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目的:为在使用VITATITANKERAMIK钛瓷系统制作钛瓷修复体时,选择合适的冷却时间.方法:在25mm×3mm×0.5mm的铸造钛试件中间8mm×3mm范围内依次上VITA TITANKERAMIK粘结瓷0.1 mm,遮色瓷0.2mm,牙本质瓷0.7mm,然后按厂家推荐的方法进行烧烤,再分别采用MultimatTouch型烤瓷炉的冷却模式1(冷却时间为:7分钟)和冷却模式2(冷却时间为:16分钟)对钛/瓷试件进行冷却.试件放置24小时后,对其三点弯曲结合强度测试.结果:模式1冷却方式的钛/Vita TITANKERAMIK结合强度大于模式2冷却方式的钛/Vita TITANKERAMIK结合强度(P<0.05).结论:建议在使用VITA TITANKERAMIK钛瓷系统制作钛瓷修复体时,宜采用Multimat Touch型烤瓷炉的冷却模式1对钛/瓷试件进行冷却,以达到较大的钛/瓷结合强度.
作者:王晓洁;郭天文;张艺权;邓在喜;越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牙合)重建患者进行义齿修复,恢复正确的垂直距离是重要一步,它为恢复患者理想的脸部外形和正常的口(牙合)功能奠定了基础.上下颌间距离正常者,面部表情协调自然,颌面部各器官、组织都处在生理和谐的状态下,咀嚼系统能发挥大的咀嚼效能;反之,咬合垂直距离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对近年来垂直距离与口颌系统健康的研究包括下颌姿势位的相对稳定性及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活动、(牙合)力、咀嚼效能、颞下颌关节功能、面部软组织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林芝;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试并比较GⅠ-Ⅱ型渗透陶瓷和In-ceram的断裂韧性和硬度.方法:制备GⅠ-Ⅱ型渗透陶瓷和In-ceram圆盘形试件,研磨抛光.在维氏硬度仪上测试断裂韧性和硬度.断裂韧性数据采用Weibull分析.结果:GⅠ-Ⅱ型渗透陶瓷和In-ceram的断裂韧性和硬度分别是3.05±0.06MN·m-1.5,12.66±0.33GPa和3.86±0.25MN·m-1.5,14.63±0.43GPa.Weibull模数分别是46.93和15.00.结论:GⅠ-Ⅱ型渗透陶瓷的断裂韧性和硬度比In-ceram低,但明显高于其它传统牙科陶瓷,而且其较高的Weibull模数表明其较好的材料均质性.
作者:吴波;王航;巢永烈;廖运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杆卡和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齿槽骨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全颌牙缺失病例在下颌区各植入2颗种植体,行种植体支持覆盖义齿修复的病例,其中杆卡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19例,球帽式下颌覆盖总义齿23例.对其定期进行随访及放射学检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总结.结果:杆卡和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2年,种植基牙周齿槽骨吸收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没有差别.结论:杆卡和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短期对种植体基牙周齿槽骨影响没有明显差别.
作者:黄建生;周磊;宋光保;徐淑兰;张雪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软衬材料应用于上颌骨缺损早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软衬材料对6例上颌骨缺损患者进行早期修复,并与同期在上颌骨切除术后3个月以上,进行常规硬性基托修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面型.结果:应用软衬材料进行早期修复的患者主观感觉好,口角无明显歪斜,面型较理想.结论:软衬材料应用于上颌骨缺损早期修复,能在术后早期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减轻面部畸形,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冯云枝;冯海兰;侯月中;吴汉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上颌骨大型缺损后,行颧区成形术,在颧骨体底部垂直于(牙合)平面方向植入的种植体,与直接往颧骨体斜向30°植入的种植体在垂直(牙合)力作用下表现的生物力学行为差异.方法:按照两个不同种植体义颌的设计特点建立两个一侧上颌骨大型缺损种植体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的垂直于(牙合)平面加载100N,比较两者的受力情况.结果:斜向植入种植体颈部大等效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4倍;大拉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10倍;大压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5倍;大剪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4倍.虽然两者在颧骨体以外其余部位的应力分布均类似于颧突支柱的应力传导路径,但斜向种植体受侧向力后在主要传导路径上的大应力值都要明显高于垂直种植体的轴向受力情况.结论:无论是颧骨体研究区的应力分布,还是颧骨体以外其余颅骨骨质的应力情况,垂直植入都要明显优于斜向植入.提示采用在颧区垂直种植的颧颊翼种植体义颌,比颧骨体斜向种植的常规种植体义颌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表现.
作者:赵亮亮;洪流;任旭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国人颌面部皮肤的色域范围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美能达CR-100色度计对四川地区3045名中国人的颌面部肤色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此地区颌面部肤色95%正常值色域范围分别为Y:19.19~33.81;x:0.366~0.396; y:0.354~0.374;L*:51.34~65.34;a*:6.05~14.59;b*:14.32~20.74;C*ab:17.22~23.68; H0ab:0.82~1.26.结论:中国人颌面部皮肤具有特定的色域范围,其色度值频数呈正态分布.
作者:牟雁东;巢永烈;樊瑜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下颌第三磨牙低位萌出发生率中以近中阻生者为多,由于其前倾位置,与第二磨牙远中的邻接关系不正常,容易引起食物嵌塞,间隙牙槽骨吸收,第三磨牙(牙合)面及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坏,或第二磨牙松动等,临床多以拔除第三磨牙为主要治疗方法[1].作者经多年的治疗探索,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拔除前倾第三磨牙而经高嵌体修复,与邻牙和对颌牙建立良好的接触关系和咬合关系,长期保存,从而发挥正常的咀嚼咬合功能.
