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模仿

哈平安

关键词:语言发展, 模仿, 语音模仿, 话语模仿, 训练
摘要:对于语言发展来说,模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模仿包含不同的情况.对于语言发展来说,不同的模仿行为所具有的作用是有差别的.把模仿作为语言训练手段时,必须对模仿行为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确保模仿训练的有效性.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语是聋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催化剂

    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便利、快捷、有效的工具.聋人手语的表达顺序有自己的特点,与汉语的基本语法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即使聋人和健听人都在使用汉语词语,但也难以交往沟通.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聋校应该在培养聋生形成用口语表达习惯的同时,引导聋生用口语的表达方式去改造手语的表达顺序.只有这样,聋健之间才能消除隔阂,聋人才能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作者:简栋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目的听力损失是中国人群中的常见的感觉障碍性疾病.为了解遗传因素在中国听力损失病人中的作用,对两个中国耳聋大家系进行了遗传特征的分析.方法:家系中的先证者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通过先证者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一些家系成员进行了颞骨CT扫描检查以排除听觉系统的其他病变.结果:两个中国耳聋家系,命名为Z002及F013家系,表现为一种代代相传的中度及中重度听力损失.遗传方式考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Z002家系的听力表型表现为一种高频听力损失,而在F013家系表现为低频听力损失.结论:本文报道了两个特征为非综合征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中国耳聋家系.系谱图分析提示两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这两个家系适合于进一步的连锁分析及定位克隆研究以便寻找到相应的耳聋相关基因.

    作者:王秋菊;杨伟炎;方耀云;韩东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3岁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筛查量表北京市常模制订

    目的:为了早期识别、诊断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制订一套适用于小年龄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筛查量表.方法:根据200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各个城区儿童以年龄、性别等因素按比例分层抽样方法,共抽取了1-3岁儿童582例.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研究;计算了各分测验之间和各分测验和总得分间相关系数.结果:各个条目及总量表具有适当的难易程度和较好的鉴别力;量表的项目定位基本合理;信度和效度研究显示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筛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临床上可以使用该量表筛查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并对他们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王晓力;巴重惠;高成华;曲成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教育康复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本文论述了在教育康复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要认识耳聋人(残疾人)与普通人的共性和耳聋人(残疾人)的特殊性;对共性与特殊性做了分析并说明这是正确对待耳聋人的教育、康复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说明了其重要性.

    作者:朴永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工听觉装置

    近30年来,随着耳外科技术的发展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进步,围绕着感音神经性耳聋、耳发育畸形、复杂中耳病变等的替代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2].人工耳蜗是一种直接刺激听神经的微电极序列,已被作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首选方案.对于听神经不完整的失聪患者,听性脑干植入装置绕过了听神经,直接刺激脑干中的听觉神经核团.植入式骨导助听器、人工中耳在欧洲、美国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下面针对人工耳蜗、听觉脑干植入、植入式骨导助听器、人工中耳的发展和应用,作一回顾性的介绍.

    作者:杨伟炎;郗昕;翼飞;韩东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顺铂所致豚鼠耳蜗损伤中的表达以及磷霉素钠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豚鼠在体实验观察磷霉素钠对顺铂耳毒性的拮抗作用以及热休克蛋白70在耳蜗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豚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单独应用磷霉素钠组6只,磷霉素钠500mg/Kg,1日1次肌注;单独应用顺铂组8只,一次性给予顺铂15mg/kg腹腔注射;磷霉素钠保护组8只,先肌肉注射磷霉素钠500mg/kg,间隔30min后腹腔注射顺铂15mg/kg.4天后处死所有动物.给药前和处死前各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1次.断头后取出听泡,固定、脱钙,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SP7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表达部位,图象处理分析系统测定灰度值.结果单纯磷霉素钠组ABR阈值无改变;顺铂组阈值明显升高,幅度达37.1±19.9 dBspl,P<0.001;磷霉素钠保护组阈值仅提高8.1±9.6 dBspl,同对照组相比P>0.05.HSP70表达分布在耳蜗中的Corti氏器、螺旋神经节、血管纹等处,顺铂损伤后Corti氏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从灰度值来看对照组、顺铂组与磷霉素钠保护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磷霉素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拮抗顺铂的耳毒性,减小ABR阈值的提高.顺铂损伤后耳蜗Corti氏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HSP70呈强阳性表达,表达量与耳蜗的损伤程度一致.

    作者:金昕;杜宝东;王苹;张凤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听神经病动物模型及相关研究进展

    听神经病是一种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听神经病发病率低,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升高,言语识别率明显低于纯音听阈,ABR不能引出,CM正常,耳声发射存在[1].听神经病被人们认识的时间比较短,是一种病因、病变部位、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还不清楚的疾病.

    作者:王珍;曹克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英汉音位构音简略比较

    本文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普通话语音音位在构音上的差别,总结出在言语矫治中英语和普通话系统中的不同及各自的侧重点.结果认为,与英文语音不同的是,普通话话音系统有音调,在双元音和三元音中侧重于某一音位,/a/、/e/、/o/及/u/发音时间比较长,而/I/和/u/发音时间比较短.在辅音的发音上,普通话有三个特色,一是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相对,二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相对,三是前鼻音和后鼻音相对.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普通话语音的构音特征开发出有效的诱导构音方法和策略.

    作者:刘巧云;高成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聋童上大学出国留学梦想成真

    1983年至2003年20年间,我国各级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由初的一所,发展到今天全国有1700余处,特别是近十余年发展速度快取得成绩亦显著.本文仅就与笔者长期保持联系的部分聋童的情况,以及笔者曾经诊治过现在天津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大特教学院及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就读的聋儿(共有22例)情况,在此作以介绍和分析.

