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meroid环置入联合高脂饮食诱导致兔单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模型的建立

贾庆帅;李婷;赵宝珍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 脑, 收缩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摘要:目的 对高脂饮食喂养的新西兰大白兔联合Ameroid环置入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单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件闭塞模型,探讨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组织微血管及超微结构改变的表现.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和高脂喂养组(Ⅱ组),每组10只.Ⅱ组经高脂喂养4周后取其中6只行右侧颈总动脉Ameroid环置入术,分别于置环后第1、2、3、4周未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对照组在同时间点行相同指标的检测.术后第4周末,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 Ⅰ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右侧颈总动脉置环术后血流束逐渐变细,血流速度增高,第4周血流速度降低,4周末时无血流显示.频谱显示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检测可见Ⅱ组术后脑组织新生微小血管较Ⅰ组显著增多,同时Ⅱ组右侧新生微小血管数量与左侧相比明显增加(P<0.01).电镜观察可见Ⅱ组脑组织的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超微结构均有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种较新的兔单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模型,可通过该模型进行颅外段颈总动脉闭塞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研究.
解放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甲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趋化因子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维甲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趋化因子表达及肾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维甲酸治疗组,每组45只.假手术组行左输尿管游离,不结扎;UUO组和维甲酸治疗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维甲酸治疗组术后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5,10、20mg/kg)全反式维甲酸(ATRA)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和UUO组注射同体积二甲亚砜花生油溶剂.于术后第3、7、14天观察各组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和RT-PCR法观察病变肾组织趋化因子RANTES、CCR5、MCP-1、MIP-1α和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肾组织RANTES、CCR5、MCP-1及MIP-1α无明显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组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损害逐渐加重(P<0.05),肾组织趋化因子表达进行性增加(P<0.01).与UUO组相比,维甲酸治疗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5),肾组织趋化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不同剂量维甲酸治疗组肾组织趋化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维甲酸能减少UUO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肾小管损害,抑制趋化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作者:张莹;李芙蓉;李燕;袁发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区rt229突变的流行特点及其对病毒复制力的影响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反转录酶(RT)功能域rt229突变对HBV复制力的影响.方法 从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使用PCR扩增RT区及前C区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耐药相关位点的突变;克隆患者HBV全长基因组,获得S445-3及S869-4克隆并作为定点突变母本,以产生rt229突变的各种模式.使用无载体介导的方法将含有rt229突变的全长HBV基因组转染入HepG2细胞系中,转染3d后采用Real-Time PCR法定量检测HBV复制中间体水平.结果 在受检的6000例患者中,394例(6.57%)存在rt229突变,与拉米夫定(LAM)治疗相关的占78.93%,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包括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初治和用药不详者]所占的21.07%.其中rtL229V、rtL229W和rtL229M单独突变分别占全部rt229突变的12.44%、1.78%和4.57%,未发现rtL229F单独突变株;rtL229V、rtL229W、rtL229M、rtL229F与LAM耐药突变共存分别占43.65%、9.14%、9.64%和14.97%;rtL229V、rtL229M与ADV耐药突变共存分别占2.54%和1.27%.复制力评价结果显示,相对于前C区G1896A单独突变株(S869-4),rtL229V、rtL229W、rtL229M和rtL229F突变将HBV复制力降低至2.92%、8.79%、26.04%和34.80%;相对于LAM耐药株(S445-3),伴随有rtL229V、rtL229W、rtL229M和rtL229F的LAM耐药株的复制力增加了1.18、2.29、2.49和2.51倍.结论 rt229位点的突变可降低HBV的复制力,增强LAM耐药株的复制力;rt229突变可能为LAM耐药突变的补偿突变.

