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五十八届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报道--技术演变创新发展

蒋涛;赵旭;唐良富

关键词:欧盟, 助听器验配, 年会, 技术演变, 产品研发, 总体组织, 学术会议, 行业协会, 听力学, 德国, 新产品, 展区, 展览, 协调, 销售, 器械, 国家
摘要:第58届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于2013年10月16~18日在德国纽伦堡市如期举行,吸引了来自近70个国家的7000多名代表参会。每年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均由两个组织共同举办,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协会负责学术会议和大会的总体组织和协调,而德国听力器械行业协会则负责产品和技术的展览。今年,全球113家从事听力学产品研发和销售的公司,在15000平方米的会议展区内,展示了各自的新产品和技术。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阈,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儿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烨;陈杰;曹永晖;钱晓云;高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开通助听器免费借用服务

    作者: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3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略语的常用词汇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评估

    目的:通过对129例极重度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母、韵母、单音节及双音节词识别能力的评估,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患者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识别率,用各分项评估结果的均值代表总体听觉能力,进而研究康复时间、植入年龄、术前配戴助听器经验及性别对听觉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各分项得分逐渐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低龄组与大龄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男、女组之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前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植入时间越长,听觉康复效果越好;植入时年龄越小,术后听觉能力进步越快。大龄语前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仍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术前短时间配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语前聋患者术后听觉能力康复无明显帮助。

    作者:薛超;孙家强;侯晓燕;鲍永清;丁颖;孙敬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教改实践中听能管理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听能管理是实施听障儿童康复的首要步骤,是听障儿童康复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其不只是为听障儿童选择、验配助听设备,还强调听力师、家长、教师密切合作,确保听障儿童在非睡眠时间始终使用助听设备,确保助听设备工作状态良好,使听障儿童处于良好的聆听环境。近几年,听能管理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得到家长和专业人员认可,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建议。

    作者:龙墨;梁爽;苗艳;张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听觉口语训练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是非常必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听觉口语训练中常用的遮口、声学强调、自言自语和平行谈话4种教学技巧,通过举例说明等方式阐述了教学技巧的含义、应用条件、应用难点及要点,以期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和掌握教学技巧提供参考,提高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效果。

    作者:陈军兰;董蓓;张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5岁听障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考察全面康复模式下2~5岁听障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家长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33名2~5岁听障儿童家长作为被试,采用家长教养方式问卷施测。结果2~5岁听障儿童家长在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表现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民主性维度得分高,其次为专制性、不一致性,溺爱性、放任性维度的得分低。听障儿童的年龄、助听设备、康复时间、主要照顾人类型及其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对教养方式的某些方面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民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维度上(P<0.05),听障儿童的性别和主要照顾人的职业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2~5岁听障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具有明显特点,且受家庭、社会环境、康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马艳芳;王娜;刘舵;卢晓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第五十八届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报道--技术演变创新发展

    第58届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于2013年10月16~18日在德国纽伦堡市如期举行,吸引了来自近70个国家的7000多名代表参会。每年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均由两个组织共同举办,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协会负责学术会议和大会的总体组织和协调,而德国听力器械行业协会则负责产品和技术的展览。今年,全球113家从事听力学产品研发和销售的公司,在15000平方米的会议展区内,展示了各自的新产品和技术。

    作者:蒋涛;赵旭;唐良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旋律和音色感知研究

    目的:评价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旋律及音色的感知能力。方法对13例人工耳蜗植入者(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26.5±6.9岁)分别进行音乐聆听行为评估和旋律辨别、乐器辨别测试。实验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MU(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和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 (musical sounds in cochlear implant)进行评估。对照组为40例听力正常受试者(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6.8±6.7岁)。结果①人工耳蜗组与听力正常组的年龄及音乐经验相互匹配。②人工耳蜗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69.3%,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51.2%;听力正常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0.4%,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旋律感知能力和音色感知能力明显落后于听力正常者。

