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权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其成分复杂,在输液配伍时稳定性差,易混浊.临床使用中应特别小心谨慎,以免发生输液反应.
作者:胡芸;汪涛;王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军事噪声,特别是爆震声常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聋,因此,对其如何防治是国内外军事医学研究的重点.1994~1995年,我们选用有改善内耳微循环作用的丹参、骨碎补进行防治噪声损伤的疗效观察,证实丹参、骨碎补合成中药片剂对预防爆震性聋的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用药组274例,年龄17~21岁,平均18.6岁;对照组168例,年龄17~21岁,平均18.5岁.两组均为男性.
作者:薛希均;王丕琳;张金淑;于克敏;成诗黔;杨建云;邵付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国现役坦克、装甲车辆大部分驾驶员在车内处于强迫体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持续作业能力,说明驾驶员选拔标准和驾驶室设计存在某些缺陷.为此,我们对我国人体体型特征和坦克驾驶室工效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人体体型主要为长躯干、亚短腿型,且只有7.0 %的坦克、装甲车辆乘员适合前苏制坦克、装甲车辆工效学对体型特征的要求.为此,我们认为除了加强坦克、装甲车辆驾驶室工效学研究之外,还必须加强驾驶员体型选拔标准的研究,以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工效学.
作者:吴圣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70~2000年,我科收治因手术失误伤20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9~74岁.损伤发生在胆道手术7例,胃肠道手术6例,泌尿科手术3例,甲状腺手术2例,脾切除手术和疝修补术各1例;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15例.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11例;再次手术12例次.治愈18例,死亡2例.
作者:贾曙光;周景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装甲兵卫生勤务学是基于装甲部队卫生勤务保障实践的需要,并伴随装甲兵技术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在医学科学、管理科学、军事科学的基础上,并吸收有关装备技术知识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是研究卫生勤务规律及组织管理的科学.
作者:杨善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研究证明,自然砂尘环境与装甲车辆行进诱发的砂尘环境会严重影响乘员的观察,使车辆操纵难度加大,故障率增加,甚至失去战斗力和严重危害乘员的健康.因此,基层卫生人员应掌握砂尘对乘员的影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乘员有效操纵装甲车辆的能力和减轻砂尘对乘员健康的危害.
作者:吴圣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减少烧伤后的感染机会,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缩短治疗时间,我们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1991年版)>,对磺胺嘧啶银乳膏的处方做了调整改进,配制成新的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烧伤创面感染和浅、深度烧伤创面及各种残余创面,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汪涛;胡芸;胡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全身反复起红丘疹、脱白色鳞屑伴瘙痒5个月,于1991年8月在外院诊断为银屑病,经服用乙双吗啉治疗后缓解.服药总量约350片(200mg/片).2000年9月出现全身乏力,伴干咳、低热、盗汗及进行性消瘦.2000年11月在外院查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快,予抗结核治疗20余天无效来我院.体温37.6℃,脉搏90/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8kPa.
作者:杨文博;张鲁文;姜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于1999年10月研究了一种折叠式野战担架,其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重量轻、组装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部队野战、紧急救护和伤病员搬运等,也可作为普通担架使用.1 研制该担架由担架主杠、横杠和布面(附图)组成.担架主杠由多节空心棒串连而成,每节空心棒的一端为束口,另一端为宽口,束口套入宽口中,主杠的空心内设置一弹性绳,其两端固定于主杠两端的空心棒中,用于拉紧主杠每节空心棒之间的连接,并可使空心棒快速回位.横杠套在主杠端部,并设有限位钮.内侧限位钮为横穿于管壁两端的销钉;外侧为弹性钮,可方便横杠的拆卸和安装.弹性绳固定在限位钮的销钉上.布面的两个侧边制成管状,主杠套入其中,并使布面可沿主杠滑动收起集于一端.
作者:曾岚;凌小明;王瑜;吴耀建;蔡敏;代绪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86~2001年,我院收治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2例,经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现将诊治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6~67岁.粟粒型2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11例,浸润型9例.单纯型25例,交通型10例,张力型3例,液气胸4例.单侧气胸34例,双侧气胸8例.自发性气胸1次31例,2次9例,3次以上2例.发病诱因:咳嗽34例,用力屏气7例,酗酒1例.首次确诊39例,多次检查后确诊3例.
