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雪;吴迪;姚克纯
疱疹样脓疱病是一种较少见的急性危重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妊娠期妇女。该病预后不良,孕产妇及胎儿病死率高,治疗比较棘手。我们采用新型的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及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治疗1例对多种常规治疗抵抗的妊娠期疱疹样脓疱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庆利;李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半蹲式并腿和分腿式2种着陆姿势足底动力学特征进行评估。方法健康男性伞兵受试者20例。使用一个Pedar足底压力系统。检测足底大应力值(地面反作用力)、足底大压力值、足底大压力时间积分值。足底根据解剖特点划分为10个区域。受试者从高60 cm台上跳下,分别以半蹲式并腿和分腿式姿势着地,记录足底动力学指标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种姿势之间比较足底大应力值、大压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足底大压力时间积分值在右足底有明显差异;同一种姿势着地左、右足底动力学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左、右足不同时着地的概率方面分腿式着地明显高于半蹲式并腿着地。结论半蹲式并腿着陆姿势更适合军事跳伞等职业运动。
作者:李毅;伍骥;郑超;黄蓉蓉;那雨虹;扬帆;苏斌;王增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复、长时间正加速度(+Gz)暴露后正常和心肌缺血兔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加速度组、缺血组、缺血并加速度组,每组15只。采用+Gz暴露法,暴露条件:起始+8 Gz,G值增长率约为0.5 G/s,峰值持续时间为1 min,间隔为3 min,一共3次,1次/d,暴露时间为1周。造模结束后处死动物留取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标本做Western blot分析,检测Cx43表达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心室肌细胞间Cx43水平降低的程度由低至高的顺序依次为:加速度组、缺血组、加速度并缺血组。结论心肌细胞Cx43的降低可能参与加速度诱发缺血心肌产生心律失常的机制。
作者:王兰;端木鲁健;李玉茜;于心亚;黄丛春;王建昌;罗惠兰;王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设计建立手法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方法对收治的手法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手法治疗医嘱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VAS评分、JOA改善指数、症状反跳率、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VAS评分、JOA改善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提高。结论手法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
作者:甄鹰;孙永华;孙梅;王飞;高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睑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硬腭黏膜替代睑板重建眼睑患者11例,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护理效果,并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前眼睑重建患者9例进行对比。结果11例患者术后眼睑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1例上睑重建患者术后有轻度干涩感。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
作者:付笑笑;邢薇;邓志鸿;马秀艳;贺宇宏;董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电动鼻腔冲洗与传统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动鼻腔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腔冲洗。观察2组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客观测定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程度来评价鼻腔冲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鼻腔冲洗第5天)和术后(鼻腔冲洗)1个月时的主观感受各项指标分值及总分值、鼻内镜下观察记录鼻腔黏膜恢复各项指标分值、总分值(P<0.05)均优于对照组。电动鼻腔冲洗器术腔冲洗较传统鼻腔冲洗能明显缩短鼻腔换药、通气的改善时间,减少出血、减轻鼻塞、头痛程度、改善流涕,缩短鼻腔黏膜术后上皮化时间、降低粘连率及水肿。结论相较于传统鼻腔冲洗方式,电动鼻腔冲洗可明显改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状和缩短鼻腔黏膜恢复时间,是一种更有效的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方式。
作者:李丽;李娟;李平;吴迪;董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的临床初期应用经验,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对270例患者进行胸部正位90例(含10例正侧位)、腹部平片90例、骨与软组织90例(头部正侧位、腰椎正侧位、骨盆/髋关节正位)X射线检查,之后按照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对每个投照部位的每张图像进行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评价,以及设备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评价。结果胸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腹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骨与软组织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95.18%(79/83),机器使用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均为100%。结论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在临床初期应用过程中,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闫小彬;孙鹏;周华;李晓舒;胡立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和误诊、误治原因。方法分析1例非典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例的临床过程及实验室改变,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s病)临床表现隐匿,尤其早期症状不典型,遇应激易产生肾上腺危象,抢救不当可威胁生命。低钠血症病因复杂,易造成误诊、误治。结论反复出现与临床过程不相符的低钠血症时,应提高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警惕,病史追踪和皮质醇检测及肾上腺CT检查可减少误诊。
