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舟;孙笑非
目的 了解我院真菌分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6~12月送检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06年下半年从临床各种送检标本中检出真菌90株,以白色念株菌检出率高为61.1%,其次为热带念株菌28.9%;痰标本真菌分离例数多53株;在各年龄段的真菌分布中,以71~80岁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大为26.7%;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以两性霉素B敏感性好,平均耐药率低为3.3%.结论 真菌感染越来越多,加强真菌分离及药敏监测,合理用药,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郝秀红;马骢;罗军;刘力娟;马学斌;蒋学兵;郭建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复张策略结合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行肺复张,在镇静、非肌肉松弛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为40 cm H2O,持续时间40 s.结果 与复张前比较,复张后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均有提高,10 min、30 min、1 h、2 h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变化(P>0.05);气道峰压、平台压在肺复张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系统顺应性在复张后明显提高(P<0.05);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在复张过程中提高(P<0.05),但复张后5 min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心率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作者:刘于红;张志成;邹曰坤;段蕴铀;张萍;李大伟;王爱丽;帅维正;单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颞骨段-鼓室内面神经鞘瘤极为少见,临床首发症状多为面瘫,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贝尔面瘫或者听神经瘤.影像学上和颈静脉球瘤的鼓室型、胆脂瘤型中耳炎鉴别困难;当肿瘤破坏岩骨后壁侵入脑桥小脑角池后,和岩骨后壁硬膜起源的脑膜瘤,及小脑脑桥角(CPA)脉络膜起源的脉络丛乳头状瘤也难以鉴别,确诊多依靠手术和病理证实.笔者曾遇见1例,临床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或鼓室型颈静脉球瘤,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王亚明;田增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改善护士心理因素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善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②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③合理地抵制消极情绪,发挥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④护士应随时调整自己,创造良好的职业形象.白衣天使是护士职业的崇高形象,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在圆满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的同时,还要用爱心去关心和爱护患者,塑造完美的天使形象.
作者:赵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方法 运用心理学情感和意志过程原理、个性差异原理、互助性和群体性原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结果 通过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更好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结论 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政治思想工作中去,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赵百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主因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约10 min,于2004年11月5日15∶20步行来到海军机关门诊部就诊.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10余年.患者就诊时胸痛剧烈,伴有大汗、面色苍白、频死感等症状.
作者:朱智明;王浩;高连如;王洪川;张新京;王阿力;周志强;白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69例及青年志愿者20例,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采用充气加压法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超声测值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随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多、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即可出现内皮功能损伤,肱动脉内径扩张值降低早于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出现,内径扩张值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下降.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扩张值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性高,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
作者:李馨;贺声;张云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从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及患者现实需求出发,对急诊医师的专业定位,急诊科在医院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运转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伤病员整体需求出发,充分储备、调用院内急救资源.强调:①建立并完善以人为本的急救模式;②进一步明确急诊科的特殊定位;③建立具有特色的急救医疗队.
作者:王立秋;王文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军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前交叉韧带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对3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行重建术.结果 术后35例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前抽屉试验全部阴性,Lachman试验全部小于Ⅰ度.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2.3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8.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可继续从事日常工作.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较小、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王亦舟;孙笑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隆鼻术是采用充填材料矫正外鼻畸形的一种整形手术.隆鼻术中假体材料的使用种类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理想的隆鼻材料应具备取材方便、无毒性、无致癌、无免疫源性、相容性好和不易变形等优点.目前对固体硅胶、聚四氟乙烯、人工骨、自体软骨应用为广泛.
作者:徐红霞;阎晓辉;薛艳斌;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根据军队人员在军队医院门诊就诊特点,优化就诊环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开设门诊军人专设诊区,制定军人专设诊区医疗护理工作标准及出诊人员合理配备.结果 军人就诊流程和环境明显改善,军人专设诊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部队患者门诊就诊的满意度及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结论 军人诊区的开设,全面提升了为部队伤病员服务的质量.
作者:李淑娥;王海龙;黄叶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85年,Benjamin首先报道了黑色素瘤引起的垂体转移.此后,颅外肿瘤引起垂体转移在文献中时有报道.总体上讲,颅外肿瘤转移到垂体并不多见,在1%~15%之间[1].
