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傲冰
目的:研究探讨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42例,对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对Cobb角术前术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治疗3年后进行随访及复查,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腰椎JOA评分及Cobb角的改善情况术后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假关节形成、矫形丢失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对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彭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76例,随机分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干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满意度,护理效果满意,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苏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3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3种指标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敏感性。结果:观察组PCT、CRP以及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CT对于细菌性感染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RP和WBC(P<0.05)。结论:PCT、CRP以及WBC均可作为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观察指标,并且PCT诊断敏感性更高。
作者:周李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现场管理理论引入护理工作中,构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对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施现场管理后,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都显著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谢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收治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不良反应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治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90例,分两组,对照组仅服用甲孕酮,结合组在服用甲孕酮的基础上多服用一种自拟益气化瘀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合组对于腹痛、痛经以及疲劳症状的改善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其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改善并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对盆腔淤血进行缓解。
作者:陈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及方法。方法:收治行剖宫产术产妇117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前次剖宫产311例,胎位异常181例,发生胎儿窘迫95例,双胎21例,妊高征20例,产程异常76例,其他22例。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341例。结论:剖宫产术的实施与产妇的手术指征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通过对产妇产前情况到全面评估适当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宣传正确的分娩观点。
作者:曹元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针对高龄白内障手术患者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龄白内障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术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改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王珍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17例羊水过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周以后是羊水过少现象的高发阶段;B超检查准确率高达95%,妊高征和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是出现频率高的妊娠并发症;相比于对照组,羊水过少脐带缠绕、脐带过短情况发生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要稍高一些(P<0.01)。随着羊水量的逐渐减少,羊水粪染率、胎儿窘迫情况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高。结论:在明确了羊水量之后,应采用剖宫产的方式结束分娩。
作者:万美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痊愈率、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显著。
作者:谭大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心泰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正五聚蛋白-3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组加用冠心泰丸。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 IMT 厚度及 PTX-3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治疗组的 IMT 厚度及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正五聚蛋白-3水平。
作者:曾宪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烧伤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非烧伤脓毒症患者,试验组为烧伤脓毒症患者。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降钙元素(PCT)的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PCT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PCT的水平轻度升高或正常。试验组烧伤后8 d与10 d时血清中PCT的水平与烧伤后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元素在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中的效果显著,且烧伤后,患者PCT的水平和感染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尹殿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总结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间隙分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疾病出血较少、创伤较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影响不大。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转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治疗结束时痰菌结果,分为研究组(痰菌阳性)和对照组(痰菌阴性)各50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体重指数、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胸片中病灶范围和空洞情况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转阴的影响因素与营养状况低下、结核病灶范围有关。
作者:吕翠荣;张娜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本文分析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恢复延迟可能的原因。影响该患者胆碱酯酶恢复延迟的因素主要有:无法彻底清除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大剂量阿托品的使用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中无法彻底清除有机磷农药为主要因素。影响胆碱酯酶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主要因素也不一样,在治疗具体患者时,应找到主要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雄堡;赵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2例,按照固定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预后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1%,对照组优良率8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自的优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获得好的预后。
作者:朱一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护理风险事件患者100例,分析护理风险的原因,探讨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护理不当78例(78.%),由于护理人员自身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占44.8%。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22例(22.0%)。结论:针对护理工作中常发生的问题采用护理管理措施,只有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具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冉星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纵隔脓肿患者12例,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进行常规右侧胸膜腔纵隔清创引流手术,分析临床手术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创伤较小。
作者:张漓;张靖;王渊;谭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0例,对患者均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情况,对比两种方法的出血灶阳性检出率。结果:脊髓损伤主要分为脊髓出血、脊髓水肿、脊髓受压、脊髓挫伤及脊髓断裂;SWI的出血灶阳性检出率优于常规MRI(P<0.05)。结论:在诊断出血性脊髓损伤的病变中磁敏感加权成像较常规MRI更加敏感,SWI在出血性脊髓损伤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令狐玲珍;张磊;商利明;耿瑞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心肌超微结构、功能、代谢及电生理方面等一系列不可逆性损害,进而导致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再灌注损伤的产生,探讨其损伤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天睿;苗云波;张彤 刊期: 2016年第23期