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癌34例误诊原因分析

林海平;方黎晓

关键词:甲状腺癌, 甲状腺良性疾病, 甲状腺疾病, 易误诊, 临床表现, 颈部
摘要:甲状腺癌仅占甲状腺疾病的4%,早期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容易误诊.1989~2000年,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癌84例,其中34例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疾病及颈部其他疾病.
人民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左房构形改变与P波离散度分析

    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构形改变作为高血压病早期心脏受累的指标日益受到重视[1].既往研究表明,用心电图Macruz值(P/PR段)和P波宽度以及P波终末电势(PTF V1)也可作为判断左房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指标[2~4].P波离散度(P waves dispersion,Pd)是指心电图上宽P波时限(Pmax)与窄P波时限(Pmin)的差值,它的异常往往提示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5].为此,我们将Pd与标志左房构形改变的超声参考指标相互结合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二者间的关系.

    作者:毛建斌;周燕;李金升;杨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31例

    为提高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超声检出率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1996年10月~2000年12月,我们利用超声检查诊断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31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夏克良;董林森;石珉;刘克震;吴晓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嵌顿性腹外疝术后大量便血6例

    1988年2月~1999年5月,我院共收治腹外疝急性嵌顿116例,其中术后发生大量便血6例,经治疗痊愈.

    作者:戴福生;周宏滔;王秀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概念也在不断更新[1].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脑梗死形成需要数小时的发展过程,如采取措施阻断这一过程,就可大限度减少梗死体积,防止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残废率.研究发现,运用正电子发射扫描测定缺血性脑梗死脑血流量和脑代谢,当脑灌注压降低时,会引起一系列代偿机制,如早期血管舒张,局部血流量增加,以防止脑血流量下降;运用单光子扫描可以确定当脑血管储备耗竭时,能量的供应还可通过对氧摄取增加,确保脑氧代谢率,直到脑灌注压进一步下降,超过其平衡机制,缺血过程才开始启动.这些发现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赵瑞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网状小切口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51例

    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网状小切口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51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39例,女12例;年龄10~59岁,平均39岁.上肢12例,下肢39例.病因:小夹板或石膏捆绑太紧12例,挤压、碾挫致软组织严重水肿29例,清创缝合时拉力过大6例,毒虫咬伤致肢体肿胀4例.

    作者:赵良辰;吴景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输液反应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7岁.因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腹痛、腹泻、少尿、面及双下肢浮肿3 d,于1999年10月21日入院.3 d前,在单位诊所输能量合剂时出现寒战、高热,次日尿少,呈酱油色;面及双下肢浮肿,头痛、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呕吐物呈咖啡色;腹痛、腹泻(水样便),每日6~8次,伴腰痛.

    作者:李筱林;任锐云;杨春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阑尾残端旷置术后引流口滞留蛔虫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6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热1 d入院.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右中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卫明显,无移浊,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9×109/L,中性0.80,淋巴细胞:0.2.初诊:急性阑尾炎.

    作者:冯金升;赵华丽;施丽萍;陈书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妇产科术后血栓性静脉炎21例

    1988~1998年,我院收治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21例,为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分析发现术后处理欠妥,如半卧位、压沙袋、腹带、活动少等是发病的主要诱因.

    作者:宋百灵;黄春梅;邹于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开展心理卫生咨询促进官兵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各种现实问题的增多,部队官兵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个别官兵因此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甚至患上心理疾病,影响了身心健康.防治心理疾病已成为部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南京军区某师结合部队实际,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初步摸索出一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路子.

    作者:袁北方;徐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m purpura,ITP)在病程中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可导致严重的内脏出血,尤其是威胁生命的颅内出血,治疗难度较大.为探索新的有效治疗途径,我们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短期冲击疗法治疗7例,疗效较好.

    作者:陈贺英;肖丽华;戴光熙;任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单针固定法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7例

    晶体脱位的玻璃体切割法和双针摘除法均有设备昂贵、易引起眼内出血等缺点.为此,我们采用单针固定法处理脱入玻璃体内晶体,效果较好.

    作者:王明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卡托普利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24例

    1998年5月~2000年10月,我们应用卡托普利(CPT)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24例,疗效满意.

    作者:朱旭;胡廷华;王志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8例

    股外侧皮神经炎比较常见,多为一侧发病,起病可急可缓,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疼痛和麻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中年以上为主.近两年来,我们采用小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8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东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超声对急性胰腺炎胰液积聚的诊断价值探讨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胰液病理性外渗引起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水肿、积液、坏死等病变.其中,急性胰液积聚(acute fluid collection,AFC)发生率为5.5%~50%,早期发现AFC对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CT是诊断AFC的可靠方法,但CT检查价格昂贵.为此,我们对AP 50例分别通过超声和CT诊断AFC情况,结果两者差异不显著,说明简单、经济的超声检查对AFC的诊断同样具有价值.

    作者:王淑玉;姚宏莉;王海波;李广群;杨恒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新兵训练心理测试与分析

    为提高士兵心身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患病率、增强部队战斗力,我们对所属部队1999年度部分新兵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与分析,以了解、研究新兵心身健康状况.

    作者:史启茂;张琳;吴安东;申卫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产后尿潴留的病因、诊治及预防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 h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致尿液残存,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正常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0%~15%,手术助产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升高.

    作者:高玉民;张新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某导弹部队进驻高原习服情况调查

    某长期驻平原导弹部队,1999年6月由海拔23m的平原乘火车至2 800 m高原后,摩托化行军翻越5 321 m高原,进驻海拔3 600 m高原地区演习.为观察部队高原习服情况,总结高原习服锻炼的方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该部部分官兵进行了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群体问卷调查,以期为高原习服卫勤保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罗新民;许庆元;彭勇;余杰;王红;胡永华;杨建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合并肾功能损害51例扩容体会

    颅脑损伤合并肾功能损害时扩容不当,可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1992~2000年,我们对此病51例采用少量、多次等扩容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开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24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影象学诊断对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畸形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院收治此病24例,现将影像学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仁春;余新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臀大肌岛状肌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褥疮10例

    1999~2000年,我们共收治骶尾部大面积褥疮10例,经臀大肌岛状肌皮瓣转移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32~70岁,平均54岁.褥疮面积约25~100 cm2,创面深至骶尾骨.病因均为长期卧床压迫所致.

    作者:张景僚;韩汉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