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荣;王维敬;王德祖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以下条件的论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允许并接受同一研究的有关论文采用不同语种再次发表。1、高质量、有影响的科研论文。2、作者须征得相关期刊的同意,首次发表论文的期刊和准备再次发表的期刊均无异议。作者需向再次发表的期刊提供首次发表该论文期刊的同意书,论文首次发表的时间和论文复印件、单行本或原稿。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书以现代眼科手术尤其是显微手术的操作技术和技巧为主题,论述眼科手术操作的原理、方法、技术、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包括眼科手术器械与基本操作、显微手术基本操作、各种眼组织手术操作、眼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细节与技巧等。管怀进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为2012-02-01。定价:298.00元。欢迎大家选购。
作者:管怀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6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于2013年10月24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5,左眼0.06。显然验光后矫正结果为:右眼-2.00DS联合+0.50DC×160°→0.3,左眼-1.50DS联合+0.75DC×20°→0.06。眼部检查:双眼睑结膜及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3 mm,对光反应存在。眼压:右眼14 mmHg (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药物散大瞳孔后,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晶状体周边少许细小点状混浊,中心部皮质、晶状体核及晶状体前后囊均透明。用裂隙灯显微镜及间接检眼镜,分别检查双眼玻璃体前后节,结果显示玻璃体无混浊。眼底检查,结果显示双眼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淡红。视网膜血管分布正常,未发现出血及渗出。双眼黄斑区颜色稍暗,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图1A、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双眼黄斑部分视锥视杆细胞层萎缩性改变(图2 A、B)。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右眼视锥细胞反应、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重度降低;其余反应轻中度降低。左眼视锥细胞反应、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极重度降低;其余反应重度降低(图3 A、B,图4 A、B)。采用俞氏色盲检查图进行色觉检查,结果显示:双眼红绿蓝色觉障碍。临床诊断:双眼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双眼白内障,双眼屈光不正。
作者:汪东生;刘雪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论著是医学科技工作者对其所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表达形式,正确的掌握和使用医学统计方法是保障医学研究质量的必然途径。在医学论著写作过程中,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用到统计学知识:统计学描述、统计分析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1-2]。笔者拟重点从上述几个方面介绍统计学在医学论著中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描述,总结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作者:李蕾;汪东生;张莉;刘文雅;米楠;范蕊;周辰;王宁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男性,7岁。因双眼夜间视物不清两年,于2010年8月12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否认家族病史及父母近亲婚史,妊娠期无特殊。否认既往史及全身病史。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0.8,可矫正至1.2;双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双侧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眼底呈陈旧金箔样反光,越近周边越明显,血管呈暗紫色,近周边无法区分动静脉,血管一侧有白线,另一侧有暗影,管径正常。周边视网膜可见灰黑色斑块(图1A、B、C)。在暗室中双眼包扎3h后,见眼底转为正常橘红色,动静脉色泽正常,周边灰黑色斑块大部分消失(图1D、E)。暗适应30 min后行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双眼视杆细胞反应未引出;视锥反应b波振幅轻度降低;大反应a波振幅轻中度降低,b波振幅重度降低,呈负波形,潜伏期正常;Ops中度降低;30 Hz振幅轻度降低(图2)。
作者:赵明;刘妍;田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科研设计名称与方法的描述:文中应写明科研设计名称和主要方法。(1)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调查研究、回顾性调查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2)实验设计,请写明设计类型: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何种盲法措施;主要方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并且写明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2岁。因右眼渐进性视物不清1年余,于2007年11月28日来山东省即墨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5个月前,曾因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我院眼科行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本次体检全身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视力0.1,+8.00DS→0.8,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右眼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眼底像模糊;左眼人工晶状体在位透明。术前常规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采用 Ocularvision PC355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按SRKⅡ公式测得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为19.50 D。翻阅患者原病历资料,发现患者左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误,当时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为21.00 D,植入眼内的却是8.00 D,患者右眼常规行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左眼预行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采用Ocularvision PC355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使用Holladay公式[1]计算,人工晶状体至角膜的距离设置为前房深度加1 mm,眼镜至角膜距离设置为12 mm,选择12.00 D人工晶状体。
