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突腔植皮与不植皮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文;张增;王卫国;王筱容;李勇;王惠忠;张延平;邢伟东

关键词:乳突腔, 植皮,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愈合时间, 随访资料, 临床疗效, 耳鼻喉科, 常规手术, 缩短术, 数术
摘要: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仍是耳鼻喉科常规手术之一.虽然多数术者已逐渐放弃一期乳突术腔植皮;但仍有部分术者尝试一期乳突腔植皮,认为一期植皮可缩短术腔愈合时间.为观察乳突腔植皮与不植皮的临床疗效,现将1992年至1997年我院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207例(207耳)分析如下:
中华耳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例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临床易于误诊,我们诊治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泉;宋西成;邢建萍;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氨甲喋呤在KLH诱导的豚鼠内耳炎症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使用免疫抑制methotrexate(MTX)直接进行内耳灌注是否可以减轻或抑制免疫反应介导的内耳炎症.方法选健康Hartley豚鼠35只,随机分为4组,以钥孔戚血蓝素(Keyholelimpet hemocyanin,KLH)作抗原(0.5mg/0.5ml)经皮下注射进行基础免疫.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乳突根治术,暴露耳蜗,选蜗底鼓阶做微孔(直径≤30μm),灌注KLH制作内耳迷路炎模型.实验耳灌注KLH,或MTX,或二者之混合物,对照耳灌注PBS.随机选11只豚鼠进行血清抗KLH抗体的ELISA检测.借助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内耳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观察MTX肌肉注射与内耳灌注对KLH诱导的豚鼠内耳炎症模型的听力保护作用.结果ABR及内耳组织学均支持KLH诱导的豚鼠内耳迷路炎模型;血清抗KLH抗体ELISA检测显示KLH免疫后血清相应的抗体升高;肌肉注射或内耳局部灌注MTX,均不能阻止或减轻KLH诱导的豚鼠内耳炎症.结论本研究不支持免疫抑制剂MTX可减轻或阻止豚鼠内耳炎症.

    作者:赵长青;安云芳;索利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鼓室内面神经鞘膜瘤

    目的探讨面神经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面神经功能的保留和恢复.方法报道3例原发面神经水平段的鼓室内面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经乳突入路3例患者均彻底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2例保留了面神经.1例进行了面神经移植术,术后功能为Ⅲ级.结论结合病史,及早进行CT及MRI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面神经瘤,切除面神经瘤后,保留面神经纤维或及时移植神经可较好的恢复面神经的功能.

    作者:陈瑛;丁元萍;许安廷;荣宝刚;丁寿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囊虫病以脑结核误诊误治导致耳聋一例

    本例因脑囊虫病误诊为脑结核而行抗痨治疗,导致严重耳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慧琴;王洪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用AP-N1(或ABR波I)潜伏期检测响度重振

    本文对50例平坦型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用声反射阈以及AP-N1潜伏期检查响度重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声反射阈重振阳性率为76%,纯音听阈与声反射阈阳性率的关系为:随着听阈的增高声反射阈阳性率下降;耳蜗电图在高声强时AP-N1潜伏期完全在正常范围的占56%,若以患耳与正常耳在同一阚上dB数比较,则100%小于正常耳,显示重振阳性.如果两指标结合检测,响度重振阳性率也明显提高.我们认为用AP-N1潜伏期检测响度重振方法可行、理论依据充分,且用它检测响度重振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声反射阈.

    作者:于黎明;姜泗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注重面瘫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防治

    面瘫患者因睑裂闭合不全,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防治,很容易形成暴露性角膜炎,严重者可毁坏眼球.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现介绍于后,以求同道指正.

    作者:刘岩;关雪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解放军总医院(30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简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耳软骨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软骨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以拓展手术范围,改善手术疗效.方法(1)用自体软骨进行鼓膜修补;(2)在乳突根治术后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3)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结果(1)软骨组的鼓膜愈合率为93.4%,颞肌筋膜组为80%.两组的听力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的43耳中有40耳一期愈合(93%),干耳时间平均为4.19+1.00周.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54+1.83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3)41耳粘连性中耳炎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27.9+10.7dB.共有18耳(43.9%)术后骨气导差<20dB.有26耳术后提高>15dB.术后24耳(56%)的鼓室接近正常.结论(1)软骨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好材料.(2)应用软骨同时修补鼓膜并重建外耳道后壁,不仅能够缩短干耳时间,改善听力,而且免除了二次手术,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应用软骨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疗效有所提高,但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作者:余力生;张会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内窥镜下桥小脑角手术

    目的探讨内窥镜在桥小脑角手术中的适应症、技术方法.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录像监视器观察,内窥镜经乙状窦后进路进入桥小脑角,首先看到面、听神经和内听道,内窥镜向上可看到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岩静脉,向下可看到颈静脉孔和舌咽、迷走神经、然后根据下同的手术要求进行神经根减压、梳理及选择性切断术.结果面神经根梳理术3例;三叉神经根减压术1例;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9例;前庭神经切断术3例.结论内窥镜扩大了桥小脑角区的手术视野,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减少了手术创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王锡温;李树峰;陈秀梅;张庆泉;姚玉健;邢建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与听力学有关的国家标准

