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下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

文慈华;姚媛贞;张林

关键词:内窥镜下, 应用, 丝裂霉素, 术治疗, 慢性泪囊炎, 肉芽组织, 鼻腔, 阻塞, 造孔, 术后, 手术, 泪道, 瘢痕
摘要:目前,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漏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成为较广泛的手术,但由于造孔处易因肉芽组织和瘢痕而造成术后再阻塞,作者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漏中应用MMC,保持了新泪道通畅,现将1996年至1998年所作的40例49眼总结分析如下: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2.81%,其中4眼终发生眼球萎缩.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可导致眼球萎缩等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沈念慈;王诚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我们从1995年至1998年对14例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中一并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3月~1998年3月间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青光眼滤过术失败12例,其中3例为多次滤过术失败者.

    作者:潘涵英;康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无张力瞳孔临床分析

    白内障晶状体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无张力瞳孔虽不常见,却可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其机制至今不明,且无有效治疗方法.作者1993年~1998年遇到2例,报告如下.

    作者:席晓勍;陆国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翼状胬肉术联合药物应用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手术后复发率高达24~89%不等[1].我们自1995年3月至1997年10月对40例50眼胬肉在进行手术切除的同时,术中单次应用丝裂霉素C(MMC),并术后滴0.1%地塞米松眼液,另两组分别在术后1周和1周后滴MMC(0.2~0.8 mg/ml)溶液、1:2000噻替哌眼液,以预防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克明;刘琳琳;杨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0年至1998年共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464眼,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405例,男女之比为1∶86.年龄小4岁,大76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粘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作者:卢佩勇;高如尧;朱涛;蒙艳春;李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为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以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5-Fu作对照,治疗一组难治性青光眼并进行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杜宁静;钟海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散光的分析

    目的 探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产生散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屈光度-1.25D~-8.00D的单纯性近视385眼分别行PRK(201眼)及LASIK(184眼)手术,随访1年.结果 PRK与LASIK术后散光度逐渐减小或消失.术后各时期平均散光度PRK组均大于LASIK组,1周、1、3月有显著性差异(P<0.01),6、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K术后产生散光主要与角膜的损伤修复反应有关,而LASIK主要与手术并发症有关.

    作者:郭宁;陆文秀;齐颖;李志辉;牛波;王钢;安伟丽;孟玉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在严重眼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47例严重眼外伤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术,视外伤情况分别行前段、后段、前后段联合术,去除浑浊的屈光间质,直视下摘出异物,处理视网膜脱离,眼内炎者同时行晶状体摘出、气液交换、眼内注药.结果 术后达脱盲视力37例,脱盲率为78.7%.结论 严重眼外伤适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将更有效的挽救眼球和视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姬;王青;刘秀伦;崔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参照国外文献[1],改在角膜缘前缘作切口完成小梁切除术.经初步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12月,我们对43例59眼青光眼施行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男13例19眼,女30例40眼,年龄19~75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12眼.

    作者:李世洋;汪泽;张利光;王殿义;孙丙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直线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直线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 进行小切口手术89例94眼及常规大切口手术413例454眼.随访6~12月.结果 小切口组散光少,术中切口闭合良好,全部Ⅰ期愈合.常规大切口组,术后3眼伤口裂开,1眼虹膜部分脱出,经二次缝合痊愈.结论 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基本上可以代替超声乳化术.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推广.

    作者:杨西强;朱琦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对术后眼部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眼前段外伤致白内障61例,合并眼内异物12例.按手术时间分为4组:<3天、3~14天、14~90天、1年以上.结果 各组植入人工晶状体为:41.67%、61.11%、80.95%、90%.4组间术前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视力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反应1组与其它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宜在伤后2周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率将相应增高.

    作者:向里南;田彦杰;胡咏霞;刘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的差异.方法 Ⅰ组采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60例66眼,Ⅱ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作对照组45例49眼,随访观察3~8月.结果 Ⅰ组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均比Ⅱ组佳.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晶状体浑浊等)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降压效果稳定可靠,是治疗青光眼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龙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碱性眼化学灼伤并发症及其处理

    碱性眼化学伤是常见眼外伤,灼伤后常发生角膜坏死、溃疡、甚至穿孔.以致发生睑球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管翳、眼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如何处理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院从1997~1999年3月收治严重的碱性眼化学灼伤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良君;于晓莉;朱乃健;肖文玮;张颖;吉红云;孙以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爆裂性眼眶骨折10例临床分析

    爆裂性眼眶骨折系指眼前段遭受巨大致伤物撞击,致使眶内压骤然升高,眼眶薄弱部位骨壁断裂,眶内容物嵌入骨折处,引起复视、眼球隐没、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眼眶骨折,通常发生在眶下壁和内侧壁[1].

    作者:韩姬;邢健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一例

    患者,于××,女,20岁,学生.于1997年10月16日上午右眼不慎被飞来的羽毛球击伤,于17日入院.患者主诉右眼伤后即感视物不清,无近视史.检查:视力右0.1,左1.2,眼压T-2,左Tn,右眼瞳孔中度散大,呈椭圆形,房角检查颞上方可见睫状体与巩膜之间有一裂隙带.

    作者:高淑兰;刘建慧;高寿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我科自1997年1月始,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的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称胬肉)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男79例,女17例.年龄:36~67岁.职业:渔民71例,工人19例,干部6例.患病时间:3~26年.

    作者:黄筱鸣;钟松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上穹窿部谷类异物滞留37例

    每年夏秋收割季节,因谷类异物所致眼伤而就诊者较多,作者在门诊曾遇上穹窿部谷类异物滞留37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23例(62.2%),女14例(37.8%).大年龄50岁,小年龄5岁,平均26.6岁.右眼伤16例(42.3%),左眼伤21例(56.7%),全部为单眼伤.

    作者:邵铁军;张秀萍;郭春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接触甲醇作业工人的色觉影响

    甲醇属神经毒物,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能造成多种眼部病变.为进一步探讨甲醇对色觉的影响,本文对某制药厂甲醇接触工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褚学斌;郭佳;崔守明;董云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YAG激光虹膜切除术预防青光眼急性发作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预防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意义.方法 应用YAG激光治疗仪作虹膜切除术替代传统的开放式周边虹膜切除术,选择虹膜1点或5点方位虹膜中及外1/3处之隐窝区作切口,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行预防性手术,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经1~12月观察,一次成功率86.7%,二次成功率10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快捷,安全无痛苦,YAG激光虹膜切除术能预防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作者:刘兴芳;郭庆;张如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致角膜穿孔一例

    患者,男,73岁.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97年9月在当地医院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一直感右眼胀痛,视物模糊,用药不详.1998年5月来我院门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强光感/眼前,角膜雾状浑浊,大泡样改变,角膜中央穿孔,人工晶状体下襻脱出眼外(图1),眼内结构窥不清.

    作者:姜涛;黄振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