    作者:纪冬;刘妍;思兰兰;李乐;王琳;陈国凤;韩萍;徐东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葛庆岗;赵建娟;吕旌乔;朱曦;么改琦;王超;阴赪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HBV感染患者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突变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反转录酶(RT)区恩替卡韦(ETV)基因型耐药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38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 RT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RT突变,分析与ETV耐药相关突变的形式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38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中,128例(3.4%)检出38种ETV基因型耐药突变,以rT184位点替换突变常见(79/128,61.7%),包括7例rtT184/rtS202G位点同时突变.共有5种替代突变形式rtT184L/I/A/S/F,其中rtT184L(29/30)、rtT184A(7/7)和rtT184S(10/12)均伴随rtL180M+rtM204V突变,而rtT184I多伴随rtM204I突变(7/8).rtS202位点突变33例(25.8%),全部为rtS202G,包括7例rtT184/rtS202G位点同时突变,多伴随rtL180M+rtM204V突变.rtM250位点突变23例(18.0%),其中rtM250L(15/17)常伴随rtM204I突变,而rtM250V均伴随rtL180M+rtM204V突变(5/5).仅6例(4.7%)检出rtI169T突变并均伴有nT184位点的突变.还检出同时含有ETV及阿德福韦(ADV)耐药位点的多药耐药突变3例.ETV耐药突变多出现在拉米夫定(LAM)和ETV经治的患者(96/128,75.0%),其中以LAM→ADV→ETV(42例)和LAM→ETV(28例)为主;还出现在LAM经治而未用过ETV治疗的患者(27/128,21.1%),其中以LAM单一治疗(10例)和LAM→ADV(9例)为主.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的ETV耐药突变多见于单药序贯治疗,突变形式以rtL180M+rtM204V+rtT184L或rtS202G为主,而rtI169T突变在ETV耐药中不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妍;李庆虹;李乐;施建飞;纪冬;白文林;姚增涛;戴久增;徐东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rA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北京地区参加健康调查的T2DM患者480例,男212例,女268例,年龄27~92(61.55±11.7)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216例.检测身高、体重、心率、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等指标,采用科林HEM-9000AI自动检测仪检测左侧桡动脉rAI,并分析T2DM患者和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rAI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rAI与年龄、收缩压、脉压、LDL-C呈正相关,与身高、体重、心率、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呈负相关;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I与年龄、脉压呈正相关,与身高、体重、心率、舒张压、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女性rAI均高于男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rAI与性别(β=0.1,P<0.05)、年龄(β=0.1,P<0.05)、身高(β=-O.3,P<0.01)、心率(β=-0.5,P<0.01)和平均动脉压(β=0.1,P<0.01)独立相关,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I与年龄(β=0.2,P<0.01)、身高(β=-0.3,P<0.01)、心率(β=-0.6,P<0.01)独立相关.结论 性别、年龄、身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是T2DM患者rAI的独立影响因素.控制血压对降低T2DM患者的动脉僵硬度至关重要.

    作者:刘德军;叶平;肖文凯;骆雷鸣;吴红梅;蔡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认知量表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导致老年人记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应用认知量表对45例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青;刘开祥;崔德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CA125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CA125在正常子官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检查获得的子宫内膜标本242例,其中正常增殖期内膜24例,分泌期内膜21例,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24例,单纯型增生过长24例,复杂型增生过长26例,子宫内膜腺癌1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A125在子宫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A125 在子宫内膜及其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不同:分泌期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为弱阳性及中等程度阳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功能性息肉、复杂型增生过长组织中等以上阳性率高于单纯性增生过长,三者CA125阳性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2,P<0.05);子宫内膜癌CA125阳性表达在病理Ⅰ、Ⅱ级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8,P>0.05),但在Ⅰ、Ⅱ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Ⅲ级组织(χ2=11.975,P<0.01).结论 CA125 在子宫内膜及其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内膜组织的病理演变进程一致.

