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徐梅;李红艳;徐波;房青;郭宇鹏;耿传营;潘琳;唐劲天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外照射后不同时期加腔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以探讨较适当的腔内照射时机.方法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 Gy外照射后,即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B组:50 Gy外照射后开始腔内照射.两组外照射总吸收剂量均为50 Gy,采用常规分割照射,1.8~2 Gy/次,5次/周.腔内照射5 Gy/次,每周1次,共2次.结果A组的1、3和5年局控率分别为60.2%、39.8%和36.2%,B组的1、3和5年局控率分别为54.1%、32.8%和29.2%; P=0.5118.两组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2.0%、26.0%、21.8%和54.0%、23.4%、16.7%,P=0.8159.A组和B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0%(35/50)和48%(24/50),P=0.038,但严重的食管炎(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相当,均为4%.A组和B组食管瘘的发生率分别为8%(4/50)和10%(5/50).结论于35Gy外照射后同期加腔内照射及外照射50 Gy结束后即局部补加腔内照射均是可行的.两种治疗方案相比,前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后者,但晚期并发症无增加.
作者:乔学英;周道安;高献书;韩春;平育敏;杨香然;万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阐明电离辐射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X射线照射对P21蛋白表达的时程和量效变化的影响.结果时程实验结果显示,离体培养的EL-4细胞经4.0Gy X射线照射后,P21蛋白表达在2~72 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和8~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01).量效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24h,P21蛋白表达在0.5~6.0 Gy(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和1.0~4.0Gy(流式细胞术检测)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01).结论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表达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闫风琴;王建秋;付士波;鞠桂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疗照射已成为不断增加的大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其防护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日常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小剂量CT扫描能够减少辐射损害,降低群体辐射剂量,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患者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进行儿童头颅外伤小剂量分段CT扫描的研究很有必要.
作者:李良顺;王程蘭;王洪生;王风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是指能引起被作用物质电离的辐射.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骨髓对IR高度敏感.IR能引起造血组织损伤,损伤程度与放射病病情轻重及转归直接相关,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IR对骨髓结构、造血功能的损伤效应已基本明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其损伤机制方面.
作者:韩瑞刚;彭瑞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我国心血管介入手术开展的较为普及.在心血管介入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辐射场中,全身各部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X射线照射.国内外报道心血管介入手术医生体表剂量明显高于其他介入手术[1,2].本研究对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辐射场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防护设计有意义的数据.
作者:杨湘山;李冰;吕焱;贺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红毛五加多糖(AGP)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ip)AGP 125~250 mg/kg,60Co 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观察小鼠30 d存活率,检测AGP对外周血WBC、PLT、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ALT、AST、SOD、全血GSH-PX活性、血清和肝MDA含量以及肝、脾DNA、RNA含量的影响.结果辐射损伤后小鼠体重减轻、脱毛明显、尾部出现多个出血斑,30 d存活率明显降低;外周血WBC、PLT、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ALT、AST活性增强,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DNA、RNA含量减少.AGP可促进上述指标的恢复.结论AGP对辐射损伤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及减轻DNA、RNA损伤有关.
作者:鞠洋;骆勤;党月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是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之一.缺血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是近发现的一种重要的促肿瘤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因子,细胞生物学和动物研究表明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及生长有关[1-3].
作者:梁军;岳麓;沈赞;李鹤成;黄伟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基于高剂量率(HDR)后装治疗用的微型铱源(192Ir)结构,研究不锈钢外壳对其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将微型铱源置于高10.5 cm、直径11.1 cm的圆柱形水模体中心,采用蒙特卡罗计算方法比较有无不锈钢外壳2种情况下铱源周围模体的剂量分布.结果在不锈钢外壳和水模的附近区域,2种情况下的剂量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别.随着离源距离增加,剂量分布非常接近.结论近距离治疗中,不锈钢外壳在铱源剂量分布计算中的影响可以忽略.
