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并发的耳鸣效果分析

李巍;张伟强;李培华;张艳秋

关键词:高压氧, 药物, 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
摘要:目的 探究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并发的耳鸣的效果.方法 选取58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的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1个月后,记录两组治疗前后1周内出现耳鸣的次数及耳鸣时间并进行对比,并使用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g,THI)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1周耳鸣时间及耳鸣次数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PTA测定,实验组治疗有效率55.17%(16/29)高于对照组37.93%(11/29)(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并发于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耳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对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旨为突聋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243例(257耳)突聋患者分为银杏叶组(96耳)和前列地尔组(161耳).比较两种药物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突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银杏叶、前列地尔组间的均衡性较好,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突聋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银杏叶、前列地尔组间的总体痊愈率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对不同类型的突聋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对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突聋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在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突聋患者治疗均有效,两者之间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因银杏叶提取物副作用少,故推荐其作为治疗突聋的血管活性药物.

    作者:杨风波;李凤娇;陈星;丁大雄;吕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听障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主观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听障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安置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3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接受融合教育的听障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家长主观感知的因素.结果 60%的家长认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融合教育中的适应度一般,35.4%的家长认为非常适应.家长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适应性的主观感知与儿童沟通的主动性、教师对孩子关心度、康复机构后续服务满意度的感知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长对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主观感知不受家长角色、儿童自身因素,如年龄、性别、手术年龄和融合教育时长的影响,受儿童沟通主动性、教师对儿童关注度以及康复机构后续支持的影响.

    作者:周丽君;崔方方;陈松;霍二冰;梁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并发的耳鸣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并发的耳鸣的效果.方法 选取58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的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1个月后,记录两组治疗前后1周内出现耳鸣的次数及耳鸣时间并进行对比,并使用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g,THI)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1周耳鸣时间及耳鸣次数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PTA测定,实验组治疗有效率55.17%(16/29)高于对照组37.93%(11/29)(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并发于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耳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巍;张伟强;李培华;张艳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潜伏梅毒患者突发性耳聋8例报告

    目的 分析潜伏梅毒患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症状、诊疗经过及随访效果,为临床鉴别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潜伏梅毒的8例(其中1例合并HIV)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症状、听力结果、血清学结果、诊疗经过及预后效果.结果 潜伏梅毒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是以单侧突发性听力下降为主,多数伴有耳鸣(6/8),少数伴有眩晕(3/8),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特征不典型;中度、平坦型听力曲线治疗后听力改善有一定效果.结论 对于已知潜伏梅毒突发性耳聋患者,及早积极采取规范驱梅治疗结合突发性耳聋诊疗对部分患者听力有一定改善效果.诊疗过程中建议加强病史采集,以及梅毒血清学检测,以防漏诊误诊.

    作者:刘勇刚;张淼;张伟;张帆;原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嗓音科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从呼吸、振动、咬字和共鸣等方面介绍了嗓音科学在声乐招生选材方面的作用,如何运用嗓音科学进行声乐声部的划分,以及嗓音科学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后从嗓音疾病的产生及预防两方面介绍了嗓音科学与嗓音保健.

    作者:黄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媒体辅助对腭裂修补术后患者语音治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多媒体辅助对腭裂修补术后患者语音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腭裂修补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媒体辅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鼻漏气、过高鼻音发生,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患者配合程度及父母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鼻漏气、鼻音过高发生率分别为16.67%(7/42)、9.52%(4/42),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15/42)、33.33%(14/4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活动、情感功能、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配合人数占比为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48%(17/42),沉默逆反、烦躁恼怒及哭闹不配合人数占比分别为0.00%(0/42)、0.00%(0/42)、2.38%(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7/42)、19.05%(8/42)、23.81%(10/4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33/42)(P<0.05).结论 多媒体辅助治疗应用于腭裂修补术后患者语音治疗可显著降低鼻漏气、鼻音过高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及其父母满意度.

