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燥或润湿表面对牙本质湿粘结强度影响的微拉伸强度研究

李潇;施长溪;赵信义;朱光第;段建民

关键词:微拉抻强度, 湿粘结, 粘结界面, 混合层
摘要: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的干燥或润湿状态对牙本质湿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测试和比较5种牙本质湿粘结系统在干燥或润湿的牙本质表面粘结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干燥粘结时5种粘结剂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比湿粘结时有显著下降,以丙酮为溶剂的粘结系统粘结强度的下降幅度,大干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粘结系统.结论:在使用牙本质湿粘结系统时,保持牙本质表面的润湿状态,可以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五届IADR中国年会延期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牙桩核烤瓷冠脱落致崩瓷的修复方法

    前牙桩核烤瓷冠是牙体缺损常见的修复方法,有时出现桩脱落,核仍然和烤瓷冠紧密相连烤瓷冠出现瓷裂,下面介绍一种省时、经济、准确的修复方法.

    作者:洪义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预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性能的影响.方法:微米α-氧化铝粉经250MPa冷等静压成型,分别经高速率升温至1400℃、1450℃及低速率升温至1400℃、1450℃烧结,制备成的预烧结氧化铝块再通过1250℃ 4h的镧硼硅玻璃渗透,获得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测试不同烧结条件下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各种物理及力学性能,并观察它们的微观结构差异.结果:高速率升温至1400℃、1450℃以及低速率升温至1450℃烧结的氧化铝较低速率升温至1400℃烧结的氧化铝制备的复合体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有明湿增加,抗弯强度值分别为380±32.67MPa,420±25.79 MPa,411±27.73 MPa,337±23.46 MPa.低速率升温至1400℃的氧化铝玻璃复合体以沿晶断裂为主,而高速率升温至1400℃、1450℃及低速率升温至1450℃的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断口,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同时存在.结论:复合材料佳的力学性能、基体材料的可切削性能以及工艺等方面,以高速率升温至1450℃的预烧结氧化铝基体为理想.

    作者:温宁;伊元夫;王忠义;张少锋;田杰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纯钛表面附着的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在纯钛金属表面的结合形式和超微结构.方法:将纯钛试件放在12孔培养板内,取生长良好的第五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在试件表面,培养72h后取出,原位包埋法制作透射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纯钛表面附着形式不同于上皮细胞在金属表面的附着形式,细胞与金属结合界面中未观察到典型半桥粒结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浆中,细胞器发达,富含与蛋白质合成、代谢及增殖等生物学功能有关的细胞超微结构,如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结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的附着形式,不同于上皮细胞的附着形式,表现为蛋白合成旺盛,可能为细胞直接附着,其具体附着形式还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建平;宋应亮;王忠义;李鸿波;郭宁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口义齿牙尖斜度与咀嚼效能和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与义齿咀嚼效能及义齿稳定性的关系,为义齿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对全口义齿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与咀嚼效能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选用同一品牌、同一规格3种牙尖斜度(0°、12°、33°)的人工牙后牙,用蘸印泥压印法统计各类人工牙的(牙合)面接触面积,并通过数学方法分析人工牙的(牙合)面接触面积与义齿咀嚼效能间的关系.结果:牙尖斜度大者,咬切食物的分力大,但义齿受到的侧向分力也大;(牙合)面接触面积的大小顺序为33°牙<12°牙<0°牙,义齿行使功能时,人工牙的压强大小与(牙合)面接触面积成反比.结论:使用牙尖斜度大的人工牙咀嚼效能高,但不利于义齿的稳定;牙尖斜度小的人工牙咀嚼效能低,但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作者:郭天文;李冬梅;王肇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侵袭性根颈吸收-附1例报告

    目的:分析报道1例涉及上下颌多个牙的侵袭性根颈吸收病例,为临床医生了解和及时诊断治疗这种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进行性、破坏性牙根颈部外吸收疾病提供资料.方法:结合文献报道,收集详细病史,对病损牙齿的临床及X线特征进行检查分析,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对部分重度吸收的患牙行修复治疗.结果:患者有正畸史,患牙牙龈组织正常,根吸收发生在紧靠上皮附着下方的牙根表面,重度吸收时牙冠可呈浅粉色颜色改变,X线表现为不涉及髓腔的牙根颈部外吸收.结论:牙周损伤病史,及特征性牙根颈部外吸X线表现是诊断该病的依据.

