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对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疗效

唐敏;傅扬;富名水;樊莹;邹海东;孙晓东;许迅

关键词:Ahmed青光眼引流阀, 小梁切除术, 巩膜扣带术, 青光眼
摘要:目的 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接受滤过手术的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41例(41眼).其中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19例(阀门组),小梁切除术22例(小梁组).分析两组术后1年内的成功率、眼压降幅、视力、并发症和合并用药情况.结果 12个月阀门组的成功率为63.16%;小梁组为31.82%.阀门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小梁组(X2=4.027,P=0.0427).阀门组术后12个月眼压均值为(16.5 ±4.9)mm Hg;小梁组术后12个月为(19.8 ±4.3)mm Hg.阀门组眼压显著低于小梁组(t=2.1102,P=0.0427).两组术后视力变化、并发症及合并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均无差异.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较之小梁切除术,具有更为持久的降眼压作用和相似的安全性,是治疗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巩膜蓄水池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 探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不同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95例(102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52眼)行巩膜蓄水池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对照组47例(50眼)行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4~15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P=0.75).术后2周两组眼压均较其术前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P=0.08);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14.75±3.87 )mm Hg,对照组(19.25±7.14) mm Hg;手术成功率:观察组86.54%,对照组64.00%,观察组成功率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83.0%,对照组6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P=0.02).术后观察组出现浅前房较对照组多,治疗后1周均恢复正常.结论 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巩膜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在防止滤过道瘢痕形成,术后控制眼压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刘伟;李茜;任晓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肌锥腔无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单纯眼球摘除或眼内容摘除术后,常引起上睑板沟凹陷、下睑缘下沉,义眼陷没、呆滞不能转动,甚至下睑外翻、下穹隆消失,义眼经常滑脱等畸形.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其组织相容性好,对周围组织无刺激、无排斥、重量轻、血管纤维组织易长入义眼座微孔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眶内植入的较好材料,主要用于眼球摘除或眼内容摘除术后预防和矫正眼眶畸形.目前手术方法很多,手术操作较为复杂繁琐,对组织的创伤较大.

    作者:饶芒前;黄胜;徐丽;冉艳芳;卢承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巩膜原位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式巩膜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22眼)眼内容摘除后应用自体巩膜后开窗及前折叠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术后随访3 ~ 1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良好效果,无一例义眼台暴露,义眼台活动良好.结论 改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并发症少,疗效良好.

    作者:秦书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准分子激光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及不对称性散光

    目的 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手术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及不对称性散光的效果和优缺点.方法 应用MEL - 70准分子激光仪及配套TOMEY -Ⅲ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系统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不对称性或不规则角膜散光复性近视散光58例108眼.其中49例97眼为初次手术;另9例11眼为二次手术,系由不均匀切削、偏心切削或中央岛而形成的不规则散光.术前佳矫正视力均值0.98±0.32;屈光度:球镜平均(-4.59±1.68)D,柱镜平均(-1.62±0.78)D.结果 108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中央3 mm切削深度平整、均匀,术后1周平均裸眼视力1.03 ±0.29.屈光度:球镜-0.50~+0.75D,平均(-0.35 ±0.29)D,柱镜0~- 0.75D,平均(-0.38 ±0.24)D.结论 TOMEY -Ⅲ角膜地形图捕捉角膜曲率信息准确,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程序设计合理,系统安全可靠.用它来进行个性化LASIK可较为精确地矫正角膜不规则及不对称散光.

    作者:吴震;荆翠红;韩九娥;蔡娟娟;李水仙;王运红;吴化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内障术后前房残留棉纤维一例

    1病例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对1例白内障术后前房残留棉纤维的患者进行了追踪观察,报告如下.患者,男,62岁.主因“右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半年”于2010年3月2日入院.检查右眼:视力0.12,眼前段(-),晶状体皮质及核浑浊,眼底(-);左眼:视力0.4,眼前段(-),晶状体皮质浑浊,眼底(-).入院诊断:老年性白内障(双眼).患者3月4日于表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入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郝胜利;高志国;刘志恒;徐国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射钉枪致眼外伤19例分析

    目的 分析射钉枪致眼外伤的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年来收住院治疗的被射钉枪所致的眼外伤19例(1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眼部损害,经治疗后,致盲率为21.1%.结论 射钉枪眼外伤严重危害人们视力,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射钉枪使用者的防护措施,同时使用者应正确操作,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作者:张莉;孙云云;刘玲玲;胡仁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生物羊膜或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

