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重阳;韩旭;刘宁朴
近视眼不仅是屈光问题,高度近视的视网膜退变、病变已成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既然眼底病变是近视眼致盲的靶组织,监测近视弧的改变应该成为评价近视防治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也应该是眼视光门诊中警示患儿及其家长的重要方式.配镜只解决近视眼看远的问题,过久看近的过度调节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看近时配戴减少调节的眼镜,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作者:徐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女性,54岁.2015年11月右眼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急诊综合药物降眼压治疗以及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后眼底像如左图,视盘充血,边界模糊,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LF)水肿.2015年12月随访眼底如中图,视盘充血消退,出现RNLF变薄.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5岁.主因左眼下睑肿块复发半年入院.2年前患者左眼下睑长一约绿豆大小肿块,肿块逐渐长大,先后两次于外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不详.入院查体:左侧腮腺区触及一肿块,约3 cm×4 cm、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左侧下颌下腺淋巴结可触及多个结节,质硬、无压痛.余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作者:纪妮妮;周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眼底黄色斑点症患者ABCA4基因突变分析,分析国人Stargardt病(STGDI)患者中ABCA4基因突变特点及其表型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可疑Stargardt病患者119例,其中17例家族史明确,102例为散发.方法利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患者ABCA4基因50个编码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并记录患者的表型特征.主要指标ABCA4基因测序结果、家族史、眼底像、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眼底自发荧光(AF)、视网膜电图(ERG)、视力.结果119例STGDI患者中110例(92.4%)检测到2个及以上ABCA4基因致病突变,9例(7.6%)检测到1个致病突变.本研究共检出136种突变,其中新发现突变16种.基因突变中55.1%(75/136)为错义突变,15.4%(21/136)为缺失或插入,17.6%(24/136)为剪接位点突变,11.8%(16/136)为无义突变.常见突变为无义突变p.YS08X,其等位基因频率高为17次(7.1%).STGDI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2.85±9.01)岁,平均佳矫正视力(0.11±0.12).结论本研究结果拓展了ABCA4基因突变谱.中国人STGDI患者发病年龄早、视力损伤重,且ABCA4基因特点与其他种族明显不同.
作者:田露;蒋凤;许可;张晓慧;孙腾洋;卢宁;彭晓燕;李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女性,1岁.出生后发现右眼眼球颞侧结膜肿物生长.听力、智力发育正常.全身体检未见异常.右侧耳屏前2个赘生物(图A),外耳道正常.右眼颞侧球结膜扁平隆起物,位于5~12点子午线范围内,约7 mm×10 mm×2 mm,质软,半固定,其鼻侧边界清楚,距角膜缘约1 mm,颞侧向眶后延伸,边界不清.
作者:赵云;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特色,剖析我国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在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就如何培养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几点前瞻性建议.
作者:王佳伟;赖春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眼科门诊手术室是眼科医生手术起步的重要场所,在严格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正确认识眼科手术全部过程,听从手术室护士和上级医生的指导帮助,才能从心理上和技术上成功起步并逐步提高.
作者:赵博文;张举;杨慧;于静;洪洁;付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男性,55岁.糖尿病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1年.2013年3月自觉双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于外院就诊,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为双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后给予双眼激光光凝治疗6次.治疗完成后,患者发现视物重影,视物周边遮挡,不能驾车.2013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8;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14 mmHg.
作者:余重阳;韩旭;刘宁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油纱填充在中重度结膜囊狭窄患者结膜囊成形术后物理塑形关键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北京英智眼科医院结膜囊成形手术的中重度结膜囊狭窄患者51例(51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中厚皮片行结膜囊成形,穹窿部眶缘骨膜缝线固定,术后结膜囊塑形采用油纱个性化填充,即利用油纱逐层填充的特性对关键区域重点填充,杜绝死角.填充时间1~3个月.术后平均随访(17.1±7.5)个月.主要指标手术并发症,结膜囊形态,义眼片定制及配戴情况.结果 术后结膜囊内油纱填充1个月者8例(8眼),45天者24例(24眼),2个月者16例(16眼),3个月者3例(3眼).油纱填充期后均成功配制义眼片,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现结膜囊内感染,植片均成活良好.随访期内出现结膜囊轻度狭窄2例,未影响义眼片配戴;出现结膜囊中度狭窄l例,而接受再次手术.下睑退缩2例,对义眼片配戴及外观影响轻微.结膜囊肉芽肿2例,行手术切除.结论 结膜囊成形术后个性化油纱填充对结膜囊塑形具有填充紧密、塑形性强的优点,效果确切.
