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胸腰椎脆性骨折首次治疗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王鹏;曹广如;廖文波

关键词:骨质疏松, 胸腰椎脆性骨折, 首次治疗方式, 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老年人群常存在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等意外事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介绍骨质疏松胸腰椎脆性骨折首次治疗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社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和患者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钟玲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小儿鼻窦炎应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鼻内给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鼻内给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鼻窦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配合庆大霉素雾化吸入,研究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内给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喷雾剂鼻内给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红新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经食管心脏超声和经胸壁心脏超声在人工瓣膜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脏超声(TEE)和经胸壁心脏超声(TTE)对人工瓣膜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31例进行经TEE和TTE检查,观察人工瓣膜的形态、回声,有无反流及血栓,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TEE检出人工瓣膜反流16例,血栓3例;TTE检出人工瓣膜反流9例,血栓1例.结论:TEE对人工瓣膜反流及血栓的检出率明显优于TTE.

    作者:杨燕淑;康文;浦仕成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当代我国青少年近视危险因素变化

    近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大部分近视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且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环境暴露因素是造成目前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近视危险因素随时代变化,提示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与社会发展有关.本文就社会发展对近视因素的变化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陈丹青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评估及改良Rankin评分的随访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使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随访发病90 d患者预后情况.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发病10 d,7.89%(108/1368)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其中低分子肝素组出现3.95%(27/683),阿司匹林组出现11.82%(81/685).结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可被视为不良预后的一个指标;mRS得分≤2分的患者预后优于≥3分的患者;对mRS差的患者需要开展更早的和积极的医疗及护理干预.

    作者:刘盈盈;易兴阳;蔡招辉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及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DHS及PFNA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DHS组相比,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DHS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改善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有效促进功能的恢复,从而真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痊愈.

    作者:艾尼瓦尔·艾力;帕丽旦·木沙也夫;李新春;庞渊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银屑病皮损病原菌分布及药敏鉴定

    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病原菌分布及药敏鉴定.方法:收治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5例,采用细菌群相同步培养法和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技术进行皮损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结果:75例患者中,检测出合并病原菌感染患者60例(80%),分离鉴定出病原菌86株;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1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91.5%),夫西地酸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阳性菌,尤其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细菌感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见,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主要采用夫西地酸外用,严重者系统使用头孢菌素.

    作者:万焰;蒋亚辉;邓玲俐;刘家瑞;于春水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细致化护理用于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用于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卒中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用于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孙旭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总结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0%(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何霞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大数据环境下的医院统计工作变革探索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传统的统计工作,因统计方式较为陈旧,数据质量和安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新时期面临着的严峻挑战.基于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应对医院部门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建立数据库,推动医院统计工作变革,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就大数据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改革和创新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阐述其必要性,寻求合理应对措施.

    作者:金艳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治危重症患者36例,平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人血白蛋白指标改善更优,肠内指标达标速度更快,ICU入住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94.44%.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正常.

    作者:张岚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腘窝囊肿内合并大量游离体1例及相关思考

    腘窝囊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有疼痛不适,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腘窝囊肿内合并游离体病例很少见.本文简要介绍腘窝囊肿内合并大量游离体1例及相关思考,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政;陈佳;高博;曹旭阳;任强;张隆;时莉芳;曹参;李西成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源性脑梗死患者5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蒙山;李东璟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应用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崔番瑜;王莉莉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骨质疏松胸腰椎脆性骨折首次治疗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老年人群常存在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等意外事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介绍骨质疏松胸腰椎脆性骨折首次治疗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鹏;曹广如;廖文波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8例手术前后肌电图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前后肌电图的变化.方法:收治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8例,在治疗前后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患者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有明显异常,则术后恢复效果较差.结论: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行肌电图检查对患者术后疗效、预后进行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秦怒涛;朱宏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MR)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因MR拟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52例,采用RT-3D-TEE)评价二尖瓣三维结构.结果:RT-3D-TEE诊断二尖瓣病变的总体准确率94.2%.与术前比较,术后瓣环三维面积、瓣环前后直径、瓣环前外后内直径、前/后叶三维面积、穹隆高度、穹隆容积及二尖瓣与主动脉瓣间的角度等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结论:RT-3D-TEE可精准诊断MR病变性质,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MR中,可对二尖瓣三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精确评价手术疗效.

    作者:王翔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98例对照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技术优势.方法:阑尾切除术患者98例,其中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48例,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OA)50例,对两种手术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腹部疼痛消失时间、切口感染例数、粘连性肠梗阻例数比较,LA组均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小而美观,切口一般无瘢痕形成,符合现代美学要求.

    作者:董宏星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双腕部离断伤再植成功1例

    断肢再植技术目前已经相对成熟.手术后尽可能多地恢复肢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和生产的能力,才是断肢再植成功的佳判断标准.分析本院开展的1例双腕离断再植手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及术后康复锻炼,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韩伟;王海峰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患者198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截肢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糖、脂代谢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PG、TC、TG及FIB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NCV、SNCV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能够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减轻下肢神经病变,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刘安霞 刊期: 2017年第3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