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淋巴瘘的研究现况

王育璠;李克勇

关键词:诊断及治疗, 外淋巴瘘, 眩晕, 临床, 耳鸣, 耳聋, 病因
摘要:外淋巴瘘可引起耳聋、眩晕及耳鸣,但在临床上确诊较难,本文将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Harold Schuknecht与耳病理学

    作者:李进让;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圆窗膜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圆窗膜是位于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唯一的膜性结构,被称之为第二鼓膜。圆窗膜由三层膜结构组成:外层为中耳粘骨膜延续的上皮细胞,中间层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内层为被覆鼓阶的细胞层延续,其在维持正常听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圆窗膜破裂后对听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圆窗膜具有三层结构,其仍具有半透膜性质,临床治疗中利用这一特性而采用鼓室内给药治疗内耳疾病。

    作者:鲁海涛;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单纯疱疹病毒分泌及其动态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法的引进,尤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广泛应用,许多报道证实贝尔氏麻痹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有密切关系,该文对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HSV分泌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 血清中抗HSV IgG抗体阳性,偶血清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价无明显变动,以发病16……

    作者:张来虎;凌雪蓉;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顽固性眩晕梅尼埃病的地塞米松鼓室内应用(ID)、庆大霉素鼓室内应用(IG)及内淋巴囊减压术(ESD)比较

    梅尼埃病(MD)的病理改变虽已公认有膜迷路积水,但病因仍未阐明,处理方法虽多而争论亦多。近10年来证实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54%患者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存在,认为是由免疫介导反应所激发的疾病,故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多,故大多局部用药以消炎和抑制免疫反应。庆大霉素局部应用对前庭毛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故也常用于……

    作者:林尚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耳水通道与内淋巴代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近年来水通道在内耳的表达及其对内淋巴代谢的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水通道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其在内耳的定位作一综述,并展望将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牟忠林;韩德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尼埃病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

    对梅尼埃病患者听力下降情况进行研究,把111例梅尼埃病患者分组和对照,进行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发现了一些未曾报告的现象。这是一种前瞻性临床群体研究。梅尼埃病者患耳的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两方面均有下降。结果:①听力图形表明听力损失多见于“低频”或“低频+高频”听力下降类型(P=0.006);②并且发现听力曲线形态不取决于病期;③平均听力……

    作者:殷团芳;卢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豚鼠螺旋器产生一氧化氮的直接证据

    一氧化氮(NO)是在一种NADPH依赖酶(NO合成酶,即NOS)的各种亚型存在的条件下由许多种类的细胞产生的单一无机物,参与神经传导,调节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及免疫反应。在内耳,NO除了上述功能……

    作者:韦正波;徐志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实验研究现状

    以标准的临床免疫学方法研究人的内耳非常困难,至今我们对内耳免疫学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动物实验。自身抗体的检测是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自身抗原的确定是该病确实存在的有力的证据。对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尚未确定免疫系统攻击的内耳特异性抗原。本文对近年有关动物模型及内耳自身抗原、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柴亮;倪道风;顾之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淋巴囊高浓度类固醇插入术的手术侵害伴眩晕经过

    通常梅尼埃病多采用保守治疗,难治病例考虑手术。现今广泛采用的有内淋巴囊松解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类固醇和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入法等,治疗效果需长期观察。 对药物治疗无效梅尼埃病20例,手术行20mg水溶性强的松龙块囊内腔插入,即内淋巴囊高浓度类固……

    作者:张来虎;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髓鞘蛋白P0致敏豚鼠无听觉功能障碍迹象

    有资料表明梅尼埃病、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和突聋等病人血清中内耳组织30kDa蛋白的抗体活性升高,Cao(1996)等人认定此蛋白是周围神经髓鞘糖蛋白P_0,特异性表达于周围神经系统施旺细胞,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种间高度保守性。在内耳,P_0蛋白主要在螺旋神经节和螺旋器表达。该作者用猪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并……

    作者:朱鹏;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耳流体容积与MRI的分辨率:它能否区分内淋巴的结构

    现代技术的发展,MRI可以分辨出骨迷路不同成分这样小的体积,那么它能否分辨内耳的内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的容积,甚至球囊、椭圆囊、膜半规管的容积呢?内耳两种流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内淋巴液含K+多Na+少,而外淋巴液含K+少Na+多,外淋巴液蛋白质的含量是内淋巴液的6倍多,骨迷路位于颞骨内,充满……

