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刘广顺
覆盖义齿是指覆盖在治疗过的牙根上的义齿.采用覆盖义齿修复的方法,可避免患牙拔除[1],由于不用拔除牙根,所以比较适合于一部分有成人牙科畏惧症或有拔牙禁忌证的患者.为探讨对残根不进行根管治疗,作覆盖义齿的疗效,作者对39名志愿者进行了覆盖义齿适应证的探讨.
作者:施玉芳;黄颖晖;郑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836名退休职工牙体楔状缺损疾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探讨楔状缺损发生的病因.方法:对836名退休职工的牙体楔状缺损按年龄、牙位、缺损程度、刷牙方式、生活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楔状缺损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60岁以下者),且缺损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明显地增加趋势;楔状缺状发病率高的是第一双尖牙;其发生与刷牙方法关系密切,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结论:牙体楔状缺损是与年龄、机械摩擦、化学侵蚀和应力疲劳等多因素有关的疾病.
作者:文星;乔现若;任战平;张玉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arisolvTM(伢典)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去龋药物,主要针对牙本质龋,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痛、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龋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外学者就Carisolv的临床效果、对牙本质牙髓的影响,以及细胞毒性作用等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思静;郭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的确定是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取得准确的颌位关系,是制作全口义齿的关键步骤[1],对于全口义齿修复取得成功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丁丽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牙周病治疗相当复杂与困难,但必要的局部处理、定期的健康维护和药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总结了:①牙齿菌斑的控制和清除方法: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和采用手动洁治器械或超声波洁治器,利用橡皮磨光杯或气动喷沙磨光器等磨光.②局部用药:常见的是0.06-2%洗必太含漱剂、0.8%甲硝唑含漱剂及0.4%氟化亚锡含漱剂.牙周袋内局部冲洗上药,常见有甲硝唑、替硝唑和四环素等药膜.③全身用药:有二甲基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及固齿膏等.此外,可以辅助高压氧疗法.
作者:保书文;林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大鼠咬合创伤动物模型,观察创伤后大鼠行为学及营养状况变化.方法:将直径0.5mm方丝粘固于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造成对( )牙的创伤.粘固一个月内观察大鼠行为学及体重变化并拍摄上下颌磨牙根尖片.结果:咬合创伤后大鼠体重增长低于对照组,反应敏感性降低,X线片显示创伤牙牙周膜增宽,牙槽骨吸收.结论:咬合创伤使大鼠产生行为学变化,并抑制体重增长.
作者:贾静;刘洪臣;黄湛;章捍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咬合支持丧失对高龄大鼠神经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从而探讨咬合支持对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4只10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侧磨牙拔除组和双侧磨牙拔除组,6周后,大鼠快速断头处死,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组织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拔牙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核溶解、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和一些重要的蛋白合成细胞器消亡,以及突触数量减少,其中以双侧磨牙拔除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咬合支持丧失后6周,大鼠海马区神经组织形态学发生退行性变.
作者:江青松;姜婷;冯海兰;吴敏节;丛伟红;石川达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界面骨的早期组织学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骨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制作HE染色的脱钙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及骨切剖面有新骨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的骨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作者:杨德圣;刘洪臣;顾晓明;魏务建;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3年10月至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活动性根龋者4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共计188颗根龋牙,进行封闭治疗.患者平均年龄68.2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封闭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保存修复.封闭剂材料选用Heliseal F光固化封闭剂(VIVADENT);复合村脂选用Voco Polofil光固化复合树脂(Cuxhaven Germany).
作者:储德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312例老年人颌面创伤的流行病学分析,找出老年人颌面创伤的发病规律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干预.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312例老年人颌面创伤的病例,登记其年龄、性别、创伤的病因、部位、时间、类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颌面创伤的发病存在年龄、时段、病因、季节的差异,与性别及创伤类型无显著关系.生活意外伤为主要病因,早晨及傍晚时段易受创伤,春、夏季创伤发病率高.结论:颌面创伤同样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采取有效的针对老年人颌面创伤的医疗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已刻不容缓.
