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单甲基-精氨酸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高占巍;胡静;王大章;李继华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精氨酸
摘要: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单甲基-精氨酸对山羊实验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通过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内注射胶原酶建立骨关节病模型,从注射胶原酶第4周起,在左侧关节上腔内每隔3 d注射0.5% L-单甲基-精氨酸 0.5 ml,共7次,右侧同期注射生理盐水0.5 ml.注射胶原酶后12周处死所有动物,取双侧关节标本作组织学检查并根据改良Mankin骨关节病评价标准评分. 结果评分结果:L-单甲基-精氨酸侧为3.83, 而对照侧为6.33,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 L-单甲基-精氨酸关节腔内注射对山羊实验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单甲基-精氨酸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在关节局部产生过多的一氧化氮有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再谈《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已发表论文的统计学质量问题

    编者按我国医学期刊论文的统计学质量是近年来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胡良平教授是知名统计学专家、本刊特邀编委,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在本刊全国编委会上的专题演讲整理而成.现在发表它,旨在提高口腔医学界专家们对论文统计学质量的认识.本刊的统计学质量问题相当普遍,决非仅文中举出的几例,有待全国的作者、审稿专家和编委会高度重视并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作者:胡良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髁突骨折伴关节盘移位的治疗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伴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复位缝合的技巧.方法 32例关节盘移位均于髁突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发现和证实,将其正确复位并缝合固定于关节囊.结果 25例术后未经任何颌间固定和牵引复位,7例术后1~2周颌间牵引复位;咬合关系除1例因髁突粉碎性骨折、下颌支高度降低使咬合向患侧偏斜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开口度正常,无关节弹响及疼痛.结论关节盘移位主要并发于髁突高位骨折,以前内向移位多见;手术正确恢复关节盘位置对颞下颌关节功能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世斌;李祖兵;杨学文;赵吉宏;东耀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成釉细胞瘤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素A的表达

    目的研究端粒酶hTERT基因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B)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素A(cyclin A)和相关因子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AB中细胞周期素A、 p53蛋白和PCNA,hTERT mRNA的表达,同时以正常口腔粘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为对照.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只有1例hTERT阳性(1/7),cyclin A、p53蛋白、PCNA三者之间表达有着相似共性.OKC中表达在基底或副基底层细胞核中,有14例hTERT阳性(14/16),4例cyclin A阳性(4/32)、11例p53蛋白阳性(11/25),5例PCNA阳性(5/9).hTERT mRNA在AB中表达率为94.4%(51/54),cyclin A为66.7%(40/60),p53蛋白为85.7%(42/49),PCNA为78.1%(25/32),hTERT与cyclin A、 p53蛋白、PCNA之间经Kendall相关分析,rs分别为0.914、0.848、0.804,P< 0.05.结论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hTERT mRNA与cyclin A、p53蛋白、PC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在AB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p53蛋白的蓄积有关,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并受cyclin A调节,在S期中有较高表达.

    作者:钟鸣;岳阳丽;王洁;王兆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国第四届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纪要

    全国第四届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8~20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138位口腔医学院校领导、口腔医学教育专家和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处石鹏建处长到会指导并听取专家报告.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炎症、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丢失和后牙齿的脱落,是造成健康人失牙的主要因素之一.2002年爱牙日全国牙防组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12岁未治疗的牙周病患病率为69.0%,35~44岁牙周病的患病率为97.2%,而67~74岁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9.4%.1989年世界临床牙周病学研讨会制定的分类法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将牙周炎主要分为成人牙周炎(adult periodontitis, AP)和早发性牙周炎(early-onset periodontitis, EOP),EOP又包括局限型(localized EOP, L-EOP)和广泛型(generalized EOP, G-EOP).1999年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对新分类法达成共识,用慢性牙周炎代替成人牙周炎,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eontitis)代替早发性牙周炎.

