量检测与阴道镜检查,统计和分析有关数据.结果:CINⅠ、CINⅡ与CINⅢ的患者HPV-DNA阳性率和宫颈炎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IN患者的HPV病毒载量较宫颈炎患者高(P<0.05),患者的HPV病毒载量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不断增加.此外,HPV病毒的载量0~0.99、1.00~9.99、10.00~99.9和100.00~范围,病理类型不同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到病变程度的影响,HPV随之增加.结论: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HPV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HPV的病毒载量和宫颈病变之间存在很大联系.

    作者:张巧丽;高华;米靖;俞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药减轻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药减轻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肝损伤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中医胁痛和黄疸辨证与疏肝利胆以及清热利湿的治疗原则,对化肝煎合茵陈蒿汤加减,分析和观察艾滋病60例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临床症状与抗病毒效果.结果:运用中医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都发生了明显的降低(P<0.01),显效3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结论:将中药治疗方法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造成的肝损伤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影响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巴桂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外科治疗与围术期护理.方法:收治新生儿左侧膈疝患者10例,取患侧后外侧第8肋间切口入胸7例,肋缘下经腹切口3例;经胸组将腹内脏器还纳腹腔膈肌修补4例,采用涤纶补片膈疝修补3例;经腹组将肠管牵拉入腹腔,直视下修补膈肌缺损.术前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严密呼吸系统监测;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加强肺循环监测.结果:本组10例患儿均存活,5例术后胸片提示左侧气胸,左肺不张,4例予胸腔穿刺,1例重置引流管,加强肺部理疗后痊愈.术后随访无膈疝复发.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根据膈肌缺损大小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缝合,在患儿一般生命体征维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而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为手术成功和患儿的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韩坤;朱良明;李前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