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彭瑞云;王德文;熊呈琦;高亚兵;杨红;崔玉芳;汪宝珍

关键词:辐射, 骨髓, 凋亡, Bcl-2, P53
摘要:目的 研究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bcl-2和p53基因表达及意义。方法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骨髓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表达。结果 照射后6 h骨髓细胞凋亡;bcl-2于细胞凋亡时减少,而于其后修复早期增加;p53于造血细胞凋亡及之后修复均增多,而mtp53仅于其修复时阳性。结论 辐射可导致骨髓细胞凋亡,且呈剂量相关性;bcl-2与p53基因均参与其凋亡和修复过程。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误入X射线探伤区事件的调查

    由于防护措施不严,某所多次发生职工误入探伤区事件。经调查,该所对4号蒸球在3 d内拍片39张,曝光20次,3 d中职工甲到4号球正北方池边检查工作3次以上,路线由1号球至4号球至喷放仓,每次1~3 min,距X射线源近距离5 m左右;职工乙在车间楼上上班,曾多次下楼查看操作情况,距X射线源近距离5 m左右。以上情况均为本人事后回忆陈述。对3号球拍后1张片时职工丙进入现场约30 s,距X射线源近距离约6 m。对2号球拍第7张片时职工丁进入现场1~2 min,距X射线源近距离约1.5 m。丙、丁2人在离开现场后即与有关人员谈及此事,进入时间和路线较清楚。为掌握辐射造成的影响,我站放射卫生科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和现场模拟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纬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透视、胃肠造影用自动遮线器的研制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床下管综合诊断X射线机用电视系统取代了荧光屏透视,使透视影像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明显改善了操作医生的工作环境及X射线的防护。电视系统取代荧光屏后,对超出影像增强器的照射野已不如用荧光屏那样能明确观察到,而且存在透视、点片间的有用照射野不统一及交叉使用等问题,难于人为根据工作需要实现照射野合理控制,超出增强器的照射野几乎处于失控状态。许多医生采用照射野就大不就小的作法,将照射野调节到相当大的程度以适应各种情况,造成照射面积过大的现象。控制照射野的遮线器没有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更新换代,未起到遮线器应起的作用,不仅影响了图像质量,也对X射线防护十分不利。自动遮线器操作简捷,功能明确,使照射野达到了科学的定量控制,满足透视、点片的各种工作需要,有利于影像质量,提高了对X射线的防护效果。

    作者:李金玉;邹建宏;果连贵;石蕴生;崔相岚;余德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武汉市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226Ra含量调查

    随着工业发展和同位素的广泛应用,水源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愈来愈大,因此水资源是人类保护的重要对象。为了保护环境,保证居民身体健康,我站于1994~1998年对本市居民主要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进行了放射性总α、总β、226Ra含量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概况和方法  1.调查概况:武汉市水源主要来源于3大水系(长江武汉段、汉江、东湖),城区居民主要生活饮用水是11个大型水厂的自来水,郊县居民主要生活饮用水是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温泉水)。

    作者:胡秀兰;胡为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养阴抗毒散对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放射损伤主要表现为造血和免疫系统的抑制或衰竭,这些损伤和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关系密切。研制一种抗辐射损伤的药物对于患者而言非常迫切,中药养阴抗毒散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曾就辐射损伤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养阴抗毒散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作者就养阴抗毒散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中药:养阴抗毒散由西洋参、羚羊角粉、沙参、石斛、紫草等10余味中药组成。按小鼠用药量为人的40倍计算为10 mg*g-1*d-1,灌胃悬液由药粉333.3 g:1 L蒸馏水比例混合而成,根据预实验,给小鼠灌胃液0.3 ml,3次/d。

    作者:侯军峰;张盈华;郝晓柯;史恒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加速超分割放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正常组织的辐射生物效应