    作者:邓元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圳市0-7岁儿童听觉言语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深圳市0-7岁儿童听力、言语障碍流行现状,探索流行因素.方法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对户籍在深圳市的全部77,727名儿童采用三阶段筛查程序进行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流行因素分析.结果听力障碍现患率为1.11‰,言语障碍现患率为1.88‰,假阴性为1.55‰,以此推算的言语障碍实际现患率为3.43‰,随年龄增大,听力、言语障碍现患率增高,可疑致病因素中以低出生体重、出生异常及婴幼儿期曾患病的影响大.结论深圳市听力障碍现患率低于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相同年龄段水平,言语障碍现患率高于1987年全国调查水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喜斌;曲成毅;颜家睦;龙墨;陈益青;梁巍;李苏沛;尹栋一;周文培;师帅;华放;周本利;冯带好;汪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噪声性聋早期发现的应用

    目的从听力学角度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对噪声性听损伤早期发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声级计测定某食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同时利用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对生产车间接触噪声的43名工人进行听力检测并同时进行外耳检查和噪声接触史调查.结果生产车间九个机器点的噪声水平平均93.7dB(A),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受检的43名工人声导抗检测全部正常,23人听力检测异常,其中7人纯音测听呈噪声性聋早期、中期听力损伤改变,16人纯音测听正常而耳声发射不合格.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对接触噪声的人群是一种有一定价值的监测和早期发现噪声性聋的检查方法.

    作者:徐廷贵;梁晨;杨莉;白亮;胡莺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监测老年人早期听功能衰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POAE在监测老年人早期听功能衰退中的应用,为尽早发现和处理老年性聋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受试者分为青年组(健康青年人,22名)、老年A组(纯音听阈正常老年人,30名)、老年B组(纯音听阈异常老年人,42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等测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与健康青年人对照,老年A、B组随年龄增长、听阈提高,DPOAE幅值逐渐下降,检出率下降,阈值提高.结论:DPOAE能精确反映听觉系统尤其是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和细微差异,它具有快速、无创、灵敏、客观及频率特异性等优点,是较理想的客观检测方法,可作为监测老年人听力变化的首选手段,尤其在纯音听阈尚未出现明显异常时,DPOAE的变化可提示早期老年聋即将发生,从而为早期诊断和防治老年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顾苗;周维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听力语言康复中的临床决策分析

    在听力语言康复实践中,为了以较小的代价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可利用资源紧缺有限、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现实中,决策者有必要在获取真实、先进的信息基础之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程序,在诸多的选择之中选取佳康复方案.本文重点讨论循证康复的基本理论及在听力语言障碍的诊断、治疗(康复)实践中的成本一效果、成本一效用及成本-效益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作者:曲成毅;贺鹭;王宝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

    目的探讨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方法.方法对79名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婴幼儿测试电极阻抗,通过使用主观判新法和客观推测法进行术后调试.结果电极阻抗测试中74例金部正常(93.67%),3例一个电极异常(3.80%),2例两个电极异常(2.53%).调试中,1例第13、14号电极引起颜面部抽动,1例第4~22号电极无声反应,电极植入失败.72例使用主观判断法,6例在开机初期使用客观推测法,一、两个月后改用主观判断法进行测试.40例在开机一月内,38例在开机两、三月后建立起听性条件反应.声场啭音测试患儿听阈都在言语香蕉图上限,对言语的大声和响器的大声无不适感觉.问卷调查显示开机后很快即对各种小声音反应灵敏,语言发展进步明显.结论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采用主观判断法和客观推测法,以主观判断法为主,而术前助听器试戴、术后康复训练是调试准确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睿;陈益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听神经病的早期干预

    目的:探讨小儿听神经病早期选配助听器及早期言语训练对他们听说能力的影响.从而了解助听器对小儿听神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的6例小儿听神经病给予助听器的选配和一定的言语训练并跟踪随访1-6年,1例已上正常小学3年级,2例语言基本与同龄相似,2例语言有了不同的进步,一例进步较慢,但目前仍在跟踪.结论:早发现、早期配戴助听器、早期语言训练,目前对小儿听神经病仍然是使他们学会听说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个体差异.关于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巴重惠;王晓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工耳蜗植入病例选择和术前诊断程序

    早在1957年Djourno和Egries首先报道单通道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l),通过电刺激残存的听神经引起声音感觉,成为使聋人回到有声世界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从单道电极到多道电极的飞快发展,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突破.

    作者:王林娥;曹克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早期言语识别率的特点

    目的通过对两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早期言语识别率的分析,探讨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对言语识别率的影响及中枢对双侧信号的处理机制.方法2例先天性聋的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参与测试.第二次植入术后一个月开机时,分别测定双耳、左耳、右耳对数字、单字词、双字词的言语识别率.结果新近植入侧单独开机时,各种方法下的言语识别率均为零.分别采用数字、单字词、双字词测试获得的言语识别率各不相同,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侧同时开机可以明显提高患儿对双字词的的识别率,但对数字和单字词的影响不大.在对1例患儿不同时期的言语识别率的观察中,随着双侧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无论先植入耳、后植入耳及双耳的言语识别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数字、单字词、双字词的中枢识别机制有所不同,每一种单独方法都不能完整反映受试者的实际言语听觉能力.证实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接受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双耳听力效应的重建需要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而耳蜗植入后听力训练则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瑞明;余力生;马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模仿

    对于语言发展来说,模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模仿包含不同的情况.对于语言发展来说,不同的模仿行为所具有的作用是有差别的.把模仿作为语言训练手段时,必须对模仿行为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确保模仿训练的有效性.

    作者:哈平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