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槿;沈建国
临床上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而且手术的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1994年3月至1997年9月,我们用改进的方法,将硅胶带∩型置入额肌上睑间,作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成;杨安怀;甘晓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眼挫伤与血清铁、锰、硒的关系.方法 对65例眼挫伤病例采肘静脉血,用JY-70(Ⅱ)合并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并与200例正常人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铁含量增加,P<0.05.锰、硒含量降低,P<0.01.结论 据含量变化,在治疗上给予补充或限制,有利于提高视力.此法简单,安全经济,有利于推广.
作者:康润梅;罗立勤;张华;康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2年一种新型玩具枪射出的塑料子弹所致的眼外伤日渐增多.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30例30眼,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25例,占83.3%;女5例,占16.7%.男∶女为5∶1.其中28例年龄为2~15岁,1例为52岁的男性,1例为48岁的女性.右眼16例,左眼14例.
作者:周红;钮心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们参照国外文献[1],改在角膜缘前缘作切口完成小梁切除术.经初步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12月,我们对43例59眼青光眼施行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男13例19眼,女30例40眼,年龄19~75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12眼.
作者:李世洋;汪泽;张利光;王殿义;孙丙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每年夏秋收割季节,因谷类异物所致眼伤而就诊者较多,作者在门诊曾遇上穹窿部谷类异物滞留37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23例(62.2%),女14例(37.8%).大年龄50岁,小年龄5岁,平均26.6岁.右眼伤16例(42.3%),左眼伤21例(56.7%),全部为单眼伤.
作者:邵铁军;张秀萍;郭春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期后囊截开对儿童白内障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44例(52眼)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采用一期后囊截开、部分切除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以上.结果 出院时矫正视力≥0.5者达72%,随访显示90%术眼视轴区透明,眼底清晰可见.结论 后囊一期截开或部分切除可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浑浊的发生.对于穿孔伤所致晶状体囊破孔较大者宜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作者:王政;陈桂香;谢德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在切开重睑手术中,发现合并有泪腺脱垂者为数不少.我们从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遇3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4例中男2例,女32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其中双侧泪腺脱垂30例,单侧4例.12例术前检查见上眼睑肥厚,外上方局部膨大,皮肤松弛,触之皮下有移动肿物,可推压回泪腺窝,初诊泪腺脱垂,并在术中得到了证实.其余22例双上睑外部无特殊,亦无其他病史和体征.
作者:许伟;孙茁昕;李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38岁.1小时前在养蛇场参观时被一蝮蛇口喷毒汁溅伤左眼,立即以清水冲洗后仍觉左眼疼痛不适、畏光流泪,视物不清,急来我科就诊.检查:痛苦病容,左眼视力0.2,刺激症状显著,眼睑部高度肿胀,球结膜水肿、充血(+++),角膜浅层点状浑浊,基质层水肿明显,荧光素染色(-),角膜后KP(-),房水闪光(-),眼底检查不能窥见.
作者:杜刚;杨和春;汤亚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指外部钝力作用于眼眶组织引起眶内压力突然增高,致使眶壁薄弱处爆裂、眶壁骨折或缺损而眶缘骨完整.由于CT及MRI的应用、眶壁骨折及眶内软组织损伤诊断率不断提高,以下就我们临床所见病例做一总结分析.
作者:王晓平;郭晓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为不摘除眼球配戴义眼而研制软性义眼.方法 采用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材料,用模具法分层幅照聚合成型.软性义眼规格有大中小分厚薄2种.结果 临床应用,眼球萎缩留有角膜等20例.角巩膜葡萄肿、无光感行玻璃体除、视神经离断术2例.2月后配戴软性义眼,配戴服贴,运动自如.结论 作者设想尽可能的保留其自身的、天然的带有各条眼肌的活体眼座,为不摘除眼球,直接配戴软性义眼创造条件.
作者:郑一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儿童眼外伤后前房出血是眼科常见急症,处理不当会危害患儿视力.对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0~1998年36例因外伤性前房出血收住院儿童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情况,以促进对其的防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与眼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前房积血伴有低眼压和眼后段损伤者视力预后差.
作者:李林;周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技巧.方法 对28例(28眼)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中玻璃体脱出前房4眼.术后矫正视力<0.1者3眼,0.1~0.4者9眼,≥0.5者16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7眼,植入睫状沟内11眼.术后4眼出现瞳孔区纤维蛋白渗出,1眼人工晶状体脱位.结论 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可行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党锐;田骋;梁莉;王海颖;贾海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1],治疗慢性泪囊炎113例128眼中,对Ⅱ、Ⅲ型者均采用双引流法置入吻合口中,至1996年底,经98例109眼临床应用,且随访观察1~11年,平均3.24年,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生产;汪承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肌联合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作用.方法 25例麻痹性内斜视应用内直肌边缘切开术减弱拮抗肌力量,应用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合术加强麻痹肌.结果 术前第一斜视角+30.375°(+66.25△),术后1周残余度数+6.25°(+12.15△),残余以内斜<10△为良好,良好率为88%.外转范围5.57±0.535°.结论 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合术可使眼球有一定的外展功能.
作者:董敬民;曹木荣;马跃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普遍开展、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眼内炎的病例逐渐增多.作者迂到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的真菌感染,报告如下:
作者:庄槿;沈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47例严重眼外伤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术,视外伤情况分别行前段、后段、前后段联合术,去除浑浊的屈光间质,直视下摘出异物,处理视网膜脱离,眼内炎者同时行晶状体摘出、气液交换、眼内注药.结果 术后达脱盲视力37例,脱盲率为78.7%.结论 严重眼外伤适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将更有效的挽救眼球和视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姬;王青;刘秀伦;崔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普遍开展的今天,如何预防细菌性眼内炎,作者采用庆大霉素浸泡人工晶状体的方法进行预防.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326例418眼中,男192例251眼、女134例167眼,年龄4~89岁(平均58.6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341眼,外伤性白内障21眼,先天性白内障12眼,无晶状体眼6眼,老年性白内障伴糖尿病28眼,萄葡膜炎继发性白内障3眼,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电击性白内障3眼,后发性白内障1眼.
作者:张贤文;梁祖忠;黄洁成;马成;程杰;吴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们自1993年起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其中23眼在术后1年半内行Ⅱ期针撕后发障.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海;孙金章;陈定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科自1997年1月始,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的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称胬肉)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男79例,女17例.年龄:36~67岁.职业:渔民71例,工人19例,干部6例.患病时间:3~26年.
作者:黄筱鸣;钟松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