    作者:刘荣森;林松杉;李锐;黄旭明;王照五;庞劲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MD患者关节液中致炎细胞因子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同时检测同一患者关节液标本中TNF α、IL-1 β、IL-6、IL-8及IFN γ的含,探讨致炎细胞因子在TMD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在关节造影或关节冲洗时,抽取51名TMD患者56侧关节的关节液,15名正常志愿者的15侧关节液为对照组;采用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ABC-ELISA),对患者组及对照组每一关节液标本中,上述诸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依据关节损害程度,进一步将患者组关节液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结果:患者组关节液中TNF α、IL-1 β、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三者间呈明确正相关;IL-8仅在部分患者中检出,IFN γ在患者组及对照组中均未检出;IL-1 β水平在重症组中,显著高于轻症组.结论:提示在TMJ中TNF α、IL-1β、IL-6构成细胞因子网络发挥作用,其中IL-1β在关节损害过程中起主导作用,IL-8可能参与了 TMD病理破坏过程,IFN γ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焦国良;梁晓龙;王永海;徐铮;修贺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残冠残根冠延长术后核桩冠修复初探

    目的:探讨残冠残根达龈下时如何保留及修复.方法:对20例残冠残根达龈下的病例,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核桩冠修复.结果:冠修复后随访半年,无自觉不适,咀嚼功能良好.临床检查:无松动、无叩痛、牙龈无红肿.X线片显示:牙周、尖周、牙槽嵴无异常.结论:通过冠延长术后行桩核冠修复,多数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左右是行桩核冠修复的良好时机.

    作者:许少平;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下颌骨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

    牵张成骨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成功,使其在颅颌面骨尤其是下颌骨畸形中具有极大应用潜能.本文综述了下颌骨牵张成骨对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尤其是不同牵张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影响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作用的几个因素.

    作者:肖红喜;胡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瓷贴面美容性修复四环素牙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较理想修复四环素牙的方法.方法:应用瓷贴面修复中度四环素牙114颗.唇面均匀磨除0.5mm,终止线位于龈下0.5 mm.在耐火代型上制作瓷贴面,粘结面用氢氟酸超声酸蚀30秒.用Cerinate烤瓷贴面专用粘结剂粘固.结果:114个贴面经3年观察,总成功率95.6%.结论:瓷贴面具有脱落率低,美观,耐磨损,抗着色及对牙龈组织无刺激等优点,是修复四环素牙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作者:赵刚;胡志文;毕宝旭;田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磨牙残根分离后的修复治疗

    目的:通过对后牙分离残根的修复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寻求对这类残根进行固定修复的可能性.方法:收集了35例分离残根设计为固定修复的病例,对于修复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随访,结合典型病例对于谮这类牙体缺损的修复设计及适应证选择,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分离牙根修复治疗经过2年以上的跟踪观察,发现基牙以及修复体情况基本满意.结论:分离残根可以通过合理的修复设计得以保留,可以选择的修复形式包括冠以及覆盖义齿.

    作者:宁江海;萧蕤;王燕一;章捍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种植体与天然牙在上颌骨复合体中应力的比较

    目的:比较种植体与天然牙在上颌骨复合体中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结果:种植体与天然牙上颌骨复合体相同牙位、相同载荷下应力分布趋势相同,力的大小比较接近,垂直载荷下种植体周围应力大于天然牙.结论:骨结合种植体虽然没有牙周膜的缓冲,但其与骨连成整体,可有效地传递应力,骨结合种植体在上颌骨种植具有力学可行性.

