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背散射系数评价松质骨状况的可行性研究

他得安;王威琪;汪源源;余建国

关键词:超声, 背散射系数, 松质骨, 表观密度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背散射信号及其背散射系数(backscatter coefficient,BSC)评价松质骨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蜂窝状的松质骨理论模型,然后将BSC与频率的理论关系和牛胫骨松质骨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后实验分析了BSC与松质骨表观密度的关系.结果松质骨中超声BSC随入射频率的增加而非线性的增加,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随松质骨表观密度的增大,BSC增大.结论在用超声评价松质骨状况时,背散射信号具有重要作用,其BSC可用于评价松质骨状况.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模拟微重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及NO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回转模拟微重力对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NO产生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采用回转器模拟微重力效应,在微重力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8 h,同时设1 g静止培养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透射电镜观察HUVEC超微结构.检测不同转速下细胞产生NO的量,及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的表达.结果微重力培养后,细胞变圆且重叠生长;回转组NO产生量高于1 g对照组且与一定的回转速度呈正相关.回转组细胞eNOS表达较对照组增多且表达iNOS,对照组细胞未表达iNOS.结论微重力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形态,NO产量及NOS的合成都有影响.

    作者:张华;孙野青;张凤蕴;张大明;贾秀志;徐德昌;李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参总皂甙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对放﹑化疗因素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红系造血所依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相应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Co60照射﹑注射环磷酰胺、氯霉素复合造模,建立骨髓抑制模型小鼠, 随机分为给药组和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检测外周血和骨髓有核细胞,并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血清Epo和脾脏的EpoRmRNA.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模型小鼠的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和脾EpoRmRNA明显下降,而血清Epo升高(P<0.01).TSPG组骨髓抑制小鼠的外周血、BMC、血清Epo水平(P<0.01)及脾EpoR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总皂甙可以通过促进机体分泌Epo,并在转录水平调节造血组织相应受体的表达,促进红系造血.

    作者:吕艳;冯雪梅;祝彼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编码非相关词对是否具有半球对称性?一项近红外光学成像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 (fNIRS),探讨双侧前额叶在非相关词对的语义编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名被试者分别在深、浅加工2种实验条件下对非相关词对进行编码,光学成像器即时记录在前额叶皮层,波长为760 nm和850 nm的漫射光强变化,以此推测相应脑组织的血容量变化.结果与浅加工相比,在深加工条件下,双侧前额叶中与背外侧前额叶相对应区域的血容量变化都较为明显,尤其是左侧前额叶.本研究结果并不完全支持HERA模型,但与其它相关的脑成像研究结果相似.结论材料的特异性是影响记忆编码中半球一侧化的重要因素,当需要对刺激间的联系进行加工时,右侧前额叶也会参与记忆的编码过程.本研究还提示fNIRS技术可用于记忆等脑高级认知功能的研究.

    作者:杨炯炯;曾少群;骆清铭;管林初;匡培梓;龚辉;Lichty Wemara;Chance Britton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萎缩比目鱼肌钾离子通道改变对高频强直收缩疲劳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萎缩比目鱼肌高频强直收缩疲劳性增加涉及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可能机理.方法建立小鼠尾部悬吊模型模拟失重状态,用离体骨骼肌肌条灌流方法,分别观测在10 mmol/L 钾离子和60 mmol/L 钠离子灌流液灌流下,小鼠比目鱼肌高频强直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在生理溶液灌流下,悬吊1周组小鼠比目鱼肌高频强直收缩的大张力(Po)与其同步对照组相比,仅有降低趋势;但是,高频强直收缩第33秒收缩张力与大张力之比(P33/Po)却明显降低.尾部悬吊1周组小鼠比目鱼肌高频强直收缩后恢复时间短于正常对照组.与生理溶液灌流相比,高钾灌流的悬吊1周组与对照组比目鱼肌的Po均明显降低,两组P33/Po也显著降低,即疲劳性增加;低钠灌流的对照组比目鱼肌的P33/Po呈显著性降低,但悬吊组增高.在高钾灌流条件下,对照组比目鱼肌等长收缩的阈刺激电压无明显改变,而悬吊1周组则明显降低;在低钠灌流条件下,对照组和悬吊1周组比目鱼肌等长收缩阈刺激电压均显著增高.结论萎缩比目鱼肌纤维膜上K+通道的改变,可能是引起其高频强直收缩疲劳性增加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汉忠;余志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异鼠李素对肺癌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体内外对肺癌增殖的影响及初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加入体外培养的人A549细胞,用MTT法,3H-TdR掺入法等测定体外抗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彗星电泳、免疫组化等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采用Lewis细胞C57BL/6鼠移植瘤,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的影响.结果异鼠李素处理A549细胞后,细胞形态出现典型凋亡特征,下调bcl-2基因, PCNA蛋白表达;上调抑癌基因P53、bax 及caspase-3基因.实验观察到,异鼠李素在体内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显著降低癌细胞增殖指数,诱导Lewis肺癌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下调PCNA和bcl-2的表达,上调caspase-3、bax表达有关.结论异鼠李素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机制之一,是一种有较好前景的抗肿瘤的新型中药单体.

