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的应用研究

竺慧;徐曙;冷祯华;符竹筠;肖运华;刘虎

关键词:外斜视, 生活质量, 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调查和问卷调查,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结果可重复性
摘要:目的 评价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CIXTQ)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横断面研究.将Hatt等研制的英文版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IXTQ)翻译成中文.CIXTQ包括3部分:儿童量表[包括5~7岁和8~17岁2种,用于儿童评估自身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家长代理量表(用于家长评估儿童的HRQoL)和家长量表(包括功能、社会心理和手术3个维度,用于家长评估自身的HRQoL).对175例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IXT组)和151例眼位健康儿童(对照组)及其家长采用CIXTQ进行调查.以克朗巴赫α系数和分半信度评估CIXT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以Kappa系数评估CIXTQ的重测信度;以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评价CIXTQ的内容效度;以主成分分析法评估CIXTQ家长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XT组与对照组的CIXTQ得分,以评估CIXTQ的区分效度.结果 各年龄段CIXTQ儿童量表、家长代理量表、家长量表总量表及其3个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0~0.96;分半信度为0.66~0.96,除5~7岁年龄段家长代理量表外,其余分半信度均高于0.70;重测信度的kappa系数为0.57~0.94.各量表的S-CVI/Ave为0.97 ~0.99.各年龄段家长量表经主成分分析法所提取的综合变量均可归纳为功能、社会心理和手术3个维度.IXT组CIXTQ得分(8.0±12.5~81.6±15.1)明显低于对照组(83.1± 11.3~99.6± 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6~-6.93,P<0.01).结论 CIXT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IXT患儿及其家长的HRQoL评估.
中华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结节性硬化症伴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一例

    患者男性,27岁.右眼间断性视物模糊3年伴头痛,于2014年12月11日就诊于保定鹰华眼科医院.否认高血压病、癫痫病史.全身体检:双侧面颊、下颌处可见大量密集分布淡红色丘疹(图1),双下肢皮肤可见3个脱色素斑(图2).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0.8,矫正视力1.0;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底紧邻视乳头上方及鼻侧视网膜可见黄白色结节状病灶,边界清楚,轻度隆起,表面不平,遮盖部分视网膜血管(图3A);左眼底大致正常.

    作者:侯明勃;彭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审慎稳妥开展上斜肌折叠手术

    人眼上斜肌的解剖结构变异大,生理功能复杂.上斜肌手术无论减弱术还是折叠术,均是斜视手术中操作复杂、难以掌握的手术,同时手术效果也难以预测;而不适当的上斜肌折叠术可能造成内转时上转受限,出现医源性Brown综合征.因此,本文在复习上斜肌手术发展史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上斜肌折叠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量的选取以及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以期为国内本专业同道开展相关手术提供参考.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虹膜色素上皮损伤伴部分脱落一例

    患者男性,26岁.因右眼啤酒瓶击伤6d,于2014年12月6日在温州医学院温岭医院眼科急诊.拟诊右眼挫伤,给予右眼上睑清创缝合,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口服抗生素.12月10日首次复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上下睑青紫,上睑创口已缝合,球结膜下浓厚出血;角膜透明,前房无明显渗出,颞侧虹膜面有少量虹膜色素上皮颗粒,下方虹膜面可见卷曲成辫子状、深棕色虹膜色素上皮,与虹膜表面相贴,上端附着于瞳孔缘,下端游离,边缘呈撕裂状(图1A);瞳孔圆,散大直径约5 mm,直接和间接光反应迟钝;无虹膜漏光,虹膜透光阴性,虹膜色泽正常,纹理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明显混浊,视神经乳头无水肿,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光反射消失.

    作者:陈钢锋;彭涛;元希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白塞综合征与感染

    白塞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葡萄膜炎是其累及眼部的主要表现,不仅常见且病情重,治疗困难.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不仅与基因(如HLA-B51)有关,环境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感染.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提高,许多免疫性疾病被证实与微生物感染相关.作为一种以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白塞综合征与微生物感染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目前已报道与白塞综合征相关的微生物包括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菌群及单纯疱疹病毒等.为了解白塞综合征与感染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探索白塞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裴明杭;张美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视儿童常见眼病诊疗中的过度医疗问题

    本文通过列举在临床儿童常见眼病诊疗中的部分过度医疗现象,包括对就诊儿童进行一系列不必要的检查;对儿童生理性远视和散光过度配镜;对儿童弱视的诊断扩大化和过度治疗以及不规范治疗;对内斜视儿童不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对单眼斜视伴弱视的儿童不经过规范的遮盖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不矫正屈光不正及评估其眼位控制能力,即进行手术治疗;过分夸大近视眼的危害,夸大角膜塑形镜的疗效,而不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对轻微影响视力的轻度先天性晶状体混浊在婴儿期过早施行手术等.指出眼科医师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准则,不断更新相关专业知识和理念,在临床儿童眼病诊疗中遵循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指南、专业规范和专家共识,促进我国儿童眼病诊疗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王利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224例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

