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检测3385例结果分析

王琦;李新丽;但晓宇;赵启波

关键词:呼吸道到感染,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摘要:目的:检测呼吸道疾病患者血液中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收治呼吸道感染患者3385例,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果:肺部感染患者与非肺部感染患者相比,均以肺炎支原体阳性感染率高.两组比较,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与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以及同时感染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肺部感染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检出率较高,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肺炎衣原体.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鉴别诊断肺部感染,特别是这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小儿唇裂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小儿唇裂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唇裂手术患儿7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U型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对照组接受普通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全身麻醉,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T1时间点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T1时间点结果,拔管后T2时间点心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唇裂手术中应用U型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安全性更高.

    作者:赵奉;张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内科规范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王培书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组合新型敷料在压疮防治应用中的进展

    压疮发病率较高,治愈率并不理想,防治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难题.本文就新型敷料对压疮的预防性治疗措施、新型敷料治疗压疮及如何正确使用新型敷料治疗压疮进行总结和分析.

    作者:周绍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试验组采用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GAb和TPOAb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硒酵母联和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唐爱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样本12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乙型肝炎6项检查.结果: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临床透析时间和透析治疗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感染肝炎病毒的概率较高,且其同患者的透析治疗时间及透析年限之间具有较大关联性.

    作者:彭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淋巴结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更优.

    作者:宋代洪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不同疗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5 d,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咳嗽、发热、头痛、肺部湿啰音等症状的患儿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5 d的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胡俊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15 min OSS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韩咏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慢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综合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干预应用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精神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IS、BPRS、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水平及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宋雯;郭年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具体情况.方法:收治糜烂性胃炎患者120例,对症状表现加以总结,依照中医辨证进行中医分型治疗,同时研究各分型Hp感染情况.结果:12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分5类,分型中少的为胃络瘀血型,多的为脾胃湿热型.Hp感染率与分型情况呈正比.结论:糜烂性胃炎分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中主要证型为脾胃湿热,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由此可见,Hp与湿热之邪在病因学上属于一类致病原的观点,此结论可为临床治疗带来有效的依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养生绵八式的中医健身理论初探

    养生绵八式汲取传统健身功法之精华,将传统武术绵拳和中医理论结合汇编而成的一种中医功法.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对养生绵八式的健身功理进行了有益探讨.

    作者:丁春华;魏红沁;朱晓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急救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急救措施,以提高产后出血临床救治水平.方法:收治住院分娩孕产妇156例,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后出血预防与识别知识宣教,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结果:5例发生产后出血.胎盘因素所致2例,软产道损伤所致2例,子宫收缩乏力所致1例.经过积极急救处理后产妇均成功止血并康复出院.结论: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急救处理是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分娩结局的关键.

    作者:龚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切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切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收治实施宫颈癌切除术患者66例,分两组.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以及苯磺酸阿曲库铵常规麻醉诱导插管,术中七氟醚吸入、静脉泵注苯磺酸阿曲库铵与瑞芬太尼维持.对照组在进行气管插管后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而观察组则于气管插管后输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比较,观察组0级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躁动分级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运用于宫颈癌切除术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

    作者:张爱彬;胡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黔南少数民族消化道疾病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的意义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成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及与胃部疾病关系.方法:收治胃疾病患者240例,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4组,同时对其血液血清进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比值、胃泌素-17检测.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Ⅰ表达水平低于胃溃疡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PGⅡ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非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比较,PCR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G-17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及胃癌组(P<0.05);非萎缩性胃炎组G-17表达水平均低于胃溃疡及胃癌(P<0.05).而苗族、布依族组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Ⅰ、PGⅡ、PGR可作为胃癌的筛查检测手段,少数民族胃部疾病的PGⅠ、PGⅡ、PGR水平变化和汉族基本一致.

    作者:罗锦斌;龙瑞银;郑娟;张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骨科患者100例,采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14 d后,85例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另外15例压疮病情经过3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后,病情得到大幅度好转.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蒙炳海;田恩海;蒙元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及效果评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中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值达标率、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监测值达到目标范围时间及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值.结果:观察组血糖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监测值达到目标范围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作者:管忠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疗效满意.

    作者:凌洁秋;余建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清NGAL联合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早期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NGAL联合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早期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A组,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B组,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C组.比较3组血清NGAL、各级肾动脉RI.结果:3组NGAL、BUN、Scr、Ccr、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GAL、BUN、Scr、Ccr、RI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NGAL、BUN、Scr、Ccr、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GAL、MRARI、SRA RI、IRA RI、CRA 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GAL联合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早期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芳;熊朝磊;刘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风湿性心脏病同期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在同期实施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患者在同期实施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死亡1例;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7例,对其积极治疗后得到了有效的纠正;术后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2次开胸止血4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5例;经过头颅CT检查发现1例患者有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现象;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现象.患者在术后进行随访,其中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8例,恢复至Ⅱ级23例,失访3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时应该将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术同期实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右心功能,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特性,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效果良好.

    作者:衣涛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收治脊柱结核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焦虑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媛媛;罗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