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会厌和胸骨舌骨肌在T3级声门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

孙彦;陈志俊;孙文海;蒋光峰;孙炜

关键词:喉肿瘤, 会厌, 修复外科手术, 喉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会厌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应用在保全喉功能的T3级声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T3级声门癌患者行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喉部缺损采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发音和呼吸功能,拔管率94.4%,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和69.2%.结论在保全喉功能T3级声门癌手术中,联合应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重建喉腔有助于喉功能恢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喉全切除患者术后抑郁状态调查

    目的调查喉全切除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方法采取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发放问卷的方法,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喉全切除患者术后抑郁状态明显高于常模;患者文化程度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家庭经济越差,抑郁程度越高.结论治疗患者病理生理疾患,应该同时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高永平;刘素芬;杜锦朵;田从哲;马金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严重鼻出血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常规方法不能控制的6例严重鼻出血,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5例一次栓塞成功,1例因栓塞物返流并发脑梗塞死亡.结论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可直视下辨明出血血管,栓塞效果显著,但有严重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文生;黄郁林;谢民强;李源;许庚;姜再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Ⅰ E期鼻T/NK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Ⅰ E期鼻T/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误诊原因及不同治疗方法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Ⅰ E期患者行单纯放疗9例,单纯化疗11例,放疗加化疗9例,化疗加放疗12例,化疗加放疗加化疗19例.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5%、50.59%、26.20%.其中Ⅰ E局限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77.78%、59.83%,Ⅰ E超腔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10%、53.83%、14.5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8).单纯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25.00%、0.00%及63.64%、21.21%、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放化组及化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66.67%、22.22%及90.91%、63.64%、34.0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化放化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84.21%、56.14%,与放化组及化放组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化疗组、单纯放疗组与放化组及化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9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4),生存曲线显示,化放化组优于其他组.结论Ⅰ E鼻T/NK细胞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综合治疗宜作为首选,早期治疗是关键,以尽早达到局部控制.

    作者:王虎;李晓江;张世文;奚艳;杨胜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治疗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手术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总结经验.方法对1 7例随访5年以上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临床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和术后复发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 7例中单囊型1 3例,实型或多房型4例.保守性手术7例,复发3例;根治性手术10例,其中2例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重建下颌骨,共复发1例.4例复发病例均为单囊型,其中3例采用保守性手术.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但根治性手术会增加下颌骨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难度,选择手术方式时需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患者需求和肿瘤的范围等因素.血管化游离腓骨是下颌骨重建的可选择方式.

    作者:朱瑾;韩德民;孙远;张从纪;李慧贞;周锦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甲状旁腺瘤合并高钙血症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突发胸闷、气短伴视物模糊4天,于2002-09-20日转入我院.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疲劳突发胸闷、气短,全身软弱无力,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便秘,口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5000~8000 ml),视物模糊不清,定向力差,无头痛,无发烧及精神障碍.

    作者:倪志立;刘春红;张秋航;张名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置管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简化,疗效确切.但术后瘢痕挛缩易封闭造孔,以往术中常放置扩张管并保留3个月.为减轻患者带管痛苦,我们对7例患者施行不置管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报告如下.

    作者:付志强;姜子刚;穆凤平;田晓斌;杨长东;王金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反应映射阈值和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与舒适阈的比较

    目的比较使用较高刺激速率的高分辨率(HiResolution,HjRes)言语编码方式测得的舒适阈(most comfortable levels,M-Levels)与使用较低刺激速率测得的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reflex thresholds,EARTs)和神经反应映射(neural response imaging,NRI)阈值.方法对象为9例使用美国Clarion CII人工耳蜗系统的极重度耳聋患者,年龄为6至29岁.应用SoundWave编程软件,使用双相脉冲记录NRI反应波形.刺激电极为奇数电极.记录每一刺激电极的软件分析NRI阈值(tNRI)和人工分析NRI阈值(1st NRI).测试EARTs时,使用短言语声(speech bursts)同时刺激4个相邻电极,由阻抗桥(impedance bridge)记录镫骨肌反射.结果M-Levels与tNRI的相关系数r=0.675(P=0.000),与1stNRI的相关系数为r=0.741(P=0.000).M-Levels均值较1stNRI低20CU(clinical unit,临床单位),较tNRI高12CU.各电极M-Level曲线走行与tNRI及1stNRI曲线走行相似.EARTs与M-Levels的相关系数为r=0.710(P=0.000).EARTs均值较M-Levels高14 CU.结论使用HiRes进行测试,1stNRI与M-Levels的相关性较tNRI高,EARTs与M-Levels的相关性较tNRI高,较1stNRI低.对于术后调试不能准确判断响度大小的小龄儿童患者,NRI是一个有效的客观测试方法.

