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
作者:余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肿瘤的疗效。方法:收治患者68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14.71%。结论:相较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
作者:梅傲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收治宫颈糜烂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给予保妇康联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脱痂出血发生率及阴道排液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林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而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快,而且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周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TU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输尿管小结石患者30例,均行超声检查、腹部平片(KUB)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CT平扫及增强。结果:CT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9例;CT平扫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2例;超声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2例;KUB+IV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4例。结论:CTU可以更直观、准确地显示结石的形态大小和解剖关系、位置及梗阻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程度,也能客观评价肾脏分泌功能及准确了解肾脏动静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资料。
作者:谢勇;彭婧;钟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α-1b干扰素在治疗CHB过程中的远期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肝患者600例,试验组采用α-1b基因重组干扰素进行治疗,参照组未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各项指标转阴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α-1b远期持续对患者产生效应,试验组的HBV转阴率随时间增加而上升。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CHB患者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抑制肝脏纤维化。
作者:石淑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洛索洛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类风湿因子及生活领域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并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价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R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索洛芬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类风湿因子水平,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雨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住院药房常见的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将90例用药差错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差错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差错发生原因,依此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90例用药差错事件主要包括药品发错(44.44%)、数量发错(24.44%)、混淆病区(15.56%)、遗漏差错(13.33%)、质量差错(2.22%),发生原因包括药品、药师、流程、配送、环境5大因素。结论:导致住院药房出现用药差错的原因较多,明确这些因素并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准确性。
作者: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收治阴道分娩产妇64例作为观察组,收治剖宫产产妇6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态度、母乳喂养自信心、泌乳始动时间、首次哺乳开始时间、首次哺乳维持时间、乳汁分泌量。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首次哺乳开始时间较短于对照组,观察组48 h乳汁分泌量充足率、喂养自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方式更有利于启动泌乳程序,提升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作者:巫雪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方法:总结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报告、检查、治疗、督导管理等各项工作。结果:收治肺结核患者131例,均进行了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95%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论:尽早发现、报告肺结核患者及加强督导管理可提高肺结核的阴转率。
作者:杨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整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整脊疗法治疗,通过摆脊解痉、端提摇晃、定位整脊等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颈性眩晕症状体症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即时有效者37例,治愈4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7%。所有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和呕吐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整脊疗法,在纠正关节复位的同时,可调理经脉,从而使疗效更加显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项柏冬;王成研;韩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漱口液预防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漱口液。对比两组患者感染、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硝唑联合双氯芬酸钠漱口液预防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感染能够降低临床感染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可靠。
作者:米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缺陷患者骨与电解质代谢的改变。方法:收治APRT缺陷患儿(患病组)5例,检测其骨密度(BMD)、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及血清磷(P)的水平,并且与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PRT 缺陷患儿 BMD 及血清 Ca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血清 PTH、ALP及P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APRT缺陷患儿骨与电解质代谢明显紊乱,呈高代谢性骨病样改变。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保护肾功能,同时应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骨转换率,纠正骨质疏松。
作者:吴志良;欧军;贺利湘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治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90例,分两组,对照组仅服用甲孕酮,结合组在服用甲孕酮的基础上多服用一种自拟益气化瘀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合组对于腹痛、痛经以及疲劳症状的改善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其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改善并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对盆腔淤血进行缓解。
作者:陈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巨大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临床较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本文对巨大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的病例资料进行介绍。
作者:王磊;刘雯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3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3种指标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敏感性。结果:观察组PCT、CRP以及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CT对于细菌性感染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RP和WBC(P<0.05)。结论:PCT、CRP以及WBC均可作为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观察指标,并且PCT诊断敏感性更高。
作者:周李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治全髋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清醒即刻、3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静息状态下与活动时术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丁孝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甲组采用干扰素治疗,乙组采用炎琥宁治疗,丙组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结果:甲组有效率73.33%,乙组有效率70.0%,丙组有效率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降低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夏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牙周指数。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牙周炎症,还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风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