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眶内木质异物误诊一例

李松松

关键词:异物, 眶/外科学, 误诊, 病例报告
摘要: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0岁,农民,一年前从车上摔下时左眼被树枝戳伤,当时泪小管断裂,在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一年后左下睑伤口皮肤开始溃烂,分泌物增多,溢脓,并在局部形成脓肿,又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取出火柴大小的木条,但伤口仍不愈合,反复溢脓形成硬结,下睑形成疤痕并收缩外翻.
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63例小结

    我院自1996年起,开展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共行6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准分子激光术前的眼底检查及处理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的眼底情况.方法:用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视网膜.结果:137只眼(占11.42%)有视网膜裂孔,其中11只眼有视网膜脱离.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必须行全视网膜检查,可预防性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王钢;陆文秀;李志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鼻泪管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采用鼻泪管植管的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用乳胶导尿管,其上端插入泪囊下端并加以缝合,其下端通过鼻泪管骨管插入鼻腔.共20例23只眼,随访5年以上,82.6%获得成功.

    作者:罗燕生;刘增业;李景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总结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1月~1999年3月期间连续71例青光眼患者100只眼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1月~1999年3月期间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51例,发生率为51%.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13日,其中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2.0%),结膜漏2例(3.9%),脉络膜睫状体脱离9例(17.6%),房水滤过过强39例(76.5%).需要手术干预才能恢复前房3例(5.9%)(1例脉络膜上腔放液,2例结膜瓣修复),其余均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通常发生在术后1~2日.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必要时须采取手术干预.观察期间应密切注意眼压及眼底情况.

    作者:周崎;赵家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的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诱发电位的观察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对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检测的意义.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将BRVO分为缺血型(hemorrhagic retinopathy,HR)与非缺血型(venous stasis retinopathy,VSR).ERG检查测a、b波峰时、振幅,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各子波峰时和振幅及各子波总振幅.VEP检查测P100波潜时和振幅.结果:BRVO缺血型a、b波峰时延迟,b波振幅降低,OPs总振幅亦降低,VEP P100波潜时延迟振幅降低,并且与BRVO非缺血型、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RG、OPs、VEP多项检查更有助于对BRVO分型,上述峰时延迟振幅降低可作为HR型BRVO的参考指标.

    作者:滕克禹;戴军;赵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斜视度分布的调查

    目的:了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斜视度的分布状况,掌握手术设计的规律.方法:对20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斜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只有垂直斜视者占30.1%,同时伴有水平斜视者占69.4%.(2)垂直斜视度≤15△占40.7%.(3)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者仅占6.2%.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设计以存在的原在位斜视度为参考依据,不以注视眼别为设计依据.

    作者:卢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近视眼角膜厚度的测定分析

    用超声测厚仪测量1 009只不同程度近视眼的角膜厚度,发现男性角膜较女性厚,年轻人角膜较年长者厚,低度近视眼角膜较中、高度近视眼为厚,左右眼间无差异.

    作者:刘萍;宋海兰;胡咏霞;钱力行;吴希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Sturge-Weber综合征四例分析

    Sturge-Weber syndrome又称脑、眼、三叉神经血管瘤病,多系先天性疾病.作者曾遇4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朱敏;彭寿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氩激光孤立视网膜下重水的临床观察

