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孙建军
目的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佳的手术入路.方法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4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颅沟通脑膜瘤.结果17例患者中,2例脑膜瘤患者中的1例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部分肿瘤未能切除,另1例完整切除术后7年无复发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0例,术后1年余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7例,5年以上5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术后6个月余死亡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是切除鼻颅沟通瘤的佳入路,鼻锥额窦前骨壁转位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颅内侵犯较局限的鼻颅沟通瘤,颅面联合入路适于面骨被累的鼻颅沟通瘤.
作者:王晓彬;潘新良;王天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一多诱因的疾病,包括变态反应、遗传、污染、解剖异常、细菌和真菌等因素[1].随着对CRS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对其病因学、病理生理学、致病条件和炎性介质等问题仍发生争论[2].近来,变应性因素在CRS炎性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3].现对我院119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中常见变应原检测结果及其对术腔转归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陈彦球;李添应;瞿申鸿;林志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估计,世界范围内约有1.2亿听力残疾人.我国卫生部2000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言语残疾人口已达到2057万,居我国五类残疾人之首.随着听力学及耳聋分子生物学这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为耳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但我国这两个学科领域仍亟待发展.
作者:孔维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效应对人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2Z bcl-x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NE-2Z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使用美国Ambion公司提供的网上设计软件设计针对人bcl-xL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体外转录试剂盒合成siRNA;荧光素标记试剂盒标记siRNA;脂质体法将siRNA转入CNE-2Z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RNA的转染效率;RT-PCR法半定量检测siRNA对bcl-x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噻唑蓝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荧光素标记的siRNA转染组可见到细胞内清晰的绿色荧光,而在未转染siRNA对照组未见;各siRNA转染组bcl-xL mRNA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下调范围在10%~70%之间,而在未转染对照组内bcl-xL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剂量增加,抑制率增高)和时间依赖性;各浓度siRNA4转染组可不同程度诱导CNE-2Z细胞凋亡.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能特异有效地下调bcl-xL基因的表达,不同序列特异性的siRNA下调bcl-xL基因表达的能力不同;瞬时转染bcl-xL siRNA4能有效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siRNA不仅为基因组功能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且为抗鼻咽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继霞;周克元;蔡康荣;梁统;唐旭东;张月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进行Y连锁遗传性聋(Y-linked hereditary hearing impairment)家系的候选基因--POU3F4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在POU3F4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设计5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反应.应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方法对DFNY1家系中的43名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POU3F4基因的5对引物均有较好的扩增效果,PCR-SSCP的多态性分析显示所有家系成员在POU3F4基因中均未检测到多态及突变.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一个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存在同源交换区域的耳聋基因POU3F4基因的检测排除了该基因易位到Y染色体导致DFNY1家系耳聋的可能性,说明中国Y连锁遗传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更多可能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所致.
作者:王秋菊;韩东一;杨伟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报告桥小脑角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和(或)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行Ⅴ、Ⅶ、Ⅸ颅神经根减压、梳理及选择性切断术患者的并发症.其中半面痉挛164例,96例行单纯面神经梳理术,68例行面神经梳理术+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减压及选择性切断术128例;舌咽神经根减压术及切断术30例.结果 322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死亡2例(0.6%);中-重度神经性聋21例(6.5%),听力完全丧失3例(0.9%);脑脊液漏20例(6.2%).结论尽管显微血管减压术及神经根切断术是相当安全的手术,但仍可发生死亡及其他并发症.注重手术细节的处理对降低脑损伤及颅内出血的发生至关重要;尽量避免牵拉及触动耳蜗神经以及术中应用ABR监测可有效防止术后神经性聋的发生.
作者:王海波;樊兆民;韩杰;李可义;樊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处理一直存在争议,如何妥善处理中鼻甲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现就我院6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
作者:张宏林;陈崇学;高云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咽喉部真菌病相对少见,发病较炎症、结核、肿瘤等为少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2001-2003年我科门诊收治反复误诊的咽喉部真菌感染患者4例,现对其误诊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为提高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参考.
作者:游龙贵;张克辉;张小安;刘衍球;蓝玉清;钟芬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 方法选健康大鼠60只,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以卵清蛋白+Al(OH)3基础致敏、局部以2%卵清蛋白激发制成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取实验动物鼻黏膜及肺组织做HE染色、阿森-过碘酸雪夫(alcin-blue and periodic acid-schiff, AB-PAS)染色,分别观察炎症细胞及杯状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支气管黏膜上皮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us lavage fluid, BALF)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的水平;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及鼻黏膜和肺组织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的表达.结果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组鼻黏膜及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活跃并呈分泌旺盛状态,电镜下支气管黏膜部分纤毛破坏.模型组BALF中IL-4含量(±s,下同)为(58.10±7.92)pg/ml,对照组为(24.66±2.0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 P<0.05),且模型组肺组织ICAM-1及MUC5AC的表达(分别为0.66±0.24、0.71±0.10)与对照组(分别为0.23±0.02、0.29±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鼻黏膜的变应性炎症不仅导致鼻黏膜局部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改变,同时还会引起下呼吸道炎症反应.