    作者:刘子夜;章昊;刘博;亓贝尔;王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学前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家庭早期阅读现状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家庭早期阅读方面的差异,找出听障儿童家庭早期阅读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自编的《学前儿童家庭早期阅读问卷》,对67名听障儿童、42名健听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①在开始阅读的时间方面,56.7%的听障儿童2岁之后开始阅读,而35.7%的健听儿童1岁之前就开始阅读;②在选择阅读材料方面,听障儿童家长选择的图书类型比健听儿童家长少,前者更偏向于选择有助于提高孩子认知、语言等能力的书籍;③在遇到幼儿不配合时,40.3%的听障儿童家长会停止阅读,而42.9%的健听儿童家长会换用更吸引孩子的方式进行阅读;④在早期阅读遇到的困难方面,听障儿童家长选择比例高的困难是“孩子不配合”(47.0%),而健听儿童家长选择比例高的困难是“家长没时间”(42.9%)。结论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早期阅读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听障儿童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更需要指导。

    作者:初冬明;张莉;罗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听障儿童下颌构音运动异常矫治个案研究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下颌构音运动异常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名下颌构音运动异常的听障患儿进行下颌口部运动与下颌构音运动训练,结合促进治疗法和重读治疗法对其进行综合康复训练。采用主观分级评估的方法监控患儿口部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观察分析个案训练前后/i/、/e/的第一共振峰(F1),监控下颌上位、半开位的构音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观察分析/ie/的语谱图变化,监控下颌上位至半开位构音转换能力的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后下颌运动分级明显提高;/i/的F1差异极其显著(P<0.01);/e/的F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颌口部运动训练、下颌构音运动训练与促进治疗法、重读训练综合运用对改善听障儿童的下颌构音运动异常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张青;易玲;万勤;黄昭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于申办2013年继续教育学分及报名参加2014年继续教育专栏学习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耳鸣听力学治疗:理论框架和临床应用

    耳鸣听力学治疗是基于多年临床实践和应用研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国际分类标准”,提出来的一种耳鸣治疗干预措施及其应用方法,其目的是让临床医师和患者意识到药物和手术并非根除耳鸣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至少当今的医疗技术难以彻底根除耳鸣。从听力学角度来考评耳鸣治疗的现状和进展,可能远比从药物和手术层面,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改善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干预和治疗目标,可能比彻底消除导致耳鸣的病因更容易实现。

    作者:David JIANG[加拿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东省听障儿童父母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听障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广东省300名听障儿童父母(男性147名,女性153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名听障儿童父母的量表总分为(67.38±14.06)、生理领域得分为(73.81±12.38)、心理领域得分为(68.06±10.86)、社会关系得分为(70.81±12.06)、环境领域得分为(60.19±12.00);男性与女性听障儿童家长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历听障儿童父母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听障儿童父母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结论广东省听障儿童父母生存质量得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环境领域得分较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唐木得;苏黎;陈挚颖;白杨;胡瑞瑶;涂穗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与感音神经性聋相关研究进展

    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是声音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个传入性突触结构,因其空间分布呈带状,故常被称为“带状突触”[1]。这些带状突触是声音信号传导和释放的重要节点,在听觉形成和听力损伤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耳蜗体积小,带状突触所在的位置深、数量少,长期以来,关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缓慢。

    作者:李晓瑞(综述);蒋兴旺;张延平(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3年总目录(总第56期~第6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残疾人语言障碍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残疾人语言障碍特征研究日益获得关注,从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早日回归主流社会的目标出发,残疾人语言障碍特征研究终是为制订相应的康复策略服务。本文通过梳理残疾人语言障碍特征研究概况,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卢海丹;刘巧云;赵航;黄昭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东省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者术前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术前筛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继续做好项目受助对象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对象的术前筛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对象中农村户籍占55.99%,城镇占44.01%;申报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残联机构转介(40.05%)、省中心门诊(31.31%)、网络媒体(20.79%)、电话或传真(7.85%)等4个渠道;家长或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占61.89%,高中或中专占25.08%,大专以上占13.03%;家庭经济来源为务工的占49.08%,务农的占43.51%,经商的占7.41%;术前筛查平均通过率为48.79%;单项不达标项目构成比例分别为听觉言语评估37.16%,听力学评估25.08%,医学影像学评估20.61%,智力及精神行为评估10.39%,其它6.76%。结论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术前筛查内容多,实施过程复杂,申报信息来源渠道相对较局限,城乡救助比例差别不大,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目前筛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离项目的整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作者:钟志茹;邹建华;彭梓君;欧雪雁;傅志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