    重水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起着液体工具的作用,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难度简化且成功率提高,但术中用重水棘手的问题是重水进入视网膜下,若术中未发现,术后易形成重水性视网膜脱离,必要时需行重水取出术.我科利用氩激光光凝重水滴周围视网膜8例,观察8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美;刘宗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农民白内障的复明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评价在农民这个群体中白内障复明与生活(生存、生命)质量的关系,视觉活动能力对相关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盲人登记标准及每日视觉活动等级表对白内障复明前后、已复明与未复明者进行登记注册.结果:视功能改善者其身体活动、社会活动、心理健康、平均寿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未复明者.结论:白内障复明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国;于莉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正常及视神经损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目的: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大鼠视功能状态客观反映的可靠性.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多功能电生理诊断仪,检测正常和视神经损伤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结果: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每只大鼠均可引出典型的和重复性好的NPN波形,测出了正常大鼠 F-VEP峰潜时和振幅值的均值、95%可信区间;检测了视神经损伤大鼠的F-VEP,其特点为峰潜时值延迟,振幅值降低,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VEP乃是客观反映视神经功能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爱莲;孙葆忱;董东生;刘守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性分析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2只眼)眼外伤伴有眼内异物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晶体切割术、眼内异物摘出术、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巩膜环扎等联合手术.结果:眼内异物均一次性摘出.随访1~18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24只眼(75%、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17只眼,0.02~0.08者7只眼),不变者3只眼,下降者5只眼(眼球萎缩).结论:应用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摘出眼内异物损伤小、准确且安全,有利于及时处理并发症和提高术后视力,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钢;胡雨珠;马红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间接光凝法治疗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间接光凝法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将渗漏点在黄斑中心凹及附近1/3PD范围的患者48例48只眼,随机分为间接光凝治疗组25只眼和药物治疗对照组23只眼,观察治疗后恢复时间、视力等变化.结果:在治疗后2个月时光凝组完全恢复的有21只眼(84%),而对照组有8只眼(34.8%),比较两组恢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个月视力恢复3行以上光凝组有21只眼(84%),而对照组有14只眼(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25).结论:间接光凝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加快恢复,缩短病程,特别对中心凹附近荧光渗漏者也能争取尽早完全恢复.

    作者:周宏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亮度和颜色参与时青光眼视觉运动觉的变化

    为观察青光眼患者三种视锥细胞视觉运动觉的变化,我们分别应用蓝、绿、红条状视标显示于黄、紫及青色背景,同时保持视标与背景间存在着亮度对比的方法,以分离三种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功能.结果显示青光眼三种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受损,且蓝和绿视锥细胞受损更严重.从而提示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可以早期反映青光眼视神经功能的损害.

    作者:顾宝文;吴德正;梁炯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双目间接检眼镜的临床应用>简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眶内木质异物误诊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0岁,农民,一年前从车上摔下时左眼被树枝戳伤,当时泪小管断裂,在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一年后左下睑伤口皮肤开始溃烂,分泌物增多,溢脓,并在局部形成脓肿,又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取出火柴大小的木条,但伤口仍不愈合,反复溢脓形成硬结,下睑形成疤痕并收缩外翻.

    作者:李松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36例36只眼.患者曾经过1周以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部分溃疡扩大、加深、穿孔或即将穿孔.术后随访1~3年,手术治愈率达89%,植片透明率达75%,视力获不同程度提高者28例(87.5%).讨论了手术时机、植孔大小及术后应用激素问题.认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及保全眼球.

    作者:周文天;蓝绪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前房水胆固醇沉着症一例

    眼胆固醇沉着症多表现为玻璃体内出现彩色结晶小体,即胆固醇结晶,而前房水胆固醇沉着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慧萍;贾淑琴;张爱兰;年先强;希贺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继发青光眼视乳头筛板细胞外基质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人继发青光眼视乳头筛板细胞外基质的改变,探讨眼压增高对筛板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过氧化酶法(ABC)观察7例晚期继发青光眼筛板中的Ⅳ型胶原蛋白、层连接蛋白的分布.结果:与年龄相匹配正常成人视乳头相比,继发青光眼视乳头筛板前区和筛板部Ⅳ型胶原蛋白和层连接蛋白阳性染色物明显增多,筛板后陷、重叠和融合.结论:青光眼病理过程中眼压增高引起视乳头筛板细胞外基质发生特异性改变,从而使视乳头筛板的生物力学特性发生变化.

    作者:李杨;王元申;徐亮;刘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同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积液蛋白质结构分析

    为比较不同类型视网膜脱离(RD)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蛋白质结构的异同,我们用傅里叶拉曼(FTRaman)和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测定不同类型RD患者血清及SRF蛋白质结构.结果发现不同类型RD患者血清的两种光谱很相似,但他们的SRF的两种光谱因类型和病程而异.不同类型RD患者SRF不仅有芳香族结构明显改变,而且脂蛋白结构也有改变.

    作者:陈翠真;魏文斌;张煦;翁乃清;董冰;许振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眼科杂志

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