    目的 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IC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治的224例IC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结果 224例ICN患者包括男性158例(70.54%),平均年龄(11.6±8.4)岁;女性66例(29.5%),平均年龄(11.4±6.4)岁.眼球震颤类型为水平冲动性215例,垂直性3例,混合性6例.214例患者无手术史,10例有手术史.224例患者中有151例患者合并斜视以及屈光不正、眼前节或眼底疾病,占全部患者的67.4%.其中近视患者48例,远视患者30例,斜视患者43例.153例患者仅在水平方向存在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代偿,其中43例(43/153,28.1%)面向右视线向左,110例(110/153,71.9%)患者面向左视线向右.根据不同的代偿头位方向以及头位扭转角分析手术方式,对于双中间带15例患者,选择经常使用且在此方位视功能较好的位置进行手术设计.对于眼球震颤伴斜视患者,采用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复杂代偿头位患者,选取主要代偿头位进行手术设计.结论 ICN患者以男性为主,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代偿头位的ICN根据头位以及是否合并斜视进行手术设计,眼外肌的手术方法主要是中间带移位术.

    作者:丁娟;赵堪兴;李月平;马惠芝;陈霞;郭新;朱丽娜;李宁东;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睑板腺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睑板腺的影响,探讨定量分析法评价睑板腺缺失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根据其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分为未配戴组(21例)、短期配戴组(配戴时长≤3年,19例)和长期配戴组(配戴时长>3年,20例).收集所有患者右眼的红外线睑板腺图像,使用睑板腺评分和软件定量分析评价睑板腺缺失情况.睑板腺评分采用例数(百分比)、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使用中位数(小值,大值)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 未配戴组(21例)中上睑评分0分10例,1分11例;总分0分7例,1分9例,2分5例.短期配戴(19例)组中上睑评分0分7例,1分10例,2分2例;总分0分5例,1分6例,2分6例,3分2例.长期配戴组中上睑评分0分4例,1分7例,2分9例;总分0分3例,1分4例,2分4例,3分4例,4分4例,5分1例.3个组上睑及总睑板腺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9.967,P=0.007;Hc=9.725,P=0.008),其中长期配戴组评分比未配戴组(Z=102.500,P=0.003;Z=100.500,P=0.003)和短期配戴组(Z=120.500,P=0.050;Z=117.500,P=0.041)高,而短期配戴组与未配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配戴组、短期配戴组及长期配戴组上睑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中位数依次为9.2%(0.0%,16.5%)、13.3%(0.0%,21.8%)、16.7%(0.0%,46.9%);总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中位数依次为6.6%(0.0%,15.6%)、8.8%(0.0%,16.5%)、13.0%(0.0%,51.0%).3个组上睑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及总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6.390,P=0.041;Hc=7.019,P=0.030),其中长期配戴组腺体缺失百分比较未配戴组高(Z=120.500,P=0.019;Z=120.500,P=0.009),而短期配戴组与未配戴组及长期配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组下睑睑板腺评分和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长时间(>3年)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造成睑板腺腺体缺失,定量分析法对评估腺体缺失情况有一定价值.

    作者:汤韵;吴元;荣蓓;李海丽;杨松霖;晏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眼白内障合并先天性晶状体缺损一例

    患者女性,66岁.因双眼自幼视物不清,加重1年,于2014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自幼视物不清未诊治,无戴镜史.无眼部外伤手术及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全身病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眼前指数.矫正不提高.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适中,房闪(-),虹膜纹理清,虹膜震颤,颞下方明显,瞳孔圆,对光反应(+).

    作者:侯军军;张素华;曹伟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CIXTQ)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横断面研究.将Hatt等研制的英文版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IXTQ)翻译成中文.CIXTQ包括3部分:儿童量表[包括5~7岁和8~17岁2种,用于儿童评估自身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家长代理量表(用于家长评估儿童的HRQoL)和家长量表(包括功能、社会心理和手术3个维度,用于家长评估自身的HRQoL).对175例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IXT组)和151例眼位健康儿童(对照组)及其家长采用CIXTQ进行调查.以克朗巴赫α系数和分半信度评估CIXT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以Kappa系数评估CIXTQ的重测信度;以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评价CIXTQ的内容效度;以主成分分析法评估CIXTQ家长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XT组与对照组的CIXTQ得分,以评估CIXTQ的区分效度.结果 各年龄段CIXTQ儿童量表、家长代理量表、家长量表总量表及其3个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0~0.96;分半信度为0.66~0.96,除5~7岁年龄段家长代理量表外,其余分半信度均高于0.70;重测信度的kappa系数为0.57~0.94.各量表的S-CVI/Ave为0.97 ~0.99.各年龄段家长量表经主成分分析法所提取的综合变量均可归纳为功能、社会心理和手术3个维度.IXT组CIXTQ得分(8.0±12.5~81.6±15.1)明显低于对照组(83.1± 11.3~99.6± 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6~-6.93,P<0.01).结论 CIXT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IXT患儿及其家长的HRQoL评估.

