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目的:研究针灸八会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30例,采用针灸八会穴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差异.结果: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前后对比发现,IgA、IgG的平均水平均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申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宣教方式对社区老年居民骨质疏松认知的影响.方法:选择50岁以上中老年人360例进行健康宣教,分为3组,其中多媒体组120例,模型参观组115例,远程宣教组125例,3组在发放骨质疏松防治手册的基础上,多媒体组增加视频播放,模型参观组增加骨和食物模型参观,远程宣教组提供在线医疗咨询,比较3组的宣教效果.结果:干预后,多媒体组和实物参观组骨质疏松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宣教组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认知及自我效能得分方面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健康宣教能明显提高社区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的认知水平,改善其健康行为.
作者:王盛飞;张胜明;田军章;贺京军;胡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替诺福韦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HBV-DNA、Fibroscan值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A、LN、PCⅢ、Ⅳ-C及Fibroscan值(F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HA、LN、PCⅢ、Ⅳ-C及Fibroscan值(FS)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诺福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
作者:王晓彬;范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原发性痛经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本文从病因病机及分型、口服中药治疗、穴位贴敷治疗三个方面阐述原发性痛经的中药治疗进展.
作者:黄竞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但其临床症状较重,首发症状常无明显的特异性,患者的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以腰痛、呕吐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张娟;胡刚明;陈泽;陈家斌;王林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在新生儿窒息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单胎足月新生儿126例,在胎儿娩出第一声啼哭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结果:新生儿脐动脉血PO2、pH、BE值等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P<0.05),PCO2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7.20与pH>7.25患儿例数分别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临床诊断分娩过程中的新生儿窒息采用脐动脉血气分析能弥补Apgar评分的不足,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血糖和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尹秀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收治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石晓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梅克尔憩室是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畸形.梅克尔憩室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消化道出血、憩室炎、肠梗阻和肠穿孔等.遇见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应拓宽诊断思路,考虑其患梅克尔憩室的可能.本文介绍1例梅克尔憩室伴出血患者,分析临床资料.
作者:陈建清;胡良凯;王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预防事故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提示单,并临床应用.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遗漏,使护理管理得到加强.结论: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提示单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预防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杜绝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熊骄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及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收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PAN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以及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具有一定疗效,氨磺必利疗效更佳.
作者:侯润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胃癌患者60例给予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外科病理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病理对Ⅱ型、Ⅲ型、Ⅳ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胃镜活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活检对分化型癌细胞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分化不良型癌细胞(P<0.05).结论: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与外科病理学诊断存在一定的差距,临床可将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联合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红辉;王立东;李小江;李艳红;郝玉杰;付剑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对不同肾素水平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同肾素水平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64例,按肾素水平分成高、中、低3组,计算动脉硬化指数,对比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6个月随访后,肾素含量、血压、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在术前术后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N对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治疗有效,降压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系统有关.
作者:陈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产妇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围术期的循环功能变化.方法:收治择期剖宫产健康足月产妇50例,对产妇行硬膜外麻醉,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统计不同时间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围术期中,产妇胸腔液体量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而其他循环参数的改变多发生于胎儿娩出前后,其中,产妇的HR、CO、CI、SV、SI高于基础值与麻醉后2 h,MAV低于基础值与麻醉后2h.结论:健康产妇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只需对产妇进行合理的麻醉管理,即可维持产妇的循环功能基本稳定.
作者:沈永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论是头晕、颈部不适、视觉障碍以及头痛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头晕、颈部不适以及视觉障碍等评分,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萎缩老年患者合并脑出血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萎缩合并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脑萎缩老年患者合并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冯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在急诊抢救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成功与不足,以期提高急救水平.方法:收治急诊科符合气管插管指征、需紧急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的患者183例,判断气管插管成败.结果:气管插管成功率88.52%,抢救成功率40.96%.4 min内1次插管成功108例,2次插管成功39例,3次插管成功15例.插管失败21例,失败率11.48%.出现插管并发症35例.结论:加强急救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同时进行喉镜的技术改进,可大大提高插管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
作者:黄启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儿科护理工作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儿内科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