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专业潜水人员的前庭研究

刘雅凌;喻勋菊

关键词:专业, 潜水人员, 听力损失, 前庭功能, 平均年龄, 临床症状, 常见疾病, 耳鼻喉, 评估, 男性, 内耳, 检查, 测试
摘要:听力损失为专业潜水人员的耳鼻喉常见疾病,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专业潜水人员的内耳可能变化。共测试了13位无临床症状的专业潜水人员和12位非潜水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76±7.9岁)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在潜水后48小时进行,以避免潜水导致的急性改变。……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对急性面神经麻痹肌电图描记的预后评估

    通过355例病人突发原因不明的面神经麻痹,分析肌电图描记在急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评估。急性面神经麻痹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极恐怖的情况,近十年来,医师寻找足够精确的信息来及早发现。70年代初,主要是通过各种肌电图实验,电诊断学成为面神经减……

    作者:刘嘉楠;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耳石信息的传导通路

    随着耳石信息的研究深入,临床医生对前庭系统的这一重要领域的认识和了解日益加深。鉴于这些研究有助于临床眩晕病人的治疗,本文重点对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作者:尹彦波;迟放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辨别药物导致耳蜗毒性和前庭毒性的客观方法

    目前了解到有些药物对内耳有毒性作用,如引起耳蜗病变,导致听力损失。我们可以用脑干诱发电位(ABR)、耳声发射等方法直接检查发现,但如造成前庭功能损害,就只能通过行为学和组织学的方法进行检查,而上述方法也不易发现早期的前庭损害。本文作者通过实验了解前庭诱发电位(VsEP)在评价前庭功能方面的作用。……

    作者:陈曦;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圆窗微导管在梅尼埃病治疗中的应用

    经鼓室应用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正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方法。采用中耳药物缓释装置可以较精确地在耳部用药并使该治疗标准化。报道应用圆窗微导管(round window microcatheter)行小剂量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的结果。首先为27例确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14男,13女;22~70岁,平均41岁;平均病程……

    作者:李明栋;刘兆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典型和难治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迷路的高分辨三维磁共振成像

    良性突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眩晕原因,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仅一小部分患者罹患持久型及对各种治疗均无效,此种持久型可能有不同的潜在病理生理学而不仅是通常认为的管道结石学说。研究了5例对各种治疗无效,且伴有不典型眼球震颤患者进行丁内耳高分辨三维磁共振图像的检查。该……

    作者:吕春雷;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特发性面瘫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Meta分析

    应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前瞻性试验汇总进行Meta分析,通过对照以皮质类固醇、安慰剂治疗和不治疗完全性特发性面瘫(IFNP)病人的结果,评价其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上的完全性、不完全性的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终点测量值。通过计算率差和Fisher精确检验的P值来评价效果的分级和意义。用随机效果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分析显示皮质类固醇疗法能提高17%的完全性IFNP病人的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率。皮质类固醇治疗对完全性IFNP的功能恢复有临床上和统计学上的意义。

    作者:魏崴;王正敏;戴春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耳流体容积与MRI的分辨率:它能否区分内淋巴的结构

    现代技术的发展,MRI可以分辨出骨迷路不同成分这样小的体积,那么它能否分辨内耳的内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的容积,甚至球囊、椭圆囊、膜半规管的容积呢?内耳两种流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内淋巴液含K+多Na+少,而外淋巴液含K+少Na+多,外淋巴液蛋白质的含量是内淋巴液的6倍多,骨迷路位于颞骨内,充满……

    作者:何政;喻勋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眼震图描记法:伸颈性恶心

    一位54岁妇女因伸颈性恶心一年就诊。描述颈部舌动时便立刻产生恶心。持续约1~2分钟。自幼起乘气车不能看书,乘火车无碍。当快速起床时便感短暂眩晕但无耳鸣或耳胀感,无耳聋家族史。 眼震描记检查:未见自发性位置性扭颈或全直性……

    作者:崔珑;郭玉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髓鞘蛋白P0致敏豚鼠无听觉功能障碍迹象

    有资料表明梅尼埃病、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和突聋等病人血清中内耳组织30kDa蛋白的抗体活性升高,Cao(1996)等人认定此蛋白是周围神经髓鞘糖蛋白P_0,特异性表达于周围神经系统施旺细胞,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种间高度保守性。在内耳,P_0蛋白主要在螺旋神经节和螺旋器表达。该作者用猪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并……