作者:王荣荣;王维敬;王德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名家手术”栏目,是本刊的核心精品栏目,由编辑部向国内外具有一流水平的专家、采用特约稿件方式组稿。《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作为力争把这个栏目开辟为指导年青医师、展示大家风采的优秀平台。请您准备下述内容:1.提供一个手术录像,也可以是连续几个手术的合集。格式采用MPG、MPEG、AVI、Rmvb均可,如有字幕、配音更佳。请您刻录光盘或用U盘拷贝提供。编辑部将根据出版需要视频、音频、字幕、转场、剪辑、编剧、美术等后期制作。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光动力疗法( PDT)对国人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 C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23例(23只眼) CC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6~68岁,平均45岁。采用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及B超检查。光动力疗法为TAP标准疗法,采用光敏剂为维替泊芬。肿瘤厚度≤3 mm采用50 J/cm2,83 s,≥4 mm采用75 J/cm2,125 s。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视力≤0.05者6只眼,0.06~0.2者6只眼,0.3~0.5者6只眼,0.6~1.0者5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及其周围者13只眼(56.5%),位于视盘及其周围者9只眼(39.1%),位于血管弓者1只眼(4.4%)。全部病例瘤体表面及黄斑部均有视网膜脱离,脱离扩展至眼底下半部者4只眼。全部病例只作1次PDT 治疗,未见并发症。治疗有效14只眼(60.8%)。其中,渗液吸收,维持原视力者9只眼(39.1%),视力增进≥2行者5只眼(21.7%)。在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较浅,基线(即原始)视力平均为0.43±0.43。视力增进者由治疗前视力平均0.09±0.07,增进至术后平均为0.6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5)。 FFA检查,治疗前早期有瘤体血管显现荧光,荧光渗漏至瘤体内和视网膜下方。晚期瘤体呈高荧光团或排空,视网膜囊样变处呈高荧光点。治疗有效者瘤体荧光渗漏减轻或停止。 B超检查,治疗前瘤体厚度1.3~3.3 mm,平均厚度为(2.08±0.75)mm;治疗后瘤体平均厚度有所减小为(1.70±0.71)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P>0.05)。治疗无效(指渗液不吸收和(或)视力下降≤2行)者共9例。与治疗有效的病例相比,无效病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较重,基线视力较差,平均为0.1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瘤体较厚,厚度2.9~7.0 mm,平均厚度为(4.63±1.55) mm。治疗有效与无效的瘤体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5)。结论1次性PDT治疗CCH安全有效。应首选瘤体厚度≤4 mm且视网膜脱离较浅的病例为宜。否则可考虑增加PDT治疗次数或选用其他疗法如经瞳孔温热疗法或放射疗法等。
作者:王光璐;王明扬;魏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LPI)对急性发作期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180例(180只眼)分为药物组及治疗组,药物组应用降眼压药物联合LPI,治疗组及时行LPI边虹膜成形术,术后1~2 d、1个月观察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分别比较药物组和治疗组术后1~2d和术后1个月发作眼和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药物组与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1~2 d:药物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06.30±586.45)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23.49±446.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5);治疗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61.33±636.82)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553.88±515.22)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0.05);治疗后1个月:药物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50.93±639.27)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21.13±469.43)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8,P>0.05);治疗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01.34±617.76)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13.66±460.6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2,P<0.05);治疗1个月时药物组与治疗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眼压下降后1~2d时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比较,药物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43±412.55)个/mm2,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80.96±537.09)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05)。结论 LPI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无明显损害,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安全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范肃洁;王瑞红;郭黎霞;崔宏宇;张志宏;吕靖;李继英;张军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视光学在我国终于突破了眼镜技术的藩篱,登堂入室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且日趋完善,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均力求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回首从眼镜技术到视光学的演变,走过了弃简就繁的历程,显而易见的是视光学仪器和设备在短期内大量引进,并更新换代层出不穷。视光学专业师资通常来自于医学或理工院校,对于理论教学驾轻就熟,熟练掌握各种视光学仪器和设备则往往并非所长。故很多视光学毕业生对于视光学理论多数能说出些所以然,熟悉仪器设备的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锤炼。《眼视光常用仪器设备》就是为弥补视光教学中对于仪器设备不够熟悉而设置的专门课程。本书编者均为目前在视光学第一线担纲眼视光仪器设备教学的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是出类拔萃的年轻学者,是视光学教学事业的有生力量,对于教材的演绎编写的驾驭能力游刃有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以及仪器设备生产厂家编写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庶几对学术观点正本清源。主编齐备,本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为2012-02-01。定价:25.00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销售。欲购买者请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邮购部联系,电话:010-67605754,65264830;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政编码:100021。