    作者:朱玲;王正荣;周黎明;杨春蕾;张尊真;肖静;任富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背散射系数评价松质骨状况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背散射信号及其背散射系数(backscatter coefficient,BSC)评价松质骨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蜂窝状的松质骨理论模型,然后将BSC与频率的理论关系和牛胫骨松质骨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后实验分析了BSC与松质骨表观密度的关系.结果松质骨中超声BSC随入射频率的增加而非线性的增加,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随松质骨表观密度的增大,BSC增大.结论在用超声评价松质骨状况时,背散射信号具有重要作用,其BSC可用于评价松质骨状况.

    作者:他得安;王威琪;汪源源;余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飞船搭载微生物对航天器材的霉腐实验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空间搭载和地面对照实验的3种真菌作为霉腐实验标准菌,对9种航天器材的板材进行7个月的霉腐测试实验.结果空间搭载菌株与地面对照相比,搭载的烟曲霉菌株气生菌丝生长良好,分生孢子生长丰茂,霉腐板材重量损失较少.结论微生物在空间条件下繁殖能力增强,搭载后生长加快,形态分化提前,对材料的霉腐能力有所下降.

    作者:谢琼;石宏志;李勇枝;吴元亮;马一兵;宿双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于柯尔莫哥洛夫熵的生理性精神疲劳分级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电信号与生理性精神疲劳之间的关系,寻找切实可行的将生理性精神疲劳分级的分级参数.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生理性精神疲劳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无序程度度量,分析柯尔莫哥洛夫熵在不同生理性精神疲劳状态下的变化规律.结果对应于特定的生理性精神疲劳状态,其柯尔莫哥洛夫熵的平均值在相应的一定范围内变化,大脑思维的无序程度有特定的变化范围;柯尔莫哥洛夫熵随生理性精神疲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近日节律对柯尔莫哥洛夫熵分析生理性精神疲劳状态没有影响;对近日节律相似的受试者而言,在相临时段内其柯尔莫哥洛夫熵值相近.结论利用柯尔莫哥洛夫熵对生理性精神疲劳进行分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法为生理性精神疲劳的监测与分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工具,在交通运输业及其它行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连毅;郑崇勋;李小平;沈开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在+Gx作用致猴多器官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致猴内脏损伤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8只健康雄性成年恒河猴被随机分为+15 Gx组、+18 Gx组和+21 Gx组,分别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相应峰值的抛物线形过载曲线作用;8只恒河猴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2 h、24 h、7 d进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检查,并对+15 Gx组行脑灌注成像.结果各Gx组在过载作用后即刻肺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肿,部分出现气胸、肺出血;7 d后肺部影像基本恢复正常.灌注成像显示+15 Gx过载作用后2 h、24 h大脑呈缺血性改变,7 d后血流灌注基本恢复正常.其它实质脏器如肝、胆、胰、脾、肾脏、睾丸未出现明确损伤(仅一例出现肝脏的局部损伤).结论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主要引起肺部损伤和脑缺血性改变,MSCT可早期检出损伤,并具有扫描速度快,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特点,在载人航天过载损伤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费军;吴斌;张朝利;由广兴;刘瑛琪;姜世忠;王宗烨;耿振林;焦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于拼接技术的医学X光片全景成像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检测、特征匹配、空间坐标变换和图像混合等4个步骤的图像拼接技术,用于脊椎和长骨等X线图像的自动且无需标尺的全景成像.方法通过Haar小波分解和Sobel算子检测图像特征点,使用归一化互相关和一致性条件来实现特征点之间的匹配,根据匹配的特征点信息估计仿射变换模型参数,后将重叠区域的像素通过加权求和实现合成.结果经开放式X线图像数据库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骨科X光图像数据的实验,结果显示对重叠面积在50%以上的X光图像,系统能够自动进行拼接.主观问卷调查中86.7%的被访者接收系统的拼接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连续X光片全景成像.

