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
作者:李小彤;张丁;傅民魁;杨雁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牙骨质来源细胞(cementum-derived cells,CDC)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组织块法联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牛牙根表面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DC中与骨相关的标志物如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特异性牙骨质附着蛋白的表达;改良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培养增殖的细胞具有成牙骨质细胞的形态特征,经5次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该细胞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并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牙骨质附着蛋白呈阳性着色.结论初步确定本实验首次成功分离培养了牛牙骨质来源的、具成牙骨质细胞特性的成牙骨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成牙骨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牙骨质生成和修复提供了条件.
作者:侯建霞;曹采方;孟焕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声波根管器械(sonic endo instruments,SEI)具有根管成形和清洁作用,价格远较超声器械低廉,但在国内很少应用.我们通过自制根管器械切削效力测试仪对SEI的切削效能进行比较测试,为SEI在牙髓病临床的广泛使用提供依据.
作者:凌均;李京平;林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动物骨化实验的观察进行评价.方法将6 只成年狗的36颗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颗牙).在人工制造的牙周缺损中进行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方法 (实验组)和单纯GTR方法(对照组).6周后对切片行牙周组织学观察. 结果[ HTSS〗实验组新生牙槽骨骨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建立了正常钙化骨结构, Mas son染色为红色;对照组虽然建立了正常骨结构,但钙化程度极低,基本为胶原性骨结构,M asson染色为蓝绿色. 结论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聚四氟乙烯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加快正常骨组织结构的建立,并缩短修复再生时间.
作者:欧龙;刘宏伟;王东胜;罗芸;马良;袁志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牙开畸形正畸治疗与外科治疗的界限.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开患者7 0人,平均年龄18.0岁;外科治疗开患者14人,平均年龄25.1岁.对经计算机头影测量得出的154项颅面软硬组织测量项目值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下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可作为单因素判别指标,当其值≤89.5°时,可判断为外科治疗的适应证,》89.5°时则判断为正畸治疗.根据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 Z=-0.80188 L1MP+0.91401 Age+0.671111 Antigonial notch-MP+0.599992 SNPg, 当Z≥0时,判定为外科治疗组,Z《0 时判为正畸治疗组. 结论单因素判别指标和多因素判别函数均可用于确定正畸治疗与外科治疗的界限,判别函数优于单因素判别指标.
作者: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髁突参考点选择不同对髁突运动轨迹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自行开发的髁突运动中心轨迹显示分析系统,分别以运动中心、终末绞链轴点作为参考点,研究30名健康人下颌前伸和大张口时髁突运动的矢状面轨迹.结果运动中心位于终末绞链轴点的前上方,二者轨迹不同.健康人的髁突运动中心大张口轨迹,为一斜向前下方的平滑曲线,形态稳定,没有轨迹异常特征出现且左右侧对称,大张口运动轨迹起止点连线距离与前伸运动轨迹起止点连线距离的比值大于1.5.而终末绞链轴点大张口轨迹左右侧不对称,形态不稳定,会出现不规则形状,大张口运动轨迹起止点连线距离与前伸运动轨迹起止点连线距离的比值较小. 结论对于同一健康个体,运动中心轨迹较终末绞链轴点轨迹更恒定.
作者:侯振刚;冯海兰;李国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临床分析研究楔状缺损与力的关系.方法将123例患不同程度楔状缺损的中老年患者, 按楔状缺损的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4组;使用电阻应变式咬合力计测量上颌尖牙、第一、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牙齿咬合力;用光法测定上颌牙齿高接触强度.结果楔状缺损患牙的咬合力低于无楔状缺损牙.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楔状缺损患牙的高接触强度高于未患牙,楔状缺损组中的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相对于其邻牙的高接触强度增高. 结论力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清;王嘉德;李萍;曾艳;王春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夜磨牙指以升颌肌(嚼肌、颞肌等)的反复性(分期性、3次以上、各0.5 s以上)或持续性(强直性、2 s 以上)收缩(大于强力咬合时肌电图值的20%以上)为特征的在夜间发生的口颌面部运动[1].夜磨牙表现为睡眠中的牙齿研磨或叩击,有时伴有声音.对长期磨牙者临床检查可发现牙齿有异常磨损平面.夜磨牙患者还可有头痛、面部肌肉酸痛疲劳、颞下颌关节症状、牙齿过敏、嚼肌肥大等伴随症状.在口颌面痛和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生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夜磨牙患者在人群里的发生率可达8%[2],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夜磨牙本身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障碍,但可明显的影响夜磨牙本人及同居人的睡眠甚至生活质量.对严重的夜磨牙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姜婷;张震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精氨酸-天冬氨酸(Arg-Asp,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lung metastation, SACC-LM)的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时间RD灌胃对SACC-LM的影响.结果 30 mg/kg 和 120 mg/kg RD灌胃可抑制SACC-LM的形成;7.5 mg/ kg、30 mg/kg、 120 mg/kg RD灌胃均可延长SACC-LM鼠的生存期.结论 RD毒性小,可经口给药,具有抗SACC-LM的作用.
