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龙华;谢成益;王道升
目的 探讨不同黏弹剂相同残留量及同一黏弹剂不同残留量兔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眼压的变化.方法 兔63只(126只眼),随机分为9组,行透明角膜缘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黏弹剂残留量0.05 mL及0.1 mL.于麻醉前及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测量眼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于眼压高峰期及术后24 h取病理标本进行观察.结果 不同黏弹剂相同残留量引起术后早期眼压升高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黏弹剂残留量越大,术后早期眼压升高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黏弹剂残留组于术后眼压升高期前房角组织内可见黏弹剂残留,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害.结论 兔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使用不同黏弹剂,术后24小时眼压升高发生率不同,黏弹剂残留对术后眼压升高影响更大.
作者:张伟;曹秀贞;高髻云;袁佳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早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46例(46眼)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的8例发生暴露者采用异体巩膜贴敷,结膜边缘刮除修补.结果 随访6月~5年,8例全部愈合,结膜囊成形好,义眼活动自如.结论 异体巩膜贴敷法效果好,患者无痛苦,减少经济支出,材料广.
作者:杨志英;刘晓燕;邱永发;章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眼挫伤后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变化对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资料完整的33例(33眼)眼挫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 33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平均屈光度为(-1.80±0.16)D;入院时伤眼前房深度变浅,平均深度为(3.16±0.08)mm;晶状体厚度增加,平均厚度为(4.11±0.08)mm,对比健眼前房深度(3.32±0.07)mm、晶状体厚度(3.93±0.07)mm及治疗后前房深度(3.39±0.06)mm、晶状体厚度(3.93±0.0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眼与治疗后伤眼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眼、入院时伤眼、治疗后伤眼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之和的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眼、入院时伤眼、治疗后伤眼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29±0.14)mm、(23.27±0.16)mm、(23.20±0.15)mm,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挫伤后的近视改变是由于挫伤导致的前房深度变浅和晶状体厚度增加造成的.经过积极治疗这种近视状态是可以恢复的.
作者:朱建勋;黄勇明;解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18~44岁行近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120例(240眼).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各组均为40例(80眼).应用Astra 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角膜曲率及Q值;并行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及其他常规术前检查.分别将Q值与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体Q值均数为-0.16±0.17,呈正态分布;Q<0者206眼,占85.83%;Q值与性别、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屈光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F=9.6665,P<0.05),高度近视组和低度、中度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0037,P<0.05;q=3.1218,P<0.05);低中度近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角膜中央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呈无相关性.结论 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角膜为长椭圆形(prolate).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相关,而与性别、角膜中央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之间无相关性.
作者:张沧霞;郑艳霞;姚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眼眶爆裂性骨折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24眼)眼眶爆裂性骨折致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行早期保守及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内侧壁骨折6例,单纯眶底骨折15例,内侧壁合并眶底骨折3例.8例行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8例保守治疗者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全部治愈.16例手术治疗者中,复视4例治愈,12例好转;16例眼球运动障碍全部好转.结论 对于眼眶爆裂性骨折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患者眼部功能恢复及外形改善非常重要.
作者:刘军;崔红领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重睑术作为常见的美容手术,属于外眼小手术,导致角膜穿孔并白内障形成,非常罕见,现报告1例.
作者:高建华;谢伯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按摩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原因、结果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行电按摩治疗的167例(279眼)视神经萎缩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67例(279眼)中,256眼视力及视野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1.76%,其中视神经炎性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率为93.20%.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术中黑矇、球后出血、眼内出血、复视、斜视、上睑下垂、顽固性眼痛及葡萄膜炎等8种.8种并发症除1例眼痛3个月完全恢复外,其它均在4 h~10d内恢复.结论 电按摩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较好,并发症可防可治.
作者:景连喜;冯建玲;陈慈旋;鲁志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眼酸碱化学性烧伤病例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3例(109眼)眼酸碱化学性烧伤临床病例,采取了急诊洗眼、纠正代谢紊乱、抗感染和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性治疗措施.结果 酸烧伤Ⅰ-Ⅱ度者100%治愈,Ⅲ度者90.9%治愈.碱烧伤Ⅰ-Ⅱ度者84.4%治愈,Ⅲ度者71.4%治愈,Ⅳ度者50%治愈,尚有2例无效.结论 眼酸碱性烧伤早期彻底洗眼是关键,随后根据致伤程度、病程不同阶段给予综合治疗,其中肝素钠与自体全血交替结膜下注射疗效明显.