作者:潘小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碳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和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受力损坏的特点.方法:使用正畸拔除的单根离体前磨牙,去除牙冠后,分别利用碳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设计专用的测试系统,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加载至损坏为止,压力的方向与牙长轴成45°角,加压速率为5cm/min.结果:每组试样损坏的平均压力数值和相应的标准偏差(SD)如下:铸造金属桩核的平均压力数值为4.63kN,SD为0.24;碳纤维复合树脂桩核的平均压力数值为3.26kN,SD为0.082.当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时铸造金属桩核弯曲变形、牙根劈裂;碳纤维复合树脂桩核与牙根一同齐牙颈部断裂.结论:碳纤维复合树脂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相比具有较低的损坏强度;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先于牙根劈裂,缓冲应力,提示可以较好的保护修复体的牙根.
作者:高虹;张振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的熔模材料对铸造冠蜡型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制作模拟后牙全冠预备体外形的标准帽状试件及圆管,于试件上制作铸造冠熔模蜡型.共完成4组.其中前三组熔模蜡型各采用一种类型的嵌体蜡制作,每组10个蜡型.第4组熔模蜡型采用前面使用的三种嵌体蜡分别与两种颈缘蜡匹配制作,共完成60个蜡型.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熔模蜡型的边缘浮出量.结果:前两组熔模蜡型的边缘浮出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组松风嵌体蜡制作的熔模蜡型与第四组熔模蜡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松风嵌体蜡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嵌体蜡.颈缘蜡对边缘适合性的改善效果良好,两种颈缘蜡与三种嵌体蜡匹配性好.
作者:侯晓冲;王忠义;王宝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深覆(牙合)的危害之一是下前牙对上前牙产生过大的水平向力,使上前牙唇向倾斜,切牙间出现间隙,侧面观上颌前突,开唇露齿.笔者采用综合疗法,对7例成人深覆(牙合)导致上前牙唇向飘移的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文艳;陈红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导致咬肌损伤的作用和线粒体Ca2+超载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兔一侧前磨牙粘固(牙合)板造成咬合创伤,皮下注射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rninetetraacetic Acid,EDTA),同时建立对照组,10天后检测兔咬肌线粒体Ca2+含量,观察咬肌的组织学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戴(牙合)板而不注射EDTA兔的(牙合)板侧咬肌线粒体Ca2+含量明显升高,并有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牙合)板对侧及戴(牙合)板并注射EDTA兔的双侧咬肌线粒体Ca2+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改变亦不明显.结论:咬合创伤是咬肌损伤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线粒体Ca2+超载则是咬肌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祁冬;汲平;张保华;孙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人的前牙缺失,都会构成人的面部美容的缺陷,进而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影响[1].过去对前牙缺失,一般采用活动义齿作为暂时性修复,但美观、舒适性欠佳[2].我科利用缺失前牙邻近的健康基牙,制作固定临时桥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刚;奂中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烤瓷全冠的基牙已经进行了完善的根管治疗和充填,基牙的抗折能力已大大下降,而且足量的牙体硬组织的磨除,又进一步降低了基牙的抗折能力.如果没有完善的桩钉加固,如桩钉过短、过细等等,或遇外伤、(牙合)创伤均会导致基牙冠折[1].基牙冠折后,临床常规为重新修复制作,这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作者利用原来完好的烤瓷全冠,通过完善的根管成品桩加固,进行了即刻桩冠修复.
作者:郭荣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套筒冠[1]卡环联合固位修复牙列缺损具有设计灵活、义齿稳固、美观、舒适、咀嚼功能好等特点,义齿行使功能时体现了二者的特点,效果良好.
作者:方丽敏;韩永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试螺纹牙本质钉的抗拉能力,并探讨其固位原理.方法:在新鲜无龋的12颗离体牙上制备钉道50个,旋入固位钉,用拉伸试验机测试其抗拉能力,并记录固位钉脱位过程中拉力的变化.结果:在新鲜、无龋的12颗第三磨牙的牙本质上制备共50个钉道,成功旋入固位钉48枚.通过试验,48枚固位钉抗拉力大值为426.37牛顿,小值为142.22牛顿,均值为208.56±2.27牛顿.固位钉被拉出后,在其螺纹内及钉道口周围可见白色粉末状物.结论:牙本质钉的抗拉能力为208.56±2.27牛顿,95%可信区间大不超过210.83牛顿,小不低于206.29牛顿.
作者:李凌;于文泉;徐小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口腔修复科门诊中,常遇到有些患者缺牙数较多,要利用的基牙又有较大的牙体缺损,甚至仅剩残冠或残根,患者对义齿的美观要求又比较高,认为设计卡环作为固位体的义齿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卡环在反复摘戴中对基牙的损伤太大.我们选择了18例此类患者,采用套筒冠作为固位体制作可摘义齿,不仅恢复了他们的咀嚼功能,而且满足了他们在美观上的要求,患者感觉良好.
作者:何泽红;效海兰;彭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由于现代修复理念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大量残根残冠及折裂牙得以保存,桩核冠是修复这些无髓牙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使用中也可见一些失败病例.本文收集我院自2002年以来28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
作者:叶珊珊;吴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对169例不同部位、不同形式的前牙缺损,采用光固化树脂及相应的固位方式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美莲;王宝春;马洪学;刘延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修复全口义齿上颌腭皱,使无牙颌患者戴义齿后的感觉更加接近自然.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近百副全口义齿采用一种简易方法修复腭皱,在临床上收到了很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孙同一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