    作者:何政;喻勋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半规管缺裂出现的Tullio现象

    Tullio现象是由眩晕和异常的眼球和/或头部运动联合产生的,这种运动由声音刺激引起。这种对声音的前庭反应由Tullio在1926年研究鸽子的迷路瘘管时首先描述,之后Huizinga在1935年证实。人们提出两个Tullio现象可能的病因:耳石症和半规管刺激。Tullio现象与梅尼埃综合征、先天性内耳异常、感染如梅毒和慢性耳疾、外伤、外淋巴漏和医源性瘘如开窗术等有关。近Minor等报道7例伴Tullio现象患者出……

    作者:袁伟;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颞骨黄瘤:1例罕见病例

    黄瘤是软组织肿瘤,由充满脂肪的组织细胞构成。为非肿瘤性的反应性增生,常发生于血脂水平异常的病人。有些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合成或降解脂蛋白颗粒的原发性遗传性缺陷造成。高脂蛋白血症的遗传类型有,家族性蛋白脂酶缺乏和/或载脂蛋白C-Ⅱ型缺陷(Ⅰ或Ⅴ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和Ⅱb型)、家……

    作者:陈鸣;杨蓓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庆大霉素体外诱导豚鼠前庭感觉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

    近来的研究表明活性氧物质(ROS)和一氧化氮(NO)均可造成内耳某些病理变化。ROS的产生可导致包括各种耳毒性在内的病理改变。然而,关于氨基糖苷类的耳毒反应中,ROS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弄清庆大霉素(GM)在内耳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的机制。为了证实GM刺激后内耳特别是前庭……

    作者:韦正波;徐志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豚鼠耳蜗内淋巴囊免疫反应后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在豚鼠耳蜗内淋巴囊注入钥孔(虫戚)血蓝素(KLH)之后,对豚鼠耳蜗内可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或NOSⅡ)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所选实验动物为体重约350~400克的豚鼠12只,均被证实耳廓反射阳性,并用显微镜观察排除了中耳炎疾患。将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KLH,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组内淋巴囊内注射KLH后,每只动物耳……

    作者:孙广滨;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气压伤引起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1例

    外淋巴瘘一直是有争议的论题。与外淋巴瘘相关的迷路积气罕见。通常由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 外淋巴瘘引起的迷路积气还与耳气压伤,医源性损伤,头颅外伤,慢性耳疾相关,也可自发产生。可能的气体进入部位有卵圆窗和圆窗龛,后半规管和圆窗之间的微小裂隙,以及窗前裂隙。本文报道1例手术探查证实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 62岁的白人女性,突发严重的眩晕并伴有恶心呕……

    作者:何建国;杨蓓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半规管裂——压力敏感机制的绒鼠模型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在外耳道、中耳或颅内压力变化时会发生眩晕和眼震,原因在于上半规管骨质缺损。本文旨在研究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迷路压力敏感性的机制,并建立手术修复的绒鼠模型。该作者观察上半规管开窗前后、开窗修补术后外耳道压力变化时绒鼠前庭传入神经激动值的变化,结果发现上半规管开……

    作者:朱雅颖;王正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典型和难治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迷路的高分辨三维磁共振成像

    良性突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眩晕原因,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仅一小部分患者罹患持久型及对各种治疗均无效,此种持久型可能有不同的潜在病理生理学而不仅是通常认为的管道结石学说。研究了5例对各种治疗无效,且伴有不典型眼球震颤患者进行丁内耳高分辨三维磁共振图像的检查。该……

    作者:吕春雷;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在豚鼠耳蜗中磷脂酶C的不均匀性

    通过印迹分析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研究了在豚鼠耳蜗存在的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LC)异构体。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在耳蜗感觉上皮(CSE)中存在着PLCβ1和δ1表达,而在耳蜗侧壁中则存在着PLCβ1、γ1和δ1表达。通过CSE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PLCβ1样的免疫反应主要表达在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s)中,而在内毛细胞中(IHCs)则无此反……

    作者:孙广滨;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水通道蛋白-2及加压素的调控——水通道蛋白-2在内淋巴囊的表达和调控

    水通道蛋白-2(AQP2)是一种加压素调控的四聚体通道蛋白,是水转运的特异性通道,主要表达于肾脏集合管主细管腔侧(顶端)的细胞膜上和细胞质内。研究发现不论是人类还是大鼠的内耳组织,水通道蛋白-2仅在内淋巴囊表达,其它内耳组织则未见表达;而AQP2是肾脏尿液的重吸收,充血性心衰的水潴留等生理、病理机制的重要环节。这个发现无疑对有关内耳水代谢疾病的研究,如梅尼埃病,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AQP2在肾脏和内淋巴囊的特异性表达,进一步揭示了耳肾相关的机制,也提示了内淋巴囊在耳肾相关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陈婷;张榕;林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