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余宁乐;许翠珍;岳锡明
早在1990年Naidich等[1]提出了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并在临床上应用.近年来应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部作筛选扫描,发现病灶再行局部高分辨扫描的CT检查模式已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2].笔者对277例经胸片检查发现异常者进行了低mAs胸部扫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利;耿振林;费军;王宗烨;焦兴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α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裸鼠转移模型.方法a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细胞系BERP35T4原代接种裸鼠皮下,后采用组织块接种的方法,在鼠间连续传代3次,计算原代成瘤率及传代成活率,并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肿瘤的性质和来源.结果(1)a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细胞系BERP35T4原代接种成瘤率为44.4%(4/9);(2)原代肿瘤的体表转移率与肺转移率均为25%(1/4);(3)病理切片鉴定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3和EMA表达阳性.结论采用组织块接种的方法,在a粒子辐射诱导人肺鳞癌细胞系BERP35T4的基础上,经过裸鼠体内连续传代3次,成功地建立了人类肺癌裸鼠转移模型.
作者:胡迎春;项晓琼;徐勤枝;霍艳英;李邦印;段瑞峰;李刚;张开泰;吴德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但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低.即使在发病率较高的广东地区,其发病率仍低于成年人的发病率[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45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军;王兆武;王继群;张涛;山艳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氡(222Rn)是铀-镭天然放射系中的衰变产物,是惰性气体,存在于一切环境空气中.氡的子体(从218Po到214Po)半衰期较短,称为短寿命子体.氡及其子体是人类所受到的来自天然辐射的主要辐射照射源,对公众产生不可避免的持续照射,其所致剂量约占所有天然辐射的50%[1].氡水平的分布在自然界中极不均匀,特别是在包括工作场所和居室在内的建筑物内,氡浓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作者:郭秋菊;许寿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核工业地质勘查计量站的8个圆柱型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两个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值.方法采用蒙特卡罗软件MCNP,对上述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1台高气压电离室剂量率仪对各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实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其他工作者过去所作的剂量率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MC模拟计算值与其他工作者得到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理论值吻合较好,大偏差小于10%,一般偏差小于±5%.结论只要各种输入参数准确,采用MC模拟计算,可以得到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较准确(3%不确定度)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模拟计算值.
作者:肖雪夫;张积运;王仲奇;黄清波;马国学;张家秋;王朝辉;望新兴;文富平;王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的易位和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的差异.方法用1,2,3,7,8,9,14和15号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探针的M-FISH方法,分析60C0γ射线离体照射的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和双着丝粒畸变.结果(1)用M-FISH方法分析60Coγ射线诱导的易位和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均符合线性二次剂量效应模式;易位与双着丝粒的比值在大多数剂量水平不等于1.(2)细胞中无非稳定性畸变的完全相互易位的比例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3)对大多数被标记染色体,3.00Gyγ射线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观察值与理论值无差别;9号染色体畸变(易位和双着丝粒)观察值显著高于理论值(P<0.05或P<0.01),15号染色体易位观察值显著低于理论值(P<0.01).结论电离辐射诱导的染色体易位率不等于双着丝粒畸变率;对于大多数染色体,辐射诱发染色体易位率和双着丝粒畸变率符合随机性规律.
作者:刘青杰;陈德清;Julie R.Korenberg;陈晓宁;沈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对180例各种骨转移癌患者进行低分割及常规放疗疗效对比观察,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赵月霞;韩东亮;王璞;郑运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浆及肺组织中ET-1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改变及维甲酸、氟伐他汀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照射组(S)、维甲酸治疗组(W)、维甲酸+氟伐他汀治疗组(L)、地塞米松治疗组(D),每组20只.后4组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照射后次日维甲酸治疗组灌服维甲酸,L组灌服维甲酸、氟伐他汀,D组灌服地塞米松,于照射后5,15,30,60 d采血测定ET-1浓度,肺组织测定ET-1免疫组化.结果照射后肺组织炎症和肺水肿进行性加重;照射后5,15,30,60d S组血浆ET-1水平较N组进行性升高(P<0.05),L组15,30,60d血浆ET-1水平降低(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S组ET-I 30,60 d表达增强(P<0.05).W组30 d抑制ET-1表达(P<0.01),L组15 d抑制ET-1在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炎症细胞的表达(P<0.01),30,60 d时所有表达部位都出现抑制(P<0.05).D组60 d ET4表达减弱.结论血浆ET-I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放射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维甲酸、氟伐他汀能抑制肺组织ET-1的表达,降低血浆ET-I水平,可能是维甲酸、氟伐他汀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一个作用机理.