    作者:周姮;李康;谢春;邱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真耳测试对助听器可听度和患者忠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并比较真耳测试(real-ear measurement,REM)和Quick-fit所提供的可听度水平的差异,以及该差异对言语理解和听力障碍者对供应商忠诚度的影响.方法 对招募并分组(经验组、助听不佳组和未助听组)的60名受试者,配戴同款耳内受话式(receiver-in-the-canal,RIC)助听器,同组内分别采用不同的调试方案(Quick-fit和REM),经言语清晰度指数(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dex,SII)、连续性言语测试(connected speech test,CST)及快速忠诚度调查量表评估受试者对助听器服务的忠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验组、助听不佳组和未助听组采用REM方案的受试者的SII和忠诚度均高于Quick-fit方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组和助听不佳组采用REM方案的受试者的噪声下言语理解能力均高于Quick-fit方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REM方案的验证服务可有效提升助听器患者的可听度和忠诚度.

    作者:AM Amlani;J Pumford;E Gessling;王远;齐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听力障碍合并孤独症临床特点和诊断研究

    孤独症是听力障碍常见的精神心理合并症之一.听力障碍合并孤独症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复杂,评估工具缺乏,干预手段有限.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研究和相关文献,梳理了现阶段听力障碍合并孤独症的患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希望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

    作者:杜巧新;梁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学龄前孤独症循证干预方法

    孤独症是一组表现为在社会性互动、人际交流方面有欠缺,并在行为与兴趣上有固着性与反复性的广泛性发育疾病[1].孤独症康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0~6岁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佳时期,也是为学龄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打好康复基础的时期.由于孤独症的确诊大多数在3岁后,因此学龄前3~6岁的康复非常重要,既往大量关于干预方法的研究也集中在此年龄段.《国家孤独症发展报告-2》[2]提出了14种干预方法,其中11种适合于3~6岁儿童,主要包括行为策略、对年幼儿童的综合行为治疗、语言表达训练、示范、自然教学策略、父母培训、同伴介入策略、关键反应训练、时间表、脚本、社交故事法.本文主要介绍适合于3~6岁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训练、示范、同伴介入策略、关键反应训练、时间表、脚本、社交故事法.

    作者:杜巧新;梁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3岁听障儿童构音能力跟踪评估

    目的 探讨低龄听障儿童构音能力发展的规律,为言语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 使用自编的幼儿言语评估表,对17名14~24个月和15名25~36个月的听障儿童进行一年的追踪评估,比较3次评估结果.结果 (1)听障儿童3次构音语音成绩和口部运动成绩之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2)两组听障儿童构音语音成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口部运动成绩差异显著(P<0.05).(3)第一次和第二次口部运动成绩对终的构音语音成绩不具有显著预测性(P>0.05),第三次口部运动成绩对构音语音成绩具有极显著预测性(P<0.01).结论 听障儿童构音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而显著提高,生理年龄其构音语音和口部运动能力存在不同影响.对听障儿童而言,早期的口部运动能力不能预测终的构音语音表现.

    作者:易海燕;孙莉;杜铱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联合高压氧对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数码听觉统合训练联合高压氧对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高压氧治疗,观察组联合采取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语言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语言障碍的治疗有效率为92.39%(8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7%(70/93)(P<0.05);两组治疗后的Gesell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发育商及语言发育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与高压氧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脑瘫儿童的语言障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艳;胡春维;欧博玲;马玉;张新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诱发中潜伏期反应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植入已开展多年,目前仍无可靠的方法评估脑干以上听觉通路的功能.电刺激诱发中潜伏期反应是一种以电刺激为诱发形式的听觉诱发电位,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旨在介绍其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梁文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耳蜗电图检查临床操作要点

    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是声刺激后来自耳蜗及初级耳蜗神经纤维的电活动,是诊断内耳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耳蜗电图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波形成分: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1]、总和电位(summating potential,SP)、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或AP).CM是一种能跟随刺激声波形的感受器电位,与刺激信号的频率、极性相同,主要反映外毛细胞功能.SP是耳蜗内不同非线性机制的多种成分反应的总和.多数实验证明SP是耳蜗毛细胞的感受器电位,是感受器细胞直流响应的反映.CAP是多个听神经元放电的动作电位波形总和.本文简述临床上耳蜗电图检查的操作要点,供同行参考.

