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配合与护理

任玉芳;段立静;王林娥

关键词:人工耳蜗手术, 婴幼儿, 手术配合与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人工耳蜗手术中婴幼儿的护理配合要点和经验,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方法 118例小于5岁的婴幼儿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经面神经隐窝入路手术.选择足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末端做静脉穿刺,使用可调试微量输液器控制滴速.加强对患儿身体、输液装置及气管插管的固定,做好负极板粘贴、眼部护理及保暖工作.结果 118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术后全部患儿重新获得听觉.结论 巡回护士精心调控仪器和对患儿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器械护士对手术器械特性及手术程序的充分了解和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基本理念——基于语言教学的视角

    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应当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规律,将康复实践建立在语言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从语言教学的视角论述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基本教育理念.

    作者:徐晶凝;程凯;张学东;刘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家庭听力语言康复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是他们能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家庭听力语言康复过程中,培养聋儿听说兴趣的相关方法 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作者:彭鲮燐;郭晓霞;陈艺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配合与护理

    目的 总结人工耳蜗手术中婴幼儿的护理配合要点和经验,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方法 118例小于5岁的婴幼儿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经面神经隐窝入路手术.选择足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末端做静脉穿刺,使用可调试微量输液器控制滴速.加强对患儿身体、输液装置及气管插管的固定,做好负极板粘贴、眼部护理及保暖工作.结果 118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术后全部患儿重新获得听觉.结论 巡回护士精心调控仪器和对患儿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器械护士对手术器械特性及手术程序的充分了解和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玉芳;段立静;王林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儿童攻击行为的起因及控制

    人类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儿童期出现的攻击行为较多表现为打人、咬人、骂人、说脏话、叫别人的绰号,以及用表情、手势和其他体态语言引起他人气恼.另外,还有一些不明显的攻击行为,例如,暗中给别人下绊,告诉别人不要和某某人玩自己生闷气.有意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攻击行为不仅可能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而且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并对儿童的人格和品德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青少年期或成年期的犯罪行为.

    作者:王海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生态效度和听力学

    前几期听力学小词典陆续介绍了听力学发展的一些新趋势和新研究成果,比如互动助听器技术、专业听力检测设备、NOAH音响设备调试指导等,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大家关心的是为什么听力学越来越关注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David JIANG;李刚;赖琳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414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先天性听力损伤发病的因素,探讨降低听力残疾儿童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进行诊断、康复治疗.根据性别、出生体重、胎龄、生产方式和有无孕产期高危因素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的发病率为3.1‰,与遗传因素、孕期缺氧、感染和黄疸因素有关;初筛未通过率为10.7%,与出生体重、生产方式有关.结论 开展婚前检查,做好遗传咨询宣传,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完善听力筛查、诊断、康复治疗体系是降低听力语言残疾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岳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塞音构音障碍个案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一例塞音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干预,采用单一被试基线A-B实验设计和A-B-A实验设计,进行了塞音/t/与/k/的评估和治疗,并跟踪评估其治疗效果,旨在为塞音构音障碍患者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治疗师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结果 表明,治疗后患者/t/、/k/的发音正确率有显著性提高;患者<塞音构音语音评估表>的主观评估得分有显著性提高,从而证实了塞音构音语音治疗方法 是科学有效的,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性效果,为研究者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作者:黄昭鸣;施雅丹;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构音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

    1构音障碍的定义和分类1.1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此定义强调呼吸运动、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病因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瘫、肌萎缩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等.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游戏促进听障幼儿全面发展初探

    本文以猜拳游戏为例,分析了该游戏的特点和组织过程,初步论证了有组织的游戏能促进听障幼儿的全面发展,是语言教学整合观的具体应用.

    作者:郭菊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综合听力学评价对小龄聋儿人工耳蜗术前适应证筛选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综合听力学评价对判断小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0名3岁以内小龄聋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声导抗等客观测试,行为观察(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BOA)、视觉强化定向反应(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rnetry,VRA)、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等行为测听及听觉言语评估,用其结果 综合判断听力损失程度.术后开机3个月对所有小儿进行听觉言语评估,与术前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50名聋儿的听觉言语识别率有明显提高.结论 综合听力学评价能够准确筛选出小龄聋儿人工耳蜗适应证患者,筛选出来的患者术后可以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王琦;龙墨;周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瘫患儿言语呼吸障碍矫治的个案研究

    目的 验证言语呼吸训练方法 的有效性.方法 对一名言语呼吸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言语呼吸训练,采用长声时(MPT)作为言语呼吸功能评估和监控的参数,分别采集基线期(A)和处理期(B)数据,然后使用A-B设计的单一被试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系统的言语呼吸训练之后,该儿童的长声时有了极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 言语呼吸训练对于治疗言语呼吸障碍的患者是有效果的.