    我院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患者为老年农民及外来务工者,由于长年的露天工作使翼状胬肉在该群体中的患病率相当高,而且大部分病人因经济状况欠佳拖到长至瞳孔缘内影响视力,才来医治.因此自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采取生物羊膜移植和自体结膜移植两种方法来治疗翼状胬肉,并将两者的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汪英姿;杨冠;朱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硅油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快速发展,为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带来福音.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得到解剖复位,术后视力得以提高.良好的玻璃体替代物对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及技术的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硅油和长效气体( C3F8)比重都比水小,对下方视网膜脱离顶压不足,而且术后患者要保持俯卧体位.重硅油比重比水大,可以对下方视网膜产生有效顶压.本文就重硅油的理化性质、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曲申;荣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睑板腺囊肿手术时机的选择

    睑板腺囊肿旧称霰粒肿,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睑板腺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而形成的一种无菌性的慢性肉芽肿.该病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少儿和青壮年,主要原因为该年龄段人群皮脂腺分泌旺盛,睑板腺阻塞后形成囊肿…,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切开刮除术.虽然睑板腺囊肿手术是眼科门诊常见简单的手术之一,但由于手术时机掌握不好,而造成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失败者常有发生,因此,选择佳手术时机显得极为重要.

    作者:尹玉;周朋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态轮廓眼压计和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的比较及屈光手术对其影响

    目的 比较动态轮廓眼压计(DCT)和非接触眼压计(NCT)在不同屈光度患者中测量值的差异,并探讨屈光手术对DCT和NCT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226眼按不同屈光度分3组:轻度组31眼(-1.25D~-3.00D),中度组135眼(-3.12D~- 6.00D),高度组60眼(-6.12D~- 10.625D),各组分别用NCT和DCT测量眼压,并比较不同屈光度与两种眼压计读数的差异关系.结果 屈光手术前总NCT值与屈光度无相关关系(r=0.033,P=0.626).通过控制屈光度分级的影响进行偏相关分析,DCT与屈光度的相关系数为(r=0.079,P=0.240),且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轻度组NCT和DCT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1,P=0.284);中度组和高度组的NCT和DCT值有统计学意义(t=-2.687,P=0.008;t=-3.791,P=0.000).术后各组比较:NCT和DCT测量值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93,P=0.000;t=-28.505,P=0.000;t=-24.557,P=0.000).结论 DCT测量眼压结果 不受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的影响,DCT值与患眼的屈光度也无相关性,更适应于角膜屈光手术后患眼眼压的测量和评估,但对高度近视眼手术后仍应警惕眼压被低估的可能.

    作者:庄云;曹娟;魏梅;姚婷;吴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部葡萄膜肿物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手术方法

    目的 分析3类前部葡萄膜肿物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查阅3例虹膜后方前部葡萄膜肿物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自觉症状、影像学表现、不同的手术方法 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均有不同的始发症状.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均质、呈压迫性生长,手术以局部板层巩膜睫状体切除为主,瘤体由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黑色素细胞组成,细胞大小均匀一致,细胞内含有大量浓密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小,呈圆形,无细胞异型或病理核丝分裂像;脉络膜黑色素瘤B超表现为“挖空症”、MRI表现为T1长信号,T2短信号,增强明显强化,手术以眼球摘除为主,病理学表现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型,存在细胞异型及病理核丝分裂像;脉络膜炎性渗出性肿物边界清楚,B超表现为低回声隆起,内回声欠均匀,手术以玻璃体切除、渗出性肿物分离切除为主,病理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大部分脱失坏死,脉络膜中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无肿瘤细胞.结论 熟悉葡萄膜肿物的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可避免误诊误治;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作者:汪向利;马志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硫酸二甲酯角膜损伤长期观察一例

    1 病例于5年前,1996年10月20日,山东省某县一辆运输硫酸二甲酯的汽车,在行至河南省开封市郊区某乡时,汽车翻到路旁沟内,拖车脱钩,导致拖车装载的硫酸二甲酯的罐体破裂,5吨硫酸二甲酯大量泄漏,毒液沿路流有120 m长,致使村民及过往行人出现中毒症状[1].

