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飞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鼾症患者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四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鼾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毛延;袁薇;夏美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 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及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巴哈尔古丽·力提甫;照日格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收治单纯性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支病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性冠心病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无痛性心肌梗死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其冠脉病变较严重.
作者:魏则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德县妇保人力情况与早孕期保健建卡率的关系.方法:对广德县全部县、乡、村保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力资源状况和孕产期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结果:广德县妇保人员基本是临床类专业,县、乡两级均无公共卫生类,村级公共卫生类很低,技术职称较低,特别是村级保健人员;村妇保人员女性少(47.6%),村级妇保人员通过网络信息获取孕产妇信息率低(4.3%),收集怀孕信息采取电子录入信息的女妇保人员数比男性低;孕产妇的流动性很大、宣传管理工作不到位、网络信息缺乏是早孕建卡率不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广德县妇保人员人力资源较缺乏,信息使用和利用水平低,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全县各相关部门网络信息的共享,提高早孕期保健建卡率.
作者:周慧;陈波;王伟民;李北燕;杨明亮;计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方法,以提高其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护理患者68例,总结分析处理对策及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转送入院.结论:在急救现场准确判断伤情及恰当救护、熟练规范的急救技术以及运送途中恰当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高永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急诊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络络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心脏复跳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及络络通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红河州麻风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麻风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红河州1930-2014年的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0-2014年发现麻风病例3 889例,治愈3 670例,死亡、外迁、失访105例,目前还有现症病例114例.结论:本州属于麻风病的高流行区,加强全州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大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加强对皮肤科医生及乡村医生的培训,对早期发现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患者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卢洁;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PCI术治疗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D、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冠心病经PCI术治疗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永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贲门周围离断术是治疗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本文从临床要点、治疗方法及优缺点3个方面介绍3种治疗方法.
作者:吴平恭;李慧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0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治疗药物、饮食、便秘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便秘36例,发生率45.0%,男24例(66.7%),女12例(33.3%),年龄45 ~ 81岁,平均61.2岁;便秘发生时间:化疗1个周期内发生便秘5例(13.9%),化疗2个周期18例(50.0%),化疗3个周期16例(44.4%),便秘分级1~2级,其中1级17例,2级19例.便秘因素:心理因素52例(65.0%),药物因素20例(25.0%),饮食因素18例(22.5%),化疗后不良反应17例(21.3%),有27例患者有2种相关因素.结论:心理因素、药物因素、饮食因素、化疗后不良反应是导致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中一次法和多次法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给予一次法根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次法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疼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中一次法和多次法术后疼痛发生率无差异.根管治疗中一次法能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有效缩短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升临床工作的效率.
作者:叶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方面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3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吸烟史及冷空气刺激均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按照中医证型进行分类,冷哮证构成比高(57.19%),其次为热哮证26.88%、风痰哮证9.69%,寒包热哮证6.25%(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吸烟史以及冷空气刺激.中医证型方面,以冷哮为主,其次为热哮、风痰哮,寒包热哮证少.
作者:杨景福;田玉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2014年,本科收治1例存在胸痛、心电图轻度异常和晕厥的患者,入院后考虑诊断:①心源性晕厥;②急性冠脉综合征.本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姜国田;王娟;史俊康;孙林;张辛霞;何胜虎;陈述;纪军;李晓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β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体外循环(CPB)术后对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调节机制.方法:对照组建立CPB后不给予CPB转流,A组给予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再建立CPB,不行CPB转流,B组建立CPB后给予30min深低温停循环,C组给予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后,行30min深低温停循环.检测各组肺组织PBEF表达、磷酸化P38MAPK和磷酸化HSP27表达.结果:A、B、C组在2h、4h时PBEF、P38MAPK、HSP27的表达均分别明显高于0h(P<0.01).在2h、4h,A、B、C组PBEF、P38MAPK、HSP2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B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EF通过P38MAPK-HSP27通路增加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
作者:杨威;张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腹症患者108例,通过询问现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并借助实验室、X线、B超诊断性腹穿等进行诊断.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急腹症患者的早期诊断:要询问患者的现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并借助实验室、X线、B超诊断性腹穿等.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伏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伤口分泌物分离聚团多源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伤口分泌物中分离的聚团多源菌的耐药状况.结果:68株聚团多源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0,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4%.2010年聚团多源菌检出率4.41%,上升至2014年的40.11%.结论:伤口分泌物中分离的聚团多源菌耐药率日趋增高,临床应根据其耐药性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和泛耐药株的传播.
作者:杨赛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遮盖法及压抑疗法治疗学龄儿童单眼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学龄儿童单眼弱视患者80例,随机分为压抑疗法组与遮盖法组各40例,分别采取压抑疗法和遮盖法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压抑疗法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遮盖法组(P<0.05).压抑疗法组立体视重建率明显高于遮盖法组(P<0 05).结论:对学龄儿童单眼弱视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压抑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采用遮盖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腹膜透析患者90例,按照是否接受规范化培训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有效预防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杨红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指征细胞学检查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细胞学检查.结果:直肠指征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89.5%,敏感性92.1%,假阴性6.6%,无假阳性病例.结论:直肠指检细胞涂片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可反复检查,对直肠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赵润珍;朱福义;田林;刘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入院24 h尿量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治脓毒性休克患儿3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入院后24 h尿量及各脏器功能.结果:死亡组入院24 h尿量均值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入院24 h尿量越低,病死率逐渐升高(P=0.006).入院24 h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入院24 h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赵毅斌;刘芸;林丽梅;高瑾;奚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