    作者:朱鹏;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庭神经炎类固醇治疗效果的研究

    通常前庭神经炎急性期主要采用抗眩晕、安定药物对症治疗。文章对类固醇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厚生省前庭神经炎诊断标准:①主诉眩晕,并大发作1次;②温度刺激检查可见半规管机能一侧降低或消失;③具有与眩晕直接关连耳蜗症状,无中枢神经症状。根据上述标准,眩晕发病5日以内,温度刺激……

    作者:张月月;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极晚期耳硬化症的镫骨手术治疗

    极晚期耳硬化症(far-advanced otosclerosis, FAO)经镫骨手术治疗后常常能有效地使用助听器,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失去治疗机会。因此极晚期耳硬化症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陈树斌;韩德民;汪若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偏头痛与耳蜗-前庭症状相关性评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前庭紊乱。特征是严重的头痛、自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合并耳蜗或前庭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和头晕,有时可以合并梅尼埃病。用以研究的病人为: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病人20例,排除其它原因如紧张、丛集性头痛或任何系统疾病引起的头痛。所有的病人都经过国际疼痛学会(1988)的诊断标准。做血液分析(血细胞完全计数、血生化、甲……

    作者:张瀛;秦家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专业潜水人员的前庭研究

    听力损失为专业潜水人员的耳鼻喉常见疾病,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专业潜水人员的内耳可能变化。共测试了13位无临床症状的专业潜水人员和12位非潜水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76±7.9岁)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在潜水后48小时进行,以避免潜水导致的急性改变。……

    作者:刘雅凌;喻勋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庭通路上的P物质

    80年代初,随着内耳切片制作困难的克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到内耳形态、功能的研究。耳神经科学的研究出现飞跃性的进展,尤其在前庭传导通路上的神经递质研究方面。P物质(subtance P)作为前庭神经递质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其概念、分布与效应,与其它神经递质的共存关系,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子栋;张连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头部钝挫伤后单独的前庭反射消失

    突发性单侧前庭功能丧失是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症状特征是突然眩晕而无听力障碍或其它神经病学体征。眩晕在几天内可逐渐缓解。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之为前庭神经炎或前庭神经元炎。病因迄今未明。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损伤前庭神经或其末梢有关,也可能是病毒引起单独的前庭神经节感染。也有学……

    作者:陈太生;曹海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在豚鼠耳蜗中磷脂酶C的不均匀性

    通过印迹分析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研究了在豚鼠耳蜗存在的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LC)异构体。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在耳蜗感觉上皮(CSE)中存在着PLCβ1和δ1表达,而在耳蜗侧壁中则存在着PLCβ1、γ1和δ1表达。通过CSE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PLCβ1样的免疫反应主要表达在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s)中,而在内毛细胞中(IHCs)则无此反……

    作者:孙广滨;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别嘌呤醇减轻豚鼠耳蜗内淋巴积水

    基于膜蜗管中Ca~(2+)过负荷可能产生内淋巴积水和氧自由基的假说,将别嘌呤醇(即黄嘌呤氧化酶的拮抗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用于治疗手术闭塞内淋巴管的豚鼠。假定阻塞内淋巴管可使Ca~(2+)过负荷及氧自由基产生,导致内淋巴积水的进展及感觉细胞、血管纹的变性,则别嘌呤醇可以防止这些不良反应。把23只豚鼠……

    作者:黄益灯;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听器冲击伤发生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冲击波由时相交替的超压和负压组成。本综述着重介绍了冲击波超压和负压对听器的致伤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朝军;朱佩芳;刘兆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伴有糖尿病的Bell's面瘫发作短期内的治疗——比较激素和脂前列腺素E_1疗效

    大剂量激素对Bell's面瘫治疗有显著效果,但激素可能影响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导致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脂前列腺素E1(lipoprostaglandin E1,LipoPGE1)改善面神经血液循环,而不影响血糖水平,现已成为治疗Bell's面瘫的一种新的药物。该作者通过非随机化对照试验,比较大剂量激素和lipo-PGE1对伴有……

    作者:朱雅颖;王正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良性发作性头位眩晕症的临床研究

    良性发作性头位眩晕症(BPPV),是主诉旋转性眩晕患者中比例高的疾患。文章对BPPV发病经过、自觉症状、眼震所见、缓解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1999年4月~2000年3月底1年内,主诉眩晕初诊患者619例,经详细问诊和多项检查及眼震诱发试……

    作者:张来虎;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