    作者:陈雪清;韩德民;赵啸天;孔颖;李永新;刘莎;刘博;莫玲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会厌和胸骨舌骨肌在T3级声门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会厌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应用在保全喉功能的T3级声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T3级声门癌患者行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喉部缺损采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发音和呼吸功能,拔管率94.4%,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和69.2%.结论在保全喉功能T3级声门癌手术中,联合应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重建喉腔有助于喉功能恢复.

    作者:孙彦;陈志俊;孙文海;蒋光峰;孙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作者:李成君;谭长强;刘丕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低龄婴儿气管切开术

    低龄婴儿由于月龄小,气管处于发育初期,气管短小软薄,加之要行气管切开的疾病均来势凶猛危急,因此对气管切开的要求和特殊处理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患者.本文报告23例低月龄婴儿的气管切开,报告如下.

    作者:邓湖山;张志成;李康;房民琴;姚宜;韩蓓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异位甲状腺癌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16年前发现右颈部颌下区有-肿瘤,其后渐大,于2005-02-21入我院诊治.

    作者:董云鹏;徐进;宋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治疗1例

    鼓膜穿孔可由直接外伤未愈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对于3个月未愈的单纯性鼓膜穿孔可考虑手术修补[1].我院收治1例外伤性鼓膜大穿孔,给予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鼓膜贴补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花;梁振;王东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甲状旁腺腺瘤3例

    甲状旁腺腺瘤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使诊断和定位诊断均有一定困难,易发生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误诊甲状旁腺腺瘤报告如下.

    作者:孙瑞梅;李晓江;奚艳;李国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外伤性腮腺瘘伴面神经下颌缘支离断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左面颊部外伤11天,左耳前溢液4天入院.患者于11天前工作时不慎被齿轮伤及左面颊部,当时面部感疼痛、伤口出血,无其它不适.

    作者:夏思文;黄益灯;郑宏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鼻中隔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

    近年来,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得到了广泛开展[1 ~5],其中,以穿孔上下边缘为轴的双蒂黏骨膜瓣翻转法更适合于大穿孔的修补[4,5].然而,在简化穿孔前后边缘处理,以及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的同期处理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1 998年4月~2004年2月,收治4例鼻中隔穿孔伴慢性鼻窦炎或/和鼻中隔偏曲,均在鼻内镜下一期完成手术,报道如下.

    作者:颜永毅;梁子健;谢佳;张浩亮;焦粤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颈动脉加压旁路的实验研究

    目的颈动脉外科处理动脉血流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截流法,二是分流法.截流法是阻断一侧颈动脉血流,约30%的患者由于大脑基底动脉环功能不良而产生大脑缺血.分流法是另外建立一条颈动脉到脑动脉的通路,目前存在的缺点是供血量不足.我们设计以下加压旁路装置,试以改进.方法实验动物为大耳白兔,共1 6只.用27 G细针,分别于股动脉和颈动脉颅底端穿刺,两穿刺针之间连接输液管、抗凝输血袋和输液泵.夹闭两侧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近心端,阻断向颅内供血.同时启动输液泵,将股动脉的血流加压向颅内灌入.取出大脑作脑组织切片,与正常及缺血模型兔子大脑做对照.结果大脑缺血模型:兔子于5~1 2分钟内死于脑缺血,大脑外观苍白,组织切片显示大脑缺血表现.股动脉向颈动脉加压灌注血流:全部动物存活,两侧大脑血液灌流一致,组织切片显示正常脑组织.抗凝输血袋起到缓冲池的作用.结论由细针、贮血袋和加压泵组成的动脉旁路,可以减少动脉穿刺损伤,保障大脑供血,为颈动脉手术建立一条临时通路.

    作者:吴雪溪;唐平章;高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耳胆脂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表达

    中耳胆脂瘤对颞骨的溶骨性破坏是胆脂瘤型中耳炎重要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过程.尽管胆脂瘤骨质破坏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在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破坏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汪欣;祝威;王苹;郭晓峰;张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突发性耳聋预后因素回归树分析

    目的对突发性耳聋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58例,运用多因素树型分析软件一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sss,CART)进行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病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无眩晕、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即治疗的及时与否)是影响预后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他如年龄、心脑血管合并症、用药种类未能进入树型结构.结论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内耳受累程度、受损范围、治疗早晚有直接关系,早期治疗有助于听力的恢复.

    作者:马芙蓉;谢立峰;赵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冷冻治疗耳鼻咽喉血管瘤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不同部位,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切除,术前放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放疗可防止肿瘤复发.我院自1 985年开展低温冷冻以来,共治疗耳鼻咽喉血管瘤59例,经随访,均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瑞;武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耳声发射测试

    耳鸣作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1 7%,常规听力学检查无异常占9%[1].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把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分析耳鸣的产生机制及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jc emjssjon,SOAE)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的测试,试图寻找耳鸣与耳声发射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耳鸣原因.

    作者:王慧;吕宏光;李旭敬;翟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