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胜利;高磊;霍昭
目的 探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例(12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随访6月~4年,视力>0.8者2例(16.67%),0.5~0.8者6例(50%),<0.5者4例(33.33%).无发生持续性高眼压或角膜内皮失代偿者.结论 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少、效果良好,不失为不能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首选补救措施.
作者:施凌平;孙沪霞;郝玉萍;方雯丽;徐勇玲;潘善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下兔眼球挫伤后视网膜脑红蛋白(NGB)的表达水平调控,探讨高原环境下眼球挫伤的损伤修复机制及救治.方法 在高原环境用重击法造成2月龄健康北京青紫蓝兔眼球挫伤,随机分为吸氧组和非吸氧组,吸氧组动物模型在自制氧箱中以35%氧浓度每天持续给氧10 h,于伤后12 h、1 d、3 d、7 d、14 d分别摘取眼球,40 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检测NGB,比较吸氧组和非吸氧组NGB表达水平的不同.结果 高原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吸氧组较非吸氧组NGB表达低,在3 d和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兔眼球挫伤后通过吸氧可调控视网膜NGB的表达水平,伤后1 d内视网膜处于应激期,吸氧等措施可减轻应激损伤,1~14 d吸氧可大大促进视网膜损伤修复.
作者:段文娟;燕振国;林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26例(28眼).根据颅脑外伤史,视力严重障碍,相对性瞳孔传人障碍.早期进行眼眶X线拍片,头颅CT或MRI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治疗用甘露醇,甲泼尼龙,能量合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及高压氧.结果 追踪观察3个月,28眼中有21眼视力有改善.结论 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极为重要.24 h以内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佳时机.
作者:齐跃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11例(11眼).术前及术后均行眼部常规检查、前房角镜、三面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 11例中6例于术后第1天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1例于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眼压;3例术后眼压升高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周内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1例经第2次睫状体缝合术后眼压恢复正常.所有病例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睫状体缝合术是治疗创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东燕;贺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例患者男,17岁.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4 d于2008年11月28日来院.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结膜混合充血++,12点位见滤过泡,滤过泡扁平,泛白,未见渗漏.角膜全层水肿.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瞳孔及玻璃体腔见大量黄白色脓栓.瞳孔散大直径约7 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缺如.眼底窥不清.眼压Tn.右眼视力5.0,前后段未见异常.
作者:徐春光;耿美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国著名眼科专家、<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教授严密因病不幸于2010年1月4日零时32分逝世,享年78岁.严密教授1931年8月出生于安徽,1956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留校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82年至1983年美国Pennsylvania大学Scheie眼科研究所、John Hopkins大学Wilmer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组长、中央保健委员会资深专家、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ORBIS顾问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主任、四川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防盲治盲指导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理事、成都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成都市激光学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理事、<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辑、以及全国十种眼科杂志编委.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鼻腔逆行植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探讨鼻腔逆行植入导管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观察鼻腔逆行植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疗效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鼻腔逆行植管手术操作时间显著短于鼻腔泪囊吻合术(P<0.05),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鼻腔逆行植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相近,但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
作者:文勇;白美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行玻璃体切除术的389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的102眼行各项检查确定高眼压的原因,分别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高眼压102眼,发生率为26.22%.其中联合巩膜环扎组和未行巩膜环扎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伤性和非外伤性病因者术后高眼压发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F8填充组和硅油填充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经治疗后眼压均降至21 mmHg以下,视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除3例外,视神经未受明显损害.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高眼压受多因素作用所致,无晶状体眼、巩膜环扎、眼外伤等为其高危因素.术前、术中对一些可控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术后监测眼压可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而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有效控制眼压、抢救大部分患眼视力.
作者:庄朝荣;陈放;解正高;赵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聚肌胞注射液对兔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毒性.方法 对10只新西兰兔双眼小梁切除术,于术中、术后一组(每兔1眼)球结膜下注射聚肌胞,对照组(每兔另1眼)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3、5、10、15 d行术眼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5、7、10、15 d行术眼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滤过泡于术后7 d失败,聚肌胞组的滤过泡于术后14 d失败,术后7~10 d聚肌胞组巩膜瘘道阻塞率是40%,对照组巩膜瘘道全部阻塞.结论 对兔眼滤过术中、术后应用聚肌胞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暂时提高兔眼滤过术的成功率,无副作用.