作者:张钦发;杨艳杰;程华;宋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军校新学员在入学后队列训练中,常发生踝、膝、髋关节疼痛、肿胀,尤以踝肿痛多见,严重影响正常训练和学习.1994年以来,我们对1 138名新学员队列训练期间踝肿痛进行了现场调查,以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1 对象和方法
作者:赵树磊;赵军;张清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切皮时往往疼痛,加用局部浸润麻醉不便于使用电刀.我们采用颈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76岁.肩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8例,肩锁脱位并骨折2例.手术时间1~3h.
作者:杨艳梅;王太清;闫友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长时间保持坐位工作者,由于长期处于这种强迫体位易引起腰肌劳损.为此,我们对20名健康医学生在坐位时五种躯干角度与疲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预防方法.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被试者男女各10名,平均年龄24岁.身高男170.9±7.16 cm,女159.8±5.23 cm;体重男61.50±6.51kg,女50.96±6.27 kg.身体健康,无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史.即往无腰背痛史,每天坐位学习、工作8~10 h,年以上.
作者:牛云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等原因,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将结核性腹膜炎15例的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5例均为男性;年龄19~28岁,平均20岁.病程15 d~2个月,平均24d.均为初次发病.有结核中毒症状6例,以腹水为主15例,腹胀11例,腹痛9例,发热8例,腹部包块2例.
作者:张树荣;范宗江;陈卫华;田学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强酸强碱灼伤食管往往遗留瘢痕狭窄或闭锁,通常行胃替代食管手术.近20年,我院收治食管化学灼伤致食管瘢痕性狭窄或闭锁26例,用结肠、空肠、空肠瓣及前臂皮瓣重建修复食管,效果良好.
作者:李安富;焦鸿生;张勤;段振泉;杨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探索驻高寒城区部队士兵皮肤病发病特点及新老兵的差异,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驻乌鲁木齐市部队新老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2000年士官套改前在我部体检人员共2064人,男1822人,女242人;年龄19~31岁,均服役2年以上.1998~2000年新兵入伍后在我部参加身体复查人员共1 697人,男1420人,女277人;年龄17~22岁,军龄均不满1个月.两组人员的入伍地相似.新疆本地入伍的新老兵分别为17.5 %和18.9%,其余来自内地.由城镇入伍的分别占20.3 %和21.5%,其余来自农村.老兵体检时间为每年11月20~30日,当时乌市气温为-4~12℃.新兵复查时间为每年12月10~20日,当时乌市气温为-6~10℃.
作者:张保新;王金城;王清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更好地方便下肢伤残人助行、休息,我们研制了腋下拐杖和坐凳双重功能拐凳器.此拐凳可徒手操作,并可随时拐、凳互换.1 结构及形态双功能折叠拐凳框架由铝合金制作,关节及连接部由不锈钢和尼龙材料制成,表面喷有迷彩色,展开时为腋下拐,立高115cm,下部设有自由伸缩腿,活动范围35 cm,适于身高165~185cm伤病员使用.折叠后为3腿坐凳.高50 cm,负重250 kg.拐凳自重2.5kg(附图).
作者:高吉昌;包双青;王仑;王正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坦克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运转、部件之间的摩擦、履带与路面的碰撞、车体的颠簸、射击时的空气扰动等.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播方式,坦克振动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坦克的局部振动对人体的作用较小,下面主要介绍全身振动的影响.
作者:吴铭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急性阑尾炎入院.阑尾切除术后第5天右上腹壁红肿、剧痛,并出现高热,经积极抗炎治疗无好转.手术探查发现皮下组织和筋膜组织坏死,腹直肌水肿但无坏死.诊断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切除皮下脂肪和筋膜等坏死组织,给予联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积极处理创面.术后2d切口皮肤病变向周围扩展,高热不退.再次切除坏死的皮肤、深浅筋膜等组织,并沿切口边缘皮肤呈放射状切开减张引流.多次做细菌、厌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敏感.调整联合抗菌药物,病情仍无好转,后改用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泰能)和甲硝唑联合抗感染,并积极处理创面,病情迅速好转,腹部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取右大腿邮票状皮片移植于创面,植皮全部成活.3个月后痊愈出院,随防2个月,恢复良好.
作者:张彦亮;杜会改;张徐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得到肯定,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过长期的争议.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甘油三酯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不少研究表明,在胆固醇酯运转蛋白(胆固醇TP)的介导下,脂蛋白及其残粒与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脂质交换,甘油三酯水平越高,交换越活跃,其结果是使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脂蛋白残粒水平增加、胆固醇含量增多,这些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曹志友;张文希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