作者:李凤和;俞光岩;李盛琳;彭师奇;傅嘉;武登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transferase-π,GST-π)表达与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法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样本中P-gp和GST-π的表达,结合MTT药敏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P-gp和GST-π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53.6%,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P-gp的表达与化疗药物总体耐受性有关;GST-π的表达与患者对顺铂耐受性有关.结论 P-gp和GST-π的阳性表达提示患者有化疗药物耐受倾向.P-gp和GST-π检测对判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性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骎;林国础;陈万涛;周晓健;林李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能否诱导ACC-2细胞凋亡,以及凋亡诱导与G2/M期的关系.方法紫杉醇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分别处理ACC-2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和DNA凝胶电泳,研究紫杉醇诱导ACC-2细胞的凋亡及其与G2/M期阻滞的关系.结果荧光染色观察到凋亡细胞形态,电镜观察到不同时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的典型形态.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紫杉醇在50 nmol/L作用48 h、72 h, 亚G1峰分别是17.13%、16.26%.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药物浓度均会增强细胞G2/M 期阻滞,但只有出现G2/M期明显阻滞后,经过一定时间才出现凋亡. 结论紫杉醇能够诱导ACC-2细胞产生凋亡; G2/M期阻滞能诱导ACC-2细胞凋亡.
作者:林李嵩;林国础;陈万涛;郭伟;林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及p16在唇癌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征,探讨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为唇癌及口腔鳞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临床病理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9例唇癌及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EGFR、p16 蛋白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唇癌及口腔鳞癌VEGF、EGFR、p16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1.01%、46.37%及28.98%.不同部位唇癌及口腔鳞癌组织间VEGF、EGFR、p1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VEGF在唇癌及口腔鳞癌与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1%、10.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VEGF 、EGFR、p16 在唇癌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唇癌及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EGFR、p16之间蛋白表达无相关;VEGF在非瘤组织与唇癌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VEGF在唇癌及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有用的标志物.
作者:杨文军;林兆全;李良忠;张国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巩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55岁.主述因右颞部无诱因性肿胀、疼痛3个月余,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且症状迅速加重而入院.体检:颌面部不对称,右侧颜面部明显膨隆肿胀,张口度受限约为1.5 cm,右髁突活动度低,右翼颌皱褶区、右咽旁、软腭明显膨出,咽腔变小,右侧咽腔被肿物所占据,可扪及质硬、无结节感、无囊性感肿物,固定不活动,边缘欠清,压痛明显,表面光滑光亮,皮肤颜色正常,无破溃.
作者:周峻;董绍忠;金岩;杨连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全瓷修复体的颜色和透光性能是其美学性能的重要体现.因饰面瓷为半透明材料,底层材料的颜色将影响修复体的终颜色.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98年自行研制的GI-Ⅱ型渗透陶瓷体系,包含6种颜色.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其颜色参数并与Vita In-Ceram Alumina材料作对比,为GI-Ⅱ型材料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巢永烈;孟玉坤;廖运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高分子合成树脂类义齿粘附剂 Comfort-DA,测试其主要理化性能. 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提出12种不同配方,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影响粘度的各因素进行评判,筛选出粘附剂的佳配比;测试Comfort-DA的理化性能并与Fittydent 义齿稳固剂对比.结果聚醋酸乙烯酯和纤维素醚的含量对粘附剂粘结抗张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醇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所占比例对其粘结强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间有交互作用(P《0.05 ).Comfort-DA的粘度和剪切应力与Fittydent相近(P》 0.05),而粘结抗张强度优于Fittydent(P《0.05);其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结论 Comfort-DA 义齿粘附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克;程祥荣;李志安;易安华;马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朱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恒牙早期正常人群硬组织侧貌分类模板图的研究方法,将分类模板法引入正常研究.方法将71例11岁~14岁正常人的头影侧位定位片轮廓图输入计算机,将 23个标志点矢量化,使图形简化为线条图.对图形作Steiner分析并进行男女样本t检验,计算图形的长/深比.结果两类样本差异无显著性, 合并计算长/深比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4236和0.0819,据此将图形分为3类,分别重叠得到侧貌形态短深、均匀、瘦长3类模板图. 结论将3类模板图重叠后 ,三者有明显差异.
作者:陈林玲;彭适生;曹惠菊;刘泓虎;李光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牵张成骨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牙槽嵴增高,无论是牵张方法的研究还是牵张器的设计都需充分了解患者牙槽嵴丧失情况.至今对后牙区下颌骨吸收量及牙槽嵴需增加高度尚无确切的定量资料.我们测量下颌骨标本及临床患者曲面体层片,以期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参考指标.
作者:谢;胡敏;黄旭明;王照五;石校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