    作者:何淑明;邢福祺;隋洪;吴又明;王永莉;黄东;陈光辉;孔紫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成人肠重复畸形内镜下切除1例并文献分析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类较为罕见的先天件发育障碍性疾病,它表现为在某一消化道毗邻出现组织结构相同的圆形或管状消化道空腔.成人肠重复畸形在国内仅见个案报道,根治方法均为手术治疗.本文报道经内镜下切除的成人肠重复畸形1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类疾病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陈兴玲;郑金英;江向红;贺晓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表明,脓毒症在2004年总死亡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在第十位[1].近期研究表明,脓毒症发病率为每年70~240人/10万[2-3],且每年增长1.5%,估计到2020年每年将新增约100万脓毒症病例[4-5].虽然已有多种干预措施在脓毒症模型中表现出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其中大部分在后续的临床试验中并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到目前为止,仅有三项治疗措施表现出了积极的临床疗效,包括早期脓毒症目标靶向性治疗(sepsis-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6]、活化蛋白C[7]和阿非莫单抗(afelimomab)[8].本文将就脓毒症发病机制与免疫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周国勇;胡森;盛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部分睡眠剥夺对健康大鼠心电活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部分睡眠剥夺(PSD)对健康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间接判断PSD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9)和对照组(n=9).于PSD前1d及PSD后1、4、7、10d测量体重并进行体表心电图(S-ECG)检查.于后一次PSD次日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查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清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E-选择素)浓度.结果 与PSD前比较,实验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SD后4、7、10d,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与PSD前比较,实验组QRS时限增宽,QT间期、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校正QT间期离散度增加,P波振幅增高,ST段下降,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PSD后1d,两组ST段高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1、4、7、10d,两组QT间期和校正QT间期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4、7、10d,两组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10d两组心率及P波振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葡萄糖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浓度降低(P<0.05).结论 短期PSD可明显影响心电活动,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并可能造成心肌损伤.心电活动的异常表现可间接反映前述改变.

    作者:郭敬宾;何非;宋旭东;李强;陈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HBV表型耐药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分离株的表型耐药分析

    目的 建立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分离株并系统分析其对拉米夫定(LAM)的敏感性.方法 从1例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RT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随机挑选1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分析RT区LAM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用Xho Ⅰ和Nco Ⅰ双酶切pGEM-Teasy-RT及pTriEx-HBV(C),构建1.1倍HBV野生株和LAM耐药突变株的重组载体pTriEx-wRT和pTriEx-mRT,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60h后加入不同浓度(0、0.01、0.1、1、10、100μmol/L)的LAM,药物连续作用5d后,抽提病毒核心颗粒HBV DNA,通过实时荧光PCR及South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HBV DNA的复制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体外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野生未突变株重组载体pTriEx-wRT转染HepG2细胞后,随着LAM浓度的升高,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而突变株重组载体pTriEx-mRT转染HepG2细胞后,HBV DNA水平无明显下降,IC50值与野生株相比增加了2500倍.结论 建立的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对监测HBV耐药性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禄;郝瀚;刘永明;苏何玲;蒋林彬;纪冬;刘文;思兰兰;徐东平;钟彦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国产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减轻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80kg,ASA 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明视经口气管插管.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布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拔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应用降压药情况,有无呛咳与屏气反应及气管插管后合并的咽痛、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无显著差异.L组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及应用降压药的比例均低于C组,呛咳、屏气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但拔管后咽部异物感的发生率高于C组.两组咽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术后1d咽部异物感及咽痛均明显好转.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可减轻气管导管拔除时的呛咳与屏气,抑制应激反应.

    作者:刘小颖;王薇;杨秀凤;关婷婷;吴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多沙唑嗪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诱导兔心肌组织损伤和细胞周期改变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消旋多沙唑嗪[(±)DOX]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家兔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细胞的增殖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兔高脂饮食4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左旋多沙唑嗪[(-)DOX]组、右旋多沙唑嗪[(+)DOX]组和消旋多沙唑嗪[(±)DOX]组.另设普通饮食组(n=10).(-)DOX组、(+)DOX组和(±)DOX组均连续9周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0mg/kg,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无菌双蒸水腹腔注射.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G0/G1 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增殖指数(PI),并分析各组心室肌病理变化.结果 与普通饮食比较,高脂模型组心肌组织的G0/G1 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5);(-)DOX及(+)DOX组的G0/G1 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PI均恢复至普通饮食组水平.各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饮食组心肌组织未见异常;高脂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DOX组及(±)DOX组高脂饮食诱发的家兔心室肌病理变化显著减轻,而(+)DOX组心室肌病理变化加重.结论 长时间给予(-)DOX可改善高脂饮食所致的家兔心脏损害.对于高脂血症相关的心室肌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增殖周期变化,(-)DOX和(+)DOX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光学选择性.