作者:郑科;闵燕;程昕;王新明;李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09年8月~2012年8月对玻璃体切除术后持续高眼压的患者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进行多次前房穿刺放液,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取得较好效果.通常在常规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4~8小时后仍不能将眼压控制在40 mmHg以下时选择前房穿刺.方法:患眼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2次,0.5%碘伏溶液患者眼周皮肤和术者双手拇指、食指消毒,患者坐于裂隙灯前,调整头位,聚焦并固定裂隙灯,术者用左手拇指、食指撑开患者眼睑,嘱患者向前注视,用l ml一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去掉活塞芯杆)于5~6点角膜缘内1 mm处,针尖斜面朝向虹膜,与角膜约45.夹角,平行虹膜进针,进入前房后,反复按压切口后唇放出约0.1~0.2 ml房水,拔出针头.
作者:张伟;梁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男性,39岁.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轴28.96 mm.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丙烯酸折叠式IOL植入术,术后第1天炎症反应重.术后1个月视力0.1,囊袋不规则收缩,囊袋口呈椭圆形,约2.6mmxl.l mm,机化的囊膜遮挡瞳孑区,散瞳后可见撕囊口周边增厚、混浊,透明度下降,鼻侧、颞侧较重,IOL偏位,颞侧可见IOL边缘,颞侧及鼻侧均见受压卷曲的IOL襻(图A).
作者:吴海亮;宋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额肌悬吊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但传统额肌悬吊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容易出血等缺点,许多患者难以接受.为此众多学者对该手术进行改良[1-2],我们通过额肌腱膜联合上横韧带缝线悬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程武波;叶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应遵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并坚持目前普遍认同的健康生活方式如拒绝吸烟、适量运动、多吃水果蔬菜等.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POAG患者应尽量避免可能升高眼压的活动如某些瑜伽动作、长时间吹奏管乐器、过量饮用咖啡等,以大限度降低青光眼进展的风险,保护视神经.
作者:潘英姿;方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性视神经周围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友谊医院眼科诊治的视神经周围炎病例10例.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实验室资料,并进行随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主要指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女性7例.平均发病年龄(33.8±12.7)岁(14~51岁).10例患者16眼受累,视力在0.1以下10眼(62.5%);至少l眼视力低于0.1者8例(80%).16只受累眼中有轻到中度视盘水肿者13眼(81.3%),其中2眼伴视盘周围火焰状出血.全部患者完成至少1次头颅MRI检查,其中7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并均发现有视神经鞘强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同时接受了抗病毒药物治疗.平均随访(854.1±198.1)天(400~1035天).除4眼终随访视力0.5以下,其余均恢复至1.0或以上.结论 感染相关性视神经周围炎与原发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临床表现类似,但双眼受累更多见,视盘水肿及盘周出血更明显,可能与前驱感染相关.影像学表现为视神经信号增高及增粗,增强后可见视神经鞘强化,需与视神经鞘膜瘤鉴别.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功能大多数恢复较好.
作者:颜榕;侯艳丽;王艳玲;张晓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激活状态与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存活及神经轴突再生的关系.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费希尔大鼠23只.方法在费希尔大鼠上建立视神经损伤及自体外周神经嫁接模型,在玻璃体腔分别注射巨噬细胞激活剂酵母多糖(zymosan,ZYM)或联合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acrophage inhibitory factor,MIF).大鼠存活3周后灌流同定取视网膜,灌流之前3天进行荧光金标记.对取出的视网膜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平铺视网膜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存活RGC、轴突再生性RGC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ZYM组、MIF组及ZYM联合MIF组.主要指标巨噬细胞、存活RGC及轴突再生性RGC的数量.结果对照组巨噬细胞、存活及轴突再生性RGC数量分别为91 ±6.1/mm2、185±9.0/mm2及35±2.9/mm2,与对照组相比,ZYM组可使眼内巨噬细胞(883±93.9/mm2)的数量增至近十倍,同时可明显促进RGC存活(299±13.1/mm2)及神经轴突再生(99±13.5/mm2);MIF组本身对RGC的存活及轴突再生情况无明显影响.当巨噬细胞被激活后,联合应用MIF虽未能减少眼内巨噬细胞的数量(828±72.9/mm2),但可有效降低这些巨噬细胞对RGC轴突再生(67±2.2/mm2)的促进作用.结论巨噬细胞被酵母多糖激活后具有促进RGC的存活及神经轴突的再生,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可使其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明显降低.
