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璟琳;路航;张晓峰;曹书杰;修巍威;李慧美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或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轻度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例(40眼)联合手术与28例(33眼)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的眼部状况、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联合手术组占77.50%,单纯玻切组占66.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P<0.05).联合手术组术前5眼虹膜新生血管在术后1~2个月内5眼均完全消退,单纯玻璃体切除组7眼中仅有1眼完全消退.联合手术组有9眼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渗出膜形成,单纯玻璃体切除组只有1眼.联合手术组有7眼术后形成虹膜后粘连,单纯玻璃体切除组只有1眼.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较早恢复视力,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但联合手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周林;邹玉平;黄素英;冯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固定孔型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大范围脱位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14眼)白内障并伴有> 180°晶状体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其中3例(3眼)玻璃体脱出前房者先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环形撕囊;8例(8眼)应用虹膜拉钩固定脱位处前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或囊外摘出术,将囊袋张力环(CTR)固定孔穿过聚丙烯缝线固定于脱位侧巩膜上,抽吸晶状体皮质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5例(6眼)同时行瞳孔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3 ~ 12个月,佳矫正视力<0.3者1眼(7.1%),0.3 ~0.5者4眼(28.6%),0.6~1.0者9眼(64.3%).术后散光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BM提示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偏斜.结论 对于晶状体大范围脱位者应用固定孔型囊袋张力环有利于囊袋完整及人工晶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
作者:李灿;陈潇;廖琼;刘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球穿孔伤术后迟发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5例(5眼)眼球穿孔伤术后发生迟发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玻璃体切除硅油注入术.结果 术后随诊3个月至1年,5眼均保留眼球,控制了炎症,4眼视力较术前提高,1眼视力无改变.结论 眼球穿孔伤手术中避免各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迟发性眼内炎,积极行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玫蕊;葛胜利;王理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流年似水,岁月如梭.又迎来新的一年.本刊1979年创刊至今已是第33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在张效房教授的主导下,编辑部全体同志团结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地改进和提高.1979年至2010年共发表了11955篇文章(眼外伤48.39%、眼科手术47.39%、职业眼病2.89%).为推动我国眼外伤、眼科手术及职业眼病的科研和防治工作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贡献.2011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决心遵循中华医学杂志社的要求[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作者:楼苏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眼烧伤136例(206眼)的致伤原因、致伤程度、视力、并发症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碱烧伤多,热烧伤、酸烧伤次之.206眼中Ⅲ度烧伤107眼,占51.9%;Ⅳ度烧伤16眼,占7.8%.早期行羊膜移植者术后视力0.3及以上者95眼,占69.3%;无严重并发症者38眼,占27.8%.早期未行羊膜移植者视力0.3及以上者29眼,占51.8%;无严重并发症者7眼,占12.5%.化学烧伤者与热烧伤者相比,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P>0.05),但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较多(x2=4.10,P<0.05).并发症期接受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者中,视力有显著提高者占79.3%.结论 早期诊疗、早期的羊膜移植和晚期的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术后视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伟;邓爱军;刘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球闭合性损伤后前房积血时眼前段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表现,分析外伤后前房积血产生的原因.方法 对闭合性损伤后的前房积血患者而行UBM检查的79例(7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合并眼前段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79例前房积血中合并有虹膜根部断离12眼(13.58%),房角后退46眼(58.23%),睫状体脱离38眼(48.10%),睫状体分离房角漏7眼(8.86%).结论 前房角和睫状体的损伤是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主要原因.UBM对外伤性前房积血者眼前段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傅东红;孙建初;李卫;李赟;徐建伟;谢田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改良的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进行改良的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79例(95眼).手术由同一术者施行,手术采用单一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记录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后一次随访时的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6.9±7.2)个月.术前平均视力为0.25 ±0.27,术前平均眼压为(20.1±7.3)mm Hg;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后一次随访时的眼压依次为(16.3±9.2)mm Hg、(12.3±4.2)mm Hg、(14.8±5.2)mm Hg、(15.1±3.1)mm Hg、(14.8±2.7)mm Hg、(14.5±2.8)mmHg,不同时期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佳矫正视力为0.74±0.34,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6.3%(6/95),平均持续时间为(6.5±3.8)d;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为11.6%(11/95);术后需要辅助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者占41.1%(39/95),平均注射次数(3.5±4.2)次;27.4%(26/95)的术眼需要应用1种以上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1年时的手术成功率为93.7%(89/95),完全成功率为66.3%(63/95).结论 单一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后早期需密切观察,联合局部抗代谢药物注射,随访期内手术效果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继续随访.
作者:苏龙;田芳;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 1对大鼠视神经挫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视神经挫伤模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 1,10 mg/kg,连续注射20 d,对照组腹腔注射与实验组等体积生理盐水.20 d后F-VEP检查.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视神经挫伤眼和对照眼的眼球及球后视神经:HE染色,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cl-2,Neurocan统计学分析.结果 F-VEP: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损伤眼数据之间差异较大,但按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较小及随访时间较短等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HE染色健康大鼠视神经组织细胞和视神经挫伤组形态学有差异.免疫组化提示视神经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人参皂苷Rg 1腹腔注射能够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情况.视神经挫伤后神经纤维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可能部分与其改善细胞凋亡情况有关,但机制尚不清楚.结论 人参皂苷Rg 1对大鼠视神经挫伤似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波;顾宝文;应方薇;胡文学;龙巧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现结 缔组织生长因子在PV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由此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PVR的途径.本文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高亚平;刘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25G TSV)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段拥挤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5G TSV对15例(15眼)白内障术后眼前段拥挤征行人工晶状体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0±1.5)个月,记录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观察角膜、瞳孔、人工晶状体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及术后l周、末次随访时平均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5±0.02、0.2±0.1、0.4±0.1,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7.3±1.8)mm Hg和(16.5±1.3)mm Hg,较术前平均眼压(40.1±7.5)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0.69 ±0.17)mm、(2.71±0.43)mm、(2.85±0.52)mm,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所有病例术后角膜水肿消退,瞳孔圆,人工晶状体后囊中央均形成直径为3.0~4.0 mm的圆孔,术中及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能有效解除白内障术后眼前段拥挤征,手术创伤小,安全度高.