    作者:曹雪滨;王荣英;杨梅;张刚;崔英凯;任雷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源CT与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房容积及功能评估的比较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对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评估价值,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8±16岁,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同一天完成DSCT和RT-3DE检查,获得左心房、左心室的DSCT容积数据和RT-3DE容积数据,然后分别采用Circulation和Q-LAB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获得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开始收缩时的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存储功能(LARV)、左心房被动收缩功能(LAPV)、左心房主动收缩功能(LAAV)和左心房管道功能(LACV).所有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都经体表面积校正.DSCT和RT-3DE所得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的一致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操作者间的变异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体表面积校正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采用RT-3DE相比,DSCT得出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测量值的变异较低.结论 DSCT在评估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较准确地测定左房容积和功能.

    作者:温兆赢;赵映;张兴梅;于薇;张兆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辐射事故早期医学应急救援实践与思考

    2008年4月11日,太原市某辐照公司发生辐射事故,5名工人受到较大剂量60Co放射源意外照射致伤,解放军307医院对其进行了积极治疗.本文借此提出辐射事故受伤人员应急救援的思考与建议,以供此类突发辐射事件的处置借鉴.

    作者:苏剑斌;刘素刚;李彦博;何跃忠;罗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联合应用溶栓治疗和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急诊PCI后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溶栓治疗和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7-2010年在发病24h内成功进行急诊PCI的534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分为4组:A组(n=260),未应用溶栓治疗和血栓抽吸;B组(n=96),进行溶栓治疗;C组(n=143),进行血栓抽吸;D组(n=35),联合应用溶栓治疗和血栓抽吸.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相关资料以评价联合应用溶栓治疗和血栓抽吸对无复流的影响.结果 在534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138例(25.8%),A、B、C、D组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32.7%(85/260)、20.8%(20/96)、21.7%(31/143)和5.7%(2/3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联合应用溶栓治疗和血栓抽吸可显著降低ST段抬高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

    作者:刘长福;王长华;陈韵岱;孙志军;刘宏斌;陈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脏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肝脏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午后间歇性低热、盗汗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本例患者在排除肝内结核和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上,行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查示:Ki-67增殖活性15%~20%,CD20、CD79a、Bcl-2和PaX-5阳性,CD5、CD10、CD3、CD7、CD23、CD43、MUM1及cyclin D1阴性.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典型的淋巴上皮病变)可确诊原发性肝脏MALT.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方案化疗6个疗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随访至2010-04-21已存活12个月.回顾性分析文献中49例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2(36~85)岁,男:女为0.91:1.影像学检查以孤立性病变较多见,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CT(18F-FDG PFT-CT)扫描有助于对肝脏MALT淋巴瘤进行分期.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推荐在行手术治疗后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脏MALT罕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果和免疫表型特征,淋巴细胞1gH基因重排和染色体易位检测等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王毅峰;许晓倩;倪雄;殷亮;刘随意;王健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与肠道动力关系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关肠道气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关系的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笔者也曾对FD患者的肠道气体进行定量分析[1].本研究旨在了解FD患者肠道动力与肠道气体积分(GVS)之间的联系,探讨肠道动力在FD患者肠道气体潴留中的作用.

    作者:蔡振寨;夏宣平;曹曙光;薛战雄;郑君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保守治疗1例

    子宫肌壁间妊娠是十分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其发病率为1/30 000[1],本文报道我院成功保守治疗的胚胎移植后发生宫内妊娠合并肌壁问妊娠的患者1例.

    作者:潘琼;薛敏;程春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Ameroid环置入联合高脂饮食诱导致兔单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模型的建立

    目的 对高脂饮食喂养的新西兰大白兔联合Ameroid环置入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单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件闭塞模型,探讨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组织微血管及超微结构改变的表现.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和高脂喂养组(Ⅱ组),每组10只.Ⅱ组经高脂喂养4周后取其中6只行右侧颈总动脉Ameroid环置入术,分别于置环后第1、2、3、4周未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对照组在同时间点行相同指标的检测.术后第4周末,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 Ⅰ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右侧颈总动脉置环术后血流束逐渐变细,血流速度增高,第4周血流速度降低,4周末时无血流显示.频谱显示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检测可见Ⅱ组术后脑组织新生微小血管较Ⅰ组显著增多,同时Ⅱ组右侧新生微小血管数量与左侧相比明显增加(P<0.01).电镜观察可见Ⅱ组脑组织的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超微结构均有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种较新的兔单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模型,可通过该模型进行颅外段颈总动脉闭塞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研究.

    作者:贾庆帅;李婷;赵宝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解放军医学杂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