    作者:张旭峰;严壮志;N.R. Wanigasekara;刘书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长效专用控释肥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并验证长效专用控释肥料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未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高等植物的栽培提供合适的养分资源.方法在特定的光照、温度和大气等环境条件下,通过植物栽培实验,进行施肥、不施肥以及不同专用控释肥料品种的生菜培养,比较不同处理下植株的生长形态、测试并分析植株体内的各种营养组分等.结果在不施肥的条件下,植株不能正常生长,施肥能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利用肥料1栽培的生菜植株品质好于肥料2栽培的生菜植株.结论所研制的长效控释专用肥料能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应用,针对不同的植物品种应选用不同的肥料品种作为养分资源.

    作者:艾为党;郭双生;邓一兵;唐永康;秦利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血管收缩反应变化的研究进展

    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血管收缩功能的改变是立位耐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血管功能的实现与血管内的压力、血流状态和血管结构有密切关系,由于血管所处部位不同,其结构和特点也不尽一致.失重或模拟失重时流体静压消失和血液的头向分布,使身体各部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

    作者:李志利;姜世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大鼠体态自动识别

    目的提出一种有效的大鼠体态识别方法,适用于不同目标分辨率的图像.方法从大鼠体态图像中提取目标的4个旋转、平移、尺度不变量,作为朴素贝叶斯网络的属性变量,将体态分为4类,作为网络的类变量.对网络进行训练,并应用训练好的网络对5组不同分辨率的图像进行识别.结果 5组不同分辨率的图像集均取得较高的识别正确率,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大鼠体态差异等因素带来的目标分辨率不同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且运算复杂度低.结论提供了一种大鼠体态识别的算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者:张敏;张恒义;郑筱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ZM510与Hyrid Ⅲ假人着陆冲击响应特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测定在固定支撑和有缓冲器支撑方式下两种假人对系统着陆冲击的响应; 检验人椅系统内冲击测量位置的设置是否正确.方法采用两种支撑方式,分别对两种假人在水刹车冲击塔上进行冲击测试比较.结果两种假人在固定支撑和缓冲器支撑时对系统的响应是一致的;Hyrid Ⅲ假人身体上的响应与在座垫、座椅摆动中心等位置上所测得结果是一致的.结论把冲击的测量位置放在人椅系统的硬结构上能够反映人体的响应情况,SZM510假人能够适用于高冲击过载下的乘员安全性评价.

    作者:马红磊;刘炳坤;姜世忠;王涛;杨鸿慧;姜俊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情绪状态下汉语语音的声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索汉语语音受发音人情绪影响的声学特征变化规律.方法分析在平静和生气、欢快、悲伤等情绪下,汉语语音的基频、短时能量、时长、语速、共振峰和明亮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平静语音相比,生气、欢快、悲伤3种情绪的语音特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根据特征参数的改变规律,可为进一步的情绪化语音合成和汉语语音的情绪识别奠定基础.

    作者:高慧;苏广川;陈善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尾吊对大鼠比目鱼肌中ERK1/2磷酸化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尾吊模拟失重后大鼠比目鱼肌中ERK1/2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拟失重效应,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游离的大鼠比目鱼肌中总的ERK1/2含量和其磷酸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7 d和14 d尾吊模拟失重后,大鼠比目鱼肌内总ERK1/2的含量没有发生改变.而ERK1磷酸化状态在7 d和14 d模拟失重后均显著降低.ERK2的磷酸化状态在尾吊7 d后显著下降,而在14 d尾吊后其下降程度却未达显著性.结论尾吊模拟失重后可降低大鼠比目鱼肌内ERK1/2的磷酸化状态.

    作者:袁明;姜世忠;李志利;汪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主办: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