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02胶水致眼部化学伤15例

杨平荪

关键词:胶水, 眼部化学伤,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 眼伤, 处理
摘要:502胶水致眼伤是眼部化学伤的一种,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实有必要.作者遇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院自1994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15例,男11例,占73.3%;女4例,占26.7%.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眼挫伤与血清铁、锰、硒

    目的 探讨眼挫伤与血清铁、锰、硒的关系.方法 对65例眼挫伤病例采肘静脉血,用JY-70(Ⅱ)合并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并与200例正常人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铁含量增加,P<0.05.锰、硒含量降低,P<0.01.结论 据含量变化,在治疗上给予补充或限制,有利于提高视力.此法简单,安全经济,有利于推广.

    作者:康润梅;罗立勤;张华;康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视神经管段损伤的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术(附4例报告)

    目的 对治疗视神经管段损伤的新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4例进行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手术.结果 1例由无光感转为0.1以上,1例由光感转为0.2,1例由不足0.1转为0.3以上,1例无效.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美观,为治疗视神经外伤的一种新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樊韵平;王静清;冯耀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眼部橡胶带反弹伤37例临床分析

    用橡胶带捆孔、固定物品,因滑脱或断裂引起反弹,击伤眼部,常造成严重眼外伤及并发症.现将我院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收治的37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孙磊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型超声波检查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B超检查在眼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眼外伤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50眼中阳性表现错综复杂,其中玻璃体病变326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60眼、眼内异物35眼等.结论 B超扫描对眼外伤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屈光间质浑浊或疑有眼内异物时更是简便有效而必不可少的,明显优于光学检查及传统的X线定位法.

    作者:梁素云;徐承慧;罗勤;李音;潘晓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7例

    恶性青光眼发病率较低,但对视力的损害很大.常见于滴匹罗卡品眼液及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治疗上有一定困难.常导致手术失败、视力丧失.我科近2年来对7例(10眼)恶性青光眼施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及前房成形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苗云坤;袁援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0年至1998年共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464眼,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405例,男女之比为1∶86.年龄小4岁,大76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粘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作者:卢佩勇;高如尧;朱涛;蒙艳春;李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与眼压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与眼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前房积血伴有低眼压和眼后段损伤者视力预后差.

    作者:李林;周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我科自1997年1月始,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的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称胬肉)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男79例,女17例.年龄:36~67岁.职业:渔民71例,工人19例,干部6例.患病时间:3~26年.

    作者:黄筱鸣;钟松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292例(315眼)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292例(31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8者占32.38%,第3天时为51.41%,后囊破裂占8.22%,角膜浑浊占5.14%.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占0.68%.结论 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较严重的并发症为角膜浑浊,损害大者为眼内炎.

    作者:罗涣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Ⅱ期针撕后囊治疗小儿后发障

    我们自1993年起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其中23眼在术后1年半内行Ⅱ期针撕后发障.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海;孙金章;陈定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翼状胬肉术联合药物应用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手术后复发率高达24~89%不等[1].我们自1995年3月至1997年10月对40例50眼胬肉在进行手术切除的同时,术中单次应用丝裂霉素C(MMC),并术后滴0.1%地塞米松眼液,另两组分别在术后1周和1周后滴MMC(0.2~0.8 mg/ml)溶液、1:2000噻替哌眼液,以预防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克明;刘琳琳;杨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选择性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 探讨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术.方法 对68例白内障施行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手法碎核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56例撕囊一次成功,10例在囊膜剪辅助下完成,2例人工晶状体前囊孔夹持.术后1周平均眼压15.31±5.6 mmHg.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58眼占85.3%,瞳孔区透明,无明显人工晶状体偏位或眼底异常改变.结论 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术后后囊浑浊的常规方法之一.

    作者:李一壮;刘爱萍;姚长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兔视神经挫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兔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视神经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 建立兔视神经挫伤模型,于不同时间作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染色记数,并检测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结果 伤后RGC数目持续下降并伴有轴突变性、坏死,4周时RGC平均记数为12.67±4.12/mm,轴突密度为36,085±285/mm2,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P<0.01).在伤后4小时FVEP下降至对照眼的54%,并持续至8周.结论 兔视神经挫伤后RGC、视神经出现渐进性退变,伴有视神经功能即刻下降.

    作者:蔡莉;惠延年;马吉献;张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羟基磷灰石植入术后活动义眼制作

    自1985年美国Perry首先将羟基磷灰石植入材料应用于临床研究,以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易于成形、钻孔等特点而成为理想的人工植入材料之一.特别是其配合一体化铨钉及活动义眼的制作,使效果更佳.不仅使义眼活动度好,而且减轻对下睑的压力,减轻对结膜的摩擦.

    作者:朱健;庄静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技巧.方法 对28例(28眼)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中玻璃体脱出前房4眼.术后矫正视力<0.1者3眼,0.1~0.4者9眼,≥0.5者16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7眼,植入睫状沟内11眼.术后4眼出现瞳孔区纤维蛋白渗出,1眼人工晶状体脱位.结论 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可行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党锐;田骋;梁莉;王海颖;贾海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内直肌边缘切开合并肌联合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

    目的 观察肌联合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作用.方法 25例麻痹性内斜视应用内直肌边缘切开术减弱拮抗肌力量,应用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合术加强麻痹肌.结果 术前第一斜视角+30.375°(+66.25△),术后1周残余度数+6.25°(+12.15△),残余以内斜<10△为良好,良好率为88%.外转范围5.57±0.535°.结论 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合术可使眼球有一定的外展功能.

    作者:董敬民;曹木荣;马跃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上穹窿部谷类异物滞留37例

    每年夏秋收割季节,因谷类异物所致眼伤而就诊者较多,作者在门诊曾遇上穹窿部谷类异物滞留37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23例(62.2%),女14例(37.8%).大年龄50岁,小年龄5岁,平均26.6岁.右眼伤16例(42.3%),左眼伤21例(56.7%),全部为单眼伤.

    作者:邵铁军;张秀萍;郭春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2例

    我们试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例1,吴××,男,22岁,住院号75598.因爆炸伤3小时收入院.入院检查,右眶下部皮肤撕裂,下眼睑完全缺如,上眼睑可见两处破裂口,各伤口均有较多的泥沙异物.

    作者:贾绍友;马立新;张开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眼表层重建术及其术式选择

    多种眼病致使眼表层完整性遭到破坏,表现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上皮糜烂或异常角膜上皮愈合等.这一严重的表层眼病至今仍是眼科领域的棘手问题.传统治疗以手术行眼表层切除,虽然除去了异常角膜上皮,而再生的上皮却表现为结膜化,难以获得稳定的角膜表层.

    作者:陈剑;徐锦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 探讨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13例13眼上述的白内障采用虹膜切开法完成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1者1眼,0.2~0.4者5眼,0.5~0.6者4眼,0.8~1.0者3眼.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虹膜切开法完成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余业明;李文新;张玉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