作者:卢旺盛;于新;田增民;袁东;杜亚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时小儿与成人的不同点及难点,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小儿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建立困难,体重轻、病情变化快,不配合治疗,治疗参数的确定和调整需细腻等特点,在治疗前、中、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例进行血液净化患儿治疗每次2~8 h,7~73例次.1例心力衰竭纠正,水肿减轻,症状缓解;1例顺利度过自体干细胞移植危险期;2例因费用原因终止治疗.结论 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宜材料和透析用物,维持血容量的稳定,给予科学严谨的监护,认真细致的观察,详细通俗的宣教、指导,是确保小儿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李洪艳;商燕霞;赵宏;马军红;杨志香;董珍;周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提高套管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采用套管法连接供心血管与受体颈部血管进行模型的建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 手术成功率92.5%,手术时间(105.6±8.9)min,移植心脏3 d存活率87.5%、7 d存活率72.5%、30 d存活率5%.结论 血管外翻的套管法可以提高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成功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豫波;石炳毅;侯瑞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0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例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及前S1抗原检测.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组与前S1抗原符合率为68.6%.其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组与前S1抗原符合率为36.0%.结论 前S1抗原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乙型肝炎患者在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时,还会有35.9%的患者前S1抗原阳性,不能忽略这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病毒复制.
作者:李文伟;马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热休克蛋白90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细胞中众多信号蛋白的构象成熟和功能稳定的调控,而这些信号蛋白的过度表达或突变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存活.抑制热休克蛋白90的功能可促进其底物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从而发挥其抗肿瘤的功效.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有明确的抗肿瘤活性,并与肿瘤细胞有更高的亲和力,可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因而热休克蛋白90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刘毅;杨平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恶性肿瘤患病率的增加,治疗方法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机会有明显增加趋势.对于骨转移瘤患者,积极采取全面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疼痛控制、化疗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是护理中的重点.
作者:李皎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特征及两者间的鉴别要点,以及恶性神经鞘瘤与良性神经鞘瘤的鉴别方法.方法 高频超声检查27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瘤患者,观察其病变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并注意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观察病变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结果 ①21例神经鞘瘤均边界清晰,7例圆形,14例椭圆性;15例有包膜,6例无包膜;所有肿瘤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均增强;肿瘤内均有血流信号,1例为血流信号丰富;有6例可见瘤体与神经相连,具体表现为神经干在接近瘤体时内部结构紊乱或消失、回声减低并逐渐增粗连于肿瘤的两端.②5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均是单发结节,边界清晰,4例椭圆形,1例圆形,肿瘤均为低回声;3例有包膜,2例无包膜,后方回声增强,肿瘤内均有血流信号;2例与神经相连.③恶性神经鞘瘤仅发现1例,肿瘤较大,约7.0 cm,位于颈部,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未见与神经相连,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①高频超声可发现肿瘤与神经相连,可作出病变为神经鞘瘤的正确诊断.②高频超声可明确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③部分肿瘤可根据声像图表现明确诊断;部分肿瘤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须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便明确诊断.
作者:贾文凯;余泽辉;贺声;张云山;李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伴淋巴结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颌下腺梭形细胞肌上皮癌及颈清扫淋巴结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明显,分裂相易见伴大片坏死及玻璃样变.经广泛取材,见到少许小管样结构及小灶状鳞状细胞癌成分.颈清扫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肿瘤细胞:SMA、Desmin灶状阳性,p53强阳性,CK(AE1/AE3)、S-100、CD34、GFAP、CD10、HMB45均为阴性;淋巴结转移癌成分CK(AE1/AE3)阳性、SMA阴性.结论 肌上皮癌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梭形细胞为主的肌上皮癌,其淋巴结转移癌的形态可以与肿瘤主体细胞的形态截然不同.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嘉羚;路平;孟宇宏;胡明;康筱玲;刘肖;虞积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年龄在38~50 d的婴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测定,了解维生素D缺乏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 976例年龄在38~50 d男女各半的婴儿取外周血,进行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 骨碱性磷酸酶<200 U/L,339例;骨碱性磷酸酶200~250 U/L,350例;骨碱性磷酸酶250~300 U/L,214例;骨碱性磷酸酶>300 U/L,73例.结论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灵敏、特异性等特点,可用于指导维生素D应用,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作者:王玉晶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