    作者:竺慧;徐曙;冷祯华;符竹筠;肖运华;刘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后眼上静脉切除一例

    患者女性,49岁,因发现右眶上方肿物2年,于2014年3月18日入住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2010年9月患者自觉右眼红肿伴眼痛,就诊当地医院,给予输液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治疗后患者自觉右眼痛有所缓解.2011年9月患者自觉右眼眶上方及内侧鼻根部可触及扁平隆起,就诊当地医院,行CT检查,考虑为“颈内动脉瘤”,于2011年10月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症状无改善.

    作者:禚伟;杨新吉;李月月;严欢;肖利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现状

    角膜上皮位于眼球壁的外层,是外界物质进入眼内的主要通道.在生理状态下,角膜上皮表层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道具有选择性通透功能的屏障.完整的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不仅能保证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进入眼内,而且能防止外界异物或致病微生物侵袭.近,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角膜上皮屏障功能异常是许多眼表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此外,研究发现参与构成角膜屏障功能的多种蛋白质还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角膜上皮屏障结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的现状.

    作者:刘凡菲;李炜;刘祖国;陈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术后眼球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随访,使用Titmus图谱、Randot图谱和Frisby立体板分别进行立体视功能的检测,筛选出20例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成年人患者作为斜视组,门诊随机选取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自行编写的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程序进行立体视功能检测.对两组的视差辨别正确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重复测量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 对健康对照组的重复测量结果分析显示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99,P<0.01).斜视组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正确率分别为0.56±0.09、0.67±0.14、0.77±0.15、0.82±0.14、0.85±0.11、0.85±0.14、0.87±0.10、0.84±0.16,与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77±0.09、0.88±0.09、0.93±0.08、0.91±0.09、0.95±0.08、0.96±0.05、0.97±0.06、0.96±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6,P<0.01);两组对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还受到了不同大小视差的影响,小视差条件下斜视组辨别正确率(0.67±0.12)和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86±0.07)的差异更大(F=4.84,P<0.05).结论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可较全面地评估被试者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可发现常规立体图检测正常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所存在的立体视功能异常.

    作者:封利霞;姚婕颖;陈丽;汤勇;侯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前部弥漫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二例

    例1患儿男性,5岁.因右眼视力下降、角膜后白色沉积物,于2015年8月2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6个月前家长发现上述症状后就诊于外院,当时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眼压22.5 mmHg(1 mmHg=0.133 kPa),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房水闪光(+),浮游体(++),眼底模糊.眼部B超检查提示右眼玻璃体混浊.右眼房水细胞学检查提示多量融解的组织细胞,结构不清,少量炎性渗出细胞,中性粒细胞100%.诊断:右眼病毒性葡萄膜炎、右眼角膜内皮炎?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局部及周身应用,疗效差.3个月前转诊至上级医院,查体右眼眼压50.0 mmHg,前房内出现灰白色物质沉积,诊断为右眼眼内炎.

    作者:裴明杭;张美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性黄斑病变Ⅱ型新生血管

    患者女性,64岁.因视物不清3~4个月,就诊于天津眼科医院.否认外伤史和全身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8,左眼为0.03;双眼前节检查无明显异常;左眼底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中A,ICGA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中B,OCT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中C.临床诊断:左眼老年性黄斑病变Ⅱ型新生血管.

    作者:亢雷;李岩;韩颖;解士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眼眶伴全身结核一例

    患儿女性,5岁.主因左眼上睑反复红肿隆起1个月余,于2013年12月30日以“左眼眶肿瘤”收入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治疗.患儿于2013年11月出现左上睑红肿、隆起,给予抗生素治疗,症状稍缓解,停药后再次出现.2013年12月发现脊柱旁多个软性肿物(图1)及颈前多个质硬结节,当地医院诊断“粉刺瘤”,未行特殊治疗,后颈前结节表面皮肤自行破溃(图2).