作者:李雯;荣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电击伤是一类特殊的损伤,电击所致眼部损害的发生与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长短、带电导体接触的面积及电流通过的方向及电击部位密切相关,但主要取决于与眼的距离[1].距电流进入点近的一侧眼部损害往往较重.临床电击伤眼部损害的患者中,电击一般均经过头颈部[2].电击性眼外伤可造成单眼或双眼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睑皮肤烧伤,虹膜睫状体炎,电击性白内障,黄斑水肿,黄斑孔,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等.
作者:刘锐;陈潇;李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开罐式截囊是一种基本的、易掌握的截囊方式.基层医院初期开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大多为硬核成熟期白内障,难以完成连续环形撕囊(CCC).作者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自己制作的反向截囊针行开罐式截囊,完成手术212例(289眼),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金建华;王君红;崔文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伤眼硅油取出术前视网膜预防性和强化性光凝对预防取出油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取出硅油前行视网膜赤道部环形(360°)预防性光凝和视网膜裂孔区进行强化性光凝.激光参数:光斑直径250~350μm,时间0.2~0.3s,光斑间距1~1.5个光斑,以出现三级光斑为准,光凝4~5排.结果 硅油取出术后随访6~37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者42例,占93.33%.3例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占6.67%.其中1例因出现新的裂孔而视网膜再脱离;另2例取油后脱离越过激光斑发生视网膜再脱离.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高达25%以上者.结论 硅油取出术前进行视网膜预防性和强化性激光光凝,可明显减少取硅油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
作者:王伟;贾乃伟;杨煜生;廖志坚;李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丹参对家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可见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代的家兔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之后分别应用0.2mg/ml及0.8 mg/ml浓度丹参液对光损伤的细胞继续培养24h,并设立无丹参培养的对照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各组细胞DNA的改变.结果 光损伤后的家兔RPE细胞经过丹参液培养后DNA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尤其是0.8 mg/ml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细胞的尾长、彗星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家兔RPE光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
作者:崔璟琳;路航;张晓峰;曹书杰;修巍威;李慧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病例患者男,75岁,农民.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于2010-12-17入院.住院号:431712.查:视力:右眼0.6,左眼0.3.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虹膜略膨隆,周边前房深度约1/3 CT.瞳孔正常大小,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不均匀浑浊,眼底:视盘边界清,色苍白,C/D约0.9,视网膜未见出血或渗出.眼压:双眼24.38 mm Hg(1 mm Hg =0.133kPa).前房角检查:右眼上方窄Ⅰ,余窄Ⅲ;左眼上方窄Ⅱ,余窄Ⅳ.视野:右眼:中央小片视敏度正常,余环状视敏度降低.左眼:管状视野.入院诊断:(1)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双眼老年性白内障.(3)双眼视神经萎缩.
作者:王金铎;卞晓芸;孙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角膜上皮脱落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有眼外伤的12例(12眼)复发性角膜上皮脱落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病情和治疗效果分为3组:药物治疗,结合清除不正常上皮及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结果 药物治愈1例;药物治疗联合清除不正常上皮治愈8例;药物治疗结合清除不正常上皮及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愈3例.结论 复发性角膜上皮脱落的诊断与合理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过钦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Ahmed引流阀平坦部植入术联合MMC对眼外伤玻切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Ahmed引流阀平坦部植入术联合MMC治疗的17例眼外伤玻切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结果 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14.5±2.3)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2.4%,其中完全成功率76.5%,视力保持不变和提高者88.2%,并发症为2例少量玻璃体积血,3例早期低眼压.结论 AGV平坦部植入联合MMC治疗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敏;肖丽波;胡竹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 12岁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摘出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1例(61眼).术后随访12 ~56个月,平均(42.7±10.5)月,记录术前情况及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双眼视功能、并发症及弱视治疗情况.结果 随访期末18例(29.5%)BCVA≥0.5;11例(18.0%)取得良好立体视(<100″),其中10例BCVA≥0.5.术后视力恢复较好(≥0.5)与较差(<0.5)者,其晶状体浑浊程度、是否合并斜视及有无做弱视治疗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立体视在BCVA、晶状体浑浊程度、是否合并斜视及有无做弱视治疗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术后视力和立体视的恢复与晶状体浑浊程度、眼部并发症、弱视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术后BCVA关系密切.
作者:王圣霞;陈伟蓉;邓大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至前房及玻璃体腔者临床上常见,眼球破裂致晶状体脱位于结膜下也常有临床报道,隐匿性巩膜裂伤致晶状体脱位嵌顿于巩膜伤口者却罕见报道.我科2010年12月收治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小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虹膜新生血管患者中,有90%可引起青光眼,即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常规的滤过性手术治疗,术中极易发生前房积血,滤口血凝块阻塞及滤道周围组织纤维增生,手术效果差、成功率低[1-2].我们将102例虹膜新生血管患者先行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高眼压者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陶绍武;崔凤肖;柳洁平;付艳广;张改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