作者:韩菲;安云芳;赵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2000年以来,我们将EC耳脑胶应用于乙状窦后进路手术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动物实验取体重2~3 kg健康家兔4只,将颅顶骨凿开,骨窗直径约1 cm, 然后将碎骨片重新充填骨窗,EC耳脑胶固定,缝合切口.切开左后大腿内侧肌肉,滴EC耳脑胶3滴,待固化后缝合切口.3个月后将标本取出,肉眼观察:颅骨愈合,表面光滑但色泽较红,肌块内可触及硬结节,色泽稍淡.光镜下观察:颅骨标本可见纤维组织中骨样组织增生,周边可见骨母细胞及少量破骨细胞,骨组织间血管扩张.肌标本可见纤维组织中大量异物巨细胞增生,边缘见小血管增生.
作者:王锡温;文真;张天振;张庆泉;张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左鼻腔出血1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鼻腔内可见从中鼻道及鼻外侧突出一暗红色肿物,拇指大小,光滑,触之易出血.
作者:邱前辉;陈少华;苏小妹;黄宏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进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方法将6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Ⅰ、Ⅱ组(各10只)、单纯细菌组(10只)、单纯窦口堵塞组(10只)、窦口堵塞+金黄色葡萄球菌组(10只)、窦口不完全堵塞+窦腔留置棉絮组(10只),术后42 d取上颌窦黏膜标本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菌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建立慢性鼻窦炎模型成功率:窦口堵塞组为80%,窦口堵塞+金黄色葡萄球菌组为100%,窦口不完全堵塞+窦腔留置棉絮组为100%,单纯细菌组、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均为0%.感染鼻窦均表现为中重度慢性炎症,培养的细菌以机会致病菌为主.采用窦口堵塞+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并发上颌窦积脓概率高. 结论相对其他建模方法,窦口不完全堵塞+窦腔留置棉絮的建模方法是一种更理想的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作者:林彬;王挥戈;林心强;刘小芬;黄源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整合修复耳廓畸形和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ranemark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对先天性和后天性共20例(21耳)耳廓畸形和缺损进行骨整合及假体修复.Ⅰ期手术骨整合,Ⅱ期用固定可卸式假体修复.随访时间0.5~3年.结果骨整合假体修复1次成功率为100%,满意度90.5%(19/21),骨整合支架与皮肤组织接触之间的感染率14.3%(3/21),修复体的稳定率为100%.结论骨整合及假体修复耳廓畸形和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志钢;郑亿庆;陈穗俊;刘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眩晕是耳科的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其中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可由桥小脑角区的血管袢压迫第Ⅷ颅神经所引起,并可以通过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获得成功.我科于2003年4月为1例眩晕患者成功地实施了乙状窦后径路第Ⅷ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报道如下.
作者:鲍红琴;任明中;陈晓平;方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70岁,自诉不明原因的口内生长肿物15年余.始起咽喉部不适,无疼痛,轻微影响吞咽、呼吸、睡眠,后该肿物逐渐增长,近2年来肿物生长较快,偶有脱出口外,言语时不流畅.曾多次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于2003年6月11日收入我科.入院检查:全身基本情况良好,颈部及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喉部CT扫描右侧梨状窝软组织肿块阴影.
作者:汤正清;骆满秀;刘锦涛;艾尼瓦尔艾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因子1(angiopoietin-1,Ang-1)和2(Ang-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及健康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测了45例头颈部鳞癌组织和7例健康志愿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ng-1和Ang-2的表达及分布.分析了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的癌组织中Ang-1和Ang-2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结果 Ang-1和Ang-2在血管内皮细胞、健康黏膜上皮细胞及鳞癌细胞内均有表达;Ang-1在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87%(39/45),Ang-2在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1/45)和76%(34/45),均高于健康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内的表达(P<0.05);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鳞癌细胞内Ang-1、Ang-2的表达水平有关(P<0.05);Ang-1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在Ⅲ-Ⅳ期比在Ⅰ-Ⅱ期高(P<0.05);Ang-2在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鳞癌细胞中的表达也表现为Ⅲ-Ⅳ期比Ⅰ-Ⅱ期高(P<0.05);Ang-1及Ang-2的表达水平在高、中、低分化的癌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鳞癌细胞内Ang-1、Ang-2的表达水平有关,且分别高于健康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的表达.晚期肿瘤的血管生成与Ang-1和Ang-2可能有关.
作者:郑美桦;Florian Veelken;Daniel Lábbe;Wilhelm Bloch;Olaf Michel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