    作者:刘宏;周斌;周中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氧化锆增韧纳米复合陶瓷粉体粒度与基体强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氧化锆(ZrO2)粉体微观粒度、级配与材料增韧补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采用包裹共沉淀法与湿法球磨方法合成的Al2O3-nZrO2纳米复合陶瓷粉体为研究对象,改变所添加ZrO2粉体的粒度,对粉体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粉体粒径的测定分析;以注浆法将粉体制成样本生坯,经1 450 ℃烧结后,测定样本的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结果①添加等量、不同粒度ZrO2的Al2O3-nZrO2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材料,其基体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添加粒度分布范围在0.02~3.5 μm,包含粒径小于0.5 μm超细颗粒的ZrO2组,增韧增强效果显著,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分别达(115.434±5.319) MPa和(2.04±0.10) MPa m1/2. 结论添加ZrO2的粉体粒度与级配是影响Al2O3-nZrO2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材料基体强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柴枫;徐凌;廖运茂;巢永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在淋巴管瘤的表达

    目前多认为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形成的良性肿瘤,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及其受体VEGFR-3目前认为在淋巴管的发生以及淋巴管的生长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它们在淋巴管瘤中的表达.

    作者:于大海;韦舜;温玉明;李龙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激光扫描技术三维重建正常耳廓模型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耳廓模型的三维数据,从而在计算机内获得相应的STL文件,实现三维重建.方法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耳廓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扫描,获取耳廓的数据,转化为相应的数据化文件,得到三维重建图像.结果取得了相应的耳廓数据数字化图像并转化为对应的数字化文件.数字化图像的形态、大小及耳颅角度与原石膏模型一致.结论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而准确地重建耳廓外形,为制作义耳时获取正常侧及缺损区耳廓形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从而为更方便地制作义耳提供了可能.

    作者:焦婷;张富强;叶铭;王成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雌激素与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骨代谢的主要特征,雌激素缺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雌激素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从而影响机体骨代谢.活体细胞对外力的反应是由于外力导致组织间液流动发生改变,从而被细胞感知.本项研究选择流体剪切力作为细胞加力方式,观察雌激素与流体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与 DNA 合成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与机械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曹玲;丁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的构建与体外细胞表达研究

    目的构建以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为引导的抗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S. mutans)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s)Ⅰ和表面蛋白PAc的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P,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外周淋巴细胞中获得CTLA4胞外区和Igγ1恒定区基因并进行T-A克隆,获得携带CTLA4-Ig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GJ,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再克隆入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P中,构建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P,并转染CHO细胞系,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其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GJ、pGJA-P分别含有CTLA4- Igγ1融合基因和CTLA4-、Igγ1、pac、glu基因序列.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GJA-P表达的抗原可以与特异性抗PAc抗体发生免疫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P,并可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作者:郭继华;樊明文;边专;贾荣;陈智;彭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牙颈部硬组织应力分析

    目的了解楔状缺损患牙充填治疗后,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下颌前磨牙颊舌向纵剖面上设计楔状缺损模型,选择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两种材料模拟充填缺损区;用二维有限元法对模型受NFDA1力作用时牙颈部应力做分析.结果复合树脂充填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均可使缺损附近的应力集中明显改善;缺损深处的大主应力值分别降至36.2 MPa和42.5 MPa,接近正常牙应力值32.6 MPa.结论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可缓解缺损区牙体硬组织的应力集中.

    作者:张清;王嘉德;霍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萌牙前婴儿口腔微生物定植的动态研究

    研究口腔正常微生物在人类口腔中的早期定植,了解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建立及演变特点,将有利于建立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的条件,防止平衡失调引起的各种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对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分析从出生到乳牙萌出之前婴儿口腔细菌和真菌定植的种类、数量、定植时间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口腔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邹静;周学东;李少敏;肖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和脂多糖影响牙周膜细胞表达骨保护因子的研究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分泌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 OPG)的影响.方法培养牙周膜细胞并形成单细胞克隆,培养基中加入LPS和TNF-α,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增殖水平,Sandwitch 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OPG含量.结果 TNF-α浓度在10 μg/L以上时可增加细胞对OPG的表达量(P<0.05),但由于TNF-α同时抑制牙周膜细胞增殖(P<0.05 ),因此培养上清中OPG总量无明显变化(P>0.05);LPS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OPG表达均无明显影响,与TNF-α也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TNF-α能刺激牙周膜细胞OPG表达水平的提高;牙周膜细胞可能不是牙周炎时LPS直接细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