作者:游日安;陈立新;刘小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CT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的选择对CT容积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选择适宜多层CT容积重建扫描的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的佳匹配.方法应9多层螺旋CT以不同扫描层厚对模拟病变的橡胶恐龙模型进行扫描,以不同的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重建出容积重建图像.由5位放射医生采用全盲法对重建的容积重建图像进行评价,以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各图像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匹配重建出的容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均数不同.扫描层厚V1、重建层厚V2、重建间隔V3对重建的VR图像质量影响程度存在差异(P<0.05).系数分别为V1=1413.033V2=563.733 V3=390.533、且三者因素具有交互作用.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越小容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越高,在扫描层厚2.0 mm,重建层厚2.0 mm时,重建间隔为扫描层厚的1/2、1/3、1/4容积重建图像的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多层CT容积重建图像扫描参数扫描层厚应选择2.0 mm,重建层厚2.0 mm,重建间隔1/2为佳.图像质量主要有扫描层厚决定.
作者:高振龙;王强;刘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外源性ATM基因对电离辐射照射的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细胞(AT5BIVA)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细胞(GM0639)为对照,应用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方法,观察经0、1、3和5Gy(剂量率1.0 Gy/min)60Co γ射线照射后,AT细胞、空载体AT细胞、ATM+-AT细胞和GM细胞的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未照射时,除GM细胞外,其余各细胞均有hTE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ATM+-AT细胞的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AT细胞明显下降(P<0.05);ATM+-AT细胞的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仍然明显高于GM细胞的hTERT mRNA表达量.在1~5 Gy剂量范围内,AT、空载体AT、ATM+-AT和GM细胞的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相同照射剂量点,ATM+-AT细胞的hTERT mRNA表达量较AT细胞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离辐射可诱导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外源性ATM基因可下调AT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推测端粒酶参与电离辐射诱导DNA损伤的修复.
作者:曹建平;盛方军;朱巍;罗加林;冯爽;樊赛军;F.Eckardt-Schupp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照射后小鼠血小板和巨核细胞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雌性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和Mel组(M组),每组6只.其中N组不接受照射和药物注射,C组和M组小鼠予4 Gy的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M组每天腹腔注射Mel 10 mg·kg-1·d-1,连续注射21 d,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的第7、14和21天采尾血,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在第21天采血后取骨髓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培养.另外观察正常小鼠体外骨髓CFU-MK在不同浓度的Mel(0~500 nmol/L)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M组血小板计数回升明显高于C组(P<0.05),M组的CFU-MK和CFU-F集落生长明显优于C组(P<0.001).体外小鼠骨髓CFU-MK的生长对Mel有浓度依赖性,Mel浓度为200 nmol/L时,CFU-MK集落数目多,且集落大小和MK成熟度较对照均有明显提高.结论Mel对照射后小鼠骨髓的血小板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Mel可促进 骨髓基质细胞和MK增殖分化,从而提升外周血血小板数量.
作者:刘爱国;杨默;李志光;黄伟哲;庞雅轩;李桂霞;胡群;伍百祥;霍泰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放疗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存活率,但也伴随各种急慢性副反应,人们对于这些副反应的了解并不多[1].不同病人之间对放疗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可能跟病人的形体大小、射线的剂量分布等因素有关,但影响病人间放疗副反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还是个体对射线的敏感性[2].因此,如果能够快速有效地评价机体对放疗的反应,将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放疗方案提供依据[3].本研究用微核和hprt基因突变实验来检测癌症病人放疗期间的遗传损伤效应.
作者:徐世杰;张梅光;王晓凌;王卫兵;沈青青;沈云天;郑伟;楼建林;何继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染色质核小体是由组蛋白H3、H4、H2A和H2B各2个分子组成八聚体核心,外围缠绕DNA链而成,每个组蛋白通过其球形结构域与DNA和其他组蛋白作用,但它们的NH2-端和C-端暴露在外,因此可以发生多种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和泛素化等,这些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DNA的转录特性.