作者:张妍;王亮;宋晓艳;陈立英;常小燕;徐浩民;赵辉;朱广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抢救工作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是医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抢救工作进行得是否及时、顺利、成功直接反映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护士作为抢救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护理抢救工作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抢救技术熟练、应急能力强、动作敏捷、善于沟通的能力[1]。工作中稍有处理不当,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医务人员自身也会遇到风险。所以,及时发现护理抢救工作中的隐患并及时制定防范措施来保证护理安全是十分必要的。现根据多年来抢救工作经验,将基层医院护理抢救工作中常见隐患与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王涵月;张金婷;赵璐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医正骨疗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新医正骨疗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参考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结合冯天有教授腰型四步规律理论进行临床评分评定治疗效果。观察反映突出髓核大小的MRI椎间盘突出大层面矢状径指数(sagittal index,SI),比较手法治疗前后及随访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2例均获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7.4个月,临床评分优95例、良17例、差0例。疗效评价均为优。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618±0.015、0.581±0.018,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SI值为0.315±0.025,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P<0.05)。手法治疗前临床综合评分为12.841±0.435,治疗后为21.398±0.152,随访时为23.513±0.063,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多)个椎体位移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新医正骨疗法治疗恢复患椎的解剖或代偿位置,使脊柱内外平衡因素协调一致,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作者:冯伟;冯天有;毕永民;王飞;许奎;王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远程医学中医方注意义务的标准,以确定医疗过失的构成。方法通过对远程医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借鉴美国一些州的法律规定,探讨应如何确定远程医学中医方的注意义务标准。结果鉴于远程医学与传统医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其运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医方注意义务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对远程医学的界定、这种医疗手段使用的适合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何种注意义务标准。结论在远程医学中,既要限制医方的责任以利于推动远程医学的使用和发展,还应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作者:陈玲;陈敏;刘珺;刘延;孙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转运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15分转运患者369例,其中重症医学科参与转运158例。确定转运不良事件标准为到达目的地时:心率变化≥30%;收缩压<90 mmHg,调整治疗5 min后血压仍不能恢复者;出现严重缺氧并经皮氧饱和度≤80%者;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者;入科30 min内死亡者。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不良事件出现13例,发生率为3.5%。主要为缺氧、循环不稳定、不适宜搬动状态下转运等因素导致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而重症医学科参与转运未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包括空中转运3例(飞行时间>2 h)、长途转运(路程10 h以上)3例。结论转运前必须经过认真评估,做好充分转运准备,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要有处理预案。经过转运培训,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转运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宁波;张莉莉;张晓慧;马宇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男,20岁,咽痛2 d。既往体健,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体温36.2℃,咽部明显充血,两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3×109/L,中性粒细胞0.85,胸部透视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炎,首服2片,约10 min后,患者颈部皮肤出现瘙痒,迅速遍及全身。胸闷、恶心、呕吐、腹痛,双脚挤压性疼痛,视野模糊,站立不稳,被急送至门诊。查体:神志恍惚,呼吸急促,血压测不到,心率124次/ min。皮肤潮红,双眼睑肿胀,口唇及指甲紫绀,四肢湿冷。立即给予吸氧,应用肾上腺素、异丙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多巴胺等药物急救。5 min后血压升至80/50 mmHg,刺激患者咽部,反复呕吐,直至呕吐物为清水。30 min后血压升至120/80 mmHg,药疹开始消退。2 h后完全康复。