作者:岑令平;梁嘉健;张铭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男性,41岁.因脑血管瘤破裂开颅术后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就诊.3个月前于睡眠中被家人发现昏迷,急诊送至当地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无意中发现双眼视力明显下降.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眼外伤史.检查:视力右眼0.09,左眼0.1;眼压:右眼16.5 mmHg,左眼21.6 mmHg.
作者:崔卉;孙晓伟;殷晓贝;李根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女性,69岁.右眼15年前因闭角型青光眼失明,左眼2008年外院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眼底见左图.术后一直未复查,2016年2月因视力下降、行走困难来本院复查,视力0.06,眼压22mmHg,眼底见右图,上下方盘沿明显变窄,视野颞侧100管状.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晶状体诱导基因Pax6和Six3在晶状体摘除术后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探讨这两种基因与晶状体蛋白表达及细胞纤维化的关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48~53期非洲爪蟾蝌蚪.方法 实验组:选取发育正常的蝌蚪对其单侧的眼施以晶状体摘除手术;对照组:未做手术的另一侧正常眼.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迹、qRT-PCR检测再生晶状体的眼睛中Pax6、Six3的表达情况.主要指标Pax6、Six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晶状体被摘除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再生.术后0~3天Pax6与Six3表达上升;术后3~14天,Pax6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Six3表达下降,晶状体囊形成;术后14~21天,Pax6的表达持续降低,Six3的表达升高;术后21~30天,Pax6与Six3的表达下降,晶状体结构日趋完整.结论 晶状体再生的关键事件是部分角膜细胞去分化和晶状体蛋白表达.再生早期在Pax6和Six3的共同作用下外角膜内层细胞转分化形成晶状体囊,这两种基因也与后期晶状体蛋白表达及细胞纤维化的调控有密切关联.
作者:王兰兰;孔涛;高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调节钙磷代谢,在骨骼代谢,骨质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D除传统钙磷调节作用外,还参与炎性反应、免疫、糖脂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维生素D通过受体发挥作用,是一种具有激素样作用机理的类激素样物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1-3],但也有一些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观点[4-5].本研究探讨了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龚莉华;张爱华;周黎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基于眼底照相机外眼像在远程眼表疾病筛查中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9种眼表疾病中随机选择30例患者,每种疾病选出10例正常人外眼像作为对照组.方法 对9种眼表疾病(结膜下出血、结膜炎、睑裂斑、翼状胬肉、角膜带状变性、角膜炎、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瘢痕、眼睑肿物)的远程筛查图像诊断标准进行测试.金标准选择门诊使用的裂隙灯照相机获得的外眼像.每种眼表病的40例受检者的两种照片分别由2位角膜病专科医师进行双盲诊断,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远程筛查图像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主要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结膜下出血、角膜带状变性、眼睑肿物眼底照相机外眼像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100%(95%CI:92%-100%);翼状胬肉、角膜瘢痕、角膜炎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83%和 83%,特异性均为100%.而睑裂斑、结膜炎、角膜营养不良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60%和63%,特异性分别为100%、80%和100%.除陈旧性角膜炎敏感性100%(95%C1:92%-100%)外,其余角膜炎的远程诊断敏感性均低于80%.结论 结膜下出血、角膜带状变性、眼睑肿物可通过眼底照相机外眼像为基础的远程筛查模式进行诊断;而睑裂斑、结膜炎、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炎的判定敏感性较差.
作者:梁庆丰;李然;潘志强;邓世靖;李建军;徐亮;王宁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