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芸;王恺;孟照莉;周蔚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并非由同时施加的声刺激所引起的声音感觉,其中大部分属感音神经性耳鸣,少部分是血管性耳鸣、肌源性耳鸣和中耳机械性耳鸣等.现仅就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治疗问题谈谈个人意见.在实施这些治疗方案之前一定要排除外科情况.
作者:胡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分析聋儿康复系统内的一些机构,虽然设备资金差不多,但是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甚至有的设备资金都很雄厚也没有发展起来.究其原因,组织文化在其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作者:霍二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语音学(phonetics)是研究人类言语声音的科学,是听力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目前,言语测试、言语能力评价在诊断听力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听力言语训练日益受到康复工作者的重视,语音分析和语音增强技术日臻成熟.这说明,愈来愈多的语音学知识应用到了听力言语康复实践中.对听障者而言,他们进行康复的大愿望是提高言语沟通能力,这也要求我们掌握更多的语音学知识,以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作者:王树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美国听力学学会于2000年在其学会刊物<今日听力学>上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检测和治疗因中耳炎造成的儿童听力损失的指导方案:Audiologi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 treatment of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作者:蒋涛;邹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介绍了笔者自1982年起对贵州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初步探求.10年后,112名聋儿经过康复进入普通中小学.20年后随访了入学儿童1 50名,对有回应的81名康复者的现状予以报道.
作者:王尚礼;王幼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耳呜是指在外界无声源刺激或电刺激时耳内出现声音感觉的症状.许多全身和局部的疾病都可引起耳呜,所以耳鸣的发生率比较高,在成年人中约为2%-7%[1].而在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中则高达20%-30%[2].耳呜通常引起烦躁、焦虑甚至抑郁,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
作者:李欣;龚树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手术医师与听力医师人工耳蜗团队的作用至少应是:确定人工耳蜗的候选者,帮助预期手术的患者在充分了解人工耳蜗手术及装置选件的情况后作出决定,提供必要的医学处置,实施植入手术,植入后设定言语处理程序并予以监测.负有职责的核心人员包括外科医师(耳科医师/耳鼻咽喉科医师)和听力师.植入前关注的焦点在于从医学及听力学角度分析人工耳蜗手术的可行性,处理可能妨碍手术的病症.随着人工耳蜗手术及术后复原,焦点从医学处置转到听力学处理.
作者:郗昕;冀飞;洪梦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教学的方法与媒介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经过系统的任务分析之后,在施行教学之前必须考虑的两个要素.事实上,一旦选用了某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可资利用的教学媒介物的范围.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应用已成为社会支柱技术之一.代表着教育技术主流方向的教育工艺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也随之不断发展,从而引发了教育领域中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对现代化教学媒介应用的推进成为了这场教育革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梁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寻找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方法对252例0-1 2岁(252耳)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耳道分泌物及鼓膜穿孔前期经鼓膜刺激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252份分泌物共分离出病原菌260株,总阳性率为95.9%,8例检出2种菌株.其中G+球菌188株(占72.3%);G杆菌19株(占23.5%);真菌11株(占4.2%).结论;G+球菌是本地区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用药不能仅凭经验,而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用药,以获得理想疗效,减少转化为慢性病程的可能.
作者:马天宝;韩光辉;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中国家系详细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谱,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 3100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遗传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不是所有的患者均满足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的诊断标准,眼睛色素分布异常(蓝虹膜)和正常的内眦间距是临床上常见的表型特征.MITF基因第1、7号外显子在两个家系中分别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缺失突变,50例正常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这两种突变.结论本文对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家系做出分子水平的基因诊断,其详细的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仅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为更好地了解MIT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杨淑芝;曹菊阳;张锐宁;刘新;刘丽贤;张欣;康东洋;戴朴;袁慧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60例听神经病小儿进行临床听力学分析,以便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2003年-2005年我院临床医学听觉言语康复中心门诊,对4个月-6岁婴幼儿及儿童诊疗中发现60例聋儿,对声音有反应,但不会讲话,给于ABR、ASSR、OAE、声导抗、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异常反应.结果60例(120耳)聋儿ABR严重异常,ASSR、行为测听有部分残余听力、OAE正常、声导抗及影像学方面未发现异常.结论听神经病是一种近期提出的病因不明的听觉障碍性疾病.此病引起具有特殊临床表现与听力学检查表现的感音神经性聋,有助于与感音性聋的鉴别.
作者:曾咏梅;朱雅颖;顾文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促进聋人大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研究实践课的教学方法,笔者对聋人大学生进行了手语故事转写的训练.结果发现手语故事能够有效地提高聋人大学生的手语能力及书面语言的能力.手语故事的转写是训练聋人大学生书面语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语前聋儿童发现听力损失年龄、首次就诊年龄及首次验配助听器年龄的调查,了解语前聋儿童的就诊及干预情况.方法对64例特校聋童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评估(含助听器评估).结果64例聋童中,家长发现孩子有听力问题的平均时间为21个月,家长带孩子首次就诊的平均时间为32个月,首次验配助听器的平均时间为64个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语前聋儿童听力康复、回归主流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听力学工作者还需大力宣传,让有听力问题的孩子被及早发现并得到正确的干预以获得佳康复效果.
作者:郑芸;王恺;孟照莉;周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前言言语过程中涉及到呼吸、嗓音和共鸣等三大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是动力源,嗓音系统是振动源,而共鸣系统是共鸣源,它将来自声带的嗓音经过不同形式的共鸣处理后就变成了言语声.软腭就是共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运动控制着鼻腔共鸣的程度.有些患者,由于其软腭运动能力下降,使得其自身无法进行精细的调节运动,继而无法有效地控制鼻腔的共鸣,导致鼻腔共鸣紊乱等情况的出现.
作者:万勤;黄昭鸣;杜晓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聋儿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描述1.1基本情况,见表达式.1.2主要问题行为描述该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兴趣,喜欢集体活动,对感兴趣的集体活动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情绪好的时候,会表现出一些良好的行为,比如,他会主动用玩具去哄正在哭闹的小朋友.但多数时候有下列不良行为:
作者:刀维洁;陈滨;连银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