    作者:冀飞;梁思超;陈艾婷;韩莹;周其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健听青年ISTS材料下ANL的复测信度

    目的 探索国际语音测试信号(international speech test signal,ISTS)和普通话版本可接受噪声级(mandarin acceptable noise level,M-ANL)材料的复测信度及左右耳等价性.方法 利用国际通用ISTS和普通话版M-ANL作为测试材料,以多人谈话的语频噪声(babble noise,BN)作为背景噪声,对37例健听青年使用耳机分别进行左右耳的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测试,获得舒适阈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MCL)和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BNL),计算ANL值,以测试后1周和3周为时间节点进行复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将以M-ANL和ISTS为测试材料的MCL、BNL、ANL值进行两两比较,两种材料的3次测试结果相关性高(均可得r>0.5,P<0.001);ISTS材料下的ANL结果(r>0.7,P<0.001)相关性高于M-ANL材料下的ANL结果(r>0.5,P<0.001);耳机下ANL测试左右耳的MCL、BNL及ANL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ANL和ISTS材料下的ANL测试具有良好的复测信度;耳机下两种材料的ANL测试左右耳具有等价性.

    作者:林珊珊;刘晓雯;胡旭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听障婴幼儿亲子活动师幼互动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听障婴幼儿在亲子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记录亲子活动中9名听障婴幼儿和3名老师的师幼互动行为.结果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的发起形式主要以语言为主,对应的幼儿回应次数也多;幼儿在回应形式上,多为眼神注视,动作与发音模仿形式少.听障婴幼儿的发起形式主要以动作为主,对应的教师回应次数也多,教师在回应形式上,肯定行为的师幼互动形式常出现.结论 听障婴幼儿的发起次数整体低于教师发起的互动次数,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仍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作者:杨梦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移动端嗓音监测应用软件的研发和初步应用

    目的 构思设计并研发一款便携式的嗓音声学监测APP,通过声学分析对嗓音提供定量分析,评估发声功能和嗓音现状并提供量化护嗓策略.方法 基于安卓平台,使用手机麦克风录制声音,通过后台程序和Praat开源代码进行参数分析.开发完成后对13例正常嗓音者进行Praat软件测试和软件自测.计算各参数差异值.结果 系统自测结果与软件测试结果吻合度良好,Jitter、Shimmer、HNR差异值分别为0.164、1.019和4.378,考虑手机麦克风和环境噪声有一定影响.结论 移动端嗓音监测软件为职业用嗓者提供了便捷的嗓音监测方法,需进一步验证软件及护嗓策略的可靠性.

    作者:陈飞帆;肖永涛;黄美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音节成分对韩国汉语习得者普通话声调感知的影响

    目的 观察汉语音节成分的差别与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普通话辅元音节四声时的脑偏侧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30例以韩语为母语的韩国汉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学习汉语时间分为24个月以内和36个月以上两组.用双耳分听技术进行普通话辅元音节四声的感知测试,统计辅元音节四声识别的错误率,由本次和之前的研究分别得出辅元、元音四声调类识别的难易度序列,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学习汉语24个月以内的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汉语辅元音节四声时未见显著的脑偏侧现象.学习36个月以上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去声时,右耳(大脑左半球)错误率极显著低于左耳(大脑右半球)(P<0.01).辅音对声调调类的感知影响度分别为:阳平>阴平/去声>上声.结论 音节成分的不同对韩国汉语习得者汉语声调调类的识别有影响.

    作者:王红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耳鸣评价量表的研发思路

    耳鸣的特殊性在于不同的人对无声源声响的感知与反应截然不同,在缺乏客观检测指标的前提下,如何准确评估耳鸣程度是当今耳鸣研究的一大难题.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TEQ)是历经10多年研发出来的耳鸣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可作为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价的依据,具有准确可靠且简单实用等优点.本文从筛选衡量耳鸣严重程度的指标,对衡量指标的合理量化,指标采集与评分的实施方法三个方面介绍TEQ的研发思路.

    作者:刘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宽频声导抗测试的临床应用进展

    宽频声导抗测试(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是一种新型的中耳功能评估方法,采用宽频短声作为探测音,对中耳反馈的声能进行记录,以声能吸收率或声能反射率的形式表达,并通过其曲线变化检测中耳功能的变化.对于正常人群,宽频声导抗测试的声能吸收率曲线有一定特点,而对于不同中耳病变人群,宽频声导抗测试的声能吸收率也有相应的变化趋势.与传统的单一频率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图相比较,宽频声导抗测试对中耳功能评估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宽频声导抗可以具有更广的临床应用空间.

    作者:朱丽烨;李海峰;张治华;黄治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