    作者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常规分割(CF)和加速超分割(HART)放疗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观察其对食管、肺的生物效应,以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人入选标准:年龄≥18岁,卡氏评分≥60,病理证实为NSCLC,UICC分期为Ⅲ期或未手术的Ⅰ、Ⅱ期,以往无肿瘤病史。1991年12月~1996年12月符合入组12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临床资料见表1。  2.放射治疗:①照射野:前、后对穿大野,原发灶位于上叶或中叶者,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双侧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野下界到隆实下5~6 cm)。原发灶位于下叶者,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双侧全纵隔淋巴引流区。

    作者:陈俊强;陈明强;陈明;李云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剂量数字化LDRD-01医用诊断X射线机与普通X射线机性能比较

    由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低剂量数字化LDRD-01X射线机,是由多丝正比室、X射线管、高压电源、水平窄缝、机械扫描系数、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X射线管发生的圆锥形X射线束,通过水平窄缝后形成平面扇形X射线束,再通过被诊断的人体射入水平放置的多丝正比室窗口。在进行1次水平探测记录后,机械扫描系统使X射线管、水平窄缝及多丝正比室沿垂直方向作均匀的同步扫描运动,到新位置后再作1次水平探测记录,如此重复进行,从头到尾扫描1次就完成1幅X射线图像的拍摄。多丝正比室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拍摄1幅图像所需X射线量仅为传统X射线机的1/3到1/100,并不需要胶片,医生可以用计算机对直接数字化图像进行存储、处理和远程传输。从而便于诊断,便于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管理和操作,计算机检索和网络化操作等。

    作者:程玉玺;周启甫;葛丽娟;侯长松;齐雪松;于红林;叶梧萍;尉可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木耳多糖的制备及辐射防护作用实验研究

    木耳(黑木耳,Auricularia,L.ex.Hook,Underw)属真菌门担子菌纲的食物,是药食两用的物品,中医认为它性甘平,有凉血、止血、补气耐饥、补胃理气和活血的功效,可治疗血痢、血淋、痔患肠风及创面肉芽过盛等症[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银耳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已用于癌症的治疗。受银耳多糖生物活性的启发,考虑木耳价廉易得,因而对木耳多糖进行制备及抗放作用的研究[2]。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来源及制备:木耳由市场购得,粉碎后水浸12 h,水煮,微沸1 h,放冷。倾出水液后重复操作1次,挤压,甩滤,得水提液,薄膜浓缩至和原药1:1体积,加两倍量95%乙醇,搅拌后放冰箱内过夜,滤出沉淀后,滤液重复加乙醇,同样操作1次,合并沉淀后干燥,称重,计算得率26%,为总多糖。

    作者:陈志强;舒融;骆传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新规范介绍

    1980年以前,我国的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工作仅在少数地区开展。其后,特别是1985年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 5294-85)(以下简称《方法》)发布后,这项工作才逐步在全国普遍展开,至今则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据1998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职业外照射应监测放射工作人员总数已达181!995人,受监测人员总数计87!359人,监测率为48.0%。面对如此广泛的监测工作,显然应有一个适合当前情况的新国家标准对监测技术予以统一规范,以便确保监测的质量,并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作者:程荣林;王建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rhIL-11不同时间给药对急性放射病猕猴造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rhIL-11不同时间给药对60Co γ射线照射猕猴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正常成年猕猴用60Co 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3.0 Gy,吸收剂量率154.96 cGy/min,分照射对照、早期给药和后给药3组,后两组分别在照射后当天和第13天开始皮下注射rhIL-11 60 μg*kg-1*d-1(μKD),每日1次,连续14 d。结果 照射后应用rhIL-11可明显缩短照射猴外周血小板数和白细胞数低值的持续时间,早期给药还可明显升高照射猴外周血小板数的低值。给药后1周内,早期给药组外周血红细胞数较照射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给药后第19天开始则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照射后45 d骨髓细胞培养结果表明,rhIL-11可明显刺激照射猴骨髓有核细胞体外形成CFU-MK和CFU-Mix的能力。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同样表明rhIL-11治疗组骨髓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明显增殖。结论 rhIL-11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猴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照射后早期给药的效果优于第13天开始给药。

    作者:郝静;罗庆良;熊国林;柳晓兰;邱丽玲;陈国志;黄缨;葛平;耿煜;孙连生;董波;李元敏;陈望秋;沈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数字脉冲透视在降低介入放射学操作者剂量的应用