作者:夏景光;王菊芳;李文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小动物抗放试验的普筛中,发现氨丙基甲基异硫脲氢溴酸盐(APMT·HBr)能使受照小鼠30 d活存率提高约50%,但该化合物的产率在20%左右,需对合成路线进一步改进,提高产率.
作者:骆传环;黄荣清;肖炳坤;梁晓东;赵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测定冠脉造影、肝动脉造影、射频消融、脑动脉造影等介入程序中对患者主射束皮肤剂量分布和大皮肤受照剂量,了解患者皮肤能否发生确定性效应.方法在冠脉造影、肝动脉造影和射频消融3种手术曝光前每个患者背部放9个测量点,每个点2片LiF(Mg,Cu,P)剂量片;脑动脉造影曝光前患者正、侧位各放1个测量点.手术后进行TLD测量.结果肝动脉造影手术时,患者皮肤大吸收剂量为1683.9 mGy,平均吸收剂量607.3 mGy;脑动脉造影正位时大值可达959.3 mGy,平均值418.8 mGy;侧位高达704 mGy,平均191.52 mGy;射频消融高值为853.8mGy,平均219.7 mGy;冠脉造影大值为456.1 mGy,平均227.6 mGy.结论本实验结果是对皮肤大剂量的一种估计值,尚不能精确提供患者皮肤受照的大值,因为剂量片布放不够密集,可能没有包括很小的高剂量部位.
作者:程玉玺;郁鹏;尉可道;刘澜涛;燕树林;李田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般认为垂体瘤放疗后的迟发性放射性脑病的发生率很低,尤其放射性脑干损伤更是鲜见报道.笔者回顾了我院近年诊治的4例患者并对其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魏妍平;陈琳;关鸿志;万新华;洪霞;崔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人细胞系A549照射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照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限制性片段平均长度分析法(TRF)检测端粒长度.结果在1~5Gy剂量范围内A549端粒酶活性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强;照射后TRF延长,照射剂量越高,TRF延长出现越早,随着时间的延长,较低剂量组TRF也明显延长,表明这种诱导作用与端粒酶表达增强有相近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论端粒放射损伤可通过端粒序列的合成(延长端粒)进行修复;端粒酶可能在端粒放射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邹跃;周湘艳;杜维霞;赵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β射线对NIH3T3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E.C2.4.1.4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牛磺酸对β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高能电子射线模拟β射线照射NIH3T3细胞,另外在15Gy照射组中提前12 h加入不同浓度的牛磺酸(Tau),照后12 h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MMP2、ppGalNAcT2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β射线照射NIH3T3细胞后MMP2的mRNA表达量增加,且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ppGalNAcT2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加入牛磺酸后可以起干预作用.结论5~15 Gy β射线照射对NIH3T3细胞中ppGalNAcT2在mRNA水平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提示ppGalNAcT2可能与细胞的癌变等过程有关,牛磺酸能抑制MMP2的表达,同时促进ppGalNAcT2的表达,因而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范雁;徐爱华;徐岚;仇灏;吴士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X射线片的影像质量评价是国内外放射界十分重视的问题,影像质量评价有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及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法.而X射线片的影像质量如何,不仅取决于操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机器成像性能参数、机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和设备系统的观察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
作者:曹允希;刘慧琴;孙勇;何乐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鼠源性内皮抑素(endostatin)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大鼠种植性肿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作大鼠乳腺癌Walker-256细胞种植性肿瘤的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肿瘤重量和肿瘤生长速率观察内皮抑素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的抑瘤效应.体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构建pCMV-endostatin质粒转染的Walker-256细胞endostatin蛋白表达,体内采用RT-PCR观察各组endostatinmRNA表达.结果基因治疗组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组均可见到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明显表达,但两组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基因与放射联合组肿瘤的生长速率和重量均明显小于单纯基因治疗和放疗组(P<0.01),后两组其肿瘤的生长速率和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MV-endostatin在Walker-256细胞内有明显表达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endostatin基因治疗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endostatin基因联合放疗的抑瘤效应更明显,促进放疗的抑瘤效果.
作者:李勇;金宁;杨海山;朴春姬;吕喆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