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疾病急诊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李勇

关键词:心血管, 疾病, 急诊,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急诊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络络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心脏复跳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及络络通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保护性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血管保护性因子可以更好地预测、评估心血管疾病.本文总结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脂联素、卵泡抑素样蛋白1、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杨天睿;段靳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 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及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巴哈尔古丽·力提甫;照日格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万人次静脉输液无严重输液反应的原因剖析

    输液反应是输液治疗时出现的非治疗性反应.本文从输液反应种类及危害、严把供药供货关、严把输液质量关、有计划安排输液顺序、责任明确五个方面总结了无严重输液反应的原因.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员参与式护理质控模式在临床护理质控中的应用与启示

    全员参与式的护理质控是实现高质量护理的一种手段,涵盖了过程和结果质控.本文将从全员参与式的护理质控模式的背景、概念、组织构架、实施程序及结果进行了阐述,供护理管理者参考.

    作者:金力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片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对照组加用阿德福韦酯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硬度(LSM)、肝门静脉直径和脾脏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A、LN、PCⅢ、ⅣC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SM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肝门静脉直径与脾脏厚度明显改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在肝脏纤维代谢和形态学改变方面具有抗纤维化的效用,提示其有助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郝爱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倪诚教授辨体结合辨病诊疗验案2则

    根据“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及“主病主方”思想,倪诚教授临证中非常重视辨别体质,以辨体与辨病相结合诊疗各种疾病,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作者:何丽清;倪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PH加个体化外痔整复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度痔的新型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6例(93.33%),好转4例(6.67%),有效率100%.无术后出血、肛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仅11例(18.33%)发生4~6分的肛门疼痛,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缓解.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PPH加个体化外痔整复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林正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科院校教学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实验室管理模式导致教学实验室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建立基础教学实验管理中心,提高了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益和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赵金友;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红河州麻风病疫情分析(1930-2014年)

    目的:了解红河州麻风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麻风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红河州1930-2014年的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0-2014年发现麻风病例3 889例,治愈3 670例,死亡、外迁、失访105例,目前还有现症病例114例.结论:本州属于麻风病的高流行区,加强全州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大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加强对皮肤科医生及乡村医生的培训,对早期发现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患者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卢洁;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与进展

    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贲门周围离断术是治疗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本文从临床要点、治疗方法及优缺点3个方面介绍3种治疗方法.

    作者:吴平恭;李慧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提高药学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探讨

    目的:总结本院近5年来带教药学实习生经历,探讨提高药学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程度,加强实习生沟通能力和医患之间的交流能力等方面培养、针对不同的实习生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提高药学实习生带教质量.结果:实习生为患者健康负责的意识和责任心都有大幅度提高,与实习之前相比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对实习生思想和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能够迅速提高实习生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甘治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护配合培训模式在透析室护士急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配合培训模式在透析室护士急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取医护配合急救培训方法对12名透析室护士进行急救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进行考核,比较考核结果.结果:培训前后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考核差异明显;医护配合模拟抢救心搏骤停患者,整个过程所用时间明显缩短;调查显示,所有受训护士认为培训增强了急救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结论:医护配合培训模式在透析室护士急救教学中,效果良好,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质量.

    作者:刘晔;赵茹;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水平、BN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能够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的症状,疗效较好.

    作者:杨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76例儿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腹症患儿76例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经超声诊断,肠套叠11例,急性阑尾炎13例,肠梗阻1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7例,急性胰腺炎2例,输尿管结石8例,腹股沟斜疝15例,胆道蛔虫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例.结论:超声诊断对儿科急腹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惠;饶正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腹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腹症患者108例,通过询问现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并借助实验室、X线、B超诊断性腹穿等进行诊断.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急腹症患者的早期诊断:要询问患者的现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并借助实验室、X线、B超诊断性腹穿等.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伏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免疫球蛋白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Child-PughA组(30例)、Child-PughB组(28例)和Child-PughC组(29例),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检测IgG、IgA、IgM表达水平.结果:各级肝硬化患者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B级患者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A级(P<0.05),Child-Pugh C级患者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B级(P<0.05);IgG、IgA、IgM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1=0.673,r2=0.712,r3=0.695,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表达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终止妊娠的时机与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终止妊娠的时机与分娩方式的临床影响.方法:收治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67例,对孕产妇进行不同时机以及不同的分娩方式的终止妊娠,同时对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33周之前分娩与33~36周分娩、超过了36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窒息相较于经阴道分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应该尽可能选择34周之后终止妊娠,剖宫产为首选的分娩方式.

    作者:任琼;贾子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延续性护理用于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用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实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认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姜淑玲;高贞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得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久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Wagner0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对Wagner0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Wagner0期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1天和2个疗程后的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中医证候积分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进行分析,评估疗效.结果:电针结合穴注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另外两组.结论:电针配合穴注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