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采用不同语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关键词:医学会, 杂志社, 论文
摘要: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眼视光常用仪器设备》一书出版

    作者:王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和志谢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一例

    患者男性,51岁。因车祸时车载安全带致胸部挤压伤后,出现右眼突然视力下降。当天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仅为软组织挫伤。于3d后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0。眼压:右眼16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眼20 mm 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房水清晰,瞳孔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右眼眼底情况:视盘边界不清、水肿,颞下分支静脉上方距视盘约1个视乳头直径处见片状出血,中央可见棉絮斑,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前后节未见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 FFA)检查:右眼静脉期血管弓及视盘周围片状弱荧光改变,晚期不变(图1);左眼未见明显异常荧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右眼黄斑中心区微量出血及渗出,鼻下方棉絮斑,并伴有视盘水肿(图2);左眼黄斑大致正常。诊断:右眼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递法明、肌苷、长春胺缓释胶囊及鼠神经生长因子等治疗。患者于治疗2周后右眼视力升至0.5,右眼视盘水肿减轻,黄斑部出血及渗出部分吸收。患者2个月后复诊时,视盘水肿消退,黄斑出血及渗出完全吸收。

    作者:辛秀兰;朱晓青;汪东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60例(200只眼),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男性43例(58只眼),女性37例(42只眼),年龄30~76岁;对照组男性42例(56只眼),女性38例(44只眼),年龄29岁~75岁。对照组采用单纯逆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进行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翼状胬肉患者的翼状胬肉复发眼数及复发率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后3个月复诊时检查发现:研究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3个月,痊愈者78例(98只眼),占98%,复发者2例(2只眼),占2%。对照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3个月,痊愈者例67例(82只眼),占82%,复发者13例(18只眼),占18%。结果显示采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复发率低于采用单纯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61,P<0.05)。结论采用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这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其术后复发率低于采用单纯逆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单剂量眼科表面麻醉剂盐酸丙美卡因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单剂量眼科表面麻醉剂盐酸丙美卡因在眼科使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行检查、治疗、手术的患者430例(597只眼)。其中,住院患者204例(301只眼),门诊患者226例(296只眼)。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单剂量眼科表面麻醉剂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局部麻醉的效果,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结果除2例慢性泪囊炎老年患者外,所麻醉患眼均获满意效果,且无角膜损伤和无交叉感染发生。(1)采用表面麻醉进行各种眼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白内障手术Ⅰ级94.92%(243/256),Ⅱ级5.08%(13/256),Ⅲ级0;抗青光眼手术Ⅰ级83.33%(5/6),Ⅱ级16.67%(1/6),Ⅲ级0;翼状胬肉切除术Ⅰ级62.50%(10/16),Ⅱ级37.50%(6/16),Ⅲ级0;玻璃体腔注药Ⅰ级100.00%(23/23),Ⅱ级0,Ⅲ级0。(2)采用表面麻醉进行各种眼部门诊操作的麻醉效果:角结膜异物取出Ⅰ级93.42%(71/76),Ⅱ级6.58%(5/76),Ⅲ级0;泪道探通Ⅰ级68.42%(26/38),Ⅱ级26.32%(10/38),Ⅲ级5.26%(2/38);角结膜拆线Ⅰ级92.31%(60/65),Ⅱ级7.69%(5/65),Ⅲ级0;眼科检查Ⅰ级100.00%(82/82),Ⅱ级0,Ⅲ级0。结论单剂量眼科表面麻醉剂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剂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便捷,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敏;高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刊编辑部成员名单及其联系方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刊对“名家手术”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刊对“名家讲座”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水肿一例