    数字脉冲透视(Digital Pulse Fluoroscopy,DPF)是一种新的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的技术。我们通过该技术在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评价,对其降低剂量规律性和应用价值作了进一步的阐明。  一、材料和方法  1.设备:X射线机为SIEMENS COROSKOP Plus数字减影系统,其数字脉冲透视(DPF)分为:25、12.5、6.25、3.12 脉冲/s 4档。X射线剂量监测仪为FJ-347A,在介入治疗现场直接监测各档DPF在介入操作位上的照射量率。  2.DPF的选择方法:原则上对运动性的器官或结构用大脉冲率的DPF,静止性器官或结构用小脉冲率的DPF,同时兼顾介入手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插管水平。

    作者:曾勇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1例中国人主要器官组织中42种元素浓度和含量研究

    目的 测定中国成年男子主要器官组织中元素浓度和估算其含量,为确定中国参考人相应参数提供依据,为微量元素和健康关系研究提供我国当前资料。方法 在我国不同膳食类型的4省市(河北、山西、上海和四川)采集31例急死正常成年男子尸体肌肉、肋骨、肝、肾、肺和甲状腺样品,采用NAA、ICP-MS、ICP-AES、多种AAS技术和必要质控措施共测定42种元素浓度,并按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重量估算了这些元素相应含量。结果 获得了31例中国成年男子甲状腺中I、其他5种器官组织中40种元素和肋骨中Li的浓度及相应器官组织含量估算值。结论 本研究除更新了我国15种元素相应资料外,首次获得27种元素在这些器官组织中浓度和含量资料,为确定中国和亚洲参考人相应参数提供较为系统的依据。还就我国本次结果与近年国内文献值和对ICRP参考人相应参数新国际估算值的比较,元素在这些器官组织中浓度的相对分布和地区差异进行了讨论。

    作者:诸洪达;陈如松;王继先;王松君;田伟之;高俊全;王耐芬;尹协瑜;王珂;石磊;刘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辐射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电离辐射往往通过DNA损伤而诱发细胞突变和癌变。由Singh等改进和建立的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是一种检测哺乳动物单细胞DNA断裂的新技术[1,2]。作者应用SCGE检测了受γ射线照射后小鼠及从事X射线探伤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DNAssb)的情况。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及照射:雄性昆明系小鼠购自原苏州医学院动物部,6~7周龄,体重(20±2)g。用60Co外照射治疗机全身照射小鼠。球靶距70 cm,吸收剂量0.5和5.0 Gy,吸收剂量率为90.3 cGy*min-1。

    作者:洪承皎;童建;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运用抑制消减杂交构建辐射诱导EST库

    目的 克隆并鉴定低剂量辐射诱导基因,为探讨低剂量辐射生物学效应分子机理提供有益信息。方法 0.5 Gy γ射线照射人胚肺细胞后,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低剂量辐射诱导EST库。用反向Northern杂交法对库中的EST片段进行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在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得到受照后表达升高90个EST序列,代表21个基因的转录产物,部分基因的功能已明确。从功能上分析,这些基因产物的生物学作用涵盖了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骨架、代谢、蛋白合成等几个重要的细胞生物学代谢反应过程,显示出细胞对低剂量辐射反应过程的多样性。另外,实验还获得4个新cDNA序列。结论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从辐射前后HEL细胞中,得到低剂量辐射诱导EST片段,它们与细胞周期、增殖、代谢、信号转导、应激反应等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在细胞的低剂量辐射效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铁轶;罗瑛;隋建丽;周平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个人剂量监测,是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的重要监测手段,它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工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水平,并指导防护工作。我科全体人员从1989年接受省防疫站组织的连续监测,并建立了个人档案。现将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结果报道如下。  一、仪器和方法  采用国际常用的热释光剂量计测量法。测量系统以中国防化院生产的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为测读仪器,以天津放医所生产的LiF(Mg,Cu,P)玻管为探测器,用北京核仪器厂FJ-411型退火炉于240℃退火10 min。元件经退火处理后,分发我科工作人员,佩带于左胸,每2~3月回收送省防疫站进行定量测定。