    本文介绍与听力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包括测听方法、听力零级、测听设备、助听器、护听器防护性能测试和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分级及听力伤残等级评定等.为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中大部分标准都是近5年来制(修)订的.这些标准的制订,对统一和规范听力测试,促进与国际交流,推动临床听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洪文;武文明;于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方法20只豚鼠均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将0.1ml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浮液注入豚鼠的鼓室内,5天后耳内窥镜下观察鼓室积液情况,检测反应阈,了解光镜下咽鼓管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20耳中有14耳出现鼓室积液,光锥消失.反应阈由14.00±3.08dB提高至45.00±5.67dB,光镜下咽鼓管的黏膜面有无结构的红染物覆盖,杯状细胞增多,胞质及胞核深染.结论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浮液注入豚鼠的鼓室内制造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切实可行.

    作者:马兆鑫;杨绍风;陈旭辉;黄平;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听力损害时脑皮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作者:王洪田;韩东一;翟所强;杨伟炎;田嘉禾;尹大一;单保慈;唐孝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耳内镜在耳与耳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

    一、耳内镜概况外科领域的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是21世纪科学的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外应用各种内镜及微创技术进行各类手术报道较多,改变了传统的手术途径,其机理是不仅能大可能安全准确和有效地彻底清除病灶,并提倡大限度保留器官的正常机构和功能,而且手术时间短,减少输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某些病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给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方耀云;杨伟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散发内淋巴囊瘤VHL基因位点微卫星标志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目的探讨散发内淋巴囊瘤发病与VHL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切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肿瘤细胞VHL基因位点染色体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行分析.结果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中有2例发生VHL基因位点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该两例肿瘤细胞中分别存在着VHL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异常.结论VHL基因的异常导致其功能改变不但是VHL的致病原因,而且是散发性内淋巴囊瘤发病的重要的基因遗传学基础.

    作者:李晓明;路秀英;Vortmeyer AO;庄正平;Lubensky IA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突腔植皮与不植皮的临床疗效观察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仍是耳鼻喉科常规手术之一.虽然多数术者已逐渐放弃一期乳突术腔植皮;但仍有部分术者尝试一期乳突腔植皮,认为一期植皮可缩短术腔愈合时间.为观察乳突腔植皮与不植皮的临床疗效,现将1992年至1997年我院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207例(207耳)分析如下:

    作者:刘文;张增;王卫国;王筱容;李勇;王惠忠;张延平;邢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遗传性听力损害基因研究进展

    遗传性听力损害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据估计与几百个基因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进展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的便利,遗传性听力损害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害的核基因定位克隆和突变的研究进展,以及遗传性损害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袁慧军;戴朴;曹菊阳;郭维维;韩东一;杨伟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听觉器官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听觉器官中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饲养不同年龄组的大鼠,测试ABR阈值,PCR检测其耳蜗、蜗核、大脑、颞肌和外周血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老年组大鼠的ABR平均阈值为92.22±10.60dBSPL(n=20),中年组为42.75±5.73dBSPL(n=24),青年组为30.50±1.54dBSPL(n:24),老年组大鼠的ABR阈值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其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方差分析,P<0.01);(2)所有老年大鼠的听觉器官和颞肌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其缺失发生率高于中年组,青年组mtDNA4834缺失发生率低;(3)定量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大鼠听觉器官中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不同,老年组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大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其包括耳蜗、蜗核在内的多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mtDNA4834缺失,提示mtDNA缺失在老化和老年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维举;韩东一;杨伟炎;姜泗长;郭维维;曹菊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f2与f1比值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f2/f1比值对DPOAEs幅值的影响,寻找佳的测试参数,以得到大的DPOAEs测值.方法对12例(24耳)正常青年人进行不同f2/f1比值条件下的DPOAEs幅值测试.结果当f1/f1=1.220时,DPOAEs幅值大(P<0.05或P<0.01).当f2/f1=1.232时,除了f2=2002Hz处以外,其DPOAEs幅值与f2/f1=1.220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f2/f1值的DPOAEs幅值均较低,多数测值与f2/f1=1.220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f2/f1=1.220~1.232时,DPOAEs测值大,此范围为佳测试参数值.

    作者:王海涛;周枫;章少斌;黄以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徽所标(设计说明)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内听道血管神经显微解剖

    小脑桥脑角区肿瘤尤其是听神经瘤的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颅中窝进路、迷路进路、乙状窦后进路、枕下进路以及联合进路等,但是无论用那一种进路,都要涉及内听道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该部位的结构复杂,容易受损,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为此,我们利用头颅标本,对该部位进行了应用显微解剖学的研究.

    作者:吕春雷;李兆基;吴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