    患者男性,55岁,双眼视力下降半年,伴夜间行走困难,于2013年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时患者双眼视力0.5,眼压14 mm Hg(1 mm Hg=0.133 kPa),眼前节正常。间接检眼镜检查:视盘色稍淡,视网膜动脉变细,A ∶V=1∶2,周边视网膜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显示双眼F-ERG视杆反应无波形,视锥和大反应振幅重度降低, OPS无波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背景荧光充盈迟缓,静脉期盘周血管细,拱环外各方向视网膜可见颗粒状强荧光和骨细胞样遮蔽荧光,赤道以远视网膜血管管径不见,晚期黄斑中心凹可见环形荧光着染,拱环外颗粒状强荧光部分退行,视网膜黄斑区囊样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OCT)显示双眼黄斑水肿。给予羟苯磺酸钙、卵磷脂络合碘、以及小剂量醋甲唑胺口服,1.5个月后好转,3个月后患者复诊发现其视网膜黄斑区囊样肿基本消退。

    作者:刘红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初发期 Vogt-小柳原田病的眼部表现及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 VKH)的眼部表现及其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就诊的17例(34只眼)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其中8例(8只眼)同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底检查和FFA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 FFA显示17例(33只眼)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多发针尖样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其中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者7例(14只眼);视乳头边界清及晚期荧光素着色者10例(20只眼)。1例(1只眼)仅表现为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但视网膜和脉络膜无荧光素渗漏。1例(1只眼)可见视乳头向周边部发散的放射状及条纹状低荧光。对8例(8只眼)分别进行视乳头周围及黄斑区、中周部频域 OCT,显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黄斑区和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呈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结论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充血、视网膜水肿皱褶及视网膜浅脱离的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多可见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中周部呈多发强荧光斑点,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且扩散融合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OCT检查可见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

    作者:李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稿约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思考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是前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种特殊形式,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发作期间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控制炎症发展。目前理论认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诊断较容易,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还存在很多的模糊问题困扰着广大医护工作者。本文就临床工作中医生在诊断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出现的误区、鉴别要点、存在的争论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

    作者:李树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刊对稿件中科研设计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描述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例(15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前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其中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拟合方程。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周较术后1d略有改善,术后1个月后趋于稳定。术前裸眼视力≤0.2,中位数为0.04;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8,其中裸眼视力≥1.0者4只眼(26.7%),裸眼视力≥0.5者11只眼(73.3%)。术前佳矫正视力为0.3~1.0,中位数为0.6;术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9,其中佳矫正视力≥1.0者4只眼(26.7%),佳矫正视力≥0.5者13只眼(86.7%)。术后15只眼的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且术后视力保持稳定。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3.410, 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3.035,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932~3325个/mm2,术后1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24.3±746.1)个/mm2,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14.9±742.1)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02.4±743.9)个/mm2,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64.9±724.4)个/mm2,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38±715.3)个/mm2,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23.6±712.3)个/mm2。术后各时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76,-3.27,-3.00,-3.52,-3.11;P<0.05)。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刘永民;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采用不同语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刊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举例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本刊对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睫状体冷凝联合睫状前动脉结扎术及全视网膜光凝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20例(20只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在球后麻醉及结膜局部麻醉下行睫状体冷凝联合睫状前动脉结扎术及早期视网膜光凝,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前、术后视力基本保持不变者16只眼(80.0%);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者3只眼(15.0%);术前弱光感但术后视力丧失者1只眼(5.0%)。术后1周眼压12~21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10只眼(50.0%);眼压为20~26 mm Hg的患者6只眼(30.0%),眼压≥26 mm Hg的患者4只眼(20.0%);术后1个月,随访眼压12~21 mm Hg的患者16只眼(80.0%),眼压为21~26 mm Hg 的患者2只眼(10.0%),眼压≥26 mm Hg的患者2只眼(10.0%)。术前与术后1周眼压差值为(13.40±8.94) mm 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P<0.05);术前与与术后1个月眼压差值为(19.35±6.06)mm 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7,P<0.05)。患者自觉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及头痛等症状,于术后1周消失者16只眼(80.0%),减轻者4只眼(20.0%);全部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基本消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前房出血者2只眼(10.0%),全部于术后7 d内消失。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睫状前动脉结扎术及全视网膜光凝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消退虹膜新生血管,控制眼压,消除眼痛症状。

    作者:许超;沈玲;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常用眼表手术》光盘出版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