    作者:王强;朱谨;杨吉生;董学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例放射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及病因概率分析

    近年来我所收治1例因长期从事射线探伤工作而致急性白血病的病人,现将临床情况及病因概率分析报道如下。  一、职业史及病因概率分析  1.职业史  1974年~1984年在某石化公司检修队从事管线、压力容器移动性X射线探伤工作,每日摄片约60张。1984年~1988年调入该公司理化室容器检测中心,每日拍片约100张。1988年~1998年在该公司工程队担任探伤组组长,每日拍片约150~200张。

    作者:韩萍;刘学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同分割照射所致放射性肺损伤及茶色素对其影响

    肺是中等放射敏感器官。临床上超分次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患者1、2年生存率,且正常肺组织的放射反应并不增加[1]。本实验旨在明确超分次放射是否能减轻肺的晚放射反应,并探讨茶色素是否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SD大鼠108只,分为常规分次照射组(CFI组),常规分次照射+茶色素组(CFI+TP组),超分次照射组(HFI组),单次大剂量照射组(SI组),单次大剂量照射+茶色素组(SI+TP组),对照组(C组)。

    作者:吴开良;李艳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1例临床病理报告

    本文作者报道1例垂体放疗后迟发性脑病,有明显的脑血管病变,在此基础上,出现继发性脑损害。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46岁,1967年因向心性肥胖,诊断枯兴氏病,做双侧肾上腺皮质部分切除术。以后因疾病复发,于1970年、1972年、1977年先后3次行脑垂体60Co放射治疗,经颞窗左右照射,范围5 cm×5 cm,深度8 cm,疗程分别为26、42和43 d,组织吸收剂量分别为40、35和50 Gy,总吸收剂量为107 Gy。1980年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陈琳;郭玉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诊断X射线机影像质控检测与评价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我中心于1999年6月至8月对兰州军区部分医院放射诊断X射线机进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面机器性能的测试。结果报道如下。  一、检测项目和方法  1.检测仪器与设备:RMP 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箱,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研制。T6580型剂量仪,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检定。  2.检测对象:兰州军区所属5家中心医院的诊断X射线机。  3.检测项目和方法:影响X射线影像质量保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一些文献报道[1,2]及我们现有的测试条件,检测了以下11项指标,检测项目和方法及评价标准见表1。

    作者:吴敏;陈军军;徐进;陈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用透视机的辐射剂量学性能评价

    在医用X射线诊断中,带影像增强器的透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摄影、钡餐造影研究、外科矫形和介入放射学等一些复杂的X射线检查,它对全民的集体剂量贡献已占据全部X射线诊断检查的25%~40%。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对16台不同类型透视机的剂量学性能检测,讨论了在透视检查中建立诊断参考剂量值的问题。  一、材料和方法  选择4家医院16台透视机,调查研究了3种剂量学性能参数:①影像增强器入射表面剂量率(IIESDR);②模体入射表面剂量率(典型值ESDR和大值ESDRmax);③病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的剂量面积乘积(DAP)。

    作者:齐雪松;程玉玺;周启甫;葛丽娟;侯长松;尉可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螯合剂FZ-82-4的毒性实验研究

    在核事故情况下,特别是在事故早期,促排是减少病员内照射剂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使用的促排剂有EDTA、DTPA等。70年代初,封觉设计合成了螯合剂H-73-10,经动物实验证明它对钚、钍和铀的促排效果优于DTPA和喹胺酸[1-3]。嗣后又合成了新型螯合剂FZ-82-4,经动物实验表明它对上述核素及重金属有更强的螯合作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促排剂。本文作者仅就其对动物的急性、长期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药的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用昆明种小鼠,体重(22.10±2.08) g;长期毒性实验用Wistar大鼠,体重(157.74±11.37) g,雌雄各半,两种动物均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动物室提供。

    作者:赵书彦;张淑贤;封觉;张康蓉;孟宪钰;庄小玲;陈如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