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洗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处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切口疤痕处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宫腔镜电切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电切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处妊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产生的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培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腹膜透析患者90例,按照是否接受规范化培训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有效预防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杨红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稽留流产患者1 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清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再次清宫率、粘连发生率、不全流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显著,粘连发生少,成功率高,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5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病原学检测,均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39例患儿治愈出院,治愈率69.64%,16例病情明显好转,好转率28.57%,1例治疗无效,无效率1.79%.结论:加强对患儿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工作,能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元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度痔的新型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6例(93.33%),好转4例(6.67%),有效率100%.无术后出血、肛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仅11例(18.33%)发生4~6分的肛门疼痛,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缓解.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PPH加个体化外痔整复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林正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治疗71例.治愈率78.2%,死亡率21.8%.结论:严重多发伤需要及早诊治,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姚明欣;曹云军;姚远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MRI影像学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结果:单发120例,多发60例.瘤体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瘤体直径1.2~10.5 cm.黏膜下型15例,浆膜下型43例,壁间型62例.MRI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结论: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是子宫肌瘤MRI影像学的主要特征.
作者:肖贵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伤口分泌物分离聚团多源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伤口分泌物中分离的聚团多源菌的耐药状况.结果:68株聚团多源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0,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4%.2010年聚团多源菌检出率4.41%,上升至2014年的40.11%.结论:伤口分泌物中分离的聚团多源菌耐药率日趋增高,临床应根据其耐药性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和泛耐药株的传播.
作者:杨赛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对1例爆发性1型糖尿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析,对误诊的主要原因进行阐述,以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雷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及保健方法.方法:收治中年妇科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保健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38例患者中,妇科炎症78例(56.52%),月经不调29例(21 01%),盆腔脱垂18例(13.04%),妇科肿瘤13例(9.43%),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89例(64.49%).观察组总有效率92.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6%(P< 0.05).结论: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具有多样化,常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根据患者的保健需求而采取保健措施,可协同提高患者的常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维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硫糖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 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躁动持续时间及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21.4±3.8)min,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1.68±0.3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持续时间≥3min及15 min的例数分别为3例(7.50%)、3例(7.50%),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能明显改善小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症状.
作者:赵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将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西医组22例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中西医综合组26例在西医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经胃管灌注或保留灌肠、足三里穴封闭、腹部微波理疗治疗.结果:中西医综合组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炎性肠梗阻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李国权;温养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遮盖法及压抑疗法治疗学龄儿童单眼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学龄儿童单眼弱视患者80例,随机分为压抑疗法组与遮盖法组各40例,分别采取压抑疗法和遮盖法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压抑疗法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遮盖法组(P<0.05).压抑疗法组立体视重建率明显高于遮盖法组(P<0 05).结论:对学龄儿童单眼弱视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压抑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采用遮盖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PCI术治疗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D、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冠心病经PCI术治疗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永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鼾症患者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四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鼾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毛延;袁薇;夏美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心血管保护性因子可以更好地预测、评估心血管疾病.本文总结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脂联素、卵泡抑素样蛋白1、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杨天睿;段靳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加强卫生保健对大学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作用.方法:将80例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采用强化卫生保健的形式,观察组则强化卫生保健措施,对两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学生强化卫生保健形式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唐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经验.方法: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130例,均给予血常规、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MP-IgM)、胸部X线或CT检查.均给予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静脉滴注.结果:治愈率93.1%,显效率6.9%,总有效率100.0%,患者退热时间1~3d,平均(1.7±0.9)d,咳嗽消失时间4~7d,平均(5.6±1.5)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 10d,平均(7.6±2.2)d.结论:MP-IgM和X线是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措施,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药物,疗效显著.
作者:刘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研究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通过文献复习的形式来研究和分析出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具体用药时机、患者用药适应性、实际用药疗程、具体疗效以及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等.对于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的轻、中型患者,其疗效并不理想,而采用糖皮质激素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特别适用于患者重型活动期,同时本身属于暴发型的典型患者;在进行给药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及范围来直接选择相应的、合适的药物剂量以及给药方式.嘌呤类似物本身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所依赖的UC病例,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维持激素疗效,缓解用药疗效不明显的轻、中度炎症、瘘管性病变,还有激素依赖性CD病例等.
作者:奎映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