作者:刘政;王新美;李凯军;王彬;刘援;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梯形隧道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8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行梯形隧道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8例手术顺利,7例术后视力恢复好,8例术后眼压正常,疼痛缓解,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梯形隧道切口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手术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严若华;易小灵;朱勇涛;温标雄;刘劲芳;孙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18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多层羊膜植入.术后随访6~24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2例(2眼)术后视力下降.术后随访眼压为(13.45±4.21)mmHg,与术前眼压(29.34±4.86)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发现眼压均在21 mmHg以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10例(17眼,占94.44%).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术式之一.
作者:陶永健;冯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眼睑基底细胞癌是眼部的恶性肿瘤,病程长,恶性程度低,发病率占眼睑恶性肿瘤的首位,好发于下睑,发展缓慢,侵犯眼内者少见,但拖延日久可侵蚀眼眶及向颅内转移.临床当早发现早治疗.作者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基底细胞癌致使下眼睑较大范围缺损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凤;张汉滨;佘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讨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72例间歇性外斜视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时机,手术过矫等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手术年龄越小,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越好.结论 大于20△的间歇性外斜视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重建.
作者:张鑫;曹木荣;马琳;岳立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内眼手术前分别用0.5%聚维酮碘(PVP-I)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比较两者清除结膜囊细菌和前房水污染的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190例行眼前段手术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手术前1天用0.3%的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6次.研究组术前用0.5%PVP-I冲洗结膜囊,对照组用的是0.8%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在手术中采集房水作细菌培养.结果 手术前结膜囊培养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5例(79.79%)和72例(75.00%)细菌培养阳性.冲洗结膜囊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3(24.4%),22(22.9%)培养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房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7%和5.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未发现0.5%PVP-I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使用0.5%PVP-I冲洗结膜囊清除病原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替代庆大霉素注射液.
作者:陈华;叶应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150例(285眼)近视行LASIK并随访1年,对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IK术后3、6、12个月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呈正相关.结论 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均呈正相关,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是眼压测量值的影响因素.
作者:崇晓霞;赵海霞;李晓玲;秦丽茹;葛瑞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36例(40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进行了前、后房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者.术后1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1眼,占52.50%;视力不变14眼,占35.00%;视力下降5眼,占12.50%.术后33眼眼压控制理想,占82.50%,7眼眼压超过21 mmHg,经药物治疗、局部按摩及早期拆除可调整缝线,术后1月内此7眼中有6眼眼压降至正常.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采用前、后房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康建芳;徐岬;冯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上皮植入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上皮植入21例(21眼)手术治疗中应用0.02%MMC,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平均为0.82±0.26,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绝大部分患眼角膜瓣愈合良好,3眼角膜瓣边缘部分融解,但中心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0.02%MMC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静;韩苏宁;邓金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16眼)罹患角膜疾病但内皮细胞功能正常而行深板层角膜移植者,对所有病例随访6月~2年,观察术后视力、角膜移植片的透明性、角膜上皮完整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有7眼佳矫正视力达0.4或0.4以上,5眼达0.1~0.3,4眼达0.05~0.1.角膜移植片透明者9眼,半透明者7眼.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后弹力层微穿孔6眼,其中3眼术后形成植片轻度水肿,角膜层间少量积液;持续性上皮缺损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复发1眼,移植排斥反应1眼,经积极治疗,并发症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皮功能正常的角膜疾病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李昂;范忠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7例(37眼),以降低眼压,解除症状.术后随访4~12个月.结果 30眼1次手术眼压控制,4眼2次手术眼压控制(第2次手术为睫状体冷凝术),13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眼术后长期观察眼压高且症状不能缓解行眼球摘除术.结论 对于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术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保留残余视力.
作者:葛胜利;高磊;霍昭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