作者:叶江枫;戚好文;梁军;蒙育林;赵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照射结合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自2000年12月~2002年7月,笔者采用60Co γ射线外照射结合252Cf中子腔内照射治疗39例食管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环宇;王科明;孙坚;徐慧;张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rhIL-1l对急性辐射损伤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了rhIL-Il对5.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各组小鼠骨髓细胞Be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①照射前应用rhIL-11可使照射后6 h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下降,而照射后给药组照射后12 h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②照射后3 d给药组P53蛋白表达均较照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照射后7 d给药组Bel-2升高仍明显.结论应用rhlL-11可有效抑制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有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rhIL-1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Bel-2和P53等蛋白的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刘耀文;罗庆良;董波;郭德煌;熊国林;郝静;赵蓓蕾;葛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世纪科技进步标志之一的核能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但由于违犯操作规程、管理不善等,使核辐射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自1940~2002年2月全球共有423起重大辐射事故,涉及133 840人,135人因此致死.1990年以前辐射事故已在郭力生、葛忠良主编<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一书中作过介绍,笔者主要介绍1990年以后辐射事故,见表1.笔者仅回顾并主要介绍急性放射病(ARS)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叶根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于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方法96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根治性放疗,治疗组放疗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是18.8%和16.7%;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7.5%和3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姚春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卫生部于1985年底颁布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GB 5294-85)后,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全国卫生系统相继开展,浙江省于1986年开始筹建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并于1987年参加了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控制比对,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1987年底,我省在杭州市选择了省、市、区级医院中的13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试点,同年在全省范围内书面调查了3789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浙江省全面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做好调研准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浙江省于1988年全面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作者:赵尧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盆腔放疗时引起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措施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为规范放射性膀胱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结果宫颈癌放疗时放射性膀胱疾病发生率大约在0.8%-2.96%,平均2.14%.放射性膀胱疾病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瘘3型.临床上多见的是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又分为轻、重两度.诊断时应有明确的射线接触史,并超过剂量阈值,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结论笔者全面分析了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特点、分型、诊断依据等可提供作为拟订诊断标准的参考.
作者:金玉珂;吴镇凤;刘丽波;张海英;梁硕;陈大伟;董丽华;鲁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放射治疗中,约有15%的患者需要接受高能电子束的照射.由于在实际的治疗中,所需要的电子束照射野与直线加速器所配备的电子束标准限光筒的形状尺寸大都不相同,故要做具体形状的挡铅置于标准限光筒末端以形成适合临床要求的电子束射野.高能电子具有一定的射程且易散射,故其剂量学较为复杂,加速器生产厂家为了使电子束射野内剂量的均匀,配备了射野跟随系统及标准限光筒,以保证电子束射野边缘的散射平衡,满足临床所需要的射野平坦度及半影等剂量学要求.
作者:单国平;严英师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辐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较准确地提供放射职业人员受照剂量信息,对于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评价防护效果、提高放射防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军区自1990年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以来已有10余年,为了更好评价和提高我区的放射防护管理水平,笔者总结分析了1990~1999年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国良;岑芳桂;侯菲菲;许祥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137Cs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形态、核浆比与几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1代新生SD大鼠头盖骨成骨细胞传代后24h一次接受137Cs 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10,25,50 cGy和1,3,6,9,12 Gy.观察各组成骨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改变;Giemsa染色后进行显微形态计量,计算核浆比;细胞培养至14 d抽提细胞内总RNA,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细胞IGF-1,OPG,ODF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3Gy以上γ射线照射的细胞,胞体变大、变薄,细胞数减少,细胞内细胞器减少,溶酶体增多,核浆比降低,其改变随吸收剂量增加而突出.基因IGF-I、OPG、ODF与OPG/ODF mRNA表达量在1 Gy以上组随吸收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与吸收剂量呈明显相关(P<0.05或0.01).结论137Cs γ射线照射引起成骨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增殖能力降低,核浆比降低,基因IGF-1、OPG、ODF与OPG/ODF mRNA表达量降低.
作者:于明香;王洪复;金慰芳;顾淑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于2000年1月~2002年7月,对三峡库区万州段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莫良芝;张太敏;付荣生;隆运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受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理.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模型,观察小鼠30 d存活和死亡动物存活时间.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受照射小鼠脾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脾细胞内凋亡相关酶活性大小.结果照射前给予RES能明显提高受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延长死亡动物存活时间.RES能明显抑制受照射小鼠脾细胞凋亡,提高Bcl-2表达水平,对于Fas表达无明显影响,同时脾细胞内的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明显升高.结论RES具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辐射敏感细胞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吕秋军;温利青;张敏;郭绍明;陈媛媛;吴祖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后,70%以上的病人会出现剧烈的骨痛[1].笔者对单发或多发骨转移的83例病人,进行了重点部位体外放疗镇痛,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铁权;李贞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