作者:李崇林;纪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撕离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带蒂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91例(97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5例(47眼)行翼状胬肉撕离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46例(50眼)行翼状胬肉撕离联合带蒂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30月,比较两组术后角膜缘干细胞植片存活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A组5眼移植片脱落,B组植片无脱落,(X2=5.31,P<0.05).A组6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12.76%;B组中1眼复发,复发率仅为2.00%;(X2=5.20,P<0.05).结论 翼状胬肉撕离联合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植片存活率高,翼状胬肉复发率低.
作者:宋邦伟;陈娟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148眼)慢性泪囊炎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年,治愈137眼,治愈率为92.57%,好转9 眼(6.08%),无效2眼(1.35%).结论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婧;钟晓东;华远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对偏高角膜屈光力与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安全性的意义.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组:偏高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simk 1≥46D,34例(65眼).其中男15例(28眼),女19例(37眼).正常组: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Simk 1<46D,34例(68眼).其中男15例(30眼),女19例(38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偏高组角膜曲率(Simk 1)为46.86~48.99D,平均(46.86±0.61)D;正常组角膜曲率(Simk 1)为41.35~45.75D,平均(43.61±1.17)D.两组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偏高组中女性角膜曲率大于男性(P<0.01),正常组中男性与女性角膜曲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Simk 2、Mink、角膜厚度均为正态分布(P>0.01).偏高组的Simk 1、Simk 2、Mink均高于正常组(P<0.01),偏高组与正常组的角膜厚度、眼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高组与正常组的Simk 1、Simk 2、Mink、角膜散光、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的屈光度、S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高组的角膜厚度及眼压值均低于正常组,但偏高组Simk 1、Simk 2、Mink均高于正常组,且其角膜散光及SRI值大于正常组.
作者:倪焰;孙建宁;栾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眶内壁骨折经鼻腔闭合复位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把有眶内容嵌入筛窦的眶内壁骨折68例(6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经鼻腔闭合复位;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眼球突出度和眶内容疝入筛窦量变化.对有内直肌嵌顿引起麻痹性斜视者观察眼位斜视度和代偿头位度数.结果 治疗后30 d、90 d及180 d治疗组眼球突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眶内容疝入筛窦量显著减少(u=10.66,P<0.01);原在眼位斜视度显著下降(P<0.01).代偿头位均被矫正.结论 经鼻腔闭合复位治疗眶内壁骨折,可使疝入筛窦的眶内容物大部分还纳入眼眶,减少眶内容疝入筛窦引起的眼窝凹陷和眼球突出度变化.对有内直肌嵌顿引起麻痹性斜视者可有效地降低斜视度和代偿头位度数.
作者:吕心红;刘玉珉;张庆云;张加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做滤过试验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的疗效.方法 61例(78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滤过试验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指标包括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并发症,随访48周.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滤过试验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眼压,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彬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结膜瓣遮盖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6例(26眼)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26例中除一例手术失败外,全部一次手术治愈.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 结膜瓣遮盖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简捷易行、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玉强;冯英策;韩二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晚期青光眼手术后眼压已控制者恢复视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晚期青光眼手术后眼压已控制的96例(128眼)采用灯盏花素治疗,平均治疗3月,随访12-72月,观察视力恢复的效果.结果 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恢复,提高0.1~0.3,无副作用,病情稳定,无反弹.结论 灯盏花素可以提高手术后眼压已控制的晚期青光眼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草药制剂.
作者:蒋爱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组织补片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狭窄进行结膜囊成形术.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 26例均获得良好效果.半年后组织补片呈正常结膜色泽外观,且稳定.无感染、坏死及排异等发生.配戴义眼片后患眼外形满意.结论 采用ADM组织补片进行结膜囊成形术,取材方便、手术安全、疗效好.
作者:刘金梅;刘德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手术在原发性青光眼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65例原发性青光眼进行小梁切除术中只进行表面麻醉及结膜下麻醉,术中采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果 麻醉效果良好,无一例因疼痛恐惧而改用其他麻醉方法,麻醉成功率为100%.3眼发生浅前房,经局部加压包扎、散瞳、口服醋氮酰胺等对症治疗后,前房恢复正常.结论 改良的小梁切除手术提高了原发性青光眼手术有效率,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霍昭;贺经;葛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可调节缝线在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 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44例(7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B组)43例(72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2~20月,观察两组术后有无浅前房形成、术后眼压的变化及住院天数等.结果 A组无浅前房发生,B组16眼(22.22%)发生术后浅前房(P<0.01).A组术后2周平均眼压(11.5±0.8)minHg;B组术后2周平均眼压(12.1±1.0)mmHg(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9.0±2.5)d;B组平均住院时间(12.0±3.6)d(P<0.01).结论 可调节缝线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小梁切除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与常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无显著差别.
作者:董晓云;吉秀祥;高晓唯;王瑞夫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