    作者:李京平;凌均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个牙先天缺失的病例分析及临床分型

    目的对临床所见多个牙先天缺失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和临床分类总结.方法对33例多个恒牙(≥6个)先天缺失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诊断和修复治疗,记录口腔状况、系统症状和遗传病史,进行总结分类. 结果多个牙先天缺失在临床可表现为不同类型:一是合并发育缺陷综合征的先天多个牙缺失,典型病例为无汗/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EDA)和Rieger综合征等;二是作为独立症状出现的先天多个牙缺失. 结论对临床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进行早期检查、正确诊断和合理的修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霞;冯海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改良喷砂钛种植体表面加快骨愈合的细胞学研究

    目的体外研究改良喷砂表面对成骨细胞功能、分化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揭示该表面促进骨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成骨细胞为原代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胚成骨细胞,选择细胞层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作为评价成骨细胞功能、分化的3项指标.采用酶动力法检测ALP活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放免测定技术检测骨钙素含量,所得各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实验分3组:改良喷砂表面组、光滑表面组和细胞培养板空白对照组,细胞培养取4 d和13 d两个时间点.结果细胞培养4 d,改良喷砂表面组细胞层ALP活性[(17.390±1.59)nmol PNP*min-1*10-6个细胞]、蛋白质含量[(152.7±16.3)μg/106个细胞]以及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43.0±6.1)ng/106个细胞]均明显高于光滑表面组[分别为(10.978±1.879)nmol PNP*min-1*10-6个细胞、(58.0±5.9)μg/106个细胞及(24.9±6.0)ng/106个细胞].培养至13 d,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消失.结论从细胞学角度证明改良喷砂表面具有加快种植体骨愈合的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表达实现的.

    作者:李德华;刘宝林;宋应亮;吴军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正常(牙合)藏族人硬组织的颅面结构分析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藏族人牙颌、颅面形态的特征,建立正常(牙合)藏族人硬组织 X 线头影测量的正常值标准.

    作者:王建国;傅民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类盘样变及Ⅱ型胶原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双板区在关节盘移位后的适应性改建.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26只日本大白兔进行组织病理学、蛋白多糖含量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结果移位1周后即在双板区见到有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软骨细胞,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见到典型的软骨组织形成.结论在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产生类盘样变,以期适应新的功能.

    作者:谷志远;胡济安;冯剑颖;张震康;张银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现代口腔种植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Branemark教授创立的骨结合理论奠定了现代口腔种植学的生物学基础.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经历了近4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口腔种植学已走向成熟,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中充满活力,飞速发展的分支学科.它不再是常规修复的补充手段,也不再是仅为高消费群体提供的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半数以上的牙列缺失患者已选择种植修复.每年全世界使用的种植体已达130万套以上.当然,在这一学科的发展中伴随着一系列的争论.

    作者:王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目的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鼓室置管术对听力和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3例(62耳)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分为鼓室置管组和对照组,采用纯音测听和鼓室图测试,了解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置管后近期和远期纯音测听分别为23.3 dB和23.4 dB,属正常听力范围,但仍有64%属于B型和C型鼓室图.结论鼓室置管能改善听力,但不能改善咽鼓管阻塞状况.

    作者:徐慧芬;徐丽蓉;何勇;郑谦;郑艳;廖小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牙槽嵴增高方法的研究进展

    多种原因可造成牙槽嵴骨量丧失,牙槽嵴高度降低和相应软组织的改变为义齿修复带来诸多困难,采用适当的方法重建牙槽嵴可使修复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出现了诸多增高牙槽嵴的方法.

    作者:孙铭;王景云;孙宏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