    作者:冯国丽;王毅;肖利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激光治疗液性后发性白内障三例

    例1患者男性,50岁.因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于2011年11月来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双眼均于4年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双眼高度近视,无家族遗传病史,患有高血压,关节炎,无其他全身及眼病史.眼部检查:右眼,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3,角膜、前房正常,IOL位置正常,IOL与后囊膜间可见均匀乳白色液性混浊,后囊膜无明显混浊(图1A),眼底未见明显异常.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tonometer,NCT)测眼压为2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张岩;马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颅缝早闭与斜视

    颅缝早闭(CS)是因颅骨骨缝过早闭合、颅骨发育提前停止而导致的头颅畸形.其分为非综合征型CS和综合征型CS.非综合征型CS仅累及颅骨,根据累及颅缝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颅骨畸形;而综合征型CS畸形还累及面部及四肢等,常见的综合征型CS有Crouzon综合征、Apert综合征、Pfeiffer综合征等.C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颅畸形、高颅内压、脑疝、脑功能发育障碍、斜视等,而综合征型CS的临床表现则更为复杂.目前随着多学科合作的日益完善,CS伴发的眼部疾病,如斜视等,逐步为眼科医师所认识.本文着重从CS的临床表现、并发斜视情况、发病机制、多学科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王安肯;亢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斜肌分级悬吊术治疗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上斜肌分级悬吊术治疗上斜肌亢进(SOOA)A型斜视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同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SOOA的A型斜视患者15例(28只眼)行上斜肌分级悬吊术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根据SOOA程度不同行上斜肌分级悬吊术,亢进+4则上斜肌悬吊8~10 mm,亢进+3则悬吊6~8 mm,亢进+2悬吊5~6 mm,亢进+1悬吊4 mm.术前术后眼球运动检查评价对SOOA矫正效果;术前术后三棱镜+遮盖检查正前方和上下转25°的水平斜视度,评价对A型斜视的矫正效果;眼底照相评价对客观眼球旋转的影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比较,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两变量间相关性.结果 共15例(28只眼)行上斜肌悬吊术(8±2)mm(4~10 mm),并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原在位水平斜视.其中2例行单眼上斜肌悬吊术,13例双眼上斜肌悬吊术.全部患者术后A型斜视消失.13例双眼上斜肌悬吊术者,术前、术后上转与下转25°水平斜视的差别分别为(24.5±11.9)、(3.2±4.2) PD(t=8.01,P=0.00),平均A型斜视矫正量为(21.3±10.3)PD.28只眼术前、术后平均SOOA程度分别为+3.0±2.0、+0.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0,P=0.00),仅1例术后残留SOOA+2.0.眼底照相采用SigmascanPro5.0进行客观性旋转度数的测量(穿过视乳头中心的水平线为基准线,黄斑中心-视乳头中心间的连线与其夹角),28只眼术前、术后客观内旋转度分别为+5.4.±3.9.、+0.3°±5.6°(t=5.76,P=0.00),旋转矫正量为5.2°±4.8°.术前SOOA程度与术前客观性内旋度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47,P=0.01).每只眼的上斜肌悬吊手术量与客观旋转矫正度数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17,P=0.39),但与术前眼底照相的客观性内旋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44,P=0.02).13例双眼手术者,双眼上斜肌悬吊的总量与A型斜视矫正量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55,P=0.05).术后无一例出现继发性上斜肌麻痹和续发V型斜视改变.结论 上斜肌悬吊术可完全矫正轻中度SOOA的A型斜视,并有效矫正客观内旋,无继发上斜肌麻痹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上斜肌减弱术.

    作者:李月平;赵堪兴;马惠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在水平性残余性斜视手术设计的应用

    目的 探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ASOCT)在水平性残余性斜视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20例水平性残余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残余性外斜视13例,残余性内斜视7例.术前应用ASOCT测量其眼外肌附着点,完成眼外肌ASOCT图像检测与常规斜视检查,并且术中测量眼外肌附着点,根据眼外肌附着点离角膜缘的间距来决定再次后徙量及合理设计各种残余性斜视矫正术式.采用配对t检验法比较术中眼外肌附着点与ASOCT检测的眼外肌附着点的一致性,分析再次斜视手术后的斜视治愈率.结果 眼外肌位置术中量规测量值(7.8±1.1)mm与ASOCT测量值(7.7±1.7) mm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9).根据ASOCT眼外肌图像提示,行单纯眼外肌再次后徙术4例,水平直肌再次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10例,对侧眼水平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6例,20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及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斜视治愈16例,治愈率为80%.结论 在ASOCT引导下可合理选择水平性残余性斜视手术的肌肉,正确设计斜视手术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优化手术矫正效果.

    作者:侯立杰;吴晓敏;卓然;张芳;吕帆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