作者:郑春茜;李储国;王丹丹;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比较消毒前后内镜菌落数和物体表面微生物负载量的变化情况,对内镜室的清洗消毒环节提供客观评价。方法选择临床使用后内镜(胃、肠镜各30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酸化水消毒前后内镜上菌落数,同时采用ATP荧光法检测水池、干燥台、水龙头、水枪、气枪消毒前后ATP含量;分别比较生物清除率。结果胃、肠镜消毒前菌落数平均值分别为1785.8 CFU/cm2和2369.3 CFU/cm2,酸化水消毒后细菌清除率为100%和99.9%。水池、干燥台、水龙头、水枪、气枪消毒前相对发光值(relative light unit, RLU)的平均数分别为139.4、10.6、753.8、229.0、5.8,酸化水消毒后微生物清除率依次为84.8%、90.2%、89.2%、89.9%、90.3%。结论胃、肠镜按规范消毒后均合格;物体表面RLU值高的是水龙头,消毒后微生物清除率高的是气枪、低是水池。
作者:李小宝;吴琼;刘艳凤;郭闻涛;翟红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飞行人员由低海拔地区到高原驻训,高原低氧环境引起高原反应及高原病同样影响飞行耐力和战斗力形成。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不断获取能量,而这种能量来源于体内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血液流变学改变从一个方面反映机体代谢状态和血液微循环改变。笔者通过综述不同海拔高度区域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糖代谢、脂代谢、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飞行卫勤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姚向荣;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耐受+Gz负荷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小型猪模型。方法25头巴马小型猪,5头作为伪手术对照组,另20头在胸腔镜直视下采用手术丝线结扎前降支近端,从而造成前降支不同程度的狭窄,术后恢复1周暴露于+Gz负荷下,分别观察其大+Gz耐受能力。结果①手术组中,20头小型猪均顺利完成手术,2头分别于术后8 h及48 h死亡,7头成功构建成轻度冠脉狭窄组[狭窄程度(36.8±7.4)%],6头成功构建成中度冠脉狭窄组[(狭窄程度(61.5±6.2)%)],5头成功构建成重度冠脉狭窄组[狭窄程度(81.9±8.6)%],即时手术成功率为100%,建模成功率为90%。②各组别大+G z耐受值分别为伪手术对照组+(8.00±0.71)G z、轻度狭窄组+(7.71±1.11)G z、中度狭窄组+(6.00±0.89)G z、重度狭窄组+(5.20±0.84)G z。同伪手术组比较,中度和重度冠脉狭窄组的大可耐受+G z值均较低(P<0.05),但是轻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应用丝线环扎法可成功制作不同程度冠脉狭窄动物模型,术后恢复快,并能耐受高+G z负荷。
作者:张海涛;罗惠兰;孙津津;刘朝中;陈浩;朴龙松;田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的焦虑状态,观察将心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实用价值。方法将接受冯氏手法复位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法治疗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无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2组飞行人员进行评定。结果2组飞行人员入院后SAS评分、血压和心率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的飞行人员SAS评分(27.9±5.3)分和住院天数(17.1±4.1)d均低于对照组飞行人员[(38.0±5.0)分,(23.9±6.2)d](P<0.01);干预组飞行人员收缩压(116.1±5.7)mmHg和心率(82.8±7.6)次/min亦低于对照组飞行人员[(120.6±5.1)mmHg、(98.3±6.7)次/min](P<0.01),2组飞行人员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手法治疗前的焦虑情绪。
作者:王纯巍;孙梅;宋华淼;王建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461例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32例出现导管移位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对伴有导管内凝血者先正位后溶栓;伴有静脉血栓者充分抗凝成功后再正位。正位可采用脉冲式注入同时送管法,若失败可插入同型号导丝再正位;也可经患者同意直接插入导丝正位。结果32例中无意中发现导管移位的有20例,多于因客观因素发现者(P=0.04);肿瘤部位与导管移位有关(P=0.01);患者的发病年龄、置管肢体侧向及穿刺的静脉与导管移位无关(P>0.05)。正位成功26例(81.25%)。正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置管的静脉而无关。结论PICC置管时的导管异位和留置期间的导管移位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应定期行X线和置管静脉超声波检查。建议厂家按移位发生比例生产单包装导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正位成功率。
作者:张玉珍;苏迅;张芳;张娜;董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飞行员在飞行事故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事故后1周内进行测评,与飞行员平时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 check list-90,SCL-90)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分析不同年龄(30岁为界)、不同婚姻状况的飞行员各因子分值。结果与飞行员平时SCL-90结果比较,事故后总分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敌对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平时(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下飞行员其恐怖因子分值升高,与平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飞行员其敌对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平时(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已婚飞行员其各项因子分值事故前后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事故后,飞行员敌对因子分值有所增高,提示飞行事故后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有所降低,年龄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婚姻状况则影响不明显。
作者:尉国勤;沈春红;时新;马伟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PICC置管术后换药临床通常使用无菌纱布及无纺布透气胶带外固定。近年根据皮肤病患者特点,在PICC置管术后换药均采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网状绷带外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汪郭亮;郭丽英;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