作者:王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采用激光治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栖霞市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18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140只眼),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PDR)组(40只眼)。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分为PPDR组、早期PDR组和高危PDR组。早期PDR患者采用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PPDR患者给予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高危PDR患者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黄斑水肿与治疗后视力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后1次随访时,高危PDR、早期 PDR以及PPDR 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力分别为(0.14±0.19),(0.17±0.30),(0.55±0.24),与治疗前的(0.17±0.19),(0.20±0.29),(0.52±0.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0.72,-0.48;P>0.05)。高危PDR组患者治疗后有效者36只眼(56.3%),无效者28只眼(43.7%),早期PDR治疗后有效者65只眼(85.5%),无效者11只眼(14.5%),PPDR患者治疗后有效者36只眼(90.0%),无效者4只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3,P<0.05);无黄斑水肿患者在治疗后的平均视力为(0.52±0.22),明显优于有黄斑水肿患者的(0.31±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激光进行临床治疗时,患者的病理分期不同其预后效果也大不相同,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其佳的治疗时机为患者的眼底刚出现无灌注区且未出现黄斑水肿时。
作者:张晓燕;许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岁。主因双眼视力差,发现2年,于2013年3月13日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追问病史:患儿家长诉1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远视眼)、弱视。经过配戴眼镜和弱视治疗1年,未见视力提高。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5,左眼视力0.05。采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1滴/次,2次/d,共3 d)验光,并于20 d后复验结果为:右眼:+12.00 DS联合+2.00DC×90°→0.2;左眼:+11.00DS联合+2.00DC ×90°→0.3。眼压:右眼12 mmHg ;(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双眼睑结膜及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应存在。散孔后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晶状体及玻璃体前部透明。直接检眼镜检查:双眼玻璃体后部透明,双眼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淡红,视网膜血管分布正常,视网膜无出血及渗出,双眼黄斑中心凹反光弥散。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双眼未发现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双眼黄斑水肿。诊断:双眼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双眼黄斑水肿。
作者:李志杰;孙丽丽;丁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一类病程中涉及新生血管生成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如不及时干预会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是近十年眼科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现已成为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线用药。抗VEGF药物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其他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目前,眼科医生已将Pegaptanib、Bevacizumab、Ranibizumab、VEGF trap等抗VEGF药物作为激光、手术等传统治疗的辅助手段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Coat ′s 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尽管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抗VEGF药物的应用中仍有一些具体问题尚需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张军燕;马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该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分类及手术治疗方面,阐述个人观点,以期与眼科同道交流和探讨。
作者:布娟;王乐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 kg-1·天-1应改为mg· kg-1· 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 kg-1· 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 min-1的形式。在首次出现不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处用括号加注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下文再出现时只列法定计量单位。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单位使用mm Hg或cm H2 O,但文中首次出现时用括号加注(1 mm Hg=0.133 kPa)。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眼睑疾病种类繁多,现代眼睑外科以眼睑整形手术为主导,如眼睑内翻、上睑下垂、眼睑肿瘤等。近年来以美容为目的的眼睑手术均需通过整形术来获得完美的效果。眼睑整形手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临床上由于患者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和对眼睑整形不同的要求,手术医生需要个性化设计,掌握不同的手术技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颇为棘手。
作者:叶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神经干细胞是处于神经组织细胞谱系顶端的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神经干细胞在维持与分化过程中受到细胞因子、细胞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细胞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阐明这其中的机制是近些年神经干细胞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神经干细胞广泛应用的基础。笔者主要就影响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在眼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武珅;刘谦;卢清君;张敬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