    作者:郑钦;黄昭鸣;万萍;肖永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档案袋评价法

    在标准化测验受到诸多指责后,替代性的评价系统应运而生,避免了标准化测验存在的问题.替代性评价系统所蕴含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或者展示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的一些实际工作[1].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替代性评价的一种常见形式.

    作者:梁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空间声源定位研究和助听器新技术

    1声音解析人类的听觉系统能主动运用潜意识去捕捉周围的各种声音,并转变成自身需要的有意义的信息.虽然人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和本体感觉系统时刻接收到各种信号,但是人们只会关注那些被认为有意义的事物.按照格式塔组织原则,人类这种极其重要的组织和分析功能可避免自己陷入太多无意义信息的漩涡中.

    作者:卜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瞬噪追踪——远离瞬间噪音的烦恼

    背景噪音长期困扰着助听器配戴者.在许多情况下,背景噪音不仅降低言语理解度,而且还给听障患者带来很多烦恼,使其不愿意配戴助听器.研究表明,与有助听器配戴经验的患者相比,新配戴者对背景噪音更敏感[1~3].噪音带给助听器新用户的烦恼更多,即使该助听器的输出已经调试到患者的不舒适阈以下.这说明问题不在于大声噪音,而是普通噪音[4].长期的听觉适应会帮助患者习惯这些噪音[5],然而,在适应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因为噪音带来的烦恼而放弃配戴助听器[6].因此,助听器选配的目标之一就是将背景噪音带来的烦恼小化.

    作者:戴瑞邦;段吉茸;Josef Chalupper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的临床应用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是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耳科学、听力学和神经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EABR可以估测耳聋患者残存的听神经末梢螺旋神经节数量,客观评价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指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听性脑干植入手术,并在术后设备调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EABR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葛晓华;王林娥;张道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片段TA克隆载体构建

    目的 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含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片段的载体,为构建突变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提供基础.方法 首先利用定点诱变法在体外构建235delC、299-300delAT和176del16bp绿色荧光蛋白非融合载体,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突变基因片段,然后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A载体上,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和测序法鉴定重组质粒序列正确性.结果 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和测序方法 证实扩增片段为目的片段.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235delC、299-300delAT和176del16bp突变基因片段TA克隆载体,为构建突变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进一步研究突变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元丁;张延平;李丽娜;马磊;孙玉蕊;张宗霖;刘金伟;邓惠严;祝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北京市听力残疾人群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听力残疾人的康复现状及需求情况,以便合理利用和配置现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统计推理等方法 对北京市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听力残疾人中,47.47%需要机构康复,43.79%需要社区和家庭服务,8.74%需要延伸服务(上门服务);在客观评定需求中,53.59%需要医疗服务,73.77%需要辅助器具,22.92%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在主观评定需求中,64.33%需要医疗服务与救助,60.84%需要辅助器具,28.61%需要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14.18%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曾接受的服务或扶助中,71.14%的残疾人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23.92%接受过辅助器具,5.12%接受过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4.93%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23.36%的残疾人未接受过任何服务或扶持.结论 除医疗服务外,残疾人在其他方面的需求远远大于获得的救助,其中对辅助器具的需求居首位.完善康复救助政策体系,加大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力度,对今后听力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有积极作用.

    作者:施继良;魏志云;孙喜斌;彭虹;曲成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言语矫治渗透到聋校低年级语言教学中的探讨

    言语矫治是提高聋童言语清晰度的有效手段.针对聋童因听力障碍导致言语清晰度下降,加之聋童因学科学习任务重,语训时间过少的问题,分析了将言语矫治渗透到聋校低年级语言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从特教老师专业技能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

    作者:卢红云;黄昭鸣;杜晓新;刘巧云;周红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在1岁6个月~6岁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①在首诊时采用ABR测试97例179耳1岁6个月~6岁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根据反应阈提高的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为20~30 dB nHL,中度组为40~60 dBnHL;重度组为70~90 dB nHL.以同一年龄段的正常小儿为对照组,分析4组ABR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的特点.⑦选择轻、中度组病例各10例(20耳)、重度组5例(10耳),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分析中耳积液量和性状与ABR波潜伏期的关系.③随诊治疗中,每周检测ABR一次,以监测疗效,并以对照组ABR潜伏期和反应阈为指标判断预后.结果 ①轻、中、重度3组随着ABR反应阈的提高,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增多,而波间期无明显变化.②轻、中度组随着中耳积液的增多变稠,ABR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增多.重度组中耳积液与中度组无明显差异.而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却明显增加.③轻、中、重度3组预后不同.结论 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中,声导抗测试虽能为中耳病变提供重要依据,但辅以ABR测试,不仅能提供更多的中耳信息,还能反映内耳功能和高频听觉状态,作为该病诊断以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依据.

    作者:沈翎;王旭萌;齐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