    作者:陈少华;孙秉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泪囊支架植入术后局部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NESDCR)联合泪囊支架置入术出现局部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45例(45眼)采用NES-DCR联合泪囊支架置入术,1月后取出支架,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结果 45例,治愈39例,好转4例,有效率95.56%.出现炎症反应5例,占11.11%.结论 泪囊支架运用于NES-DCR术可提高造孔的成功率,但也出现了局部反应,对手术操作,鼻腔的消毒,脓液的清理,术后的用药,泪囊支架的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王金鹏;钞蕴昕;李淑玉;段玉龙;杨贞;闫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金属异物致眼球贯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金属异物致眼球贯通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其疗效.方法 对15例(16眼)金属异物致眼球贯通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诊2周~2年.2眼未手术,视力0.8未见下降.14眼手术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改善.12眼首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网膜复位,2眼二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网膜复位.眼球壁异物摘出2眼,眶内异物摘出3眼,异物存留者11眼,随诊期内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金属异物致眼球贯通伤,创口自闭伴轻度的玻璃体积血可予观察,伴严重的玻璃体积血者,宜伤后7~14 d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伴有视网膜脱离或出现感染征象者宜尽早手术.后巩膜创口可用明胶海绵填塞.根据玻璃体状态、视网膜情况选择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

    作者:薛黎萍;肖丽波;吴敏;任玉玲;彭亚力;李云琴;胡竹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对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疗效

    目的 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接受滤过手术的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41例(41眼).其中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19例(阀门组),小梁切除术22例(小梁组).分析两组术后1年内的成功率、眼压降幅、视力、并发症和合并用药情况.结果 12个月阀门组的成功率为63.16%;小梁组为31.82%.阀门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小梁组(X2=4.027,P=0.0427).阀门组术后12个月眼压均值为(16.5 ±4.9)mm Hg;小梁组术后12个月为(19.8 ±4.3)mm Hg.阀门组眼压显著低于小梁组(t=2.1102,P=0.0427).两组术后视力变化、并发症及合并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均无差异.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较之小梁切除术,具有更为持久的降眼压作用和相似的安全性,是治疗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作者:唐敏;傅扬;富名水;樊莹;邹海东;孙晓东;许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青光眼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降低眼压以保护和挽救视功能依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本院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了62例(74眼)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苏州市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苏州市成人开放性眼外伤的病因及视力结果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收治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220例(22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平均年龄(41.15±15.39)岁,男女比例为4.37∶1.右眼占55.66%,左眼占44.34%,右眼:左眼=1.26∶1.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开放性眼外伤以眼球破裂多(59.55%),以下依次为眼球穿孔伤、眼内异物.未见眼球贯通伤.致伤因素依次为:锐器弹伤、打架或撞伤、摔伤、车祸、鞭炮炸伤、剪刀戳伤等.手术后盲目(视力<0.05)率为27.73%,眼球摘除率为1.82%.结论 工作和生产意外是成人开放性眼外伤的主要因素,后果严重,应加强预防.及时就诊和眼科显微技术的广泛开展是挽救视力、降低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作者:朱雪菲;赫雪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表面麻醉下结膜下麻醉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作为内眼手术麻醉方法的一大进展,已逐渐被接受并广泛应用[1-6],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于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此技术行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桂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特发性黄斑孔的发生机制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探讨特发性黄斑孔(IMH)的发生机制.方法 观察、对比、分析39例(43眼)IMH不同分期的OCT图像特征,其中17眼(均为2~4期裂孔)接受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结果 1期孔中有4/5 (80.0%)可见玻璃体后脱离(PVD)对中心凹的牵引,2期孔10/13 (76.9%)可见PVD对孔缘牵引,3、4期孔玻璃体后皮质与中心凹完全分离,3期11/16 (68.7%)、4期7/9 (77.8%)可见黄斑前膜形成.2~4期均可见孔缘囊样改变、翻卷上翘呈“鱼嘴样”,而内界膜剥离术后囊样改变、“鱼嘴样”翻卷上翘均完全消失.结论 PVD对中心凹的前后方向的牵引是IMH 1期的主要发生机制;内界膜离心性张力和黄斑前膜收缩是3、4期孔的主要发生机制;2期孔的发生、发展是PVD对中心凹牵引力及内界膜离心性张力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作者:金波;金学民;王家良;周朋义;曾宪果;朱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瞳孔成形术在外伤性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瞳孔成形术在合并虹膜损伤的外伤性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4例虹膜根部离断、瞳孔缘裂伤、虹膜萎缩的眼外伤患者,在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同时,用10 -0聚丙烯缝线虹膜缝合复位、瞳孔成型或植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视力0.05~0.1者6例,0.2~0.5者24例,≥0.6者4例.修复后瞳孔接近正常者24例,占70.6%.结论 在复合性眼外伤中,行白内障摘出的同时修复损伤的虹膜,可起到改善瞳孔外观和提高视力的作用,但手术操作较复杂.

    作者:房建壮;尹彩芳;袁文晓;姜丽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