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征
本文对多焦视诱发电位(mVEP)的产生、测量方法、起源、正常人的波形特征和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该检查方法能够客观、快速、敏感地反映视功能,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年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目前该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应用。
作者:胡晓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新近发展的技术,用于矫正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晶状体摘除后的屈光异常。本文综述了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人工晶状体的种类、屈光度计算、手术适应证、并发症产生机制、预防方法及处理。
作者:金海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后发性白内障是自前白内障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并提纯了许多细胞因子,并发现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机制、细胞因子的概况以及细胞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艳红;黄秀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眼眶横纹肌肉瘤为儿童期常见的原发性眶内恶性肿瘤。该肿瘤起源于中胚叶,发展迅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治,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本文就该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顼晓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Calpain是一类钙离子浓度依赖性中性蛋白酶,Caspase是一类同源半胱氨酸蛋白酶,通过对二者的研究发现,它们均参与白内障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综述了Calpain和caspase两类蛋白酶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在白内障发生形成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首次归纳了两类蛋白酶之间存在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白内障发病机制,进而预防白内障的发生和非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和思路。
作者:谭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羊膜移植在眼科临床,特别是在治疗眼表疾病中应用的成功报道,羊膜在眼科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也进一步受到关注。本文就羊膜的组织学、免疫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邓世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神经保护、促进胚胎神经分化、抑制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EDF在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眼内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对PEDF的研究在基础、临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PEDF的发现和认识以及PEDF与眼内新生血管性病变关系的阐明对于人眼新生血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小军;林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眼球摘除,继之以外放疗,成年后患侧会出现眶颞区皮肤、肌肉、骨骼发育不良,以致眶颞区凹陷和眼窝缩窄,面部不对称,严重影响患者外貌。此类患者的眼眶畸形十分复杂,如何进行整形手术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本文就其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主要致盲病因,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近年提出老年黄斑变性视杆细胞易感性学说,本文综述该学说组织病理、功能研究及机制等方面研究,并提出该学说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今后研究方向。
作者:陈长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综述蛋白激酶C(PKC)与高血糖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PKC是一种Ser/Thr蛋白激酶,在高血糖时,由于PKC活化,导致视网膜血流量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述及PKC的种类和结构,高血糖状态下PKC活化的生化机制及由此导致的视网膜病理学改变,PKC的干预治疗进展。
作者:朱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通过影像学及眼眶的组织学研究证实在眼球赤道部附近有一个由胶原、弹性蛋白和平滑肌构成的pulley。Pulley作为眼外肌的功能性起点决定着直肌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本文就pulley的提出、组织结构、位置及对于非共同性斜视韵意义等作一综述。
作者:封利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生物力学是了解生命系统的力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涉及循环内科、创伤外科、矫形外科、口腔正畸、康复医学等临床各学科。生物力学在眼科也有多方面的研究应用。通过眼的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能够增强眼科手术的预测性以提高临床效果。深入了解角膜材料本身生物力学的特性,对正确评估现代屈光手术后的效果有重要意义。虹膜、脉络膜、晶状体及角膜等生物软组织具有粘弹性特性。通过对虹膜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的瞳孔阻滞定量研究。用人眼调节力学模型分析老视原因,认为脉络膜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在理论上是调节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房水流体动力学的研究从眼球前部组织结构力学特性阐述了青光眼引起的房水流动与排除障碍。总之,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将加深对眼科疾病的认识,提高眼科手术的技巧和预测性,推动眼科的更快发展。
作者:乔春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晶状体老化过程包括脱氨基,消旋、异构化,切除和氧化等。本文主要介绍右旋氨基酸与人类健康,氨基酸消旋、异构化与人和动物晶状体老化及与UV-诱发白内障的研究进展及其形成机制。
作者:陈翠真;董冰;宋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之一,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眼组织中有效的新生血管抑制剂。本文概述了PEDF的基因、蛋白结构、在眼组织的分布,重点阐述了PEDF抑制眼新生血管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方家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发育神经生物学领域,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发生是研究热点之一。先天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视网膜移植供体材料选择与病种相关性研究均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分别阐述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时间的判定方法、不同动物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的时空顺序及其共同规律,着重介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生规律,并对神经细胞有序发生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金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