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湿肺的CT表现

白麟鹏;丁长青;孙惠芳;张玉娜

关键词:肺, 创伤, 湿肺, 体层摄影术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湿肺的CT表现及随访变化.方法:收治创伤性湿肺患者31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湿肺的CT表现分型:间质型6例,节段实变型14例,弥漫实变型8例,云雾型3例.CT随访中病灶吸收时间与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T是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随访的较好影像学检查手段.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开腹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1例,分两组,试验组44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能够获得和腹腔镜治疗相同的效果.

    作者:陈伟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椎管内麻醉穿刺角度定位器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阻滞穿刺的效果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穿刺角度定位器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阻滞穿刺的效果.方法:收治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孕产妇60例,分为定位器组(D组)和传统方法组(C组),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D组产妇的硬膜外腔和蛛网膜腔穿刺1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C组,D组穿刺异感发生率及术后中度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术后腰背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椎管内麻醉穿刺角度定位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组织损伤.

    作者:肖磊;李刚;冯刚才;张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94例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94例,依据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胃肠镜治疗,观察组予以无痛胃肠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大幅减少患者治疗时的痛苦,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在新生儿窒息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单胎足月新生儿126例,在胎儿娩出第一声啼哭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结果:新生儿脐动脉血PO2、pH、BE值等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P<0.05),PCO2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7.20与pH>7.25患儿例数分别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临床诊断分娩过程中的新生儿窒息采用脐动脉血气分析能弥补Apgar评分的不足,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病变、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病变和恶性非胆固醇性息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50例,应用超声声学造影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对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灌注的显示敏感,是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结论:超声造影可以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初步定性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车竞;梁蕾;刘焱;郭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收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TE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给予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病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TEC方案病理有效率明显优于TE方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朱晴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对护士长管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目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护士长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方法: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护士长工作情况考评表对护士长的素质与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结果:通过考核评价,结果表明,作为一名护士长,主要应从心理素质、专业技术、科学管理以及政治思想等诸多方面出发,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结论:对于护士长来说,其想要在优质护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必须要从各方面对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进行提高.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介入护理.结果:试验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介入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同时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杨学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在乡镇卫生院中的成效与思考

    目的:探讨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在乡镇卫生院中的成效.方法:分析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前后的成效.结果:全科医学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全科医学学科建立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建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科医学学科建立效果显著,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作者:袁荣明;方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对比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差异.方法:收治行胃镜检查患者105例,54例患者采取无痛胃镜检查(无痛组),51例患者采取普通胃镜检查(普通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措施.结果:无痛组的操作时间要短于普通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在操作上有一定差异,因而在护理措施上也有一定差异,但前者属于无痛技术,且操作时间更短,患者更愿意接受.

    作者:周荣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入户与门诊随访对高血压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入户随访与门诊随访对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78例,根据随访方式分为两组.A组给予入户随访,B组给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结果:管理1个月,A组血压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6个月后,两组血压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户随访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

    作者:张蕴芳;赵群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RDN对不同肾素水平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6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对不同肾素水平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同肾素水平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64例,按肾素水平分成高、中、低3组,计算动脉硬化指数,对比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6个月随访后,肾素含量、血压、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在术前术后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N对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治疗有效,降压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系统有关.

    作者:陈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胃癌患者60例给予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外科病理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病理对Ⅱ型、Ⅲ型、Ⅳ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胃镜活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活检对分化型癌细胞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分化不良型癌细胞(P<0.05).结论: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与外科病理学诊断存在一定的差距,临床可将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联合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红辉;王立东;李小江;李艳红;郝玉杰;付剑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ESRD患者肾移植后血清Chemerin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移植后血清Chemerin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终末期肾脏病行肾移植患者25例作为试验组,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肾移植前、肾移植后、对照组血清Chemerin、肌酐等.结果:肾移植前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后Chemerin浓度明显低于肾移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前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后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肾移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浓度在肾移植后趋于正常水平.血清Chemerin浓度降低程度与血清肌酐水平降低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韩健乐;吴秋杰;杨青彦;杨帅平;王长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DCA循环在尿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尿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尿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控制组较对照组不合格尿液标本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可有效提高尿液标本采集质量.

    作者:杨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论是头晕、颈部不适、视觉障碍以及头痛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头晕、颈部不适以及视觉障碍等评分,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如何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流动儿童家长与免疫规划管理方面是导致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高低的重要因素.通过重视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改进免疫规划的宣传方法、通过多部门协同努力、大力推广接种信息以及重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多方面的举措,才能够有效提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作者:王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尿激酶封管对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封管对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肝素正压封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正压封管,观察两组间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功能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置管处均无渗血情况出现,治疗组的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例数、导管更换例数和尿素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尿激酶封管可减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焦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荆州市爱婴医院复核评估工作实践与思考

    目的:分析荆州市爱婴医院创建工作做法,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高质量做好爱婴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爱婴医院复核评估,规范产科、儿科服务,推进全市爱婴医院工作质量内涵,促进母婴健康.结果:荆州市有12所爱婴医院通过国家爱婴医院复核验收,占此轮湖北省通过复核助产机构总数的12%.结论:强化组织领导、制度管理、阵地建设和综合保障,是提升爱婴医院工作内涵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荣贵;陈萍;周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