    作者:熊亚茸;陈新;刘洪臣;王延荣;蒋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义龈修复上下前牙区牙龈退缩

    牙槽嵴吸收及牙龈退缩,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功能存在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前牙区因牙根的暴露,邻间隙的增大而带来美学的不协调,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我科近年来采用义龈修复上下前牙区牙龈退缩,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辉;何勇;吕文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中切牙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目的:将桩长与牙本质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揭示二者对牙体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上中切牙桩核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牙本质领分别为0mm和2mm时,桩长的变化对牙体应力的影响.结果:桩越深入牙体,牙体内大主应力、Von Mises应力越大.在桩长相同的情况下,牙本质领高度越大,牙体内的综合应力水平越低.结论:减少桩长和增加牙本质领高度可协同降低牙体应力.

    作者:李群;王邦康;王春明;张振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口腔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口腔修复与正畸等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相关问题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修复正畸联合治疗病例资料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11-46岁.前牙缺失15例,后牙缺失6例,前后牙联合缺失2例.用正畸方法对缺失的牙列进行调整后,再以修复的方法完成治疗.结果:经正畸、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种植科等综合治疗后,终进行修复治疗,使患者达到更满意的疗效.结论:用修复和正畸等多学科的联合治疗,才可以应对现代人们对口腔健康和美观的更高要求.

    作者:高晓辉;韩慕;张熙恩;崔同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牙排列不齐烤瓷改向修复体会

    随着口腔修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非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前牙排列不齐,有许多治疗方法包括正畸治疗、外科正畸治疗以及修复治疗等.

    作者:李丹;龙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气孔率对牙用玻璃陶瓷力学性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气孔率对牙用玻璃陶瓷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图像处理仪分析气孔,测量牙用玻璃陶瓷的弹性模、弯曲强度、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结果:气泡组的弹性模量与强度随气孔率增加而呈线性降低,压痕法不适合研究气孔率与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的关系.结论:气孔是影响牙用玻璃陶瓷力学性质的主要结构缺陷之一.

    作者:王劲茗;胡军;孙俊;陈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烤瓷冠桥修复后1年的牙周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烤瓷冠桥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患者的336颗牙分别经镍铬合金烤瓷、贵金属烤瓷和铸造全瓷冠桥修复后1年进行复查,观察修复前后牙龈色泽、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结果:有14%的镍铬合金烤瓷修复后1年牙龈发生变色,贵金属烤瓷和铸造全瓷对牙龈色泽影响很少或没有;镍铬合金烤瓷和贵金属烤瓷修复后牙龈指数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铸造全瓷组术前和术后无明显差异;3组术前、术后的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铸造全瓷牙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少.

    作者:王仁飞;金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干燥或润湿表面对牙本质湿粘结强度影响的微拉伸强度研究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的干燥或润湿状态对牙本质湿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测试和比较5种牙本质湿粘结系统在干燥或润湿的牙本质表面粘结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干燥粘结时5种粘结剂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比湿粘结时有显著下降,以丙酮为溶剂的粘结系统粘结强度的下降幅度,大干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粘结系统.结论:在使用牙本质湿粘结系统时,保持牙本质表面的润湿状态,可以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

    作者:李潇;施长溪;赵信义;朱光第;段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根管钉加强烤瓷冠基牙抗折强度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根管钉对加强前牙死髓牙作为烤瓷冠基牙的抗折强度和提高大破坏荷重的作用效果.方法:将作不同处理的下中切牙在两支点中央承受匀速压力荷载,直至在颈缘处折断.得出大破坏荷重,并根据公式R=3pl/2bh2计算出抗折强度.结果:活髓烤瓷冠基牙大破坏荷重为14.5±1.0kg,抗折强度为575±22kg/cm2,死髓烤瓷冠基牙大破坏荷重为8.0±1.25kg,抗折强度为318±31kg/cm2,置根管钉烤瓷冠基牙大破坏荷重为29.5±2.0kg,抗折强度为916±46kg/cm2.结论:根管钉是一种加强前牙死髓牙作为烤瓷冠基牙抗折强度和提高大破坏荷重的简单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张志明;张燮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