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接种影响的探讨

张文洲;刘彬

关键词: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社区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将244户预防接种儿童家庭被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试验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庭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接种率。结果:试验组家庭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91.80%,远高于对照组的69.67%,试验组儿童接种率9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44%(P<0.05)。结论:在社区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年轻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诊疗体会

    目的:分析年轻人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对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过程、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24~39岁,均为年轻男性,平时吸烟,饮酒,熬夜。既往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患病后未及时就诊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前壁心肌梗死1例,确诊后直接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预后佳。结论:吸烟和生活不规律是年轻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无心绞痛病史,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瓮秀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南京西路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现状及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南京西路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现状,并探讨综合性干预对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和效果。方法:339例调查对象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进行综合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自我血糖监测的认知、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339例患者中,便携式血糖仪拥有率38.3%,自我血糖监测率37.2%,自我血糖监测频率4.5次/月。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因中前三位是“因经济原因不愿使用血糖仪(81.2%)”“自己认为没有必要监测(71.4%)”和“不会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47.4%)”。干预后,干预组对自我血糖监测的认知率、支持率、检测率及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水平仍较低,需强化对糖尿病及自我血糖监测的认识,帮助患者掌握血糖监测技术,通过综合性干预提高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的管理和随访工作。

    作者:臧小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PiCCO监测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精细容量管理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PiCCO监测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精细容量管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26例,采用PiCCO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患者实施精细容量管理,观察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 CI、CFI、MAP 明显提高,ITBI、SVV、SVRI、CVP、ELWI 明显下降,26例患者均明显好转,抢救成功率100%。结论:PiCCO监测下可以密切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全面的精细化护理,为患者合理补液,及时调整用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50例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8.6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2.0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脂指标(TC、TG以及HDL-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高印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被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院前急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能谱CT在肺动脉CTA应用时使用造影剂少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肺动脉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方法:收治肺动脉CTA扫描患者100例,对同一区域在不同造影剂剂量下扫描,通过分析得出能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少造影剂剂量。结果:得出在肺动脉CTA扫描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少造影剂剂量。结论:肺动脉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能减少造影剂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李吉平;武齐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对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异位妊娠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异位妊娠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异位妊娠检出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海;高晴;马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小儿感染后咳嗽行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后咳嗽行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感染后咳嗽患儿10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研究组给予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症状和体征消失情况、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喘憋、哮鸣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FEV1、FEV1%、FVC%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可有效减少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加快症状和体征消失,优化肺功能指标。

    作者:吴秀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治疗,包括雾化及排痰治疗、有效给氧、心理治疗等。观察两组在PaO2、红细胞比容、PaCO2、SpO2上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0%,低于观察组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PaO2、红细胞比容、PaCO2、SpO2上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抗生素综合性治疗可使患者PaO2、红细胞比容、PaCO2、SpO2的变化较治疗前改善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蔡江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会阴切口裂开16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治会阴切口裂开的产妇16例,与同期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的产妇16例进行比较。结果:导致会阴切口裂开的因素主要有助产技术不娴熟、缝合失误、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落实会阴清洁卫生工作、阴道炎、环境因素等。结论:提高助产人员助产技术和缝合水平,严格落实无菌操作技术,提高产妇自身健康意识,加强术后清洁卫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会阴切口愈合不良,避免切口裂开。

    作者:伯淑琼;汪洪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红花黄色素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治疗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术中即刻TIMI血流达3级、症状及心电的改善、术后6~12 h肌钙蛋白下降幅度,术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内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在行PCI的ACS患者中应用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王云书;王奉德;金龙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饮食护理应用于高龄糖尿病患者60例临床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高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FPG、2 hPG及HbA1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龙琼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片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以控制血糖,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餐前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20例患者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餐前及餐后2 h 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试验组患者发生胃肠胀气、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例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可迅速控制患者血糖,消化道不良反应明显。

    作者:严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痰结核杆菌DNA扩增对肺结核疗效监测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痰结核杆菌DNA扩增在监测肺结核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收治肺结核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2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肺炎10例、肺癌10例、支气管扩张12例,所有患者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查,调查疾病疗效监测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中,72例患者的痰涂片与痰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相同,符合率87.8%,两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2例患者在随访第12个月痰聚合酶链反应复发阳性,第14个月痰涂片复发阳性。结论: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对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监测,敏感度非常高,其检查结果与痰涂片符合率非常高。

    作者:王黔宇;李桂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贾海忠教授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经验

    血府逐瘀汤是常用理气活血方剂,贾海忠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提出血府逐瘀汤证是血瘀气滞主导下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系统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辨证加减,治疗多种神经功能紊乱病症疗效显著。现将贾海忠教授对于血府逐瘀汤证病因病机、临床使用指征、药物加减运用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高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超声对应用头孢曲松钠抗菌治疗后胆囊药物性结晶的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对应用头孢曲松钠抗菌治疗后胆囊药物性结晶的分析。方法:17例无胆系疾病患者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治疗后发现胆囊内强回声,于停药后7 d、15 d、30 d 行超声随访3次。结果:停药后7 d、15 d、30 d 随访,胆囊内强回声逐渐变小至消失,30 d后复查患者胆囊内强回声均消失。结论: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头孢曲松钠可在胆囊内与钙离子结合产生药物性结晶,停药后可自行消退,超声声像图具有相对的特性,结合临床用药史并动态观察可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葛根素和依帕司他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王久学;吴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

    目的:探讨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收治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患者36例,采用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6例直接缝合,20例中厚皮植皮。结果:术后,36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4~15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供区恢复良好,患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优良。结论: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显著。

    作者:包远祥;刘悦臣;龙永学;熊天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在老年甲状腺结节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对老年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老年甲状腺结节患者35例,行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恶性可能性高的情况发生于TSH在1.01~4.00μIU/mL,甲状腺恶性结节患病率并不随TSH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在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微钙化及Ⅲ型血流信号超声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甲状腺结节以良性居多,好发于女性;结节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微钙化及Ⅲ型血流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大。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

    作者:付玉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