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分析

沈念慈;王诚忠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迟发性葡萄膜炎, 眼球萎缩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2.81%,其中4眼终发生眼球萎缩.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可导致眼球萎缩等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庆大霉素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普遍开展的今天,如何预防细菌性眼内炎,作者采用庆大霉素浸泡人工晶状体的方法进行预防.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326例418眼中,男192例251眼、女134例167眼,年龄4~89岁(平均58.6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341眼,外伤性白内障21眼,先天性白内障12眼,无晶状体眼6眼,老年性白内障伴糖尿病28眼,萄葡膜炎继发性白内障3眼,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电击性白内障3眼,后发性白内障1眼.

    作者:张贤文;梁祖忠;黄洁成;马成;程杰;吴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内直肌边缘切开合并肌联合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

    目的 观察肌联合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作用.方法 25例麻痹性内斜视应用内直肌边缘切开术减弱拮抗肌力量,应用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合术加强麻痹肌.结果 术前第一斜视角+30.375°(+66.25△),术后1周残余度数+6.25°(+12.15△),残余以内斜<10△为良好,良好率为88%.外转范围5.57±0.535°.结论 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合术可使眼球有一定的外展功能.

    作者:董敬民;曹木荣;马跃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502胶水致眼损伤13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6年至1999年收治误滴502胶水致眼部外伤13例,18眼,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3例中女9例占69.2%,男4例占30.8%,年龄大82岁,小6岁,平均44岁.病程60分钟内8例,90分钟内3例,120分钟内2例,均为将502胶水当眼液滴入眼内致眼部多处损伤.

    作者:赵定中;李素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管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2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视神经鞘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20例管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患者中(视力光感者3例,无光感者17例)5例施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9例施视神经鞘减压术,6例拒绝接受手术,使用药物治疗.结果 5例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治疗效果均不明显.9例视神经鞘减压术中,3例治疗效果显著.6例药物治疗者,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结论 视神经鞘减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此方法有效可行.

    作者:鞠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调理液促进培养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调理液(MCM)能否促进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N)的存活和生长,以探讨其损伤后的修复问题.方法 将生后2~3天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进行培养,并设对照组.用MTT比色法测量存活细胞的OD值.结果 培养在鼠尾胶原上的RN生长良好,且部分细胞伸出突起.培养1、3、5天,MCM促RN存活率分别为40.7%、39.9%和51.2%.结论 巨噬细胞能分泌某些促进RN存活和生长的营养因子.

    作者:钟一声;蒋幼芹;王康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在校学生眼外伤352例临床分析

    1980年至1998年,我们共收治在校学生眼外伤352例,含门诊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52例(406眼)中3~5岁幼儿园儿童36例,占10.23%;6~10岁131例,占37.22%;11~15岁126例,占35.79%;16~20岁52例,占14.77%;20岁以上7例,占1.99%.男218例,占79.83%,女71例,占20.17%,男女之比为3.96:1.

    作者:晁岱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期后囊截开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一期后囊截开时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33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进行一期后囊截开,术后随访5月~4年.结果 24眼(72.72%)术后保持中央视轴区基本透明.23眼(69.7%)术后视力达0.3以上,16眼(48.48%)达0.5以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囊截开虽不能完全阻止后发障形成,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囊浑浊的发生.

    作者:梁健毅;莫梓坚;赵卫民;陈旺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在严重眼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47例严重眼外伤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术,视外伤情况分别行前段、后段、前后段联合术,去除浑浊的屈光间质,直视下摘出异物,处理视网膜脱离,眼内炎者同时行晶状体摘出、气液交换、眼内注药.结果 术后达脱盲视力37例,脱盲率为78.7%.结论 严重眼外伤适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将更有效的挽救眼球和视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姬;王青;刘秀伦;崔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与眼压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与眼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前房积血伴有低眼压和眼后段损伤者视力预后差.

    作者:李林;周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分析

    儿童眼外伤后前房出血是眼科常见急症,处理不当会危害患儿视力.对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0~1998年36例因外伤性前房出血收住院儿童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情况,以促进对其的防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爆裂性眶壁骨折临床及CT和MRI所见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指外部钝力作用于眼眶组织引起眶内压力突然增高,致使眶壁薄弱处爆裂、眶壁骨折或缺损而眶缘骨完整.由于CT及MRI的应用、眶壁骨折及眶内软组织损伤诊断率不断提高,以下就我们临床所见病例做一总结分析.

    作者:王晓平;郭晓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翼状胬肉术联合药物应用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手术后复发率高达24~89%不等[1].我们自1995年3月至1997年10月对40例50眼胬肉在进行手术切除的同时,术中单次应用丝裂霉素C(MMC),并术后滴0.1%地塞米松眼液,另两组分别在术后1周和1周后滴MMC(0.2~0.8 mg/ml)溶液、1:2000噻替哌眼液,以预防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克明;刘琳琳;杨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用改良的劈裂乳化技术,施行20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 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占96.6%,角膜中度水肿5例,轻度水肿15例,后囊破裂2例.结论 采用改良的劈裂乳化技术,使分割坚韧的晶状体核变得容易,减少了能量的应用,缩短了超声时间,提高了超声乳化摘出术的成功率.

    作者:伊琼;刘军;赵向阳;赵德万;叶青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502胶水致眼部化学伤15例

    502胶水致眼伤是眼部化学伤的一种,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实有必要.作者遇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院自1994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15例,男11例,占73.3%;女4例,占26.7%.

    作者:杨平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报告36例的手术结果,随访2~24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做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矫正视力≥0.5者占36.1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但操作不当可引起一定的并发症.

    作者:张旭霞;孙康;卢浩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的差异.方法 Ⅰ组采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60例66眼,Ⅱ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作对照组45例49眼,随访观察3~8月.结果 Ⅰ组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均比Ⅱ组佳.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晶状体浑浊等)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降压效果稳定可靠,是治疗青光眼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龙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白内障术后真菌性眼内炎一例

    随着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普遍开展、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眼内炎的病例逐渐增多.作者迂到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的真菌感染,报告如下:

    作者:庄槿;沈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2例

    我们试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例1,吴××,男,22岁,住院号75598.因爆炸伤3小时收入院.入院检查,右眶下部皮肤撕裂,下眼睑完全缺如,上眼睑可见两处破裂口,各伤口均有较多的泥沙异物.

    作者:贾绍友;马立新;张开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眼表层重建术及其术式选择

    多种眼病致使眼表层完整性遭到破坏,表现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上皮糜烂或异常角膜上皮愈合等.这一严重的表层眼病至今仍是眼科领域的棘手问题.传统治疗以手术行眼表层切除,虽然除去了异常角膜上皮,而再生的上皮却表现为结膜化,难以获得稳定的角膜表层.

    作者:陈剑;徐锦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显微镜下球结膜移植法治疗翼状胬肉84例体会

    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采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4例,92眼,男40例,女44例;年龄28~84岁,平均51.2岁.单眼76例,双眼8例;右眼58眼,左眼34眼.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