作者:王津惠;刘懋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人脑味觉活动的研究.不同的味觉脑功能成像技术有着不同特点;味觉的脑功能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决定对其所作研究的角度的多样性;并且对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从研究的技术、研究的角度及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结论作一综述.
作者:刘雪梅;刘洪臣;金香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新型麻醉药斯康杜尼在老年人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患者的70颗患牙,随机分为斯康杜尼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每组各35颗,进行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电测牙髓活力并检验麻醉效果.检测麻醉前及麻醉后5min时的血压脉搏值.结果:斯康杜尼组牙髓炎患牙94.29%麻醉完全,与盐酸利多卡因组(74.29%)有显著差别(P<0.01),斯康杜尼组注射后血压和脉搏略有升高(P<0.05).上颌牙的麻醉效果好于下颌牙.结论:斯康杜尼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口腔科专用局部麻醉剂,对老年人牙髓炎治疗有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李师勇;刘宇;刘荣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楔状缺损治疗特点及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8例共452颗楔状缺损牙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结果:Dyract复合体与Seal&ProtectTM脱敏剂共同修复楔状缺损在临床上取得很好效果.结论:老年人楔状缺损是常见病、多发病,Dyract复合体与Seal&ProtectTM脱敏剂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邢晓艳;张青松;刘士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减缓牙槽骨吸收,保持牙槽骨高度的义齿修复方法.方法:通过81例患者覆盖义齿修复后双侧下颌牙槽骨高度的比较,观察在有无牙根保留的情况下,牙槽骨的吸收状况.结果:无牙根保留的牙槽骨吸收较有牙根保留的牙槽骨吸收明显.结论:保留牙根对减缓牙槽骨吸收、保持牙槽骨高度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延长了覆盖义齿的使用寿命.
作者:王汝丽;王宁;曹良菊;严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BG)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突出特点是具有成骨迅速,不仅可以和骨组织结合,还可以和软组织结合.在牙周病骨缺损、牙槽骨重建以及听骨链重建等临床应用方面获得很高的成功率,本文就BG的成骨作用、成骨机制、性能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秀文;夏缨;刘洪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上患者和牙医越来越重视天然牙根的保留[1],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全身疾病加上心理原因,不可随便拔牙或不愿拔牙.随着根管治疗技术和桩核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来要拔除的磨牙残冠,通过桩核冠修复可以达到保存的目的.近5年来,我们对35例共47颗老年人磨牙残冠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主根管铸造桩加次根管银汞桩核进行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罗和平;熊筱艳;陈珍香;胡爱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根管治疗仪在确定老年人磨牙根管工作长度方面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须进行根管治疗的老年人磨牙132颗,实验组86颗分为治疗仪组和手感法组,治疗仪组患牙44颗,共131个根管,采用TRIAUTO ZX根管治疗仪确定工作长度,手感法组42颗,共126个根管,采用手感法确定工作长度;对照组46颗为X线片组作为标准组;所有根管预备后插诊断丝摄X线片,比较实验组和标准组测定工作长度的准确率.结果:治疗仪组131个根管中符合工作长度标准的有125个,准确率为95.42%;手感法组126个根管中符合工作长度标准的有103个,准确率为81.75%;标准组146个根管中符合工作长度标准的有139个,准确率为95.21%.X2检验显示,治疗仪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手感法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根管治疗仪在老年人根管治疗中,对磨牙根管工作长度的测定方面,比手感法有更高的准确率,与X线片法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作者:张雪峰;刘洪臣;刘荣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夹层技术对老年人活髓牙Ⅱ类洞充填效果.方法:将活髓后牙制备成Ⅱ类洞形后①实验组玻璃离子垫底、酸蚀、粘结后,卡瑞斯玛PPF树脂充填②对照组:直接用卡瑞斯玛PPF树脂充填.结果:经5年的临床观察,实验组46例69颗牙,成功61颗,失败8颗,成功率88.41%.对照组18例35颗牙,成功22颗,失败13颗,成功率62.86%.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期间口腔咀嚼功能的减弱,应用夹层技术结合PPF复合树脂充填活髓牙Ⅱ类洞,远期疗效可靠,其修复的美观性、耐磨性是可行的,但对大样本量病例,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永彦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